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勾践卧薪尝胆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0:02 体裁作文
篇一:读.卧薪尝胆 有感
读《卧薪尝胆》有感
《上下五千年》中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为了报当年被吴王羞耻之仇,宁可每天睡柴草, 每日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读了《卧薪尝胆》,我们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五(4)班 刘尚杰
篇二:读《卧薪尝胆》有感
读《卧薪尝胆》有感
卧薪尝胆是大家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后历经三年的苦其心志终成大业的典故,可是,除了这一句话,除了它告诉我们的要经历磨难才会成功的道理,大家对这段历史又了解些什么呢?
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李森祥所著的《卧薪尝胆》,这本书虽称不上有多著名,但着实给了我很多感触。当看完最后一个标点,各种情绪便一窝蜂的涌入脑海,仿佛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心潮也随情节的发展不断起伏波动,透过勾践这个人物看到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各种勾心斗角阴谋算计,以及那个一直坚持活下去只为复国的王在理想与现实间不断挣扎的矛盾痛楚与那颗不服输的心。
本书写的是越王勾践从做监国太子起直到成为春秋五霸最后一霸的辛酸历程:吴越战争的导火线,勾践与其父矛盾的恶化,在忠与义、国与家之间的挣扎徘徊,与吴檇李之胜、椒山之败,最后举国而降,忍辱负重入吴为奴,过尽千帆而回国后却居于马棚卧薪尝胆,颅悬双剑,七戒为王,十几年的精心布局,又因其臣子范蠡旁敲侧击煽吴北进并开凿邗沟之策,在不知不觉损耗吴国的人力物力后,勾践自断后路杀牛借粮却还其熟黍播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断其粮路,终以姑苏城的最后一缕炊烟击败了如此强大的吴国。
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几万人口的小国想战胜几十万人口的大国很多人看来都是南柯一梦,但勾践确实做到了,我不是一个政治家,没有办法专业地去批判这段历史,或者正确地去评价勾践这个人他的思想及作为,但我却想表达一下看完这六百多页后自己所受益的,所感触的,把我深深打动的一些方面:
一、范蠡与西施的爱情。
许是因为我住在西施故里,也算同乡,在中国四大美女中,一直对她多些偏爱和关注,却不想,这个美丽的女子最终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其实在她心中一直住着一个英雄,范蠡,同样,英雄难过美人关。范蠡与西施本是两情相悦的,他们也有机会可以放下残酷的现实去一个世外桃源谱写这段伉俪佳话,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只因为两个字:责任。 “眼下越国的存亡与王的生命安全迫在眉睫,岂可再论儿女情长?!”
范蠡随越王入吴为奴,西施则赠与吴王夫差以做照应,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时战败的是越国,西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妲己或者褒姒呢?但无论如何,历史已是定局,也正是因为他们,勾践方可成为这春秋最后的霸主。在作者所描绘的字里行间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范蠡一代英雄保家卫国却守不住自己心爱女子的那种懊悔和无奈,西施一介民女却连一个和爱人过平凡人生的权利都无法享有的无尽凄凉与悲哀,如果说美丽是一个错误,难道,相爱也是错的?所幸,在越王称霸后,范蠡终选择放弃功名利禄,而选择与西施在羊肠小道上并肩看夕阳,过上那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二、利与义的抉择。
这大多发生在两朝大臣的身上,在面对国家安危时是临危受命还是唯利是从?是愚忠还是择善变?毫无疑问,勾践还算是一个纳贤识才的人,文种与范蠡,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个则调兵遣将用兵如神,如果说石买是愚忠的,那么他们定是懂得因时制宜的,当越国接受夫差王卤薄仪的册封时,文种殚精竭虑地守国,而范蠡则随勾践入吴为奴用智慧为王为国遮风挡雨,其实,我知道范蠡作为一个爱击剑,爱远游,爱赏美的侠士,或许浪迹天涯的生活更适合他,但是,责任而毗邻于越的吴国,却有伯噽这么个圆滑而利欲熏心的奸臣,加速
了吴的灭亡,虽伍子胥一心为国为民,多次以死而进谏,而夫差却太过年少轻狂,不屑与勾践相较,听信谗言,妄想早日北上称霸,最终自食恶果。
在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这两个男子汉的巅峰对决中,不仅只是文韬武略的较量,更是意志精神的比拼,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这也算是性格决定成败吧。
对于利与义,怎么说呢,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兼得,但是要有技巧的去选择,在不破坏为人标准的前提下,把损害程度降到最低,而对于自己的国家,不阿谀奉承,坚决不做第二个伯噽,国安则家安。
三、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
为人者,可如此,奇也,更况为王乎?
其实,勾践卧薪尝胆已远不止三年,自入吴后,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从来没有安定下来过,也曾好几次命悬一线,他不惧人们说他苟且偷生,却只为韬光养晦存一口气看那江山如此多娇。一路走来,他的霸气在历练中一点点的消磨,但生命力却愈加的顽强,尝粪问疾,装疯卖傻?这还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却受不得一点屈辱的监国太子吗?是的,一直是。当看着自己的子民良臣一个接着一个被屈辱致死,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物是人非,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唯有暗渡陈仓穷尽计谋,得一生还于越。
“我倒要看一看,到底怎样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忍耐力。”
我在想,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的背后,勾践到底付出了多少的心酸与汗水?换做是我,怕是风吹日晒久了便撑不住了吧。
成功的道路一直是曲折的,我知道。正因为一些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最终还是完成了,所以世界上便多了一个词,叫做奇迹。但为什么它似乎从不曾发生在我们周围,则是因为我们自己从不敢去涉足罢了,所以也有了那句话:尝试了,你可能会失败,但不去尝试,你一定会失败。
记得最近在体育频道无意中看到有一个美国的翼装飞行爱好者杰布在中国张家界所展开的一次天门洞穿越飞行,当时就震惊了!但是,他完美的做到了!当时有记者曾问过他:如果摔死了怎么办?
“听天由命。”他如是回答。一步错步步皆错。
或许,这和当时勾践的想法一样,但他的代价更为沉重罢了,的确,他手里攥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无论如何,他做到了。
有的时候,其实我也想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安静的地点安静的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会太自我了,太平淡了,太没有跌宕起伏了呢?
篇三:《卧薪尝胆》读后感
《卧薪尝胆》读后感
《卧薪尝胆》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漫画史记》的一部分-----《卧薪尝胆》这本书。
吴越之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昂首发誓:“若不报仇,誓不为人!”为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礼贤下士,操练兵戈,养精蓄锐。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多年以后,越国吞灭吴国。越军继续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从此,越王勾践就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勾践睡柴房,添蛇胆,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报了这仇。而现在有些人看到了一个难题,想了想,没解出来就放弃了。甚至还有人压根就没想就放弃了。有这样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华民族的性格是坚强,不轻易放弃,这样的人不配呆在中华民族。勾践第一仗打输了,回国后,大臣们让它休息一下,享受一下,但他自己却要了一个茅房和几个蛇胆,天天都睡在木柴上,累了和困了就舔一舔蛇胆。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卧薪尝胆勉励自己。他还亲身耕作,发展国力,救济百姓,让国家复苏强盛起来。
我们要学习勾践,坚持不懈。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努力,就会有巨大的成功!
篇四:卧薪尝胆读后感
读《卧薪尝胆》有感
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临终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打败勾践,越国危在旦夕。勾践听从了谋臣文种的话,用大量珍宝和美女去贿赂伯嚭,以求吴王宽恕。夫差一心想称霸中原,根本不把弱小的越国放在心上,认为越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足为患,就答应了越国的请求。于是,勾践带领300人进入吴国称臣。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卑躬屈膝,为吴宫驾车养马,勾践的夫人也粗衣淡饭,为吴国打扫宫室,越国群臣百依百顺,惟命是从。夫差见勾践很顺从,不顾忠臣伍子胥的劝阻,把他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奋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报仇的志气,晚上枕着兵器,睡在柴薪堆上。他还在自己的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和农夫一起干活,妻子纺线织布。勾践的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夫差,自从战胜了越国之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狂妄自大,率师伐遍邻国。他还听信小人的谗言,杀了忠臣伍子胥。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师灭吴。夫差自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我看来,勾践是个称职的君主,他为了越国的存亡,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为夫差守阖闾的墓,当夫差的马夫与门卫。在夫差生病时,他甚至亲自去尝夫差的粪便以辨别夫差的病况……
勾践,一个了不起的帝王,换做今天,他也是一个圆滑极致的人。他不露声色的道歉与恭维,让他的下属十分受用,从而躲过了一场残酷的吴越之间可能亡越的战争。
当然,勾践的棋仍在继续,而夫差却以为下完了。在别人眼里,勾践只是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一粒棋子,事实上,西施或者夫差,都是勾践殷勤笑容背后的真正玩偶。他要玩一场明争暗斗的游戏,暗自勾践的砝码是越国的尊严,而明处夫差的砝码却是一个吴国的存在。如果可以,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应该属于勾践,他演成了一个真正的马到成功前卒,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完美的马前卒。他的笑容几近谦卑,他的行为赤胆忠诚,他甚至去品尝夫差的粪便来赢得信任。这样一副驯服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绝情的心。他工于心计,利用夫差易于受骗的特点,报复了夫差,报复了吴国。后来吴旗倒地,吴王西去,他也许站在城楼上狂傲的大笑,笑的让人不寒而栗。甚至他从头到尾只有一言:越国人民不会忘了你!
可是我看到的还不仅仅如此!在越军与吴军交战时,勾践特意挑选了一批囚犯,命他们手持利刃冲到吴军面前,自刎而死,趁吴军惊愕之际,大肆进攻,将吴军一举歼灭;在自己的亲生父亲死后,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将当年与他出生入死的贤臣全部赐死,把自己的结发妻子打入冷宫……就是这样的勾践,圆滑世故,精明能干,巧于掩饰,猜忌人强,绝情无意,有仇必报,而且笑里藏刀。
相对勾践,夫差却是一个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人。有王者的风度,有王者的能力,而不应该的是,他拥有了普通人纯洁的感情和仁慈的心。因为这样,对于勾践他敢放虎归山;对于西施,他意乱情迷;对于自己,他反串了胜王败寇。也
因如此,才有了别人卧薪尝胆的令人敬佩和红颜祸水这亦褒亦贬的称谓。但他究竟是对是错,是否论得上一位英雄呢?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亦是。春秋时期的八国征战,一直处于上风,有正确的抉择,得民心的君主,充沛的补给,致使越国节节败退,这当然算是夫差的功绩。他善于用兵,善于使用人才,管理自己的一方土地,但却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情,不能正确认识别人的忠恶。他似乎一直被眼前西施的美丽而迷惑,被西施的才华禁锢着,一个忘却不了儿女情长的夫差,又怎么能称王称霸呢?
驱使他们成功的都是仇恨,是复仇的信念,但夫差一时之间的妇人之仁使他成为历史有名的败者,而勾践凭借着卧薪尝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国君。在这卧薪尝胆的背后,谁又能真正注意到勾践的冷酷与阴狠,夫差的重情与仁慈呢?我只想说,卧薪尝胆,不只是历史,不只是故事,它潜藏着信念,潜藏着人性。
篇五:看《卧薪尝胆》有感
观《卧薪尝胆》有感——伍之胥之死 最近在同事许宗昊的建议下我观看了一部2006年的大型历史剧《卧薪尝胆》,感受深刻。它向人们讲述了,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而其中对我感触最大、最深刻的却是吴国相国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相国,他一生凭借超凡的才识辅佐吴国日渐强大。槜李之战中吴军大败,吴王阖庐伤指,在回师途中死去。国不可一日无君,吴王临死前把立嗣君的任务交给了伍子胥。伍子胥在经过夫差“盗取符节,文服越国”、“大闹灵堂,当众发下三大重誓”、“打算放弃争夺王位,为太子波守灵”等一些行为,让伍子胥认为夫差心怀大志,为人忠义。所以力排众议,放弃了满朝文武都支持的王子累,助夫差登上了大王之位。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读勾践卧薪尝胆有感)椒山之战,吴国战胜越国,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卑辞厚礼”的求和政策,聪慧的伍子胥敏锐地洞察到越国求和政策中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便再三向吴王提出反对意见,并设法阻止。当年不可一世的高傲的越王勾践在吴王的强大武力之下学会了忍辱负重,表现的对吴王的臣服软弱,越发让吴王夫差自信心膨胀。夫差北上心切,不听伍子胥劝阻,不切实际要攻打齐国。出征之日,伯嚭特意将勾践带去送行,勾践献媚,甘当夫差的上马石,这更是让夫差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伍子胥深知夫差此去恐遭偷袭,凶多吉少。正当夫差受突围之际,伍子胥率军前来救驾,且于危乱之中为夫差挡了一箭。夫差大为感动,醒悟自己不听忠言,狂妄轻敌,认伍子胥为亚父。这个时候的夫差高傲自满的情绪实则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伍子胥为杀勾践保社稷已经用尽了全力,不厌其烦的劝谏加上各种杀勾践的方法都已用尽,最终招致了夫差的厌恶甚至愤怒。
在得知夫差欲放勾践归国时,伍子胥带领众臣静坐示威,其言行激怒了夫差,再加上伯噽的谗言,吴王终于起了杀心。伐齐得胜回国时,得知子胥将家小寄予齐国的事,立即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子胥以属镂之剑,迫使自杀。夫差派伯嚭送去属镂剑赐死,伍子胥拜托公孙雄,他死后,挖其双目挂于蛇门之上,他要亲眼看看勾践如何杀入姑苏。伍子胥吞剑而亡,一代忠臣便这样含冤离去。伍子胥走了,带着遗憾和不安,带着对吴国的忠心和眷恋。吴王对伍子胥是薄情寡义的,但伍子胥对吴国的忠诚却一直没变,这不是对吴王的忠心而是对吴国的忠心,对自己内心良心的忠心,这才是忠臣。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大家几乎都知道。尝粪问疾,卧薪尝胆二十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君王成功的前提确是有无数的忠臣的鼎力支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范蠡的出谋划策,没有文种的忠诚守国,没有全国百姓的鼎力支持,那么越国也许就根本不能战胜吴国,也就不会有这卧薪尝胆的佳话了。贤臣可以兴国,奸臣却能误国。
当我看到伍子胥被吴王赐死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重重的敲了一下,一代忠臣那!伍子胥不是圣人,他有缺点,做事狠辣,不择手段;也有骂名,鞭楚平王尸骨。但他对吴国的忠心却是天地可鉴,他为了吴国的安危多次劝吴王杀勾践,每次都失败,可他却一直不曾放弃,各种手段尽出,屡次惹怒吴王,最终死于夫差的属镂剑下。伍子胥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正如电视剧中的伍子胥所说他的“当千百年后,当人们说起忠臣,说起为君王而愚蠢去死的时候,必有我的名字”。而正是这些所谓的“愚蠢的忠诚”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让这个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屹立至今而不到。
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而一群人则是条虫,因为中国人不团结。这个观点我不赞成,中国人不是不团结,而是现在的中国人不团结,因为他们丢失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越王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全国上下一心终于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这是什么精神?赵国行人曳庸在废立太子之事上失势被派往吴国因故被抓,受尽的各种严刑拷打却未吐露半点机密这是什么精神?伍子胥为了吴国的安危,至自己的生死与不顾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献给了自己效忠的祖国,直至被赐死,这又是什么精神?中国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伟大,因为她的存在让中国这个四大文明古国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中国受西化的影响却越来越严重。如果社会的进步只是科技的进步、只是物质的丰富,同时带来的文化的衰败,传统的丢失的话,我想这种进步并不是真正地进步,这种进步只是朝着灭亡更近了一步罢了。
伍子胥虽然死了,但只要这种精神不灭,我中国就不会灭国。但如果像伯嚭这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不顾国家的人占了上风的话,我中国的下场也会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选择做一个忠臣还是一个小人,纵然如“伯嚭”这类人,在快要国灭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努力救国,那么我们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