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见了亲人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5:10 作文素材
篇一:五年级作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大娘
大娘,在战争时,您辛苦了!您为我们志愿军付出得太多了。何况,您还为此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您说,您为了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为何还不足以表达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再见了,小金花
小金花,你别哭了。战争结束,你应该高兴才对。难道你不舍得我们吗?战争当年,你妈妈为了救出侦察员老王,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当时你听到妈妈的噩耗,眼泪也没流下,可见你当时是多么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们分别的今天,你却怎么落泪了呢? 再见了,大姨
大姨,停止您送别的脚步吧!看,您都要快摔倒了。每当看到您的拐杖,我们志愿军都无比的心痛。在战争时,我们和敌军大战了三天三夜,敌军见久攻不下,就采用战机来攻打我们,当时我们中国科技非常脆弱,面对这敌机的狂轰乱炸,不到多久就遭到惨败,而且食物都快吃光了。可您却不怕危险,把食物带来给我们吃。有一天,您一如既往地送食物,可是却遭到了敌机的袭击,突然,一枚炸弹在您身旁爆炸了。转眼间,您,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因为被炸弹炸断
了自己的双腿,之后您只能靠着拐杖走路了。可您却还像以往那样开朗。
再见了,亲人们。虽然我们并不是真的亲人。但是,这深情厚谊,我们一辈子也忘记不了。列车开了,现在,我们要回家了。列车呀!拜托请慢点呀!让我们再多望几眼朝鲜的亲人,再多望几眼这铺满了献血的土地!因为,这里留着我们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浓厚回忆!
篇二:《再见了,亲人》的小练笔
《再见了,亲人》的小练笔
志愿军为朝鲜民族洒热血,和鬼子拼刺刀,拿起枪“呼呼呼”的把鬼子打倒一大片。不管条件多么艰难,生活多么艰辛,志愿军叔叔都要打倒美帝野心狼。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救朝鲜,也在救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一位志愿军叔叔在敌占区发现了一个洞,里面有个朝鲜小女孩就要掉下去了,双手还紧紧抓住洞边的树枝。小女孩抓着的那根树枝就要断了。周围没有任何人,也没任何工具,眼看着小女孩就要死了。志愿军叔叔便奋不顾身的跳下去,一手抓住树枝,猛地用另一只手拉住孩子,志愿军叔叔自己牺牲了,但朝鲜小女孩终于得救了,这孩子就是小金花。难道说这还不能表达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吗?
《再见了亲人》改写
孩子,快擦干离别的眼泪踏上回家的火车吧!为了帮我们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帮我们重建家园,你们已将8年没回家了。为什么摇头呢?难道你担心我们会把你们中民人民忘怀,不,永远不会。8年来,你们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做出多少牺牲。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当时你们空着肚子
在阵地上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眼看就要不行了,我们带着全村妇女去给你们送吃的,当时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吧这个阵地烧红了。面对敌人的飞机和大炮,面对死亡和饥饿的威胁,你们依然在拼死抵抗。见我给你们送吃的来了,你们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一直说着感谢我的话。当我们坐在一起吃打糕的时候,一颗手榴弹快速向我飞来,在这危急时刻,一位战士奋不顾身地跑来救我。我被推在了一边,而那位小同志却因为救我被手榴弹炸死了。1952年6月,五次战役胜利了,但也有75000名中国人为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你们为我们留了多少鲜血,洒下了多少汗水。给了我们多少安宁和希望。你们说,这比山高比海深得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中国支援军1
列车啊,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小练笔
孩子,让大娘再看你一眼吧!为了帮我们赶走强盗,你已经浴血奋战了八年。现在你终于可以回归祖国啦!为什么要流泪呢?是舍不得我这个老奶奶吗?不,你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还硬呢!还记得那个夜晚吗?敌机在头顶轰炸,敌兵在村外包围了整个村庄。你带着全连的战士,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生的道路。为了抢救出我唯一的小孙孙,你又义无返顾地回到了村子。当无情的炮弹在你身旁炸开时,你用双手推开了我的小孙孙,而你的双手,却永远地失去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中国支援军。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篇三:仿写再见了亲人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请您不要再流泪了,难道您会担心我们会忘记你们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还清楚地记得,黄继光叔叔用胸膛堵枪口。罗盛教叔叔为我们救落水儿童,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赶走美军,不让他们侵占我们的土地,有36万余壮士流血牺牲在我们的土地上。现在美军已经被你们赶走了,我们的土的有恢复了和平。您们快回去休息吧,因为您们已经跟敌人拼了不知多少天了。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叔叔,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大娘说:“孩子们,你们以后歌要注意身体啊!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供应不上,是你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没有水喝,你们连老鼠尿都敢喝。困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战斗间隙里眯上一小会儿。当我给你们送上饭去得的时候,看到你们那狼吞虎咽的样子,那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心里真是疼极了。是你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保卫我们朝鲜啊!你们真是些好孩子啊!同志们,你们为我们洒了多少献血,有多少个好孩子已长眠在我们朝鲜的土地上。我这个老太太就是你们给救出来的。我的房子炸平了,是你们又给我建起了新房子。我永远忘不了你们对我的照顾。”
小金花会说:“志愿军叔叔,你们这样百般照顾我,让我非常难忘。谢谢你们为妈妈报了仇。你们再来时,我就长大了。那时候,我不只是给你们唱《捣米谣》,我还会唱好
多好多的歌,让你们听个够。”
大嫂架着双拐走过来说:虽然我腿了伤,可我愿意。因为你们在朝鲜的土地上奋力杀敌。保护了我们的国家。为朝鲜人民洒下了无数的鲜血。有多少年轻的同志把生命留在这片土地上。特别是我看倒你们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时候,我热泪盈眶。你们为了朝鲜人民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我们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永远不会!”
篇四:仿写《再见了,亲人》片段
中山街小学五(3)班:何佳璐
志愿军叔叔,请慢点儿走!您还记得我给您打糕吗?请您再尝尝吧!多吃点,别在路上饿着了,为什么摇头,这可是您最爱吃的打糕啊!叔叔啊!请再抱一抱我吧!从这以后,我就再也不能依儇您的怀抱了。
记得第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你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你们并没有受饥饿的威胁,而是勇取地站出去,有多少叔叔为了我们朝鲜,而长眼于这片土地上,又有多少叔叔,在这里洒过鲜血啊!当我们终于进了战地时,我们带来了打糕给你们吃,你们哭了,可你们又何曾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伟大,多么地坚强!
还得得1954年1月20日时,我们朝鲜的一位少年失足掉查了冰窟里,罗盛教叔叔看见了,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那位小年上来了,可罗盛教叔叔却再也上不来了??多么年轻而宝贵的一条生命,就这校没以??志愿军叔叔,你们的付出我们永远不会忘秘,当你再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会且最丰盛的菜肴,最热情的态度,来回报你们,时光辉形象,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叔叔们,请慢点儿走,让我再看一眼您那熟悉的声音!叔叔们,擦干发泪,让我们再为 您虽首《捣米谣》吧!
中山街小学五(3)班:王静婉
列车啊,请你再慢一点开!让我再多看一眼志愿军叔叔那熟悉的面孔,叔叔请带上我亲手摘的鲜花吧!为什么不呢?难道你们怕会因鲜花而过敏吗?不会,不会的。您为我们牺牲了多少个英勇的战士,给了我们多少亲人般的温暖啊!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你们 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给美军拼了三天三夜,你们不畏炮火,英勇杀敌,有多少同志战死沙场,你们都是我们朝鲜人民心中的大英雄,这是怎么样一种不是亲人却胜似新人的情宜啊!
志愿军叔叔,请你们再稍作停留,再看看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吧!记得有一回,侦察员老王去敌占区侦察,不料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老五在牢中饱受折磨,敌人用鞭子抽他,用竹签扎他??可他硬是只字不说,保护了朝鲜的机密。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崇敬的品格啊!
时间啊,请你慢一点流逝吧!我们还相再看看亲人的模样!还记得邱少云叔叔为了消除鬼子怀疑有志愿军埋伏的念头,敌人的炮火落在了邱少云叔叔的身旁,他被烧了,可却纹丝不动,当烧了几个小时,直至把他烧死也一声不吭,这是怎样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啊!
再见了,亲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最可亲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仿写《再见了,亲人》片段
中山街小学五(3)班:罗刈
志愿军叔叔,再等等吧,带上一点野菜和一些朝鲜的特产吧!怎么,不要?可您必须啊!我们这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您不会忘掉我们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这怎么是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呢?记得志愿军王叔叔叔在执行一次任伤时被敌军抓获,在面对严刑烤打时,王叔叔毫不畏惧,百搬不挠,没有透露半点我们的军事机密,还记得在第五次战役的时候,你们被敌机封锁,害得你们吃不饱饭,喝不了水,不过你们为了我们朝鲜人民,为了国家,你们民敌人殊死拼搏,最终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的和平离不开你们的流血牺牲啊!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我在冰面上滑冰,突然,冰面裂开了,我掉了下去,罗盛教叔叔看见了,跳下水去,救我上岸,最后却被冻死在这冰天雪地里,志愿军叔叔,我肯求您们再等等吧,让我们再说会儿话,聊会儿天。你们的思惠,我们终身难忘!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瑞思那种坚定执淹的没赠抽震撼,为了“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这个梦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牺牲了休息时间却只挣反反两元钱,比起两千无只是微不足道,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让瑞思坚持下来,这应该就是梦想的力量!
看到瑞思如此的不辞辛劳,我不禁在心中质问着自己,我行吗?如果是我,我也许经受不起“折磨”而退缩,如果是我,我也许会嘴着妈妈去看电影,去尽情地玩耍,更何况,瑞思当时才6岁,我对瑞思感到惊讶,饭佩,感动,我真心想为瑞思点个赞。
篇五:14.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想好没有?
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
生:可以。(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课前大家读了课文没有?
生:读了。
师:还想读不想读?
生:想。
师:再读读好吧?
生:好。
师:我对大家读课文的要求不多,只有一个,就是你读完以后,得想办法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能力,也是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的说。比如对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不能读完了一句话也没有,那就不行了,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好,现在就开始读书。读完了先说一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你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默读、朗读、两人读、小组读都可以,你有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学生开始读书)
师:现在读完了,我不提什么问题,谁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课文总的看法,总的感受,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对朝鲜人民说的话。
师:他是讲课文总的内容。可以。
生:老师,什么叫做“顶着打糕”呢?
师:什么叫“顶着打糕”?(随手拿起学生的书)这是一本书吧?这叫拿着书,是不是?(把书放在头顶上)那么现在呢?(众笑,师指着头顶上的书)如果它是打糕的话,那怎么说呢?
生:顶着打糕。
师:明白了吧?好啦,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是不是讲志愿军说的话?
师:他说整篇课文是不是志愿军说的话?好好看一看,再回答这个问题。
生:这篇课文志愿军说的亲人不是真正的亲人。是战场上帮助他们的亲人。
师:有意思,有意思。一会儿我还要就他这个话题来说。
生:我想说整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去说的,没有写其他人的感受,有点自述的感觉。
师:那么你说的是他(指刚才发言的同学)的意思了。
生:不是,是有的部分是他自已想的,有的是他回忆的,有的是他当时说的,和朝鲜人说的。 师:明白没有?(问前面类似发言的学生)
生:明白了。
生:课文是用三个人物的事例来描写朝鲜人民为什么是他们的亲人。
生:这三个人为志愿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生:从课文中我读出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情谊。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志愿军才会这样难舍难分的。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是在志愿军上火车站的时候在路上,朝鲜人民送他们走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况。 生:在志愿军说话时,还回忆了很多朝鲜人民为他们做的好事,他们真像亲人一样。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大嫂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
师:这个问题很好,真把我问住了,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先记下来,谁还要发言?
(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师:这个问题也很好,也把它写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课文上说小金花很刚强,那为什么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时候掉眼泪了?
师:是啊,刚强就不应该掉眼泪了,把这个问题写上去。(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小金花的妈妈被炸死后,她把脚一跺说“我一定要为你报仇!”为什么不写她的痛苦? 师:对,你这个问题和刚才那个同学差不多,和他写在一起可以吗?(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大娘为什么丢下小孙子,宁愿先把志愿军背进防空洞,不先保护小孙子?
师: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核对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大嫂去前沿阵地挖野菜?”你这个是“什么力量使大娘不顾小孙子,先保护志愿军?”把他们合并成一个问
题好吗?还有谁?生: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等一下上课注意听,如果懂了,就别说了,如果不懂就再提出来,好吗?
生:他们为什么要让列车开慢一点?
师:把这个问题也记在你心里,看一会儿能不能解决,好吗?除去问题以外,你们想一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恋恋不舍。
生:难舍难分。
生:依依不舍。
师:还有什么?为什么恋恋不舍,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呢?因为他们是什么呀?
生:亲人。
师:听了大家的话以后,我觉得似乎有道理。但又觉得你们说得都不对。(学生诧异)我为什么说似乎
有道理而又不对呢?因为我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其实不是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应该调过来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说,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的什么?
生:爸爸妈妈。
师:对,应该把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放在前面,是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谁?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师:他给概括了,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
生:不是。
师: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不是亲人(在黑板上写下“不是亲人”)因此我说作者说的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学生纷纷举手)想跟我辩论是吗?但现在你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做第二轮阅读。怎么读?这回要求就多了。一边读一边抓住什么来读呢?(板书“抓事实”)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上写了什么事实——刚才你们大概地提到了——再仔细看看这些事实里蕴含了什么道理?你得理解它,(板书在“抓事实”后加写“——理解”)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板书,在“理解”后加“——说服”)第二呢,要抓情感。(板书“抓情感”)看看作者是以什么情感来写的?他表达了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的什么感情?(在板书“抓情感”后加写“——体会”)抓住了感情以后,你自己去体会,并且要能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在板书“体会”后加写“——感动”)就这样,用你的理解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用你的体会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最后让我承认大家的看法,承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亲人。
(上述板书整体内容如下:)
抓事实——理解——说服抓情感——体会——感动
师:能这样学习、这样发言吗?
生:能。
师:还是刚才那样,你采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谁想说话了,就举手。你真地把我说服了,感动了,我给你鞠躬致谢。(学生读课文)
师:看样子准备得差不多了,你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我也有一付铁石心肠,不容易受感动。(众笑)你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行了吗?
生:行了。
◆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
师:好,那我先试试你们的“火力”。你们说朝鲜人民是亲人,可是,自从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一直烧到我国边境,中国人民派出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一直打了三年,迫使美国坐下来谈判。停战后又留守了五年。三年的战争,志愿军死伤成千上万,到八年了,最后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怎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三个人?这像是亲人吗?——你们怎么反驳我?(学生先是惊愕,后是交头接耳,然后争着举手)
生:老师,您说的不对!来送行的不只是三个人,好多朝鲜人民都来送行,只不过作者只写了三个人。 师:为什么只写三个人?
生:选了这三个人做代表。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生;因为这三个人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牺牲的代价。
师:对呀,只有这么三个人作出了牺牲,这就是亲人了?(此生无语,其他学生喊着举手) 生:做出牺牲的人很多,但这三个人最重要。
师:你看,你倒帮我说话了——别的人都不重要!(众笑)你要想说服我,就得讲出道理来。光和我“抬杠”是不行的。
生:我认为大娘她们三个人是朝鲜人民选出来的代表,让她们代表所有朝鲜人民来送行。所以作者只写了三个人。其实她们代表了成千上万的人。
师:你怎么知道是选出来的?你参加了他们的选举大会?(笑声)四乡八村的朝鲜人民先聚到一起开个选举大会,选出三个自己不说话,专门听志愿军说话的代表,然后派她们来,让志愿军说话给她们听。(大笑)这样的代表倒挺好当!(笑声)
生:我是这么想的,很多人来给志愿军送行,但是作者,如果一个一个都要写上,那就写成长篇小说了。作者要在这么一篇比较短的文章里表达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他们的心意,就得选出代表人物来写,重点地写。用他们,就是大娘、大嫂和小金花做代表重点地写。作者最后还写了,不过很简单地概括了全体朝鲜人民??
师:(打断)哪里写了全体朝鲜人民?
生;最后三个自然段就是志愿军对全体朝鲜人民说的话。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虽然你说得不太简练。你是说,由于作者写作上的原因,无法一个一个地写来送行的人,也没有必要都写,就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人重点写,然后再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你说的这个道理我接受。大娘、大嫂、小金花这三个人,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确实有点代表性。可是,她们都是女的,男人们都哪里去了,怎么不来送行?
生:男人打仗去了。
师:不对,早就停战了。
生:也有男人来送行,课文的插图上就画着一个、两个、三个??数不清了,好多个男人。(众笑) 师:是啊,当时朝鲜战争打得很激烈,很残酷,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成千上万,朝鲜人民牺牲得更多,的确死了很多人。男人在前方和侵略者战斗,后方支援前线,看护伤员都是由朝鲜妇女担当的。所以课文记叙的都是朝鲜妇女的事迹。好,我们把话再说回来。由于写作选材上的原因,作者重点写了三个人,概括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比如我给大家出个作文题“美丽的海南”,你不能把海南所有的风景名胜,像“东郊椰林”“火山口”“铜鼓岭”“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鹿回头”等等一个一个全写上,你就选择你最了解的,最喜欢的两三个景点,重点写,详细写,然后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的介绍一下全岛,三言两语就行了。你要写一次活动,写一次劳动等等,也都是重点写几个项目,或是几个人,有代表性的,总的情况就概括介绍了,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借这个问题复习了写作方法,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了,我想这一课的段落划分你们也应该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可以分几段?
生:分四段,大娘、小金花、大嫂各算一段,最后总的告别算一段。
师:真聪明,连课文结构也不用我讲了。
生:老师,分两段,前面三个人的算一大段,后面总概括的算一大段,行不行?
师:那样分段当然也可以,不过两段的分量相差太多了,还是分四段比较匀称,行吗?刚才试了试,你们的火力还可以,但要完全说服我,感动我,你们还得努力,现在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可以了就准备发言,不用举手,有话站起来就可以说。先声明“老师,我要说服您!”或是“老师,我要感动您!”要说服我的,就先把你作为依据的课文读出来,然后再讲理。要感动我,就得读得有声有色,有感染力。好吧,开始。
生:老师,我要说服您。(读课文)“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 师:(打断)先停一下,我问你,这是志愿军战士一边在和大娘说话,一边在回忆是不是? 生:是。
师:回忆的时候,就应该和平常讲话不一样。“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很有语感地示范)这样来读,再重读一下。(学生重读,有进步)
生:这一段课文写了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一件事,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这里是由于敌机封锁,志愿军战士没的吃,老大娘冒着炮火,给他们送饭吃,表示她们很勇敢,在敌机封锁的情况下,她们也敢在战场上走动。
师:嗯,他有了想法了,你们对这一段有想法没想法?
生:有。
师:那就先把他刚才读的那一段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我先看看有没有情感。
生:(读)“记得五次战役??给我们吃。”
师:这一句再读一下“是您带着??”开始。
生:(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来给我们吃。”
师:读得不错,我觉得他刚才(指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就这段话你们还有说的吗?还能继续说服我吗?
生:如果志愿军空着肚子就打不赢这场战役了,是大娘发动全体妇女,来给志愿军送饭。 师:对吗?空着肚子能打敌人吗?
生:不能。
师:能打!但是有影响没有?
生:有。
师:就在这时,大娘送饭来了,但是我觉得你们说得还不透。
生:大娘年纪大了,但她还领着全村的妇女来送打糕。志愿军的人数很多,她们必须不分昼夜地做,晚上都不睡觉。
师:还有吗?继续说,我还没听够。
生:这个时候,有可能敌机在上空盘旋,如果发现了她们,炮弹就会扔下来,她们就可能牺牲了。 师:对呀。但是飞机往下扔“炮弹”,有点说不过去吧?(生:扔炸弹)这才对。——他说的这些,书上有没有?
生:没有。
师:书上只说:“冒着炮火,穿过硝烟”,这位同学知道如果炸弹落下来,妇女们就可能牺牲是吧?书上没说,他想到了,很好,还有谁?
生;如果没有大娘的带领,全村的妇女不一定会送打糕给志愿军。
师:不是不一定去,而是行动不统一,时间不一致,力量不集中。大娘经过一番组织,动员。费功夫不费?
生:费。
师:把妇女们集合起来,一块做打糕,一块送上去,路上还要顶着打糕,累不累?
生:累。
师:但是我又有点不明白了: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上为什么却说是“送炭”?
生:“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是说下雪天给别人送去炭,烤火,帮助人,也比喻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人家。志愿军三天三夜空肚子打仗,最需要吃东西了,大娘送去打糕,像雪中送炭一样。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