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恒合土家族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31:56 字数作文
篇一: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2012年年鉴
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2012年年鉴
【概况】恒合土家族乡是万州区第一个少数民族乡,属市级贫困乡之一。地处万州区的东南部,东临普子乡,南毗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西靠龙驹镇,北依白土镇。人民政府驻凤仪场凤康街8号,电话区号023,邮政编码404056,距万州行政中心75千米。乡政府驻地迁到凤仪场。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74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00人,城镇化率20.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4103人,占51.3%;有土家族、蒙古族2个民族共13371人,占48.7%;其中:土家族1336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9%;蒙古族8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0.6‰。耕地面积28924.5亩,人均1.1亩,其中田18451.5亩,地10473亩。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0143万元,农业增加值5865万元,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6.0%。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白肋烟、烤烟、反季节蔬菜。
【经济指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600万元,去年完成22000万元,同比增长16.4%。完成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商品销售总额6150万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500万元,增长12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70万元,去年完成10143万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 7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5元,去年完成4960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完成计划的112.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99万元,其中国税26.1万元,完成计划的130.5%,地税155.8万元,完成计划的194.8%,非税收入117.3
元,完成计划的73.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0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836万元。
【产业发展】(一)突出特色现代农业。在七星、五星两村,种植烤烟1500亩,其余12个村(居)种植白肋烟3260亩,发展烟叶种植大户21户种植面积1650亩,全乡产烟80余万斤,实现产值680余万元,烟叶销售收入已成为烟农最重要的家庭收入。在箱子村发展高端水果蓝莓800亩,解决19户农民就业;在玉都村集中连片发展以白萝卜为主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200亩,带动了玉都村种养殖业的发展;在枫木村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晚熟李水果园;在鸿凤村发展以集观赏、药用一身的中药材——丹皮2000亩;在八一、石坪,发展优质水稻5000亩;初步形成高山观光农业。(二)旅游产业发展。抓住建设“万州东部休闲旅游服务基地”和“城市后花园”的机遇,大力发展高山休闲旅游,引导和规范农家乐、农家宾馆,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新增农家乐、农家宾馆30家,改造提升农家乐、农家宾馆58家;以重庆渝海源农业公司开发的“豆腐乳”等特色土家农副产品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山货特产等产品,2012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0人次,逐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避暑区。(三)劳务产业。成立了恒合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建立了劳动力数据库,加强了劳动力更新统计工作。配合区级部门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岗培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拓劳务市场,通过外出务工基地等方式,有效地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通过加快后花园建设步伐,抓大户的发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多种渠道,实现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12年新发展微型企业26户, 在微型企业促动下,全乡新增就业岗位87个。新增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10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12815人,实现转移劳务净收入6874万元,农民人均劳务净收入241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5%。
【基础设施】(一)村级阵地建设。争取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对接单位援助资金20余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进一步提升和规范村级办公条件;凤安社区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完成1个区级、2个乡级党建示范点建设并通过验收。
(二)场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落实了50亩国有建设用地的相关手续,征地及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恒合乡总体规划》新场镇的控制性详规,初步启动了新场镇建设,新增建筑16000平方米,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0.0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300人;建立了统一的房屋风貌标准,完成了民族文化广场及周边250户风貌改造,整治和绿化凤凰街500余米,完善了场镇部分街道附属设施的整治;投资21万元建成垃圾简易处理站1个、垃圾池1个,垃圾桶45个,聘请5名环卫工人规范了场镇卫生管理;启动了场镇农贸市场建设,逐步解决沿街为市、马路市场问题;基本完成凤仪场镇污水处理项目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完成337亩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并通过验收;加大对地质灾害涉险点的排查和投入,搬迁地灾防治涉险群众37人,完成危旧房改造70户;完善了七星、恒兴、箱子、国兴、鸿凤、石坪等农民新村,启动凤安、五星、八一等农民新村建设。全年查处违法建设15户,强制拆除违法建筑1处,规范了场镇建设的秩序。(三)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争取“一事一议”资金110万元,基本完成鸿凤山1.5公里休闲健身梯道建设;启动了鹿鸣垭健身梯道二期工程;全线设置了旅游路线标识牌;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200亩,幼林抚育600亩,义务植树2万株,庭园绿化25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
提高到54.2%。(四)村级通畅工程。完成恒合--普子公路5公里、恒合-谋道剩余3.2公里公路硬化;完成国兴村级公路整治8公里,投入资金18万元整治五星、七星、水口、鸿凤等村级公路10公里;庙(庙子梁)石(石坪村)路、狮(狮子坝)里(里坪村)共13.3公里通畅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五)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场镇集中供水提质改造工程,解决玉都、石坪、鸿凤、七星、水口等85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关田坝水库整治工程和曾家坝电站技改项目;全乡14个村(居)争取国家投入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12万元,投入劳动工日0.4万个,修复水毁和整治水利工程5处,新修微型水利设施62口,整治关田坝水库1座,完成山坪塘清淤10口,整治渠堰2公里,新增及恢复蓄引提水能力0.7万立方米,新增及恢复有效灌面0.405万平方米。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重庆万州恒合土家族乡)【社会事业】(一)教育发展。积极推进重庆万州中南海爱心希望小学落户恒合,提升民族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学楼、学生食堂共6880平方米的改扩建,完成运动场的扩建和围墙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完善六大功能室的建设及设施设备的标准配置,完成数字化校园验收。(二)社会保障。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358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5%。全面推行低保对象听证制度,对城镇低保对象155户278人实行按季度核定对象,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对农村低保对象326户809人实行按年核定对象,按每半年及时足额实行“一卡通”打卡方式发放到位;加大农村“五保户”供养集中供养率,投入资金 10万元对乡敬老院进行整修,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对今年因灾致贫的农村居民以及农村倒房、危房户等,按受灾程度及时安排春荒、冬令及临时救灾补助等32万余元;对因灾需要重新建设居所的农村居民,严格按照流程审核
报批,安排倒房重建资金25万元;巩固和发展“双拥”成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按时发放优抚、低保款项;对全乡复员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带病回乡军人、参战军人一经确认严格按要求建档,按照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优抚资金。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突出综合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2012年全乡出生人461人,政策内出生418人,政策性生育率90.67%,人口出生率3.5‰;全年收取社会抚养费34.62万元。全年落实一次性奖励扶助127人。发放宣传资料2586余份,群众宣传面达到了95%以上。完成已婚妇女体检 269人次;建成“万州人口文化第一大院”。
(四)健康工程。新建标准水泥篮球场5个,成立1支社区腰鼓队和老年健身队,投入9万元购置健身器材和体育设施;组织了全体机关和村(居)干部登万步健身梯健身活动,组织干部参加万州区跳绳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建立了以乡卫生院为主、各村居卫生站为辅的医疗网络,在全乡组织了两次免费体检,2500余名贫困群众受益;安排乡卫生院参与“赶场面对面”4场次,为589名群众提供免费日常诊断和医疗咨询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让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完成新农合代扣代减协议,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五)惠农政策。全面完乡2012年度36000余亩种粮补贴的打卡发放工作和 2013年补贴申报工作;完成2011年度6770亩退耕还林补贴的打卡发放工作和2012年度补贴申报工作;完成2012年度25700亩公益林补偿基金的登记造册打卡发放;完成453头能繁母猪补贴申报工作,完善453头能繁母猪的参保工作;家电下乡补贴643355元;
【社会管理】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党委政府“一班人”
篇二:恒合土家族乡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十二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滕新才 陈兴贵 主编
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
恒合土家族乡
本卷主编 陈永碧 田晓波
《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编委会
主 任:谭建祥 许亚非 孙芳城
副主任:向远道 王云生 周晓波 喻柏炎 陈 振 崔广平
杨季冬
委 员:任 华 孔 刚 夏龙江 吴 涛 杨胜华
蒋 明 曾留全 李 波 韩 龙 张立新
黄 勇 胡 枫 谭建容 谭连军 宋安全
康和宝 王海浪 陈群根 唐春浪 万 奎
聂志刚 李广兵 贾先富 王见付 伍先和
王文培 邓 红 代乾波 邓国胜 雷 波
安朝树 刘加海 文 静 汪胜明 滕新才
赵翔宇 陈兴贵 李 霞 李 虎 谭晓静
王 蓉 周永健 董素云 陈永碧 杜 毅
赵亮亮 赵 滟 毛 伟 曾 毅 叶礼群
傅国群
主 编:滕新才 陈兴贵
本卷主编:陈永碧 田晓波
参与本卷调研和初稿撰写:(以姓氏笔画为序)
师育杰 严 毅 陈奉兰 赵 晶 袁路兮
黄春红 雷春香 谭凤娟 何松涛 黄宗武 赵 荣 彭永国 陈 勇 李忠季 韩红宇 袁 瑛 田晓波 孙晓锦 黄国靖
目 录
总 序??????????????????????????????向远道(6) 前 言?????????????????????????????????(9)
第一章 乡情概述 ???????????????????????????(11)
一、民族渊源 ???????????????????????????(11)
二、民族乡的历史沿革????????????????????????(15)
三、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17)
四、自然资源????????????????????????????(20)
五、社会经济与文化 ????????????????????????(25)
第二章 经济生活 ???????????????????????????(31)
一、经济发展概况??????????????????????????(31)
二、种植业????????????????????????????(32)
三、养殖业 ????????????????????????????(41)
四、商业贸易 ???????????????????????????(43)
五、旅游业?????????????????????????????(44)
六、林业?????????????????????????????(48)
七、传统手工业??????????????????????????(49)
八、交通运输业??????????????????????????(52)
九、劳务经济???????????????????????????(52)
第三章 社会发展 ???????????????????????????(54)
一、现今的社会组织?????????????????????????(54)
二、主要的社会问题?????????????????????????(57)
三、社会保障????????????????????????????(59)
四、社会关系(民族关系)???????????????????????(72)
五、新农村建设???????????????????????????(73)
第四章 政治 ?????????????????????????????(78)
一、民族乡成立前的政治状况?????????????????????(78)
二、民族乡成立后的政治状况?????????????????????(81) 三、2010年的政治情况????????????????????????(84)
四、政治参与状况??????????????????????????(91)
五、村民村规????????????????????????????(95)
第五章 风俗习惯???????????????????????????(96)
一、服饰、饮食和建筑????????????????????????(96)
二、人生礼仪???????????????????????????(107)
三、节庆习俗???????????????????????????(108)
四、婚姻习俗???????????????????????????(109)
五、生育文化???????????????????????????(109)
六、家庭与家族??????????????????????????(109)
七、丧葬习俗???????????????????????????(133)
第六章 文化与艺术??????????????????????????(137)
一、民间文学???????????????????????????(137)
二、民间歌舞???????????????????????????(143)
三、文物古迹???????????????????????????(149)
四、群众文化生活?????????????????????????(153)
第七章 科教文卫???????????????????????????(155)
一、教育?????????????????????????????(155)
二、科学技术???????????????????????????(158)
三、医疗卫生???????????????????????????(174)
第八章 宗教信仰???????????????????????????(181)
一、原始信仰???????????????????????????(181)
二、佛教?????????????????????????????(184)
三、天主教????????????????????????????(186)
四、民间信仰???????????????????????????(187)
第九章 民族乡科学发展对策??????????????????????(193)
一、经济发展对策?????????????????????????(193)
二、社会发展对策?????????????????????????(209)
三、民族文化发展对策???????????????????????(210) 后 记????????????????????????????????(213)
总 序
向远道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统一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55个少数民族,现有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2%。辖秀山、酉阳、彭水、石柱4个自治县和1个按民族自治地方对待的黔江区及14个民族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重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而在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和散居区14个民族乡的土家族、苗族文化独具特色。
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和“十二五” 发展规划和《关于开展民族乡科学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的精神,重庆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先后组织编撰出版《重庆民族文化研究》、《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丛书》、《重庆世居少数民族?土家族卷》、《重庆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卷》等重点文化书籍的基础上,把对重庆民族乡现状进行调查的工作委托给重庆三峡学院,学院组织专家学者们参酌国家民委出版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经典著作,经多方论证准备、缜密组织实施和三易寒暑,不辱使命地撰成《重庆民族乡概况丛书》。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们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重庆民族乡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现状、科教卫生、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就民族乡的科学发展提出了实事求
篇三:重庆少数民族自治县、乡
一、少数民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
族自治县 二、少数民族自治乡
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地宝土家族乡
武隆县石桥苗族土家族乡、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浩口苗族仡佬族
乡
忠县磨子土家族乡 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
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长安土家族乡、太和土家族乡
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邓家土家族乡
人口情况:
篇四:万州投资环境分析
万州的投资环境分析
目录:
一、区域基本情况分析.......................1—6页
1、区域基本情况:位置、面积、行政区划 2、人口状况:总人口、人口结构、发展趋势 3、市政建设 4、城市规划
二、宏观环境分析.......................6—14页
1、经济环境: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居民生活水平 2、政策环境:拉动政策、抑制政策
3、市场环境:房地产市场基本概况、供需特点
小组分工:
查找资料:XXX 资料整理:XXX Wrod及ppt:XXX 演讲:XXX
一、万州的区域基本情况分析
1、万州区域基本情况:位置、面积、行政区划 (1)万州的位置情况: 万州区位图:
万州卫星图:
万州与重庆的位置关系图:
万州区位于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东与云阳县和湖北利川市相接,南靠石柱县,西与忠县、梁平县和四川省达州市毗邻,北与开县接壤。
万州区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万州是国家重点扶持开发城市,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三峡库区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枢纽中心。 (2)万州的面积:
东西广97.25公里,南北袤67.25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总面积3457平方公里。
(3)万州的行政区划:
①民族乡—————恒合土家族乡,汉族等;
②街道——————高笋塘街道、 双河口街道、周家坝街道、钟鼓楼街道、陈家坝街道、太白街道、 牌楼街道等;
③乡———————柱山乡、溪口乡、燕山乡、普子乡、九池乡、黄柏乡、铁峰乡、长坪乡、梨树乡、地宝乡、茨竹乡;
④镇———————武陵镇、甘宁镇、分水镇、余家镇、长岭镇、小周镇、新乡镇、高峰镇、响水镇、天城镇、高梁镇、后山镇、新田镇、龙驹镇、罗田镇、白土镇、大周镇、孙家镇、龙沙镇、瀼渡镇、熊家镇、李河镇 、弹子镇等;
2、万州的人口状况:总人口、人口结构、发展趋势 (1)万州的总人口:
近年万州约总人口175万人
2007-2010年万州常驻人口与城镇人口
200150万人
100
500
2007年
2008年2009年2010年
分析:万州近几年人口呈现稳步增长,至2013年,万州约总人口175
万人。
(2)万州的人口结构:
①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3.32%。;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3.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9%;15—64岁的人口为114.60万人,占总人口的73.3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28万人,占总人口的11.69%。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16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7个百分点。
② 女性要比男性多;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77.95万人,占总人口的49.87%;女性为78.36万人,占总人口的50.1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38下降为99.48。 ③受教育程度提高;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1.4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24.45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55.08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1.97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④城镇比乡村人口多;
万人2009年
常住城镇农村人口
2010年
按照重庆市2010年3月13日通过的《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到2012年,万州城镇人口达到85万人。
(3)万州的人口发展趋势: ①城镇化加速;
城镇化率增加,城镇建设加速。
②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文盲率为3.0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了3.9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23个百分点。
在全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由2514人上升为7351人,增长2.92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390人上升为15640人,增长1.67倍。 ③城乡间人口流动加快; 从近次常住人口汇总结果显示,全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5.79%;居住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4.2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十年前提高了21.19%,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的大幅上升,说明城乡间人口流动明显加快。 ④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
十年来,随着万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普遍延长,近次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18.28万人,比重为11.69%,与十年前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增加了5.71万人,比重上升了4.0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国2.82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市0.13个百分点,按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这一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全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正逐步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挑战。
3、市政建设:
(1)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制定了4条措施和“2+8”助推措施。87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与万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2012年投入了2000多万元,完成新建96个、改建83个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新建了56个村级卫生室,新建、改建了2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全区城市社区服务站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4、城市规划:一江四片、一主两副
篇五:以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为个案
——以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为个案
周永健1[1] [摘 要]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乡镇的义务教育因投入不足,规模较小、体系不完善而存在教育公平区域失衡、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教育理念滞后,民族特色不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将带给学生诸多成长障碍。改善教育现状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三峡库区;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少有涉及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乡镇义务教育现状的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三峡库区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笔者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的实地走访,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育公平区域失衡,发展动力欠佳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其核心在于合理性,合理的就是公平的,不合理的即为不公平。
(一)教育规模较小,体系不完善
地宝土家族乡地处重庆市万州区东南边缘,全乡辖4个自然村,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距万州城区109公里。人口8227人,其中土家族人口5630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56%。
该乡有中心小学1所,乃上海枝江集团援建的希望小学,该集团在投入20万元以后,没有追加后续资金。目前,中心小学有在校生600多名,11个小学教学班,招收小学3-6年级的学生;其中,因家庭地处边远而住校的学生400多人,家住场镇附近的走读生200多人。除场镇所在村外,其他三个村各有村小学一所,共招收小学1-2年级学生200多人。由于学生人数太少,各村小学班级设置不尽合理,只能实行复式教学,教师同时要上几门课程,无法开展其他教育活动。
该乡没有初中教学部,孩子们在小学毕业以后只能到邻近的白土镇读初中。然而,两乡场镇相距20公里,需要40分钟车程。如果地处交通不便的乡村,孩子们到白土镇上学沿公路走需要4个小时,走山路则需要2个多小时。此种情况,加大了当地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难度,也让众多的家长深感照料上初中的孩子极为不便。
“从本质意义上看,教育公平包含教育平等及其合理性两重质的规定,其观念基础是平等理念。”[1]该乡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及广大民众非常希望将乡中心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的完全义务教育体制的学校,以便于孩子们就近求学;
但是,该乡人口太少,加之为了减少当地农民的负担,上级主管部门一直未同意此方案。
(二)教育投入不足,设施落后
免收农业税以后,该乡财政收入主要靠小电站、小煤窑、预制板厂,总计26万元/年,而乡政府每年的办公经费就需要20万元。生态移民、高山移民工作已经在该地展开,这需要政府在近几年内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一工作无疑会进一步限制当地政府对于教育的稳定投入。目前,乡镇府对教育的投入只能看上级部门的下拨资金,事实上,在基本完成“普九”之后,上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是300元/生/年,很明显,教育投入已是相当不足。
虽然村小学的危房已经全部改造成砖混结构的楼房,可是,乡中心小学还依然存在危房:中心小学食堂、学生宿舍即是危房。其次,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学校的教育设施明显滞后,操场和教学楼都很简陋,体育设施不完善,桌椅破烂脏乱,这一情况在在村小学体现的更为明显。问卷调查显示,87.5%的同学就读学校的教学设施较差的学校。
当地民众的普遍感受是民族乡成立以来,老百姓只是知道孩子在升学时有照顾性加分,并没有感受到在教育上有什么更大的优惠,尤其没能看到教育设施的重大改善。
与此同时,村民家庭的教育投入因贫困亦显得严重不足。基础条件决定了经济活动,当地的很多农民没有进入市场,他们的经济收入以农业中的种植、养殖为主;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在于外出务工。该乡人均年收入在6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1/3的比例。当地村民一般都有2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为数极少。经济的贫困加上子女较多,导致当地民众在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在走访中,我们进出过众多的村民家庭,查看过众多孩子的书包,很遗憾,除了必备的教材外,我们绝少发现有关拓展孩子素质,引导孩子徜徉知识海洋的课外书籍。
在地宝乡,没有村村通广播系统、没有覆盖全乡的闭路电视。村民对外界了解不多,信息闭塞,许多村民对于基础教育的现状并无切肤之痛。加之经济上不宽裕,让许多人对于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国家及民族命运的关切度更是持一种较为漠然的态度。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思想贫困,在高山移民和生态移民的热潮中,搬迁到山下的村民首要的问题都是借钱修房屋,因为没有房子就可能娶不到媳妇。在当地,农民最大的资产就是房子,极少家庭有存款;在新修的住房里面,除红苕、洋芋外,没有像样的家具。因此,村民们根本没有多少余力顾及孩子们的教育投入问题。
因地理环境而导致信息的封闭,因贫困的生活而导致民众对于子女教育投入力不从心;加之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切均成为当地教育公平区域失衡的重大原因,因此,当地的教育发展后劲也就显得明显不足了。
(三)山高路长,学生生活清苦
这里的交通太困难,一些住在山上的学生仅仅是走到村里的主干道上就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由于幅员广大,山势陡峻,他们上学要淌河翻山。他们衣衫褴褛,破烂的课桌无法写字。由于路途遥远,学生往返不便,当地村小学的作息时间是8:30-14:30中午不休息,每天,师生全体饿着肚子行课,很是艰苦。村小老师告诉我们,每天午12:00,师生已是疲惫,上课效果并不理想。
在各村没有通公路的居民点,学生回家有的要经过8条河沟,而且夏天稍微雨大一点就不能通行。中心小学每周五上午课后即放假,主要是因为全乡面积太大,学生居住极为分散,有的学生回家只能步行,单边就要4个小时才能到家。学加之生年龄太小,许多家长都在外务工,放学时间晚了害怕孩子们出事。
在乡中心小学,住校学生每学期的生活费大概在500元左右,国家财政补贴100元,他们的情况要比村小学好得多。但是,由于乡小学设施简陋,诸如洗澡、运动之类的问题也不好解决,住校学生的生活同样过的十分清苦。他们无法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无法在宽敞的操场上踢喜爱的足球;无法享受早晨暖暖的被窝,甚至把馒头当成美味佳肴。他们小小年纪就需忍受父母常年离别之苦,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大山,也没有什么课外书籍。他们本该如花般绽放、本该有灿烂的青春,却因贫穷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二、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民族特色元素缺失
(一)教学整体水平较差,结构不合理
地宝乡中心小学有教职员工34人,教师以本地出生为主,但是懂土家族语言的教师根本没有。教师数量偏少,尤其是村小学的老师数量有限,不足以辅导那么多的学生,且一两个老师带很多个班级。
地宝乡地处偏远,且经济发展落后,一些有才干的人根本就不愿进来;而本地的很多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都想着出去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很少有愿留在家乡的工作岗位上的。虽然近几年新进的年轻老师学历较高,对学生的教学更有吸引力,并且普遍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喜爱,但是通常几年之后便想办法调动工作,离开此地,师资流失问题极为严重,这无疑已经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那些小学的老师,很多都是高中毕业,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教育人才的缺乏亦影响着当地的教育水平。目前,由于村小学教师严重缺乏,村小学教师退休以后还会被返聘,“退而不休”。
就教师结构来看,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的教师,主要是函授专科生、中师生。教师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高,教育观念落后。尤其是缺少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教师缺乏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实现规范化教学。填鸭式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队伍创新意识薄弱,科研兴教意识不强。交流合作机会少,知识更新滞后。学校没有经费订阅书刊杂志,教师只有课本和参考书,无法拓展教育教学思路。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最新理论,缺乏阐释民族教育现象的理论与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器材购买极少,致使学习生活单调,缺乏吸引力,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效果,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模式陈旧,学科结构单一
时至今日,在该地的小学教育中,课程结构虽然已经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设置;但是限于师资、设备和场地诸原因,很多课程,尤其是拓展素质教育的课程,根本无法开展,形同虚设;即使开展,也是既走样又变调。例如,在村小学,技能课只是除草和扫地而已。小学英语?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郧霸谙缧⊙Э韫欢问奔洌衷谝丫∠鄙偈ψ适侵饕侍狻O缧⊙в?0台电脑,但是由于师资缺乏,乡小学并未按课程计划开展计算机教学;村小没有经济实力配备电脑,则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调查发现,71.4%的同学反映自己学校有电脑,但老师对电脑的操作技术不够,导致电脑闲置。
虽然普通话教学已经全面推开,但是,由于缺乏专职艺体教师,校园舞、集体舞教学课程形同虚设。在乡中心小学,多数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无从提起。
学生的心理指导问题一般由班主任管理,学校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所有的心理教育问题几乎都是通过集体召集,统一上思想课的方式处理。
教师在没有接受过针对性培训的情况下无法适应教育改革,无法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学期乡中心小学会召集全体教师集中开会四次,也就是每月一次。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经验示范、政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但是,绝大多数是以政治学习与传达各类教育文件、布置工作为主,与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培训与进修活动差距尚大。
(三)民族特色不突出,教育元素单一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其动作主要反映的是土家族的农事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发扬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地宝土家族乡的村小、乡小的课间操均为摆手舞,这也体现出民族特色教育的成功个案。
但是,在地宝乡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土家刺绣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是地宝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踩龙船与打连箫亦流行于地宝乡,有着独特的土家风味。吊脚楼是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是土家族的特色建筑之一。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婚俗活动。
但是,地宝乡的各级学校并未开设相关少数民族知识的课程,当地土家族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主反而要模仿电视作品,而且主要在场镇居民中有市场;缺乏相关持续开发、传承的机制,也没有倡导性、鼓励性政策文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并未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少数民族汉化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现象,只有少数年长的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还有所了解,并保留着民族风俗。学校教育中土家族特色文化教育不突出,土家氛围不浓,对本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特
征知之甚少,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在地宝乡表现亦较为明显,这也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状况。
三、务工潮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一)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产生代沟
当地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农民绝大多数常年在外务工,外出务工者除了定期给家里汇款供养家人之外,根本谈不上对于子女的悉心照料。孩子和父母之间常常数年见一面,严重缺乏与父母面对面进行倾心交流的机会,电话联系总是不能满足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所有要求。留守学生缺乏同龄人所拥有的享受父母之爱的权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极为明显。
留在家里的老人通常忙于繁重的农活、家庭副业。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存在代沟。甚至许多老人根本就缺乏与孙子辈的沟通对话能力,他们无法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无法判断孩子内心世界的风雨变幻,无法对其进行课业辅导。因此,地宝乡的大量留守学生对于家的概念较为淡漠,他们也不能够从长辈那儿得到应有的、足够的精神支撑。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对于子女上学读书的认识参差不齐,初高中学历的家长一般希望子女读更多的书,并且认为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而初中以下学历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是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认为子女读书的意义并不十分大,打工或许还更能获取生活来源,且基本认为女孩受教育意义并不大。上述种种态度,无疑将会给孩子的学习与心灵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
(二)课业监督不力,孩子们知识面狭窄
在家照看孩子的老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们长期不接触书报。由于经济的贫困,他们也没有为孩子购买书籍扩充其知识结构的意识;即使要买书,也只是购买学校老师指定的教辅资料而已。孩子们的阅读量严重不足,知识单一贫乏的情况在当地表现得极为普遍。
孙子辈也从不向祖辈询问有关学习的问题,问了也不知道怎么解答。老人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普遍的态度是听之任之。由于家庭课业辅导与监督的缺失,导致当地90%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村小的同学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生活上自控能力较差,在家常常看电视,不做作业,且出现逃课现象。
在当地依然存在学生辍学问题,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失去读书兴趣与信心。其中,因为家长的管教不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灵关爱也是一重要原因。行为习惯较差的问题学生与上述情况也有较大的联系,他们往往存在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且长期在社会上游荡,将对其人生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非常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监管与引导,可是,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视乎均缺乏一种完善的机制。
(三)学校与家长互动性差,学生潜质未被充分挖掘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