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此曲只应天上有邓丽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8:04 体裁作文
此曲只应天上有邓丽君体裁作文

篇一: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

2013-04-30 06:09:42|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

邓丽君一生唱过800多首歌曲,宇宙唱片公司出版的是邓丽君的早期唱片,邓丽君最为人熟知的歌曲多由香港宝丽金唱片出版。八大名曲是邓丽君的香港歌迷票选出来的最受人们欢迎的邓丽君歌曲。它们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再见我的爱人》《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海韵》《忘记他》。

很多人都以为《月亮代表我的心》是邓丽君原唱,但作曲者翁清溪近年证实这首歌的原唱是陈芬兰。作曲那年,翁清溪38岁,他在波士顿进修作曲、编曲。今天全球华人可用《月亮代表我的心》来一解乡愁情愁,这还得感谢翁清溪的创作。翁清溪回国之后,把这些歌交给丽歌唱片出版,翁清溪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是陈芬兰,演唱时间应该是1973年至1974年间。”歌手陈芬兰当年曾红极一时,是丽歌唱片的台柱歌星。翁清溪说:“陈芬兰唱也没红,这首歌反而从新加坡红回来,邓丽君觉得很适合她,但她不晓得是我写的。”

一般而言,我们总会觉得原唱更好些,这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应该说原唱是有一种情愫在里面,让我们很难接受翻唱的版本。不过听了陈芬兰的版本再听邓丽君演唱,会明显感觉意境和韵味完全不一样,后者的确远胜前者。

浅显易懂的歌词情真意切,舒缓优美的旋律让人如沐春风,再加上,每一个字和每一句末尾都是经典的邓式小调拖腔,让人如饮甘醇美酒,回味无穷。

把这首全世界华人妇孺皆知的歌曲排在八大名曲之首,实至名归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二)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梦里梦里见过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甜蜜蜜》的歌词是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歌词的词坛泰斗庄奴先生的得意之作,被大家熟知是通过他为邓丽君所创作的《小城故事》和《甜蜜蜜》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庄奴先生称这首歌词只用了五分钟便创作出来,完全是凭借他对邓丽君声音的印象度身定造即兴写出。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邓丽君的歌声。说这首《甜蜜蜜》就不能不提这部同名电影。朦胧的爱情文艺片是最能扣人心弦的。而《甜蜜蜜》似乎又与陈可辛导演个人颠沛流离的经历有一定关联。故事从1986年开始叙述一直说到1995年,历经沧桑的张曼玉和黎明兜兜转转,终于因为那首邓丽君的老调情歌《甜蜜蜜》再次邂逅于异乡的街头。当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那不经意间转身,四目悄然相接时,时间仿佛凝滞,一切亦真亦幻,恍如隔世,在歌声响起的一瞬间,观众都泪流满面。

电影《甜蜜蜜》里,这首歌曲成为爱情发展的坐标。很多重要的镜头也总是有邓丽君的歌声围绕,如年宵市场的《泪的小雨》、相遇时候的《再见,我的爱人》、

结局重遇的《甜蜜蜜》等。以此作背景音乐,她的歌声一下子成为不能分拆的时空布景,多年以后成为回忆的诱发器。本来很平常的情歌,因为每个人生活细节的切入,成为直指内心深处的利剑。

十年,可以丰富,亦可以荒凉。人生苦短。在没有你的地方,我遥遥思念,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千百次,从这里走过的我,企盼着你就站在路口的转弯处…千百次,在初识的窗边回头重见笑脸的你…就在最不经意的瞬间蓦然相逢…

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这样的邂逅,让我们怅有所失。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隐隐约约中,在记忆与遗忘之间,真的只能是高手可以拿捏的尺度。

往事是一段一段精致而陈旧的回忆切割成的一个个画面,彩绸般铺展开。邓丽君的歌声总是让我们把回忆和现实重叠在一起……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三)

Goodbye 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

Goodbye my love! 相见不知哪一天

我把一切给了你 希望你要珍惜

不要辜负我的真情意

Goodbye 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

Goodbye my love! 从此和你分离

我会永远 永远爱你在心里

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我永远怀念你

温柔的情 怀念你

永恒的心 怀念你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此曲只应天上有邓丽君)

甜蜜的吻 怀念你

那醉人的歌声 怎能忘记这段情?

我的爱再见 不知哪日再相见

口白:“再见了,我的爱人!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也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也许,我们还会有见面的一天,不是吗?”

我的爱 我相信 总有一天能再见

多情自古伤离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分离。送别是有情人的事,自然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离别就象利剪一样撕扯着双方的心,由此也会产生凄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滋味正是古往今来无数诗人最愿抒写的题材!而邓丽君在这首《再见!我的爱人》中倾注了自己饱谙世事的生活体验,融入了自己满腔真心实意,所以才能唱得如此传神、如此感人。蓄积已久的感情如闸门大开,汹涌流出不可收拾。

篇二: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每次在和学生鉴赏各个地区的优秀民歌、戏曲时,总会有学生发出感慨:“老师,我们这儿有没有动听的音乐?”“如果这首歌是我们崂山的该多好?”有时我会搪塞几句:“《沂蒙山小调》不是我们山东的吗?”“柳腔、茂腔我们这儿也有人会唱。”其实,我的心里也一直在郁闷:“为什么我们崂山就没有能让我们的学生引以为豪的音乐呢?”直到2007年的一天,在报纸上看到“崂山道教音乐”成功申报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报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崂山人,我开始关注崂山的音乐文化,并且也在音乐课堂上尝试着:让我的学生们在爱家乡风景的同时也能爱家乡的音乐。

一、合理介绍家乡音乐,潜移默化融入课堂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自豪感,激起他们对崂山古乐的喜爱,我搜集了大量“崂山道教音乐”的相关资料,从中摘录最精彩的篇章让学生们了解。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崂山是中华道教圣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崂山道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乐。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邱处机三次来崂山,崂山道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而又具有多样性的音乐文化遗存。其中,既有在重大祭祀中演奏和唱诵的郊庙乐曲,又有清新幽远的欣赏性的音乐,还有生活气息浓郁丰富多彩的民歌民风,更有僧侣道人们做功课的课韵以及用于民间“走坛”的应风乐。嗣后,崂山道乐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特别是由于外山派道乐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促进了崂山地区民间吹奏乐的蓬勃发展。许多民间老艺人多师承崂山道乐,致使许多道乐名曲在民间传流至今。经过近几年崂山古乐团不断挖掘、整理、排练,崂山古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曲目方面,挖掘、整理了《交门之歌》《秋风辞》《崂山餐紫霞》《空洞步虚曲》《太清水月》《离恨天》《六问青天》《西宫辞》《竹枝词》等十几首曲目;舞蹈方面,创作编排了古乐舞,如双人舞《香玉》《东夷傩舞》《崂山餐紫霞》等;乐器方面,有编钟、编磬、瑟、篪、萧、鼓等古代乐器。……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对崂山古乐有了初步的认识,一种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以此为契机,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了“家乡美”这一环节,在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新人新事。学生们准备不充分时,我会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或者一起聆听一段介绍崂山古乐的文字。短短的5分钟,不仅仅开阔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们爱家乡爱音乐的一种情感。

二、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深入了解崂山古乐

当你真的把弘扬家乡音乐作为一件事情来做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视线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它在移动。当我不经意地翻看自己搜集的资料时,竟然发现有很多知识可以告诉学生,有很多报道都会让崂山人自豪。于是,我把历史文化名人与崂山道教音乐的故事归纳起来,择机向学生们有选择地介绍。如李白和《崂山餐紫霞》。“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李白曾在天宝年

间游览崂山,在太清宫北之阳,蟠桃峰下一块巨石上饮酒唱和,为峰顶的“王母瑶池”咏叹抒怀,创一支曲子名《清平调》,随之传给太清宫道士,此曲即为太清宫等山庙一直沿用至今的《步虚》殿坛经韵曲牌。崂山古乐团根据李白与崂山的传说,发扬了已有的崂山道教音乐曲目,演出了《崂山餐紫霞》。仙乐飘飘,音韵悠悠,诗仙吟哦,仙女起舞,崂山道教音乐的魅力和意境在这曲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丘处机和《乘舟共赴烟霞侣》。“乘舟共赴烟霞侣,策荆杖、寻高步,只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曲,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均天去。”这首描绘崂山山海风光的《青玉案》是丘处机所作。有一次丘处机游崂山,上至南天门,有道士演奏了《空洞步虚曲》,面对如此胜景,聆听如此仙乐,丘处机即兴作《青玉案》,其序云:“余自胶西醮事完毕,与道众来游鳌山,道众多雅士,奏《空洞步虚曲》毕,余乃作《青玉案》词一首。”这首词被道士广为传唱,成为崂山道教音乐中的一只仙葩。

蒲松龄和崂山道教音乐。清康熙年间,文学家、音乐家蒲松龄,在太清宫寄居时,除创作了《聊斋》中一些篇章,还和道士共同研究琴法和经曲。蒲精晓“俚曲”和鲁南弦子戏,他把其中一些精彩片断传给了太清宫道士,从此,使道家一些经曲中有了明显的俚曲乐汇和弦子戏的段章。现在崂山古乐团演出的曲目中有舞蹈《香玉》,编钟伴奏,间以女生伴唱,采用崂山道教音乐《返魂乡》乐谱。

与此同时,偶然间朋友赠送给我一盘《崂山古乐》CD,让我如获珍宝,为我介绍崂山古乐增添了“有形的翅膀”。我利用音乐课5分钟时间选取部分乐曲引导学生们聆听、探讨,使得欣赏崂山古乐不再是纸上谈兵。慢慢地,学生们有了探究的兴趣聆听的愿望……我深信:学生会喜欢家乡的音乐,并且会引以为豪——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三、创设育人氛围,合理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合理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传承崂山古乐的关键。

1.以感受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在乡土音乐教育中也应如此,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也给教师自己创设一个乡土音乐文化的氛围,使学生的音乐水平、综合素养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也使教师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到“润物细无声”的授业乐趣。在欣赏《崂山餐紫霞》时,我提前安排让各班离崂山特别近的学生登到巨峰感受这首词的意境,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给其他学生表演,之后我再配以旋律来歌唱。最后再让学生欣赏道乐团的表演。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接受和发现。

篇三: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浅谈《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作为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的《琵琶行》,其以极强的叙事性叙述了自己“浔阳江头夜送客”而邂逅一位技艺高妙、曾经“妆成每被秋娘妒”,而今“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琵琶女以高超的演技为世人奉献一场音乐盛典的故事。短短六百字左右的文字,文章除了塑造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乡失意之人”的形象,更以诗的语言把音乐的旋律幻化成可视可感的形象,而成为把音乐的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的不朽名篇。那么,本诗对音乐的描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呢?

首先应该是跌宕起伏的旋律。音乐之美,美在旋律的变化;诗歌之美,美在语言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而本诗在用诗歌的语言呈现音乐时,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综观全诗,诗歌对于音乐的描写贯穿始终。从开头的“无管弦”到“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再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音乐的旋律不断的变化。当然,作者在进行音乐的编排时,也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家的风范。除了第二次描写的最为详尽外,其他的两次相对要简略。第一次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既有“转轴拨弦”而“掩抑声声思”的正面描写,也有“主人忘归客不发”的侧面烘托;第三次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对音乐描写进行处理。而作为音乐描写的精华部分,作者用文字给大家呈现的如同一场大型的音乐盛典。从曲调上看,音乐的演出分成三个乐章,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粗重急促,也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轻微婉转,而大小弦的交叠,宛如钢琴与丝竹的混合交响乐,清脆圆润而又婉转流畅;而随着“间关莺语”到“幽咽泉流”的过渡,一曲原本急促、愉悦的乐曲,渐渐转向阻塞和压抑。当“冰泉冷涩”且“声暂歇”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听众屏气凝神中推向高潮。当人们正沉浸在如漫步江南水乡般旋律带来的艺术享受之中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的激越奔涌之声突起,一下子把人们从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带入到辽阔的古战场,战马嘶鸣,刀枪撞击,震彻耳膜;人们还没有完全从潺潺流水的滋润中走出来时,在高亢雄壮的乐曲旋律的引领下,一下子步入到惊涛骇浪的江海之滨。音乐正是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着,渐入高潮。乐曲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但是只听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没有任何的铺垫和蓄势,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时空。也正是这样,周围的听众被音乐深深的折服,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达到极致。

其次音乐描写的精彩归功于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比喻修辞格的使用。诗歌通过比喻的运用,把抽象的音乐旋律幻化成可视可感的具象存在,以此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而“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但是任何的比喻都是蹩脚的,因为就比喻的构件而言,其主要涉及比喻者和被比喻者两个部分。作为文学语言描述的对象,有时候是把其形体、轮廓、特质通过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直白晓畅,没有太多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从文学的表现力来说,似乎有一点审美意义上的欠缺。俗话说:“满口的饭吃不得,满口的话说不得。”文学要给人们带来更多艺术感染的时空,使用留有

余地的语言应是方法之一,而比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使用比喻,就是通过对比喻者(喻体)的描摹来表现被比喻者(本体)的特点,在这种曲笔的描写中表现思想、寄托情感。而且,要构成比喻,必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客观上本体和喻体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有质的不同;两者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按照孙绍振老师的分类,比喻通常有三种:两个本体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异点;把相异点和共同点统一起来。

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来看诗歌是如何使用比喻,借助诗的语言来描写音乐的。从诗歌对三个乐章的描写看,作者使用比喻主要从以形写声和以声写声两个方面展开的。所谓以形写声,就是以具象可见的实物为喻体,抓住其与音乐在局部上的相似点进行刻画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犹如一阵急风骤雨。作为乐章的开始,弹奏以这样的节奏拉开序幕,暗示着弹奏者内心的不平静;冰泉冷涩,乐曲的旋律如同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难以畅流;原本急促、愉悦之音渐趋清冷凝滞,弹奏者的情绪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而表现出来;水浆迸泻,铁骑突出,形象地刻画出流淌出的旋律如溃堤的江河,洪流倾泻,汹涌澎湃;又似征战沙场的勇士,骏马奔驰,勇猛无敌,势不可当。抽象的旋律通过这些可视的物象的转嫁,变得形象而具体。以声写声,就是用人们熟知的声音来描写弹奏的琵琶之声。虽然同是声音,但是因为发音体的不同,所以两者在本质上有极大的区别。“小弦切切”之音犹如知己在窃窃私语,似无实有,细碎可感;大小交错弹奏之曲,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落入玉盘之中,清脆圆润;而用“间关莺语”摹写出的乐曲如黄莺在花下啼鸣一样婉转流利;银瓶乍破、刀枪齐鸣两幅鲜明的图画:贵金属的破裂和冷兵器的撞击,突出强调了有声旋律出现的突然性,增强了戏剧性和强烈的动作性,刻画出琵琶曲的激越奔涌,雄浑高亢,而“如裂帛”,休止停顿后的声响不仅仅是响声,而且是破裂性的,不仅仅写出声音的短促急迫,而且突出其高亢凄厉的特点。

当然,在关注了上面两个方面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调动艺术创作的技法,大事渲染和刻画音乐呢?这里自然就涉及对音乐描写寄托义的分析。音乐是通过音符和旋律来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这就如同文学用文字表情达意一样。我们知道,文学的语言具有工具性语义和人文性语义两个层面,而且侧重于文学意义的呈现。与文学相似,音乐应该具有浅层表意和深层表情的特质。音乐人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给观众奉献音乐盛典的同时,已经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况味幻化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然后组合成优美的旋律。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该是在音符的跳动中咀嚼被音乐人融入其中的世间百态、人间冷暖。同样,白居易通过诗歌的语言来描摹音乐除了浅层的来表现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外,更应该有深层的寄托。正如他在谈诗歌创作时所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从全诗看,两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相似的人生轨迹:都是来自京都,且都有出色的才能。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们开玩笑,让他们从事业和人生的顶峰一下子跌入谷底。人生的落差带给各自生命的冲击,命途多舛带给彼此心灵的创伤,在远离繁华的荒野之所,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不期而遇,他们各自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宣泄对命运不公的不满,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喟:琵琶女是带着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人生沧桑演奏音乐,而白居易则是身处于被贬谪他乡,孤苦失意的境遇下去聆听音乐。两个孤独的、失意的灵魂,通过音乐搭建起情感交流的平台,两个同

病相怜的人借助音乐,在江心秋月中两颗凄苦落寞的心找到暂时消解的凭借。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与其说是作者用诗的语言来描写语言,还不如说是作者把自己心中的隐形琵琶借给琵琶女,借她的手来弹奏自己人生的琵琶曲,跌宕起伏,哀怨凄切。试想,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会有让人动容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场景的出现。另外,作者大事渲染音乐的高妙,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应该是在用曲笔之法表现自己的横溢才华。而面对残酷的现实,自己纵有匡世济民的才干,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和场所,愤懑不平之情无处倾诉,只能借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加以释放。所以,可以说,作者描写的音乐既是弹奏者释放情感的凭借物,更是作者排解苦闷情绪、抒发不满情感的承载体。所以,我们从诗人用诗描绘的曲调中可以领悟到弹奏者的情感:悲抑。这种“不得志”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歌女的精神世界,这里包含着诗人的情;至少可以说,琵琶女的情志已经被诗人自己的“不得志”同化了。

一曲琵琶曲,三个乐章的描写,总体上采用赋体排比的句式,又有意打破赋体一味的对仗,在适当的对称中,又伴之以错综;而这种错综除了句法形式上,还表现在与声画交织的美的融合,并在意象选取上注重综合的效果,珠玉之声、莺鸟之语、花底冰泉,种种意象积累起来,以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也正是白居易第一次用诗歌的语言才把乐曲写得文采华赡,情韵交织,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于无声中尽显有声之美,于长歌中间插短促之停顿,于画图中有繁复之音响,于有形的乐曲中寄托无限的情思韵味,超凡脱俗,可谓空前绝后。 (文/陈士同 安徽省霍邱中学 13856415316)

篇四:邓丽君八大名曲赏1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

很多人都以为《月亮代表我的心》是邓丽君原唱,但作曲者翁清溪近年证实这首歌的原唱是陈芬兰。作曲那年,翁清溪38岁,他在波士顿进修作曲、编曲。今天全球华人可用《月亮代表我的心》来一解乡愁情愁,这还得感谢翁清溪的创作。翁清溪回国之后,把这些歌交给丽歌唱片出版,翁清溪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是陈芬兰,演唱时间应该是1973年至1974年间。”歌手陈芬兰当年曾红极一时,是丽歌唱片的台柱歌星。翁清溪说:“陈芬兰唱也没红,这首歌反而从新加坡红回来,邓丽君觉得很适合她,但她不晓得是我写的。” 一般而言,我们总会觉得原唱更好些,这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应该说原唱是有一种情愫在里面,让我们很难接受翻唱的版本。不过听了陈芬兰的版本再听邓丽君演唱,会明显感觉意境和韵味完全不一样,后者的确远胜前者。

浅显易懂的歌词情真意切,舒缓优美的旋律让人如沐春风,再加上,每一个字和每一句末尾都是经典的邓式小调拖腔,让人如饮甘醇美酒,回味无穷。

把这首全世界华人妇孺皆知的歌曲排在八大名曲之首,实至名归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二)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梦里梦里见过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甜蜜蜜》的歌词是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歌词的词坛泰斗庄奴先生的得意之作,被大家熟知是通过他为邓丽君所创作的《小城故事》和《甜蜜蜜》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庄奴先生称这首歌词只用了五分钟便创作出来,完全是凭借他对邓丽君声音的印象度身定造即兴写出。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邓丽君的歌声。说这首《甜蜜蜜》就不能不提这部同名电影。朦胧的爱情文艺片是最能扣人心弦的。而《甜蜜蜜》似乎又与陈可辛导演个人颠沛流离的经历有一定关联。故事从1986年开始叙述一直说到1995年,历经沧桑的张曼玉和黎明兜兜转转,终于因为那首邓丽君的老调情歌《甜蜜蜜》再次邂逅于异乡的街头。当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那不经意间转身,四目悄然相接时,时间仿佛凝滞,一切亦真亦幻,恍如隔世,在歌声响起的一瞬间,观众都泪流满面。

电影《甜蜜蜜》里,这首歌曲成为爱情发展的坐标。很多重要的镜头也总是有邓丽君的歌声围绕,如年宵市场的《泪的小雨》、相遇时候的《再见,我的爱人》、结局重遇的《甜蜜蜜》等。以此作背景音乐,她的歌声一下子成为不能分拆的时空布景,多年以后成为回忆的诱发器。本来很平常的情歌,因为每个人生活细节的切入,成为直指内心深处的利剑。

十年,可以丰富,亦可以荒凉。人生苦短。在没有你的地方,我遥遥思念,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千百次,从这里走过的我,企盼着你就站在路口的转弯处…千百次,在初识的窗边回头重见笑脸的你…就在最不经意的瞬间蓦然相逢…

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这样的邂逅,让我们怅有所失。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隐隐约约中,在记忆与遗忘之间,真的只能是高手可以拿捏的尺度。

往事是一段一段精致而陈旧的回忆切割成的一个个画面,彩绸般铺展开。邓丽君的歌声总是让我们把回忆和现实重叠在一起……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三)

Goodbye 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

Goodbye my love! 相见不知哪一天

我把一切给了你 希望你要珍惜

不要辜负我的真情意

Goodbye 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

Goodbye my love! 从此和你分离

我会永远 永远爱你在心里

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我永远怀念你

温柔的情 怀念你

永恒的心 怀念你

甜蜜的吻 怀念你

那醉人的歌声 怎能忘记这段情?

我的爱再见 不知哪日再相见

口白:“再见了,我的爱人!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也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还会有见面的一天,不是吗?”

我的爱 我相信 总有一天能再见 也许,我们

多情自古伤离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分离。送别是有情人的事,自然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离别就象利剪一样撕扯着双方的心,由此也会产生凄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滋味正是古往今来无数诗人最愿抒写的题材!而邓丽君在这首《再见!我的爱人》中倾注了自己饱谙世事的生活体验,融入了自己满腔真心实意,所以才能唱得如此传神、如此感人。蓄积已久的感情如闸门大开,汹涌流出不可收拾。这时的内心痛楚,真有点象麻醉药失效后的伤口所发出的阵痛那样,分外地钻心。但这种刻骨铭心决非未经历者所能冥想而得。2006超级女声长沙赛区7进5晋级赛中,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选手许飞唱的就是这首《再见我的爱人》,或许正是缺乏那份情感体验,她的歌声显得较为单薄和苍白无力,后来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真挚的情感是纯粹的,还是刻骨铭心的。邓丽君的伟大和成功就在于能让无数人的感情找到温暖的家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听到这样情意滚烫的歌曲,纵使你铁石心肠也不免感同身受,变成绕指柔。

此曲只应天上有——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四)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象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83年,我正在小镇上念小学三年级。当时,听得我如痴如醉。也难

怪,这一首《小城故事》竟然是邓丽君的成名曲。1979年,同名电影还让成龙的太太林凤娇圆了金马影后梦。影片讲述了一个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动人爱情故事。歌曲由庄奴填词、汤尼谱曲。和邓丽君的很多歌词一样,这首歌的歌词是既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再少一字,真是巧夺天工。邓丽君用歌声描绘出一座安宁详和的小城,如诗如歌也如画,还有一份让人格外有安全感的真实和慵懒在里面,偷得浮生半日闲,让人无限向往。听到这优美的旋律,一幅小桥流水的画面跃然纸上,小城便成为最有故事的地方。最经典的是小城镇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老式的家庭小作坊,泛灰的墙壁,庙宇的飞檐,四合小院,摇晃的马灯,空气里弥漫着木香。只是这样的小城小镇如今很难找到,甚至连周庄和乌镇也被商业化了,着实让人失望。

一座小城,一门精细手艺,一份淡淡的爱情,一辈子的时光就这样悠闲地过去。走进时空的深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只是把平淡均匀地分散在每个昼夜。

钱钟书先生曾经把婚姻比作围城,围城便有了一种让人感到窒息的苦闷气氛。但,小城是活的,有暗香浮动,有小桥流水和鸟语花香,甚至还有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不断演绎。 忽然觉得,大都市只不过是索然无味的水泥森林,小城镇才是最醉人的自由王国,真是发自心底地羡慕。大城市里面的人和建筑就象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毫无个性,而一个小城和另一个小镇之间,即便唇齿相依,却不失自己独特的风格。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淳朴的小城,讲述着各自的传奇故事,那都是一些让人微醺半醉的梦境。

小城故事,平淡中又常常荡漾着如花的美丽。真希望能和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小镇,归隐山林安度余生。

湖南澧县王家厂镇,一个美丽的小城,我的人生故事曾经从那里开始。你的呢? 此曲只应天上有 ——邓丽君八大名曲赏析(五)

如果没有遇见你

篇五: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九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九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杜甫的《赠花卿》。全诗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里的花卿指的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卿是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的一种客气的称呼。花敬定因为平定段子璋之乱,作战有功,然而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并且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所以诗人写作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的曲指的就是花敬定家中所演奏的乐曲,表面上是夸赞乐曲美妙,其实作者对此是有批判的。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宫廷,意思是花将军您府里所演奏的乐曲是只能在宫廷之中才能演奏的乐曲,宫廷之外的人间是不应该演奏这样乐曲的。这种讽刺的意思十分含蓄委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