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8:00 字数作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后感字数作文

篇一:《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后感

第一章

简媜的文字是无可否认的雅美,而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媜的文字又是禅意的,“未入山门身是客,随云随波随泥沤;甫入山门身是谁?问天问地问乾坤?”这样的句子里,藏着的聪慧是非比寻常的,也很好的回应了“行经红尘”,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孕育而生。不可否认,书中有话,点到即止,给我无尽的遐想。

第二章

简贞独特的风格,她的每一篇文字总是有种禅思和哲理蕴藉其中,需要慢慢的读、慢慢的品,需要你静下心来,与作者一起进入那座人生之山,细细品味人生的曲曲折折、跌宕起伏。 她的文字很大气而细腻,进入深山,身在其中,静看万物,“醒者”又是谁?这都需要进入禅境,然后静思。

第三章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 ,月是情感的寄托,银白月色,关雎情郎,月不曾瘦,不曾灭,山中寂静,早醒,可见,简媜笔下的爱情也是一种禅意,品味无穷,推门,在推门,两个简单的动作,简单明了,不需华丽繁琐的文字,一种爱也可简简单单。

第四章

早晨,闲步宝桥,天上月,池中莲,水中影,手棒佛经,一个佛经故事,贤者,云童子,一种姻缘,试问世人是否错过?早出世入世,中国文人历来的纠结性怀,简媜在其中绕着弯儿,踌躇着,徘徊着,不该错过的缘分,谁又能好好把握?每个人都该静下来想想人生途中的每一个人,把握了,还是错过了。

第五章

雨后,一个全新的境界,简贞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有时让我跟本无法驾驭她为我们呈现的那个世界。雨中宝殿,雨中飞燕,都在雨中洗却了往日的浮尘,我不禁自问,人生那里是归宿?跟着文字走,我也只是一个跟随者,读书以明智,真的要好好的想想,像简贞那样背负着未来,旅行。

第六章

竹子,包含的意义远不止“节节高”,十五年前的竹海,十五年后的大雄宝殿,倒下的竹,躺下的树,爆破的石,换来的是山下信徒的三拜九叩,不禁问,这是佛道?这冲击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反应,营造一种禅境,让人可以好好地想,现在的我们,到底怎么了?

第七章

燕,每年能够飞回原来的“家”,“燕子的家乡,应该是在那一块和平宁静、春阳处处的心灵净土上。”以燕喻人,归家情感,指出“那也是人渴望寻觅的国度,只是不如燕儿更勤居于此。”是的,在这个脚步匆匆的尘间,又有多少人忘了原来的归途?简贞的一字一句,都经过反复推敲与斟酌,只有对人世经过深邃的思考和对语言有太过的虔诚的信仰,才能有这样的风采。

第八章

醒石,这一章,给我的冲击远大于我的预想,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不亲土亲。路很弯曲,像人的一生”,简单的一句,却是道出了人生百味,每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一种可怕的病,远不及自己可怕,简贞倡导是心境决定生命深度,信仰决定生命高度,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在人生无数跌倒起伏之后还原最初的自我,才能世俗之上而不因物欲横流而迷失,保留本心。

第九章

简媜辞藻颇为华丽,于生活细碎处见哲理。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吃饭,也是一种修行”,一个小节,有时往往会决定了成败,生活当中他一定要细心,一点一滴里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命运在每个人的手中,我们都该好好把握。“山上一瓢粥,山下一勺饭,其实无异”,同一种事物,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见解,多角度的看,会让我们拥有更多。

第十章

别样的球赛,不同的规矩,不同的球,已然有不同的风采。山前山后寻幽访胜,大球小球竞相角逐。佛光山身处幽静之地,身存简朴之心,怀揣着一份单纯的快乐!正因为人的简朴,荔枝成了“小球”,羽球成了“大球”,一场精彩的羽球赛在山间愉快地进行,不计较分数的得失,不计较场景,只追求心中愉悦。在这里,“其争也君子”没有了意义,“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第十一章

飞檐是古人的智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然而在百家争鸣的艺术殿堂上,争奇斗艳的艺术形式或许早已暗淡无光。在那座凉亭上的飞檐,是一位小师父攀在亭柱之上,双手塑出来的,虽然平凡,虽然简陋,却成了一种感动!“任何一件工作一旦被当成心愿,那便是‘艺术’了!”小师父的发心,在时光流逝的今天,凝聚成了一个飞檐。在这山间,化作安眠鸟的神话。

第十二章

在佛光山上,理在托钵拾箸,在举手投足。芸芸众生,滚滚俗尘之中,不会出现那脱俗的身影。在那身影之下,理之熟成,不需言语,行住坐卧,生于规矩,活于规矩,却在规矩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理!不需深思人生,不需生啃凡书,在这山间,一步一履,尽显止水之静。行,住,坐,卧,亦水,亦松,亦钟,亦弓??无处有理,亦无处无理,这便是师父们的理之所在。

第十三章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出自谁手,谁在人海。铸路人的汗水是石泥的柔软剂,铸路人的淤血茧子,是细丝的制造器。因为有了汗水和茧子,路才之所以可以成为路。因为有了路,才有了游人,才有了奔跑,才有了到达目的地的方法。众生的脚步之所以一直没有断,是因为铸路人的梦一直在前进,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前进。如果说故国家园的乡土是心灵的净土,那么,铸路人手中的土就是梦想的基土。

第十四章

燕尾裁过的春天,未苏醒的早晨,聊无人烟的院落,切湖而过的公路,和一位不愿落入俗尘的都市人,仿佛一幅不应景的画,到底是早晨影响了院落,还是公路破坏了清晨?无人知晓,却让人无限感慨。

在这个春里,老人的安逸,妇人的幸福,由古至今,延续到现在,当红砖绿瓦已不再,依旧安然存在,却已不是原来。

第十五章

许多人天马行空,活于行云。是该检讨自己的胡思乱想,还是该发现套住自己的网?生活就是这样一张网,追梦是冲破网的唯一方法。梦,谁人都有;追,又有谁人能做到?梅觉是一个永恒生命的追寻者,她是一道甘泉,可以撒向四方,却依旧是一道甘泉。“一方与十方何异”,在家与否何异?只要心中有家,何处都是家,这便是追梦人的单纯之处,也是不平凡之处。不禁让人深思:我何尝没有梦呢?我又何尝勇敢得离开家的怀抱独自追梦呢?我亦是行云中的一人。

第十六章

一个苦命的养女,双手只能忙于劳务,止步于课本,单纯的思想想不明生活的意义。“生我者谁也”是女孩永远无法明白的问题。当那一刻,女孩决定追随佛主逃离苦难,却被无情地阻挡。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因此她尽毕生之力挣扎,却依旧改变不了现实。当时光流逝,一切苦难凝成女孩脸上淡淡的一笑。这一笑,是曾经为生命和快乐苦苦追求的标志。而生活对于女孩来说只是一轮凉凉的月色。

第十七章

思云想雾,百花万草,红尘爱情,在这女人看来,皆因无常。岁月流逝的时候,人的历履也随着增加。小的时候或许会为了一夜凋零的花而哭泣,在经历岁月之后,就会懂得用一颗平静的心和一抹淡淡的笑,面对生命中所有的无常!或许这正是佛法真正需要存在的原因,真正能在历史长河中生存至今的原因。佛法算什么?佛法又何处不在?间断烦恼丝,便间断了凡尘事。一切因缘而聚,一切也因缘而散!何必烦恼无常事,不如空身安于此山中。 第十八章

沙是恒河的沙,河是那一条恒河,伊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颗沙,母亲是汪汪的河。无论沙漂往何方,却依旧是那条河的沙。生于此,长于此,一生也就圆于此了!伊的毅然离去定居王母庙,伊的毅然重返俗尘,伊的毅然草结净舍于山间,都正如一颗漂泊的恒河沙,但最终都将回到恒河的怀抱。丰原,鹿野,秀林,福田,循环,成长,历练,思考,伊用一生来历练,来思考,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意义。

第十九章

滚滚红尘,有的人乐于其中,也有些人一身洁净地远观,还有些人身在其中,却看透其中。空法师能够以世人的眼光还于世人,能够以世人的处事还于世人,能够来于红尘,活于红尘,空身站立于红尘之中,却丝毫不粘红尘之粉,洁身于红尘,却与红尘如此亲切!这应该就是真正的脱俗,脱俗于红尘,脱俗得让人心怀敬意。空法师的脱俗正是那种亲切于红尘的,亲切得让人无法不敬佩他的高尚!

篇二:《情商》读后感

情商决定命运

——读《情商》有感

情商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缩写。就是情绪智慧,是人格状态和品质的反映,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情商主宰人生,它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是影响个人命运最强大的力量。一个人100%的成功=80%的EQ(情商)+20%的IQ(智商)。情商的内函非常丰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能力——自知之明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自己也看不清的个性盲点,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情商高的人,常常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为自己正确定位,会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赏识就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人而自卑。

(二)自我控制能力——自动自发

控制自我是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自制力的人将一事无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学

习??,就算他的智商比别人低,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高情商的人目光远大,决不会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中。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奖励一块。跟踪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人,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讨人欢心,敢冒险、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满足眼前欲望的人,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不高。

我们追求自由,但不能放任自流。唯有自我控制,才会挥洒自如,卓越人生。

(三)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

“弦外之音”、“察言观色”就是关于情商中识别他人情绪的描述。美国总统布什说“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动!”可见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心理,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在成就一件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控制自我的情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成功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四)自我激励的能力——永不言败的自信心态 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信任自己,自信就是要从点滴的进步开始,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勇于改正;勇敢地面对挫败,百折不挠,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闪光;对

自身的发展充满希望。人不自信,谁信之?自我激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

(五)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和谐,与人沟通 与他人沟通是情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工作中最重要的在于与人协调、沟通。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专业能力,80%取决于人际关系。由此足以可以看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只有在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之后,才有可能展现你独特的才华,否则不良的人际关系将障碍前进的步伐,一个情商高的人,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在集体中有好人缘,容易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喜爱和欢迎。

一个人的智商是天生的,但情商却是靠后天来培养的。培养爱心。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内心不会恐惧与压抑。在向他人行善之时也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崇高感,甚至是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必是一个心灵充实而高尚的人,有时善良的表现还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回报。

由克里.摩斯著的《情商》,以大量的小故事生动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性格决定情商,情商决定命运。

书的序言就以《致命的一跃》为开头,讲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越过桥上护栏,纵身跃入距桥35米高的蒙巴尔河,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后调查得知这名男子名叫伊顿,是一名博士,3年前毕业后在一家不知名的企业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老板和所有的同事竟然对他都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孤僻、冷漠、除了工作,从不与人交往,而他的职位也很一般:普通的管理人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伊顿在校时表现十分优异。优秀学生走上社会,怎么会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呢?他们理应杰出,却反而虚掷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可以说,这与我国前段时间讨论得轰轰烈烈的第十名现象不谋而合:在校表现极为优异的前三名走入社会后却远远比不上三名后学生取得的成就。究竟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潜伏于我们心灵的重要因素——情商在起作用。

“情商”(EQ),近几年来,已逐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⑴情绪控制力;⑵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⑷认知他人的能力;⑸人际交往的能力。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国两个著名的比尔:一个堪称情商奇才,一个被誉为智商天才。

不用说也知道,前者,比尔.克林顿,美国上届总统;后者,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原总裁(进入新千年,比尔.盖茨把微软CEO宝座拱手让给长期伙伴史蒂夫.巴尔默,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同时出任新职务“首席软件设计师”。盖茨在微软财富空前膨胀的时刻放弃这一最有权力的位置令人不可思议,但比尔的聪明也恰恰在此,微软永远是微软,是比尔.盖茨的微软)。

比尔.克林顿与比尔.盖茨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似。对两个“比尔”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譬如:过去,两个比尔都有能力让成百上千的人高兴,更可以让十数亿人抱怨;两个比尔都想统治国际互联网,以及网上的活动;两个比尔都相信“越大越好”的原则,一个有膨胀的政府,一个有膨胀的软件;两个比尔都喜欢闲聊许多问题,都喜欢许从来不遵守的诺言;两个比尔都自命不凡,好惹人注意;两个比尔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你的钱包,他们都梦想从人们的钱包里搜刮更多的钞票(税收和做生意)??

可见,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智商、情商都非常重要,但在美国,人们更相信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显然,情商对人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篇三:读后感

姓名: 刘 攀

学号:14020031058

序号:8 号

《中国震撼》读书笔记

张维为既是在欧洲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有中国的生活背景,正视中国的国情,他的视角可能是国内和西方学者都比具备的。这是他成功之处。 ------------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曾担任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英文翻译,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本书共分八个章节,书作者用广博的阅历和深遂

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后感

的眼界,对5000年文明古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当代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一种中国发展的模式和一种思想理念的三个崛起

张维为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确实读完张维为先生的著作还有其阐述的观点,使我坚信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他用的新视角、新的事实看中国看的更深刻,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心。首先引言部分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这部著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

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从书中我还得知作者还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还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也就是一种政治价值观念的崛起。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确实如此,中国的崛起,不单单是经济的发展,也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建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目标,我们也矢志不渝地为之而奋斗。正如作者写的:“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表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中国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是否能够实现良政上,体现在自己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并认为这才是民主的实质。”这些关于良政更为重要、更能体现民主实质的论述,是富有很大启发意义的。显而易见,“中国震撼”同时还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崛起的震撼。 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十八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从这些纸里行间可以看出中国确实不再是以前落后的中国了。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作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生命周期里翻了一番的话,那么在中国当今这场现代化大潮中,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翻七倍。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

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不就是当代文明的最重要内涵和标志!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这取决于中国的国策方针、取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但也取决于中国几千年热爱和平的文明历史传统。显而易见,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国震撼”首先是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从党的十七大概括中我们也得知,中国的成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

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蕴含其中的主要原则、成功经验和基本特征,尽可以开掘和丰富,尽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读,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比如:书中用“实践理性”来表述的实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会稳定、注重民生、渐进改革、对外开放等等。这些原则和经验,在研究和讨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境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就不断地被提到、被阐述。为什么用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中国经验的基本原则所概括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竟那样的相同相似、大同小异?原因就在于研究立场的公正客观、理性良知,就在于受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制约和决定。由此可见,“中国震撼”又是中国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古人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大学生的我没有受过多少西方教育,但是读完该

书颇有很深的感悟《中国震撼》震撼了国人的思想。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中所引起的冲击和热议则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在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种种顽固偏见和肤浅短视的议论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震撼”。

中国的1+1大于2。中国大中型城市几乎都在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中国人拥抱现代化事业的热情和势

头,都是绝大多西方人未见过的,也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超级大厦、城市地铁、电动汽车等,过去都是西方的专利,而今天西方突然发现中国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几乎全面领先,而且中国人往往做的更快、更多、更好、更新、更时尚、更低碳。武汉到广州的高速列车开通后,英国每日邮报很快就用了17个英文单词的超长标题和5张巨幅照片进行报道,对这趟世界上最快的告诉列车仅用4年就建成表示惊叹。可以见得,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成就, 我们的在不少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这是众说周知的。张维为考虑的很到位,中国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

准发达国家”板块,另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这也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并将继续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说道中产阶级,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下的人民,我并没有感受到张维为所说的,但是他所说的话确实是正确的,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上升了,我们甚至可以和美国作比较了,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城镇家庭净财富的一个调查大致可以印证我的判断。该中心的调研显示,我国2008年城镇家庭净财富平均为60.7万元。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只是平均水平,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低收入人群还是很多。有望在以后的时间里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势头惊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中国的发达板块,而且作为一个重庆人,中国内地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书中写到重庆市长的一段话让我看到了重庆以后美好的发展;重庆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及中国西部开发的领头羊、增长极。重庆市中国大农村并存的地区,将争取 用10年时间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并且获得更多的外资。以后回到重庆发展将有更多的机会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这部著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

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什么是文明型国家,我们当然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了。 首先我们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这是别的国家

没有的;然后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悠久的历史传统;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超深厚的文化沉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意味着中国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国家。

那么中国是否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呢?阅读之前,我也有过疑惑:现在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吗?私

有制企业越来越多,对员工的压榨屡见不鲜。这和剥削劳动力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区别? 阅读之后,我明白到西方民主模式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也有其优势。作者举了几个例子,俄罗斯套用西方模式,经济大幅下滑;冰岛投票选出的政府,却治国无方,宣告破产;台湾,因为民选搞出了黑金政治,经济停滞20年。作者说,西方的民主模式是“程序民主”,需要适合的政治环境、坚实的财政基础,如美国。否则,这种民主只会沦为财团争权的腐败政治。

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是现在世界上最热的话题之一。作者认为这种模

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如果不利足国情,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土地,“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反观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中国还不能实行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制度。书中提到:“民主的价值在于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们高品质的生活,而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应该由各国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因此,民主不能盲目跟从,而应适应自身情况,实现新民主。

从书中作者把我们和印度作对比,完全可以很好的说明中国发展模式在这几十年的作用,从以前的落

后于人家,到现在的遥遥领先,确实是进步很大。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

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

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篇四: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在崛起 这几天读了一本好书,是中国著名政治学者、作家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是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现任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是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担任过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曾先后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书便是作者在丰富的国内国外的见闻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客观、全面的的视角解读中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崛起。在此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更是一个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震撼》一书为我们清晰而生动的诠释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疑问,让我们对自我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几年来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不仅让很多西方国家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中国威胁论,也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自己感到诧异。近年来,“中国崛起”,“中国模式”成为国内国际众多专家学者、政治官员甚至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自己往往不能够正视发展中的成果,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正如书中所说的,持有“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中国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借

鉴西方模式、中国沿着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等等。此书便以独特的视角、乐观的论调、又不偏颇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中国的崛起。

这本著作当中的很多言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论调而又有力的佐证了作者开篇提到的观点,中国崛起是“中国模式”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本书的第一章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章节名字叫“不再误读自己”,便是让我们对中国的崛起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书中谈到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写的一篇对中国大城市和纽约的比较文章,让我感触很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我们敢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敢跟日本、俄罗斯比,但对中国的城市是否能和纽约比较存在疑虑。在这篇比较文章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北京、上海并不比纽约建设的差,甚至在一些公共设施、城市规划方面尤有过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有更多体育馆、机场、地铁、公园等等现代化设施的大都市,我们在不断的赶超。或许我们该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实实在在的,是紧密联系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简单的一个例子,北京极为便利的地铁系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书中又以提问和解答的方式为我们解决心中的疑问。巨大的城乡差距,增多的腐败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等,中国有这么多问题,怎么能算做崛起。作者为我们一一做了解答,以他全面的国际视角让我们不再一叶障目。他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让我们认识到不仅国内有这些问题,很多发达国家也有这些问题,甚至在一些问题方面比我们更加严重。书中谈到一

个很生动的的例子,我们认为中国的房价这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国人对房价的高涨很是感慨。不过我们所没想到看到的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许多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外国人已经不再当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书中所提到的板块概念令我很感兴趣。张教授认为我们做的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好。中国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超大型国家,所以我们要有板块意识。中国的发达板块在很多方面可以媲美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我们的软硬件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张教授在书中说,中国的崛起不是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的崛起,这一点让我深受震动。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大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文化体系,我们可以不受西方模式的干扰,沿着自己的轨迹走下去,我们可以发展的比其他国家更好,这一点是其他国家不可复制的。作者对国家的优势之处概括的十分精辟,他认为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有“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之处,以独特的“中国模式”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形象说明了我在读这本书后的感受。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发展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本书我让我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在崛起,虽然它在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作为一个有着璀璨文明的超级大国,它将以更加超然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篇五:《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读后感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有感

近日,在阅读了马库斯·白金汉的《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一书后,我又继续研读了他的另一本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此书仿佛是浩瀚海洋中的一盏明灯,让人感到豁然开朗,解决了我心头多年的疑惑和不解。他那不同于现今铺天盖地的教授你如何弥补不足、如何进步的理论,令人印象深刻,使人迫不及待的想一口气读完此书。如此畅快淋漓的感觉,已经多年未有啦!下面是我对此书的一些个人感悟和心得体会:

何谓成功?成功就是充分实现我的潜能。

何谓优势?用大白话说,就是我天生能做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如果说的理念些,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这样界定优势便揭示了实现辉煌人生的三大原则:

第一,若想使某件事成为我的优势,我就必须能始终如一地做好它。这意味着,它将成为我的一种可以预测的表现。

第二,为了把某件事做得出类拔萃,我并不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优势。 第三,我的成功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这并不等于“无视我的弱点”,而是采取有效地做法,设法控制弱点,继而把自身优势磨砺的更加犀利。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我的优势,建立辉煌的人生呢?在这里需要三个工具: 第一,学会如何区别我的天生优势与我能够学会的东西。

才干是我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

知识由所学的事实和课程组成。

技能是做一件事的步骤。

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的优势。

第二,一个帮助我识别自身主导才干的系统。

第三,一种用来描述我自身才干的统一语言。

我们需要借助一种新的语言来解释我们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看到的优势。这一语言必须十分精确,能描述个人之间的细微差别,它必须是积极地,帮助我们解释优势,而不是弱点;它还必须是统一的,是我们都能流利使用的。

由此可看出,找到我的才干便能了解我的优势所在,那么如何才能识别自身才干呢?

首先,如果我想揭示自身才干,就要关注我对我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的自发的、油然而生的反应。这些油然而生的反应提供了有关我自身才干的最好线索。

渴望揭示了才干的存在,特别是年幼时就感受到的渴望。而如果我想发现自身优势,就应当倾听它们的呼声。

学的快提供了识别才干的另一条线索。有时一个才干并不通过渴望而示意。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才干就在我的身上,我却听不到它的呼唤。相反,在我的后半生,某个事件将它突然点燃。如果我学一种新技能特别快,就充分说明我具有某种强大的才干。

满足是揭示才干的最后一条线索。“如果感觉好,就行动。”不假思索的反应、渴望、学得快和满足都能帮助我发现自身才干的蛛丝马迹,当我为生活而奔忙是,不妨停下脚步来,避开从我耳边嗖嗖吹过的风声,转而侦听这些线索,它们将帮助我发现自身才干。

当我利用本书提供的优势识别器测试了我自身的五大标志主题后,仍觉得有些疑惑,原来还有一个障碍在阻碍我的进步。这就是我自己不积极,因为我害怕

弱点、害怕失败、害怕真实的自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自身弱点的害怕压倒了对自身优势的信息。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纸牌游戏,我们每个人手中既有优势牌,也有弱点牌,但是大部分人认定弱点压倒优势。不管弱点是什么,也不管优势是什么;对优势我们熟视无睹—至多夸耀两句—弱点则不同,弱点领域才是“机会所在”。

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对于某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就难上加难。如果这些弱点干扰了我们的优势,就需要想出一些策略来控制它们。然而,为了拨乱反正,我们必须记住,关注并设法控制弱点,虽然有时确有必要,但只能帮助我们避免失败,而不能帮助我们出类拔萃。惟有了解并加强自身优势才能出类拔萃。

害怕失败是一种通病:因为失败从来不是有趣的事,所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情愿不冒这个险。面对辉煌人生的挑战,这种对于失败的惧怕格外顽固,而不易消除。

其实在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有时进步,有时后退,不必气馁,因为辉煌人生就是这样的,这个过程—行动、学习、改进、再行动、再学习、再改进—尽管看来很笨拙,却是辉煌人生的实质。辉煌人生要求我们大胆、感知敏锐、倾听外界对业绩的反馈,并且,最重要的是摒除种种干扰,不断研究自身优势。卡尔·荣格说过:“忠实于自我是……面对生活的勇敢行动。”哲学家巴鲁克·斯宾诺莎也曾说:“成为自己,成为我们能成为的人,是生活的惟一目标。”

我们之所以不愿研究自身优势,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认为我们的真实自我有什么惊人之处。无论我们用什么名称—自卑感、“骗子综合症”,或是老套的不安全感—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尽管不无成就,我们仍然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

们所想的那样富有才干。我们怀疑,也许是运气或环境,而不是我们的优势造就了我们的成功。

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而不去研究自身优势,我们就可能错失我们的优势。很多人把自身的优势视为当然。有一句格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身优势的山中,所以不奇怪,慢慢地我们就视而不见了。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

在了解了自身优势并能够处理阻碍优势发展的因素后,我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自我,把握人生,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运用在工作中,探寻员工的个人优势,建立优势的组织,为大连移动公司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如有偏颇,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