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诺基亚我们没做错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1:29 单元作文
诺基亚我们没做错什么单元作文

篇一:一个一般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失败的分析

一个一般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失败的分析

若干年前玩手机,十个人掏出来,大约可能有九个是诺基亚。那情景历历在目。虽然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是哪个国的。诺基亚的宣传牌子在中国铺天盖地。让人真的见识了世界大牌名牌的风范。真的是一压众芳妒。

回过头来,咱们说说诺基亚手机的最大优势。耐用,应了那句质量就是生命。直板,内置天线手持方便。还有就是价格低,大众化的价格乞丐都用的起。那时间,三大手机名牌,在中国诺基亚独占鳌头。几个人站在一起,如果你用的不是诺基亚,好像你是异类,你甚至被怀疑是不是不知道诺基亚是世界名牌。

当翻盖手机好像要替代直板时,时间又一次证明了诺基亚的正确和伟大。现在几乎直板一统天下。

那时一家人都是诺基亚的情况很普遍。一家三人,高中低档三部诺基亚手机。我家就是。 感谢诺基亚,使中国的一般平民第一次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成果。重感情的中国人对诺基亚是有感情的。

诺基亚手机的大众化,搅动了中国的手机市场。可以说,那几年谁造谁赚钱。一时间,国产手机牌子风起云涌。很快,山寨机也登上舞台。也赚的钵满盆溢。

诺基亚的优点,是大家的目标。不达标的,赚一把,销声匿迹。做的好的继续留在手机柜台内,做诺基亚的陪衬机。

然而,质量是最好的试金石。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一些无名牌子,除了具有诺基亚的优点外,而且还具有了,比诺基亚更好的优点。精灵的中国商人,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他们找到了诺基亚的美中不足。且弥补了它。像诺基亚的手机,无论高低档都是换电池就必须重调日期时间,太麻烦了。还有屏幕小;特别是手机中的音乐,大都是外国的很难听,且有的还删不除。再看看那些山寨的国产机,都是中国的名曲且声音响亮,动听。还有,外壳密封不紧不严。屏幕中进灰尘等。我这非专业的人,都通过比较发现了不少缺陷。而且严重的是,我女儿的高档诺基亚机的摄像头的金属框不到一年竟生锈了。而且这个高档机没有自拍摄像头。当初买时都对此感到美中不足。后来,跟女儿换的三星高档机比,发现它操作也比较麻烦。

最关键的是,连多年前的中国农民都知道,现在不相信科学可真是不行了。然而,诺基亚的智能机一开始没有使用先进的安卓操作系统。这是智能机出现后,胜败的关键一环。诺基亚又一次错过了再次辉煌的机会。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当今的商场,特别是大品牌的企业。企业文化,和售后服务很重要。可诺基亚在这方面,我感到做的很不够。当我发现诺基亚的一些问题后,由于对诺基亚的感情。我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赶紧对他们说。但在他们的网站上没有留言的地方,打电话也不通。可以说我眼睁睁看着它走向衰败。我真不理解,这么大的企业他们的销售部门还有其他什么部门,总不能没有一个人观察分析市场,而发现问题?太不居安思危了。可能还陶醉在中国一家人都用诺基亚手机的成就中。在质量面前,大牌名牌变得那么脆弱。

当遍地中国的移动手机商店,大肆宣传存话费送手机,又很快送智能手机时。诺基亚的最早直板彩屏手机,还放在手机柜内标几百元一部。其不知早已落后了。可见其销售策略的迟钝。 仿佛就是从存话费送智能手机这一导火点起。似乎一夜过后,诺基亚退出了手机的主要舞台。一败涂地。在智能机一扫天下的大势下,诺基亚的辉煌已不再。中国的各种牌子以及无数的山寨智能机一拥而上,用低价格跟高价位的三星,苹果平起平坐,各占半壁江山。

现在,若再有十个人掏出手机,可能就有不下五六种牌子的智能机了。但很可能没有一个名字叫诺基亚。昔日多么强大的品牌,轰然倒下。让人惋惜又惊叹。天大的沉痛教训,让每一个商人如何不思考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一定不止一方面。

首先,是公司高层在设计、生产、销售战略上,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手机中。没有及时发现中国手机市场的变化,没有根据中国人的情况来设计手机中的一些程序等。这是属于高层在战略方向上的错误。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严重隐患。

其次是,质量把关不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这绝对不是说说而已的。也不是,当你成功以后就可以掉以轻心的。我感到,诺基亚就是犯了后者的错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上面提到,后来的诺基亚手机,即便是刚上市的彩屏、带摄像头的中档机,就有不少细节方面的问题。像后盖密封不严,电池松,屏幕进灰尘,甚至摄像头的金属框生锈严重的现象等。

第三,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没有在跟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当手机刚开始普及时,曾见一部三星的,换电池不须重调日期时间,而诺基亚的几乎到现在仍是换电池后要重调日期时间。既然有不同,就有优劣之分,消费者就会选择。当然是三星的优了。为何这么明显的技术问题,诺基亚一直没发现,还是没当一回事?这么大的现代企业,真让人难以理解。当专门的音乐手机出现时,诺基亚的机子中还是外国难听的乐曲。当我们走在路上,听到别人手机中洪亮的中国名曲时,让人羡慕。可那不是诺基亚手机。这里是中国,不是欧洲。人们喜欢的乐曲不一样。当你说,能从电脑中下载时,广大的中国小城镇,农村的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脑,甚至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更不用说上网了。即使大城市,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也没有这个条件。诺基亚是大众的牌子,而这些大众的情况,你了解调查了吗?或调查清了吗?重视了吗?发现问题了吗?采取措施了吗?难道市场调查分析只是说说而已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败。知天知地,胜乃无穷。战场的兵法,也是商场的兵法。 第四点就是与消费者沟通的问题。企业文化,售后服务,这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的一般商人,都知道,顾客有三类,一类是成生意者;二类是坏生意者;三类是不说好也不说坏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一个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应该搞好与顾客的关系。及时听取顾客的意见或建议。这方面的事迹很多,还有重奖好建议的。热心的消费者是有的。为什么不珍惜呢?热线电话能二十四小时打通吗?网站上能及时留言吗?我们早就知道,一个电视台如果不和观众互动,就难以让大家喜欢。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做的更好。本人的亲身经历说明,前几年诺基亚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记得一个朋友说,买的某牌子电视坏了,一个电话维修人员就来了。且还表示歉意。这难道不也是竞争吗?识货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有种说法叫,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可谈何容易。商场竞争的残酷甚至超过了战场。看看以前倒下的牌子,有几个在本行业站起来了?垂死挣扎之后慢慢被遗忘。

由诺基亚失败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昌盛不衰。必须:

一. 重视科技。

二. 重视质量。

三. 重视市场。

四. 重视细节。

五. 重视消费调查。

六. 重视售后服务。

七. 重视广告宣传。等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网络把远在千里的人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大家都越来越关心这个世界每一天的变化。信息瞬息万变,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必须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细、更清、更准。

个人之感,谬误必存。有识之士,敬请指点。

篇二:诺基亚的失败

诺基亚的失败

1. 诺基亚简介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他最开始主要从事造纸生意,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多,最终定位在移动服务,成功转型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并随着这一产业在全球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从1996 年开始,诺基亚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始终占据着世界手机份额第一的位置,甚至在其巅峰的2000年,市值达2500亿美元。

但是从2011 年起,诺基亚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就被苹果和三星超越,自此诺基亚的手机销售额开始滑坡。纵观当今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格局,苹果牢牢控制高端,三星紧随其后,中国的中兴、华为等企业占据低端,而诺基亚等传统品牌正在为生存而战,身陷不上不下、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曾经的手机业老大没落了。

并且在2013年9月3 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正式联合宣布,微软以71.7 亿美元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并获得相关的专利授权。这意味着,诺基亚失去了其昔日最为耀眼的明珠,只剩下了地图和网络通信两块非核心业务。

2. 诺基亚的失败分析

诺基亚公司源自芬兰,它的基因来自北欧。它其中一个基因决定公司的管理模式是相对松散的。它的另外一个基因就是硬件,这也导致其在向软件、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被甩在后面。

2.1管理

就管理和领导者战略来说的话,当它成为全球霸主之后,其傲慢的性格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追求规模,严控成本,缺乏创新,使诺基亚在产业发生巨变的时候,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当它受到苹果、安卓的挑战时,它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有多大,它在继续一步一步的沿着“纵向一体化”的扩张战略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

举两个例子: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它首次采用了多点触摸界面,将键盘隐去,并对第三方“web 2.0”和各种当地应用程序的支持,使之成为依托在开发商网络基础上的生态系统。iPhone的成功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手机”,

它是口袋里的互联网,也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使内容供应商和用户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对接。

而诺基亚的封闭和自大使它认为,iPhone智能手机不过是在键盘和屏幕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花样,它自己的手机性价比无疑更强。所以它继续在自己擅长的友好界面设计、音乐下载、数字键盘等外观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硬件上。

由于诺基亚错误的估计了对手,领导者对未来市场缺乏想象力,使得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安卓系统。如果说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的规则,那么Android才是将诺基亚推上“着火的海上平台”的元凶。面对iPhone的iOS系统的强势进攻,Google推出了功能强、可塑性强且完全免费的Android系统,并迅速吸引到除诺基亚之外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商,形成了苹果与安卓强强对立的局面,而诺基亚则从行业的领导者沦落为边缘人。

由于诺基亚给自己的定位是互联网公司,如果它加入Android,那么它就会沦为Google的纯硬件厂商,它的互联网战略则失败。所以它最后选择被微软收购,而很明显,被微软收购后的诺基亚仍旧没有很大的能力和苹果安卓抗衡。

相比于三星快速拥抱Android系统,成为其手机第一生厂商,快速的抓住了安卓的机会,成为了又一大受益者来说,诺基亚排斥Android系统显然是错误的。诺基亚想要保留自己的地图和应用商店等技术是好的想法,但是在实际上作为一个手机制造商更应该成功自我定位,说不定加入安卓阵营后趁势而上,成为第二个三星也不是不可能。

总结:一个企业的成败与领导者战略和管理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首先,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一样重要。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潜在威胁,还要做出正确有利的决策;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内部条件,有助于拓展新市场。其次,领导者不能自负。再者,企业要成功定位自己,在时代与时代的换代期间,成功定位并逐渐转型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2.2创新

我记得有个老师说过,诺基亚的手机换壳不换芯,豪无创新能力。在这个智能手机年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留住用户的脚步,那不换芯的诺基亚又怎么会不失败呢?

众所周知,诺基亚手机使用的是塞班系统。相比于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它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塞班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则具有更大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

而iPhone的iOS系统,是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让开发商开发的应用软件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互联网与用户对接。它的苹果应用商店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平台,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突破70万个。Google公司则将深受欢迎的网络软件如谷歌地图、Gmail、ETML网页浏览器等被打包,形成了一个源代码开放而又低价的安卓系统。明眼人一看就能分辨出iOS、安卓、塞班的好坏之处。

诺基亚不仅在软件系统方面落后,它在硬件方面的工作也是不足的。三星虽然没有什么软件优势,却在硬件方面,有AMOLED、闪存、芯片等多个核心部件在手。相比之下,诺基亚的Lumia 900虽然增大了屏幕,但是CPU、内存、屏幕分辨率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强大的软件系统,没有强硬的硬件系统,什么优势都没有的诺基亚拿什么去和苹果安卓争?

再者,在它实施互联网战略时,虽然诺基亚很早就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应用是一个核心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衍生出社交、购物、物联网等一系列产品。从这点看,诺基亚还是很有远见的。但它的反应速度太慢,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也不好,最终由谷歌----已经掌握Google Map、Google Earth、Panoramio相册、You tube视频库四位一体的地图应用的对手,通过添加谷歌导航、谷歌纵横等一系列开创性的应用,使谷歌的地图帝国一步步壮大发展。而诺基亚的Ovi Map只能通过不断改名字最后销声匿迹。诺基亚只是慢了一步,结果也就差了千百步。

总结: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的脚步如果慢一步,那就是落后一大步。而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智慧,集群力量更加强大。这一点由塞班系统的不开放性可以得知----像苹果在开放的知识网络的节点上建立一个让第三方加盟的平台,但不开放源代码,或者像谷歌完全开放源代码,来获得群体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封闭终究会阻碍创新。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诺基亚我们没做错什么)

以前,大家都以拥有一台诺基亚而自豪。现在,土豪们都用上了iPhone5s、三星note,屌丝们都用上了小米,而诺基亚只能被调侃为可以敲核桃的板砖,能给游艇充电的神器。

诺基亚的失败,是苹果的错?三星的错?安卓的错?不!是它自己的错。

3. 诺基亚与模拟公司的对比

3.1管理与团队合作

在企业模拟中,公司的管理就类似于团队合作。本组的一大失败之处就在于团队合作。首先,本组不是每次都对决策作出讨论,而是主要由两为成员负责,当然这也有领导者分工不合理的因素在。其次就是时间的不协调性。由于组成员专业不同,上课时间不同,所以每次课后决策都只是在课后或课前的一点点时间有讨论,这造成了决策的局限性,并且在没有人通知的情况下,很容易忘做漏做决策模拟。

3.2领导者战略与定位

在企业模拟中,本组定位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时发展,很明显在此类市场中竞争对手太多,而本组安于现状,没有进行更深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也没有采取更多的策略比如低成本,以至于从第六名到第九名。

3.3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在企业模拟中,本组新产品研发从第五次开始,很明显比其他小组慢。当竞争对手推出新品并通过销售进行降价努力,以及一系列的推销、升级措施后,可占市场已经很少了,此时推出新产品从产品性能、营销实力、价格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慢一步。

在推出新产品后,本组又几次没有研发新产品,在手机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研发没有跟上,只能使原来的新产品逐渐沦为旧产品直至被淘汰。再以后的升级也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这就是慢很多步。

总结:虽然模拟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区别,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企业必定需要一个好的领导、一群好的员工、一个核心技术。

篇三:诺基亚错在哪里?

诺基亚错在哪里?

首次空降了非本国的CEO,裁去万名员工,1.7亿欧元变卖总部大楼?很难想象一家百年公司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举措,尤其难以想到的是这家公司在四五年前还是朝阳产业中的翘楚。如果诺基亚的公司历史被浓缩成了一天,那么他前23个半小时基本上可以算是忙碌中充满希望的,而真正的麻烦到了最后半个小时才出现。那么这最后半个小时他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呢?

行知差距

诺基亚对于移动设备发展的预见其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今天我们看到的手机摄像功能、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很多都是由诺基亚提出的,甚至连app模式都并非苹果公司所创造,而是由诺基亚在1996年发起的。当时Nokia Communicator作为今天智能手机的鼻祖就开始尝试下载应用。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可以理解这其中的价值,以至于诺基亚自己也认定这是“早期小众”的需求。多年后,当苹果公司开始在电视广告中大肆宣传“下载应用到手机”时,做什么都晚了。

这其中的“行知差距”(knowing-doing gap)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类似失败案例都指向了公司最高管理者。但是,这类问题很少发生在第一代“成功的”创业者身上,因为这一批人的执行力和他们的理想(也就是vision)往往是匹配的,而这些理想家(visionary)可以很轻易地做到行知合一,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等。但是,如果继任者一代缺乏理想或是行动力,差距就会产生。比如索尼公司曾经选择了一位记者出身,现在看来并不一定相信公司Vision的CEO斯金格。更糟糕的是有些缺乏理想的继任者甚至会责怪自己的团队有“行知差距”。事实上,说到行知差距,失败的创业者或CEO一定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问题。以诺基亚为例,今天我们都知道他们的麻烦源自Symbian操作系统,但是公司显然不能归咎于研发团队,因为他们开发了与安卓同时代的MeeGo操作系统,而问题是在那个没有让MeeGo取代Symbian,去和安卓竞争的那位CEO和管理层。

同样,困境中的CEO也没有必要抱怨固执的董事会或是股东,因为说服对方,让他们为你的“vision”买单这也是CEO应有的能力之一。诺基亚能够脱离造纸行业就是因为利奥·米其林在艾德斯坦退位后抓住机会用自己的理想说服了众股东,从而进入了电力时代。

增量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

在IT行业,为了让行知合一,CEO必须要发自内心地去领导颠覆式创新。传统的增量创新是什么结果呢?诺基亚是个很好的案例,他们为触屏设计的优秀的UI最后不得不倒退到键盘时代,应用到苟延残喘的塞班系统上。而同期的其它创新者这个时候正在把移动设备当成是人类身体的延伸,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体验,比如精确的触屏,横竖屏适配,加速计等等。

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对于“核心业务”的坚持从来就是一种正确的企业文化,而处于优势地位的公司员工都不会主动承认核心业务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索尼的平井一夫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让自己那些骄傲的硬件工程师重新认识什么是“用户体验”。对于诺基亚来说,公司内部曾经有个“一切手机为先”(phone first)的判断标准。据报道,部分受挫失意、抱怨重重的员工离开诺基亚都是因为自己的创新没有能够符合这条铁律,事实上这条看似在坚守核心业务的原则扼杀了很多颠覆式创新的机会。

跳下“燃烧的平台”,然后呢?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上任后发给所有员工的公开信——《燃烧的平台》被BBC等媒体誉为是商业史上最优秀的战斗檄文。这短文中蕴含的变革的思想毫无疑问赢得了我们的尊重。但是如果诺基亚的困境是一个燃烧的石油平台,那么跳下这个平台,跌入冰冷的海水中——这些只是自救的第一步,接下去该怎么办呢?

微软出来的埃洛普有很多正确的举措,但是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捆绑似乎不是其中之一。

想想诺基亚背后的火烧究竟在哪里了?首先,语音业务需求还在,问题是数据业务爆发了;其次,诺基亚硬件依然优秀,问题出在软件。

如果要选一艘快船迅速逃离这两个灾难,那么速度最快的“逃生工具”一定是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以至于到现在都有分析师认为诺基亚今天选择塞班比当年迅速推出MeeGo操作系统更有利。

诺基亚此前多年用巨大的投入成功地使自己可以用低一两毛钱的成本生产更优秀硬件,这些能力他们依然具备。要说谁更懂手机,想到iPhone用户对于信号问题等的抱怨就会让我们怀念用诺基亚的日子。加上一个足够好的开放操作系统,诺基亚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可以很容易地复苏。

但是,现在和微软捆绑在一起之后反而让一个落后地位的软件生态系统拖了后腿。如果说埃洛普希望借微软的合作省去软件和服务方面的人力投入,那么至少现在看来他们事与愿违,因为诺基亚不得不去为微软开发各种足够优秀的应用。

希望

当然,永远不能低估一家百年公司的自救能力。一战后,诺基亚经历过倒闭的困境。关键是看这次他们如何应对,多快找到新的出路。有消息传出诺基亚在LinkedIn上招聘Linux工程师参与开发“让人激动的新产品”,有分析猜测这有可能是在培育安卓的项目。此外,不要忘记诺基亚的迅速退步只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在手机总体销售方面,他们仅仅是在上个季度才被三星夺取榜主的位置。

诺基亚的低端手机Asha系列价格只有100美元,但是却带有智能手机的特性:Wi-Fi,大触屏,和不错的摄像头等。用户其实根本不在乎“智能手机”的文字语义是什么,只要低价好用,诺基亚的品牌的光芒就又重新闪现了。所以Asha系列现在正在印度热卖。在买不起高端手机的市场,诺基亚的传统优势显然还会存在,这将为他们争取足够的时间。而“Asha”在古老的印地语里的意思是——“希望”。

篇四:诺基亚怎么死的?未来只有这两种企业能活下来

诺基亚怎么死的?未来只有这两种企业能活下来

2014年以来,在中国企业界“动手术”最大的公司可能莫过于海尔。张瑞敏先生把海尔6万多名员工拆分成2000多家小公司,号称“创客团队”,努力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很多媒体惊呼:海尔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做?

我的回答十分简单:为了在未来能够活下来!

海尔不改革就活不了吗?

这个问题也是多数人在问的问题。我的观点跟张瑞敏先生完全一致:是的,不改革,死路一条。

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环境变了,生存法则变了。海尔原来的打法已经失效了。 那么,海尔原来的打法是什么样的打法呢?

就这7个字:多元化、品牌延伸。

海尔走的路是日本企业走的老路,把一个品牌延伸到所有的品类。这种做法,短时间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销售业绩,甚至带来一定的利润。然而,时间长了,会遇到至少两大麻烦:一是专家型品牌横刀植入;二是自身品牌定位模糊。

海尔不太幸运,这些年它在这两点上都遇到了问题。首先,是以格力为代表的专家型品牌不断吞噬它的市场,海尔在很多品类上开始失利。其次,海尔品牌本身的定位也变得模糊,海尔到底代表什么品类?海尔到底代表什么样的价值?顾客都找不着头绪了。

市场是无情的,顾客对你的品牌找不着头绪的时候,就不找了,也就不会选择你的产品了,这正是海尔致命的问题。

因此,海尔再不改革,仍然保持原有的打法和原有的模式“耗”下去,再过三年就该破产了。

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两种企业

未来,到底哪些企业能够真正活下来?

只有拥有一批专家型品牌的企业和强大的平台公司才能活下来。

专家型品牌,能够活下去的理由最简单,因为这是顾客的选择决定的。随着品类的发展,顾客心智的不断成熟,专家型品牌和综合型品牌的较量会决出胜负,以“格力”为代表的专家型品牌一定会打败以“海尔”为代表的综合型品牌,继续引领一个品类向前发展。 剩下的企业,要么死掉,要么转型为平台公司,没有其它更好走的路子,这也是为什么海尔把自己改革为平台公司的原因所在。因为过去30年,海尔把成为专家型品牌的路子走成了死路,所以只能走第二条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把自己成功打造成平台公司的企业,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成为平台公司就能成为平台公司的。

因此,未来将会死掉更多的企业,就算依靠国家政策或“给别人做加工”等特殊原因活下来的企业也基本上“生不如死”,成功路上永远不会人满为患!

诺基亚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位学院派的教授说,诺基亚的衰落是因为“组织畏惧”。我读了半天这篇文章,感觉这位教授还是没有说到点儿上。

诺基亚真正的死因,是被专家型品牌打死的。

上世纪90年代到这个世纪前10年,诺基亚一直是键盘手机的代名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品牌,曾经连年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销量冠军。

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苹果iPhone的出现却改变了它的命运。

当智能手机这个新品类刚刚问世的时候,诺基亚的策略跟柯达惊人的一致,用原来的品牌延伸到这个新品类,这是它犯的第一个错误。

如果当时苹果推出iPhone3的时候,诺基亚要是果断采用新品牌来做智能手机,结果有可能不一样。

不过,幸运的是,既然你犯了错误,上帝还是再给你一次机会的。当时的诺基亚就是面临另外一次机会,即平台化转型。然而诺基亚仍然没能抓住。

当乔布斯开放iOS系统,让全球40多万家手机软件商给他开发软件的时候,诺基亚在干什么?

当三星争前恐后地抓住安卓系统,不断开发新手机,吸引那些草根阶层的时候,诺基亚在干什么?

他们却固守塞班系统,自己开发软件,自己做地图、游戏等应用,这是它犯的第二个错误。

智能手机的灵魂是手机系统,是应用软件。自己做这些软件和让全世界的软件商给你做,完全是两个概念。走前一条路叫多元化,而走后一条路叫平台化。

一个本来不像智能手机的品牌,做一款基本不会更新软件的手机,谁还会死守你不放呢?

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伸手与微软合作,推出WP系统,推出了新一代的智能手机LUMIA系列,试图走平台化路线。

然而,这个时候,诺基亚已经把手机市场全球老大的位置丢给三星,苹果也已经推出了iPhone4S,趋于成熟。为时过晚!

不过我认为,即便到了这个地步,诺基亚还是有机会的。因为这个时候三星犯的错误跟诺基亚惊人相似,也是用主品牌延伸到所有手机。虽然启用了“galaxy”等副品牌,但三星的LOGO仍然贴到所有手机上,“galaxy”等名字只能代表一个品种,无法成为一个品牌。 再说,三星使用的安卓系统也不断显现出弊端,很多高端人士开始抱怨:安卓是屌丝玩儿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正在这个时候,诺基亚带有强大商务功能的WP手机问世,是诺基亚翻身的绝好机会。

然而,诺基亚推出这款手机的时候,仍然难以割舍“NOKIA”这个品牌,跟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后面加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副品牌“LUMIA”。

这还不算太糟,更糟糕的是,LUMIA推出的时候,一口气就开发好几款机型,诸如LUMIA900、LUMIA800、LUMIA520等不同价位、不同形状的手机,试图讨好所有人,这是它犯的第三个错误。

上帝再仁慈也“事不过三”。竞争激烈而残酷的市场怎么可能处处都让着诺基亚呢?试图讨好所有人的LUMIA没撑多久就失败了。这也是诺基亚彻底销声匿迹的原因所在。 悲剧继续上演

放眼中国企业,犯“诺基亚”式错误的企业比比皆是,多如牛毛,这是最让人揪心的。 大家都疯狂地延伸自己的品牌,沿着诺基亚走过的路,试图用一个品牌吃通天下,试图用一个品牌征服所有顾客。

这个方面,目前最为明显的企业可能莫过于百度。

百度,当初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中文搜索引擎第一品牌”,按理说是典型的专家型品牌。然而,今天的百度却早已不是什么“搜索引擎”了,当你打开百度主页的时候发现,带有“百度”品牌的产品就有100多种。从此,百度也就变成一个“我为人人”、“无所不能的”综合型品牌。

我认为,这正是他们未来的祸根!

BAT里谁最牛?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到底谁最牛?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腾讯。因为,这两年它的微信实在太火爆了。但是我想说: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也有很多业务,数量可能不比百度少。然而,阿里巴巴跟百度不一样的是,多数品类都用了独立品牌。诸如:品牌商店用“天猫”、手机支付用“支付宝”、C2C电子商务用“淘宝”、地图业务用“高德”、理财业务用“蚂蚁金服”、物流业务用“菜鸟网络”等等。

这些品牌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都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品牌,即便争议缠身的“淘宝”也是名副其实的“能淘到便宜货”的专家型品牌。

因此,他们在“拥有一批专家型品牌”这条路上比百度走得好。这是他们未来能够继续活下去的第一理由。

阿里巴巴未来能够活下去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平台化”。它不仅拥有一批“专家型品牌”,更会做强大的平台。因为,阿里巴巴具备平台公司需要具备的所有要素。

一个平台公司要具备那些要素?

我把它总结为“四个海量”:海量客户、海量伙伴、海量资本和海量项目。其中,哪怕缺一个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平台公司。这也是为什么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平台公司的原因所在。

阿里巴巴很幸运,它的多数业务都是平台化业务,都是整合海量客户、海量伙伴、海量资本以及海量项目的业务。因此,阿里未来的日子仍然会很好过。

海尔平台化,也是想实现这“四个海量”,即:通过2000多家小公司的“生存比赛”诞生海量项目,然后由海尔集团负责筹集海量资本、整合海量伙伴并投资这些项目,从而吸引海量客户。

不过,他们这种转型能否成功,目前还不好说,我们只能祝福海尔并拭目以待了。但是,从他们的这种转型中,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一点:当你已经没有机会打造专家型品牌的时候,要赶紧转型做平台公司。

记住这句话,你的企业至少能多活50年

在未来,一个真正强大的人,要么是专家,要么是领袖。其他人都将被淘汰或给这些人打工。

一个企业也一样,未来要想让自己强大起来,要么拥有一个或一批专家型品牌,要么把自己打造成平台,其他企业将被淘汰或给这些企业打工。

大家不要羡慕三星,三星的悲剧正在上演;大家也不要学习百度,百度已经给自己栽下了祸根。

他们的原因十分清晰:他们正在抹掉自己“专家型品牌”,也没能打造出强大的“平台”。 未来的成功只属于专家型品牌和平台公司。要记住这句话,并善于落实这句话,我相信你的企业至少多活50年。

篇五:诺基亚的兴衰

开发者逃离

诺基亚在操作系统上的放弃、摇摆、选择,让大批开发者逃离。

开发者TaoYan、Chuck Wang诺基亚结缘是在2008年。当时,Symbian拥有绝对市场份额,且技术门槛高,形成一定的壁垒,是不少移动互联网开发者的首选。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之时,诺基亚并非没有看到智能手机市场,重心已向智能手机转移。2008年1月,诺基亚收购挪威Trolltech公司,拥有了开源界两大GUI开发框架之一的Qt,获得发展潜力的核心技术。

“当时诺基亚拥有Maemo和Symbian两大系统,同时拥有Qt开发框架。如果正确发力,不应该是现在的结果。很可惜,当时Maemo和Symbian两个技术排系发生了争执,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将Qt移植到Symbina上。之后,Android开始发力,Symbian老化加快,Maemo和Mobile合并成为Meego,Qt成为Meego核心框架。最后在N9曙光出现前,埃洛普的介入,导致前功尽弃。”Chuck Wang说。

2010年,来自微软的埃洛普掌舵诺基亚,与微软联姻,宣布采用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对Symbian和Meego操作系统的放弃(Symbian支持到2016年,Meego作为研究项目),让开发者开始逃离,纷纷转向iOS和Android市场。

“我很为那段经历自豪,终于发现了一个超难的系统,经过努力之后掌握了,Symbian绝对是没有一定的IQ开发不了的。然而,诺基亚突然宣布放弃Symbian和Meego,也事实上放弃了QT。作为一个开发者,我们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诺基亚的策略将自己的拥护者推到了坚定的反对者的阵营,这不能不说是诺基亚的一个失败。”TaoYa至今压抑不住内心的怨气。

“对于我们这帮真正的诺基亚开发者来说,诺基亚虽然还在,但是已经亡了。诺基亚按照埃洛普的规划投入到微软的怀抱,最终会被微软收购。在诺基亚的Meltemi计划被终止,Qt部门整体被裁后,Meego可以说是真正死亡了,不是死在残酷竞争,而是死于人祸,亡于萧蔷之内。”

Chuck Wang说,Meego当时与同时期的Android和iOS相比,系统速度远胜于Android,与iOS在伯仲之间。“Meego缺少的就是时间发展,被谋杀在摇篮里。假如有如果的话,也许iOS可能比拟不上,但是跟Android对抗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TaoYa已投入Android开发。Chuck Wang是前盛大创新院电子书研发成员,现是上海檀众科技创业团队合伙人,他表示,未来公司会考虑Windows Phone 平台的部署,但不会转移到Windows Phone平台上,也不会将Windows Phone作为主要平台,产品基本优先考虑部署在iOS和Android。

Windows Phone能否拯救诺基亚?留给诺基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过去5年间,诺基亚股价累计下跌了90%。

(TechWeb配图)

Windows Phone能否拯救诺基亚?

结盟微软,诺基亚押宝Windows Phone。然而,Windows Phone能否成为诺基亚的救命稻草?未来,手机操作系统能否三国争霸?

留给诺基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市场上已有高端的iOS和开放的Androi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ndroid和iOS设备的出货量分别为8990万部和3510万部,共获得82%的市场份额。今年一季度,三星(微博)手机销量超越诺基亚,终结了诺基亚14年的市场霸主地位。机构预测,今年iPhone出货量将逼近1亿部。

“我不太认为Windows Phone能正面抗衡iOS和Android,应该会作为补充的操作系统存在,用户肉吃厌后后吃吃蔬菜。以微软的财力,Windows Phone能活下去,但是会不温不火,不会大放光彩。”“如果开发WP平台的产品,那仅仅是为了让用户多一个选择,而不是WP前景吸引我们。”Chuck Wang说。

开发者的争取,应用商店、生态系统的构建是Windows Phone当务之急。目前,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应用和游戏数量超过10万个,且优质应用不多,与iOS和Android相比,还是一片蓝海。

不过,大多数开发者对Windows Phone还处于观望状态,Chuck Wang介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开发角度来看,微软每次技术更新都是毁灭式的,对于高端开发者来说,精力

被工具的更替消耗,而不是专注于创新;从用户角度来看,Windows Phone的Metro界面在出现之初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但使用较长时间后便厌烦了这样的界面,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并不多。

他解释,90年代微软的开发框架基本是以MFC、VB为主,进入新世纪后,推.net平台,现在又开始推WPF/XAML/Silverlight技术。纵观Windows Phone发展,最初是WM6.5内核,之后换内核,演化到WP7,应用与此前系统不兼容,推倒重来。WP8为了内核和Win8一致,导致了WP7手机不能升级到WP8。虽然应用可以兼容,但对于诺基亚等生产WP7手机的硬件厂商,简直就是噩梦。

与之相比,Apple的技术风格基本统一,乔布斯回归之后,以NextStep技术作为核心,使用Objective c语言以及基于此的开发框架,每次开发工具都以升级加强为主,而不是整个换套工具。

“微软总是这样更替,没有开发者愿意跟着多变易怒的老大。”Chuck Wang说。 TaoYan目前也没有跟进:“我不太看好Windows Phone,没有跟进。Windows Phone平台入手不难,等他们真的三分天下了再跟进也不晚。”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在书中这样说:“是否有可能发生奇迹,Windows Phon 7最终胜出?这个可能性比诺基亚Symbian翻盘的可能性更小。用户已经没有耐心再尝试一次微软10多年都依然做不好的操作系统,仅仅这一点几乎就将微软彻底踢出了局。”

芬兰公司的慢节拍

147年前,诺基亚诞生于芬兰,是一家木工厂。1987年,推出移动电话,成功转型。在数字手机的大潮中,诺基亚1998年超过摩托罗拉(微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在如今的智能手机浪潮中,诺基亚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今年一季度出货量被三星超越,14年霸主地位终结。

14年的老大地位,让诺基亚内部产生了大企业病:自满、缓慢。

在技术上,诺基亚并非没有远见。20年前,诺基亚就提出移动互联网概念。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上。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3D技术。2007年,诺基亚宣布开始转型为互联网公司,称“我们的未来在于软件而非硬件”。

2007年诺基亚达到顶峰阶段,全球市场份额占40%。然而,这家慢节奏的芬兰公司行动迟缓,比竞争对手慢半拍,未将技术研发转化为有力武器。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首款触控手机5800。

同时,诺基亚手机的进化迟缓,虽然工业设计世界一流,但被冠以“科技以换壳为本”的称号,一款机型的流行将伴随多款孪生机型的面世,即除了机身色彩变化,功能上几乎没有差异。随着iOS和Android的兴起,人们更注重手机硬件、软件、应用,换壳的时代已经

终结。

当诺基亚拒绝Android、放弃被认为翻身希望的MeeGo平台,转投Windows Phone后,MeeGo操作系统只留下N9一部绝唱,Lumia成为其Windows Phone平台下的倾力之作,背水一战。不过,据IDC数据,Lumia第一季度出货量220万台,与同时期Android和iOS设备的出货量分别为8990万部和3510万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分析人士称,200-300万部的出货量很难令人看到Lumia在未来能够给诺基亚带来的光明前景。

在微软2012年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推出Windows Phone 8,但现有的Windows Phone 7机型无法升级,给了合作伙伴诺基亚沉重一击。外媒评价称:“这很可能会让诺基亚原本就艰难的复苏之路走得更加艰难。本质上说,微软扼杀了Lumia产品未来巨大的潜在销量。在合作关系中,软件巨头显然是要更加傲慢,毕竟,除了诺基亚之外,市场上还有其他公司在制造Windows Phone手机。”

一位微软的员

工认为,诺基亚与微软合作不是错误决定,问题而是出在埃洛普。“我感觉诺基亚更像一个附庸而不是合作伙伴。埃洛普给我的感觉仍然像是个拿着微软员工卡的家伙,而不像诺基亚的老总。”(TechWeb配图) “潜伏者”埃洛普?

除了开发者逃离、生态系统不完善、节奏缓慢、Lumia遭微软暗伤,诺基亚的管理层也未能及时救诺基亚于水火之中。

6月14日,诺基亚开出一剂“猛药”,宣布将在2013年年底最多全球裁员1万人,计划关闭位于德国和加拿大的设施,以及关闭位于芬兰的生产设施,希望借此削减16亿欧元支出。同时,诺基亚高层大洗牌,三位高管离职。

自埃洛普2010年9月出任诺基亚首席执行官以来,裁员总数达到4万人,但业绩并无好转

迹象,被指“除了裁员毫无建树”。有媒体报道,如果诺基亚业绩继续恶化,出售诺基亚或是埃洛普的最后一个“绝招”。

近日,埃洛普透露了当初选择Windows Phone7而不选Android的原因。他认为,选择Android意味着诺基亚对竞争精神的放弃,因为这个系统不能让诺基亚从Navteq等服务领域的投资中获得回报,而且也不利于诺基亚与其它厂商区分开来。

不过,他接受芬兰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近年来所做出的一些决定的悔意。“如果知道情况变化如此之快,甚至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我们在过去一年半会有不同。一个例子就是,Android手机价格在中国等市场迅速下滑。这一切来的太快,以至诺基亚在短期内遇到更多麻烦,但我们仍继续完善诺基亚的战略。未来很难预料,情形亦是困难。”

在微软员工 Fu Chen(化名)看来,诺基亚与微软合作不是错误决定,问题不是出现合作本身,而是出在埃洛普。“我看不到他除了争取资金注入之外给诺基亚带来了任何东西。他的一系列决定实际上是让诺基亚在短期内快速放弃了所有的战略储备和话语权。诺基亚放弃了所有的操作系统,微软却仍然可以让WP7出现在其它厂商的机型上,甚至可以把原本诺基亚独占的Ovi地图变成WP独享,而微软却没有公开许诺过任何资源为诺基亚独享。这不是一个公平的交易。当合作结束的时候,诺基亚只怕什么都不能剩下。”

“我感觉诺基亚更像一个附庸而不是合作伙伴。埃洛普给我的感觉仍然像是个拿着微软员工卡的家伙,而不像诺基亚的老总。”该员工说。

甚至, 埃洛普被外界揣测为潜伏的“余则成”,是微软派注入诺基亚的木马,最终诺将做诺基亚和微软的“红娘”。

“我不认为诺基亚还有希望作为独立的公司存在了,因为诺基亚的灵魂,独立的技术,独立的系统已经不存在了,就跟做Android 的Moto一样,虽存犹亡。”开发者 Chuck Wang说。

一位诺基亚不愿具名的前架构师认为:“面对变革,行动是扭转局面的关键。今天的行动决定明天会不会被收购。”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