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明朝那些事儿有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23:23 字数作文
明朝那些事儿有关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明朝那些事儿》 讲稿

《明朝那些事儿》

之草根写史对传统历史阅读的颠覆 彭恋 2011308047

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吹面不寒“明史风”。这个时候再来看当年明月创作的通俗历史畅销书系列《明朝那些事儿》,便多少感觉似有一股另辟蹊径的创新,标新立异的另类和素衣飘雪、凌波微步般的酷帅之风扑面而来。自二00六年以来,随着《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横空出世,一股强劲的“明矾热”如悟空台风般迅速席卷全国。

千古英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一个时代即将落幕之际,无视这一时期曾有过的辉煌和局限,而换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视角重新审视和打量这个时代中曾经的新史学的创作和倡导者,似乎很有必要。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成长并不是上帝许诺给每个人一生的礼物,谁都有停住脚步的那件事、那一天。不必伤感、不必犹疑、不必顾虑,不必彷徨,暂且评述下去,从古到今,后一代人说前一代人,不管如何残酷与刻薄,人类就是如此成长,且生生不息。

勇闯“天涯”、热销市场:《明朝那些事儿》到底有多火爆?

这本书最初是作者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论坛上连载的,作者当年明月以全新的写史方式演绎历史文化经典,掀起了大明王朝热,并迅速创下了数百万的点击率神话,成为自2006年9月该书出版至今销量一直排在最前列的一本历史小说。据不完全统计,已创下畅销500万册之多的惊人销量(盗版除外不计)。并多次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还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多个荣誉和奖项。也正因为此书在互联网上的超火爆人气和在图书市场洛阳纸贵般的热买,使作者拥有了数以千百万计的超级“明矾”粉丝和忠实的拥趸。更重要的是此书的热销,也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收入,使当年明月迅速蹿升至最富中国作家排行榜的前三甲之列!其博客点击量也火箭般地达到了两亿多。

毫无疑问,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那些事儿》成为当今中国互联网媒体策划炒作和市场经济联合作战的最大赢家!

嬉笑怒骂、妙趣横生:《明朝那些事儿》到底有多幽默?

如果说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的“草根”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了“草根”自己的手中。《明朝那些事儿》所叙述的是明朝300年间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没有什么特别,没有“恶搞”或“戏说”,赢得大家喜爱的“法宝”主要在于其鲜活的写法。作者以史料为基础,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非常精辟的心理分析,吸纳和融入了众多流行元素。如,网络游戏中的PK等等。作者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还穿插了很多类似冯小刚电影中的“冯式幽默”,很有噱头!

就拿它的开篇来说吧,文章的开篇就以工作简历的形式介绍朱元璋。很新颖,也非常的风趣幽默。

让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嘛...)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看完这个你是不是会情不自禁发出笑声,作者的幽默很难让人不会心一笑,这种幽默无疑是通俗历史小说所罕有的,无形之中就会让我们放下那种硬着头皮看历史的思想包袱。

读历史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了解真实的历史,但不是干巴巴的让人头疼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是好看的历史小说,是真实的历史小说,是能引发我们共鸣的历史小说。

类似这样的软幽默在这部小说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有、比比皆是。

当年明月的文本叙述不严谨却生动,不严肃却幽默,他的推测揣摩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明朝的温度,明朝的那些人变成了活生生的有悲有喜、有成功有失意的人,他们的个人生活、他们的小聪明大智慧都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角度,让读者站在了一个颇有心理优势的高度,对剧中的人物肆意品评、嘲笑、欣赏抑或同情,嚼舌头的快感酣畅淋漓。

我们记忆中的郑和就是那个昂然站在船头,目光坚毅凝视远方的伟人,我们知道他七次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交流,也大大传扬了大明国威。对于我们而言,郑和就是那个在画中屹立的伟人。但当年明月告诉了我们郑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郑和的坚毅、隐忍、多谋以及晚年的失意,于是,郑和就从画中走下来了。

当年明月告诉我们家境殷实一心梦想去麦加朝圣的少年郑和一夜之间沦为被阉割的儿童战俘,“我们不难想象当年马三保的痛苦,无数的梦想似乎都已经离他而去了,但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从此,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开始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以他的年龄,本应在家玩耍、嬉戏,却突然变成了战争中的一员,在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飞奔。刀剑和长枪代替了木马和玩偶,在军营里,没有人会把他当孩子看,也不会有人去照顾和看护他,在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活下来,所以惟一可以照顾他的就是他自己。”这种说书人一样极煽情的叙述可以打动每一个读者。

读者就这样跟着当年明月挨个品评那些风流人物,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于谦、阿鲁台、马哈木,我们掌握了那么多第一手资料,我们洞悉所有人的心思,我们便很自然地开始跟着当年明月议论这些人的是是非非。读这本书,就像看娱乐节目,既轻松又投入。

指点江山、褒贬春秋:《明朝那些事儿》到底多有思想?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

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也许正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以及不经意间微妙的情感流露打动了我们。也许正如作者当年明月所说:“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无论如何,这部书聪明地迎合了一般大众的口味,并以简短的段落,平实的语言,幽默的口气讲述故事,给人以轻松的阅读的快感。

全书虽然是以人物和年代为主线,但中心却集中在一个“斗”字上。围绕着“斗”字,全书系列又从“朝庭内争”和“边疆外患”两个方面演义了当时的史实。

让我们暂且先把关于此书“史料存在失实”的争议丢到一边,能用全白话文的形式写完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本身就算一种体制外的奇迹,加之作者擅长的非官方草根式语言,就更容易让人深入到在那些语言高筑的障碍后,历史事件的现场,去体验那种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的真实由来。于是诸如PK这样诙谐有趣的现代场面,放到600多年前的历史天空下,也不算突兀,皇帝大仙,乱臣贼子都是人,谁都有各自的精彩和蹩脚,形同又一出“加油!好男儿”。

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段是论述封建社会,农民不满地主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统治,纷纷起义夺权,新统治秩序建立后,起义功臣们分封为爵,也继续成为更大的地主阶级去统治压榨农民阶层,如此循环,亘古不灭。当然作者在里面是讽刺了时下的地产开发商一把,会心一笑过后让你明白不满归不满,若是你为王者,估计也是人心使然,可怜了更暴露了物质社会里人们内心增长起来的诸多欲望。

不影响你把朱元璋和元末农民起义,以及朱棣夺位这样的集团事件看成是一家偌大公司的经营哲学,在小说式史实的包围下,这本书也算集成了心理学、行动成功学、公关学、黑厚学、经济学、斗争学、战争学、策划学、传播学、管理学、人际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刑事犯罪学、玄学等等学科广泛充裕的知识,加上有让你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何愁不好读呢?自然这些东西某种程度上也算做现代职场的“维生素”,读史如鉴,只是在书本之中找到当下自己的那个角色时,一定不要被吓一跳,也不要像得了臆症一样的就轻信或怀疑自己的命运。

顺带值得夸奖的是作者当年明月,这厮真身原本乃是羊城广州一月薪5000多元的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却在8小时之外书着力书写着浩荡明史,十足的“狠角色”,让人感慨自己的无知无能之后也想起海明威那句“在我梦里看见狮子”。

《明朝哪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在书中自问:有人质问我,读遍史书,有何意义?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答曰: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明朝哪些事儿》,一部有独立思想的通俗历史读本。

自我娱乐、众声喧哗:《明朝那些事儿》到底有多浮躁?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历史本来可以写的很精彩,而《明朝那些事儿》正是凭借其独到的写史手法,将枯燥和无奈的历史叙述得绘声绘色,赢得赞誉,据说销量可闯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畅销书籍的前十五名,闯王本色也!分册而言,之前的开篇几本非常不错,后面的似乎受到商业利益和运作的影响,出版速度上去了,内容质量下来了,连续换了几家出版社似乎应证了这一点。 据不可靠消息,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GDP最高的朝代,由此造就了诸如《永乐大典》,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且“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对关键性的历史人物的刻画可圈可点,并前后呼应、多有伏笔,比如朱元璋、朱棣、姚广孝、郑和、解缙、于谦、戚继光、张居正、魏忠贤、袁崇焕、甚至包括徐霞客等。《明朝那些事儿》将人物主线大致分为:促进历史发展的人物、延缓历史发展的人物和试图阻碍历史发展的人物(当然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结果必定是粉身碎骨。)另外,还有几位带头大哥不得不说,在以其年号命名的年代里,他们扮演的确是跑龙套的角色,并被令人扼腕的遗忘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比如有严重恋母情结的那位、比如贪玩无术的那位、再比如木匠专业研究生的那位?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吸引人之处是在史学基础上,辅之适可而止的评论,说主观也客观,说客观也主观,总而言之,点到为止,后果自负。在历代盛世中,诸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明仁宣之治、清康乾盛世中,似乎仁宣之治最不起眼,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似乎也不知盛在何处,却始终躲藏在祖辈的影子里。对明朝那些文臣武将铮铮铁骨的塑造中,将武将死战和文臣死谏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了,也不乏另外两种人,比如混蛋和王八蛋,或者说是王八蛋和王八羔子。《明朝那些事儿》在书表现人物也各有不同,有和稀泥的、有搅烂泥的、还有烂泥扶不上墙的如此种种。勾心斗角,权力争斗,只能说水太深了。

佛法西来,大江东去,明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中寿终正寝。《明朝那些事儿》在大结局部分对这一块似乎表现的不太够,急于收笔,难道是留个念想由后人评述?或天灾人祸,抑或内忧外患,亦或决策层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得而知。而我所知道的是,看到这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丛书终于(或应该)结束了,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当年秦月”、“当年汉关”等等冒出来激扬文字、啸傲江湖??

综上所述,当年明月可以说是那个勇敢地撞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沉重历史大门的人,《明朝那些事儿》是那本颠覆了几千年来传统中国历史创作观和阅读观的书。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屡屡出现这样的事儿,这样的书和这样的人,他们往往敏感、激进、胆识过人,每每拼力发出惊天一呼,急剧变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幕由此开启。此等时代人物,往往有强大的影响力,聪明的智慧,超人的吃苦精神,锲而不舍的恒心和毅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众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人或事或书)就逐渐

篇二: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非常好!

这本书将我脑海中那点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逐渐被唤醒,但当年明月(此书作者) 讲的却不尽相同:袁崇焕是位抗击后金的名将,但并非大家认为的“明末关键先生”,孙承宗才是;张居正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也有独断、专权、狡猾的一面;给严嵩贯以大奸臣的称号也是相当靠谱的,但也应看到他在向权力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是如何变质的;崇祯并非只是昏庸无能,相反他清除阄党,遏止党争,勤于政事,奈何“诸臣误我”,明朝内耗严重,已是强弩之末,气数已尽;等等。作者曾讲,他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正史(参阅了大量的明史资料),因此书中所展现的历史绝不是乱来的。难道历史是被我们误读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作者采取的写作方式:轻松幽默。枯燥的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动起来。用轻松的方式,将历史写得好看,读起来很受用。有道是“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当年明月还对一些历史谜案,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推理——朱允炆下落之谜、郭恒案。

《明朝的那些事儿》无疑是成功的,突破五百万册的销量,足以让其成为十年内难以打破的畅销书。据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这本书也可以排在前十五位。当年明月无疑也是成功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获得成功,即便他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即使知道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抉择。)

关键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白天在单位上班的公务员,凭着多年来对历史的爱好和积累,每晚笔耕不辍,写就了足以让专家汗颜,让读者惊喜的历史畅销书。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他有投资。投资什么呢?答案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思考!作者曾这样自我剖析---思想像老人,行动像婴儿。尽管他在其他方面并不突出,但他却在这一方面成就了自己。注意,这是个关键问题。生活中的我们容易被各种诱惑肢解,具体表现为喜新厌旧,不能专注,思想分散,一事无成。没有全心全意的付出而奢望成功,这大都是蠢人干的事。

其次,他在写史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没有情绪的历

史就是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故事,被我们一翻而过。殊不知,被大家一翻而过的是无数人的一生。写史即写人,历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有思考。我想感同身受是作者之所以把历史写得如此深刻生动的关键原因。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历史中的当事人着想,才可能发现这些东西,比如: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明朝那些事儿有关作文)

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等等。

再者,是坚持和勇气。写东西,不是吹牛,何况是写史,是需要能量的。作者三年来一千多个夜晚的笔耕不辍,换来今天的成功。没有坚持,哪来成功?没有面对外界干扰和质疑的勇气,怎会成功?有勇气的人,会把事情坚持到底,只为证明他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弱者。

然后,他选择了自己的一个表达方式,来向世人表露他的所思所想。

无需多言,正如他在书的末尾所讲: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篇三:作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竹有节,而不折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所有的王朝,他如始正如他的结束,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读完了这段结束语,轻轻合上《明朝那些事儿》的书页,闭上眼睛躺在椅子上,意犹未尽,夕阳映照在我脸庞,夜风从窗外吹抚进来,不禁再次回忆起那个传奇的岁月。

全书的开始是还元末,由于元政府统治腐败,朱元璋便组织好几队起义军一起抵抗元朝。朱元璋人数不多,还要面对元政府、陈友谅、张士诚三股势力,可他并未退却,以自己的足智多谋不屈不挠地战胜一股又一股的强大势力,最终一统天下,当上皇帝。

无论是徐阶、张居正、王守仁,还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丰臣秀吉,他们一件件事例都让我钦佩,但他始终难以让我忘怀——崇祯。唐、宋、元任何一个朝代的亡国之君都是一些昏庸无能、财色酒气的皇上,而明朝却是个例外,崇祯与他们恰恰相反。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财色酒气全无。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走向灭亡。先兄的昏庸执政,使崇祯面对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此时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矛盾啊!大势已去,他却能让国家坚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实则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勇敢与胆怯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并为国家的长久付出了心血,虽死,则无憾矣!面对这样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祯皇帝显赫的权力背后,还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奸臣的满口胡言,使他受尽排挤、压迫和虐待,也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终于在登基的那一刻冲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奸臣,使朝代焕然一新。国家统一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却被他自己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同情。杀死袁崇焕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以至国家再也没能力与清兵抗衡。如果历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处决袁崇焕的指令。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充满幻想。当清军进京的那一刻,崇祯视死如归。他平静地遣走身边的宫女、太监,然后和自己最忠心的奴仆在一棵古树上自缢而死。他走了,却还背负着“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带着一身未了的心愿魂归煤山。为坎坷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是,我心中充满对历史不公正的愤恨,当然,也不失对崇祯皇帝的惋惜与敬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夕阳西下,沉浸在回想中的我不禁阵阵叹息,从明朝成立到粉饰太平,又到万国来朝,最后帝国飘摇,尽管这朝代灭亡了,但他总是经过浴血搏杀得来的,就是在最后一刻,也还在拼搏,我不禁赞叹:“竹有节,而不折!”

六(6)班 李佳和

篇四: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受我读过许多历史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受

五(3)班董宽泽

我读过许多历史小说,比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但这些书都是文言文,十分难懂。

而《明朝那些事儿》也是有关历史的著作,该书通俗易懂。作者用人们常用的语言方法来讲述明朝历史,十分有趣,有极强的吸引力,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爱

不释手。

这本书讲了朝廷内战,

城池之争,制度等,十分精

彩。书中的朱元璋是一个足

智多谋的开国皇帝,重新恢

复了汉民族的中原政权;他

出身卑微,了解百姓疾苦,痛恨贪官酷吏,但也有乱杀官员的毛病。徐达是一个忠实的人,也是一个好人,我十分敬佩他。常遇春性格勇猛,但十分骄傲。蓝玉也有这个坏毛病。朱标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可惜年轻时就去世了。于谦身心报国,但之后被人所害。王守仁一世光明磊落。健文帝十分孝顺。唐伯虎才华出众。还有伟大的郑和,为祖国作出了贡献,这些人我都十分崇拜。但有些人我也十分讨厌,比如贪污的钱宁,宦官朱健,还有一心想称帝的曹吉祥,简直是愚蠢到底。

《明朝那些事儿》为我大开了历史的大门,使我了解明朝的历史。还给我树立了很多榜样。

篇五: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作者:卢玉秀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99-01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他从一个名叫朱重八的贫困牧童成长成了一位功名显赫的一代明君。读了这本书,它令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它的文采,而是它的格式。全书使用白话,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语言平实,叙事生动,让我不知不觉地一口气就看完了它。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很多,并加入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被称为“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这就是现代作家“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记叙了明朝的辉煌历史,从建国,到兴盛,到衰败,最后被清朝爱新觉罗氏取而代之。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奸臣”严嵩,魏忠贤;“忠良”徐阶,张居正……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搞“厚黑学”,否则,你无法在官场“混”下去。

首先,这是一本励志书。朱元璋从放牛娃成长起来成为一国之君,这个无学历、无

money、又无后台的社会青年,所表现的智慧、沉着、勇敢与决断,让人敬佩,而且他用极大的勇气与超人的毅力来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农民起义成功的经典案例。而朱棣这个高干子弟不肯在蜜罐子里泡着,非要吃苦耐劳,而最终也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相反,朱允文虽然有良好的出生,可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这个文艺青年最终因为缺乏社会实践而在皇位争夺赛中被淘汰出局。这本书真正地让我懂得了,人首先要吃苦耐劳,不停地学习进步,不能总宅在家里,应该多投入社会交际与实践中,才能有所作为。

其次,这是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战略、政治、权位、投机,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的心理特征,将人在社会交际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因素推向置关重要的位置,并列举了几个经典案例。如刘基、胡惟庸、蓝玉之案等。这亦是本《论上下级关系》的教科书,对作为各事业单位、公司、家庭成员的各类人士,极有帮助。

最后,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虽然全书表现了人弱肉强食的天然本性,但是作者是不提倡暴力的,并说明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不完全是仁者无敌,但真正不愄强权、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这也是此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叫张居正。他为官几十年,做过很多前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他挽狂澜于既倒,他得心应手地治理国家的内忧外患,他处理政务的手段可圈可点,被评为明朝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可张居正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练就了一副铁的翅膀和常人不具备的本领与刚强。其实,每项事业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都需要用“斗争”的方式获得,当张居正坐到首辅的位置上,他只是获得了一张施展自己才能的“入场券”。他要应付外界的明枪暗箭,他要应付皇帝与大臣的种种刁难,甚至他的朋友与亲人都变成了他的敌人。要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我总以为贪官很可恶,可恨,可杀,直至读完这本著作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认识是何其片面——清官很可爱,也很可恶。因为贪官贪的是钱,清官为的是名。明朝的很多言官是清官,他们不收礼,不贪财,敢抗上,他们对于皇帝或上级的错误有着一种近乎变态的执著,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却并非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更有一些清官因缺乏政治头脑被人利用(比如海瑞),更是可悲至极!

历史是鲜活的,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但历史却可以是充满人性的,充满活力的。我想这正是《明朝那些事儿》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吧。我喜欢历史,之前我读过许多历史方面的丛书,但我所看到的历史著作大都是板着面孔说话,只谈原因、过程、结果,却很少涉及其他方面。而《明朝那些事儿》却从人性、人心的角度出发,刻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写活了,极富吸引力。其实,是人创造了历史,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私心杂念,赋予历史人物以活力,也就赋予历史以活力,赋予历史以生的气息。

时光流转,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并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古人的情感,普通人也没有条件随时进出历史博物馆去查阅资料,而作者却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冰山一角。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历史是冷酷的,却也可以是充满活力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