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文件搬进新的家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33:59 初中作文
文件搬进新的家教案初中作文

篇一:文件搬进新的家教学反思

文件搬进新的家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 张雪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管理文件,通过选定文件、移动文件改变文件的位置,实现文件的分类存储,以便查找和使用;通过删除文件,清除无用的文件,对文件夹进行整理。其中,需要学生分辨的是:移动文件与复制文件的区别,普通删除与彻底删除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件之家在哪里》、《我给文件建新家》两课。已经了解了文件类型、文件大小,并且学会了查看文件和正确建立相应的文件夹、给文件和文件夹重命名。有了这些知识做基础,相信本节课的学习会比较轻松,但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必须先选定后操作。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境激趣、任务驱动、演练结合

2.学法

迁移融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整理物品”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在电脑中移动文件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分层次完成任务,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小组间促成良性竞争。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整理物品”的游戏导入,引导学生领悟在电脑中整理文件也是这样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Ctrl键和Shift键在选定文件时的区别,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拓展练习的内容,每组的“小能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这令我很满意。课上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己总结并组织语言描述的环节,对于个别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做出及时、肯定的回复,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我的引导也做得不够充分,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

篇二:第6课 文件搬进新的家

《我给文件建新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给文件建新家》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文件夹,以便将文件分类存储。因此,教材先介绍了文件类型的有关知识,作为分类依据。当然依据并非一种,只要便于管理就行。关于这一点,教材的知识库中已有说明,教学中可作为拓展学习。

新建的文件夹需要重命名,比较自然的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问题,在此教师要强调:给文件和文件夹取的名字,必须要有意义。

本课教材内容较少,难度较低,学生容易掌握。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5课的学习,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文件操作很熟悉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充当老师的助手,而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件类型及其与扩展名之间的关系。 (2)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 (4)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 (5)新建文件夹。

(6)给文件和文件夹取有意义的名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2)掌握建立文件夹和重命名文件及文件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资料分类存放与管理的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其与文件的关系。 (2)了解文件的类型,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根据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建立文件夹。 (4)会给文件夹和文件做有意义的命名。 2、教学难点

(1)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其与文件的关系。 (2)了解文件的类型,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根据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建立文件夹。

五、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资料,课件。 2、把教学资料下发到学生机。

六、教学过程

篇三:文件搬进新的家

《文件搬进新的家》教学设计

颐和佳苑小学 谢月园

一、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完本单元的第五课“文件之家在哪里”、第六课“我给文件建新家”这两课,他们已经认识了文件类型如:图像文件、音视频文件、文档类文件,并且学会正确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文件的分类管理,也就是将文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并且删除一些没用的文件。由于剪切、复制、删除等都需要选定文件或文件夹,故选定的知识也在本课介绍。 二、课前准备:

1、资料准备:将本课的教学素材发放到学生机的D盘中。 2、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3、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够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指定的文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续和不连续文件的选定方法。 (2)掌握文件的移动、复制方法。 (3)掌握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件进行分类的实际操作,理解信息资源分类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种原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2)通过亲身感受,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 1、选定多个文件。

2、在不同窗口之间移动、复制文件。 3、对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 五、教学难点: 1、选定多个文件。

2、在不同窗口之间移动、复制文件。 3、对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板书设计:

文件搬进新的家

移动文件:选定文件---剪切---打开目标文件夹---粘贴 删除:在所要删除的文件身上右击选择删除

篇四:文件搬进新的家

文件搬进新的家

【教材分析】

由于前一课已经认识了文件的类型且建立了文件夹,所以,这一课将文件搬一下家就可以了,也就是移动文件。移动文件当然可以一个一个地进行,但如果文件的数量多,这样做的效率就很低,怎么办?这时很自然地想到一次性移动多个文件,这就涉及选定文件的问题,由于文件的移动和复制两个操作就像兄弟一样,介绍了一个,很自然地就牵出另一个。这样,选定、移动、复制这三个知识点就串起来了。在文件管理方面,文件的删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而删除与恢复删除是紧密联系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续和不连续文件的选定方法。

2、掌握文件的移动、复制方法。

3、掌握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

【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2、通过对文件进行分类的实际操作,理解信息资源分类的基本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3、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2、积极、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

1、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2、在不同窗口之间移动、复制文件。

3、对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

【教学难点】

1、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2、在不同窗口之间移动、复制文件。

3、对文件的删除和恢复删除。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上节课,我们把文件的“家”——文件夹建好了,怎么把文件“搬”进去呢?

2、学生思考作答。

3、教师:说白了,就是把文件移动到新的文件夹。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1、教师演示操作:单个文件的移动。

2、学生操作。

3、教师重点讲解与指导:

(1)选择连续多个文件的操作方法。

提醒学生使用Shift键来选择,强调按住Shift键不放,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2)选择不连续多个文件操作方法。

提醒学生使用Ctrl键来选择文件,强调是按住Ctrl键不放,再依次单击其他要选择的文件。

三、交流展示,共同提高

1、随时抽取学生,展示其文件夹及文件。

2、学生互评。帮其检查分类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的文件未装入文件夹。

3、教师点评,给学生设置以下思考问题:

(1)若按住Shift键不放,分别单击不同的文件,选择的结果将会如何?

(2)若按住Ctrl键不放,重复单击相同的文件,其结果又将会如何?

(3)如果要选择的文件既有连续的,又有不连续的,如何利用Shitf键和Ctrl键,使选择的效率更高?

4、学生再次操作。

四、巩固提高,拓展深化

1、P46页“做一做”。

2、教师要求:删除“可爱的小兔子”、“打篮球”两幅图片。

五、归纳小结

1、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2、请学生填写课后的“评一评”。

篇五:我家住在新农村教案

《我家住在新农村》教案

目标要求:

1、 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2、 知道与城市相比,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比较落后。

3、 知道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决心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4、 展望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渗透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2、展望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渗透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思想。

教学难点:

1、 什么是三农问题?

2、 解决三农问题对建设新农村有什么帮助?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1、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三四人的合作小组,从农村的住房、交通等变化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图片等资料,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情况,切口可以小一些,如压岁钱、年夜饭等等。

2、收集家乡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哪些有关的文件。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 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1、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响起,出示歌词以及农村变化的图片,教师朗读。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梁,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园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2、 从歌词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 是啊,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师想请大家做一道数学题来感受一下。看教材80页中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简表。

⑴ 自由读一读这些数据。

⑵ 小组合作算一算,从1949年到2001年,这些农产品的产量各增长了多少倍? ⑶可以用上能表现你心情的感叹词等来汇报交流。

4、 农产品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增长,不少农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的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不过我国的人口众多,这些农产品平均每个人的占有量也就是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到底如何呢?

⑴ 现在我们将请一位同学来担任新闻发言人发布有关信息。(读80页的下面一段话。) ⑵ 教师即兴采访几位学生。

⑶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仅有全球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解决了全球半分之二十的人口的吃饭问题。

5、 现在又有一条信息要发布,那位愿意担任新闻发言人?

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⑴ 请一生读。

⑵ 什么叫人均纯所入?以每户家庭三口人计,在1978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是?到2005年他们的收入是?增长了多少?

6、 农民的收入增长了生活水平当然也提高了。谁想来发布一下相关的信息。(学生一一发布信息,教师随即提问,或请听讲学生与之交流。)

7、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发布的信息,我深深的感受到:农民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

1、出示一组希望工程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5482)宣传图。

⑴ 这是一组纪实的照片,叫做渴望,你知道他们渴望什么?

⑵ 虽然我国农村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差距非常大。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1989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在我国开始实施。

⑶ 请学生阅读“透视镜”。说说希望工程起什么作用?

⑷ 请一名学生读信息:截止1999年12月31日,全国希望工程共资助失学儿童2,296,476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7,812所。

3、 除了教育,在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仍然相当落后。需要政府和富裕起来的人们去帮助他们。

第二课时

一、 三农问题

1、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从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其实这只是上半张表格,想看看下半张表格吗? 出示:

1978年 1984年 2001年 2003年 2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3.6元 355元 2366元 2622元 3255元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316元 607元

6860元 8472元 10493元

2、请学生仔细读读这张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算一算,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所入是农民的几倍?

3、是啊,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我国政府决心改变这一局面。请大家看看课本84页的介绍。不懂得可以做上记号。(质疑问难时,教师担任新闻发言人)

预计的难点:⑴什么是三农问题?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小康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出示部分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平均预期寿命75岁;森林覆盖率23%;

4、各地贯彻中央的精神,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浙江省为此出台了哪些政策,你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补充知识窗的内容。

二、 展望新农村

1、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些农村已经实现了由贫穷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的历史性跨越。有这样的一个农村:江泽民总书记称赞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女士评价 “世上很少有这样整洁的村庄”,它就是滕头村。

2、 图片出示:

3、 你怎样评价,称赞他?

4、 希望我国的农村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成为这样家家小康的新农村。

文件搬进新的家教案

三、 总结

1、音乐《希望的田野》响起,出示歌词: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梁,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园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2、这首歌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距今已有20多年了。现在再看歌词有些过时了,让我们拿起笔来改一改,赞美我们心中的新农村吧?

3、交流

4。配乐朗诵自己的歌词。

板书设计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