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爱国音乐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5:41 作文素材
爱国音乐家作文素材

篇一:爱国音乐家的民族情怀

爱国音乐家的不朽民族灵魂

——献给波兰爱国音乐家

十八世纪下半叶,波兰开始衰落,领土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波兰人凭借不屈的信念,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多次进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才不致亡国。经过近一百五十年的斗争,波兰取得了民族解放,结束了波澜起伏的战火年代。

在这一百余年的战火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爱国音乐家,从某些层面上说,这些爱国音乐家的诞生鼓舞了波兰人民,有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价的精神财富,决定了波兰的历史命运。

一、 伟大钢琴诗人的固执爱国情怀——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 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 岁登台演出,18岁时,肖邦已表现出断然的个性和独创风格。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十九岁时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受到各方高度评价。

1830年波兰爆发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忍痛离乡移居巴黎,后来各地演出辗转西欧各国。1831年7月,肖邦曾经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途中突然得知起义失败,于是怀着悲愤的

心情,怒吼着“波兰不会亡!”,创作了《革命练习曲》(《C小调练习曲》),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下降,好似猛烈的咆哮,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尔后辗转各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高堂满座,广受好评。晚年,爱国情怀尤为强烈,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自称“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极其痛苦。命运弄人,在肖邦达到荣誉巅峰后,肺结核也越发严重,最后在1849年于巴黎去世。遵照遗嘱,“死了也要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离去”,好友将其心脏运回波兰,安置在画沙圣十字大教堂。

舒曼评价其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虽然离开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中间跳动,他的音乐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祖国,也留给了世界。

二、 音乐、钢琴,政治、人民,“祖国第一,艺术第二”——帕德莱

夫斯基

伊格纳西·帕德莱夫斯基(1860—1941)国际著名钢琴家,波兰共和国新独立时期的总统,在伦贝格,克拉科夫,牛津和耶鲁大学任过大学名誉博士远,在第十九和第二十世纪初帕德雷夫斯基成为波兰最主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还未成年的帕德莱夫斯基已经是欧洲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有不整齐的美,而大多数音乐,反映了爱国爱人民,以及展现丰富的音色的变换。

帕德雷夫斯基出生在1860年11月6日,波兰的东部的小城镇的瓦纳卡机场,接近乌克兰边境。很小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很快

就受到他父亲的政治影响,革命理想主义熏陶。十八岁,他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成为钢琴教授。两年后,来到了柏林,他开始研究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肖邦的作品)。返回波兰后,在移居到维也纳之前,他为家乡人民进行了多次钢琴演出。之后他从师著名钢琴家,莱谢蒂茨基,不仅在音乐上受其指导,在个性、人生观上也受其影响。

尔后与欧洲各国进行多次钢琴演奏表演,渐渐闻名世界。钢琴上的卓越天赋使他他于1888完成了钢琴协奏曲,五年后又作《波兰幻想曲》,以及一些独奏奏鸣曲钢琴及各种小品。

波兰当时在极力争取自由和民族认同,帕德雷夫斯基把他的注意放到了政治上,他建立了国家歌剧院。歌剧院于1900建成,但并未进行任何表演。他开始搜找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交响曲,整合后他将作品于1908在瑞士洛桑和波士顿的菲德勒发表。

1910,帕德雷夫斯基出现在华沙爱乐乐团音乐会开幕式上并且进行了催促波兰独立调动人民顽强奋斗的演讲。虽然他很多时间在国外,停留在瑞士和美国,但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使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成为新波兰的第一任总理。

1922年底,他又恢复了他的演出生涯并制定了多场演出计划,表演了肖邦所有的作品。但当再次爆发战争时,希特勒的军队进入波兰,迫于形势帕德莱夫斯基逃到美国,流亡在外,于1941年6月29日逝世。他被安葬在华盛顿特区阿灵顿公墓。

2005年波兰国庆节,中国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创作帕德莱夫斯基

的雕塑赠与波兰,以此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三、 战火中幸存的犹太人——席皮尔曼

电影《钢琴家》改编自著名钢琴家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1911—2000)回忆性自传《城市的死亡》,讲述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入侵波兰后自己的幸存经历以及所见所闻。

或许是家族基因的遗传,或许是后天的熏染,瓦迪斯瓦夫很早就在音乐方面显露了过人的天分,16岁便考进华沙的弗雷德里克肖邦音乐学校。一首曲谱,他只要读一遍,就能无懈可击地弹奏出来,而且能以任何调式即兴弹奏一些完整的作品。父母在私下里不胜欣喜:“将来这是又一个鲁宾斯坦,又一个霍罗威茨!” 瓦迪斯瓦夫的父亲塞缪尔是卡托维兹歌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他一向仰慕德国的音乐文化,希望儿子将来在德国发展。“德国有300部歌剧,而波兰只有3部!” 他常对瓦迪斯瓦夫说。然而希特勒执政后开始迫害犹太人,父亲的希望破灭了。

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但是同时席皮尔曼也无时无刻不忘自己是一个波兰人,是波兰这块土地哺育了他。

由于希特勒的执政,席皮尔曼从柏林音乐学院回到波兰,开始在波兰广播电台演奏,后来成为电台首席钢琴家。他明白国家面临的战事将会多么激烈,但始终用安详温暖的《小夜曲》弥漫华沙,安慰国人。希特勒到来后,大肆屠杀犹太人,席皮尔曼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开始了暗无天日地躲藏,终日在恐慌中度过,目睹着国人的起义战争之激烈,也目睹着同胞的惨死。战事接近尾声时,饥寒交迫的席皮

尔曼越过封锁线寻找食物,被德国军官发现,他镇定自若地在军官面前按动琴键,将满腔悲愤化作安详温暖的音符,深深打动了军官。得到军官的资助,他最终熬到了波兰胜利。长达5年的与世隔绝,让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是期盼着有一天波兰胜利了,回到波兰广播电台继续演奏《小夜曲》。

在研究过波兰这段历史后,发现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承前启后,纷纷在用各自的方式,同样的工具进行革命斗争。毫无疑问,这个工具便是音乐,或许各自的方式不同,有的激昂悲愤用动人的浪漫乐章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有的参与政治领导人民开辟新天地,有的用温暖的曲子抚平国人创伤,但他们所表达的却都是满腔的爱国情怀。

音乐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在任何时期,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音乐,争取能将这种“摸不着”的东西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至今日,世界总体处于和平状态,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音乐,音乐总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自由穿梭到不同时期,体验不同时期的生活,就好像在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脑海中可以立刻反映出建国前的那段灰色历史,悲壮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样,我们总是可以从音乐中看到过去。

但是,我们通过音乐不应该只看到过去。铭记那些历史,是为了继续弘扬爱国情怀,体味国家之于自己的命运联系。当今世界,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我认为首当其要应着眼当今世界面临的

篇二: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读〈木笛〉有感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一位叫做朱丹的音乐家去应聘器乐演奏员,当最后一轮面试开始时,他抽中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他看了看对评委说:“对不起,请原谅,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乐。”评委挥挥手让他离开。晚上朱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吹奏木笛,今天那为让他离开的音乐大师正站在他身后,并说:“你被录用了。”

朱丹他时刻不忘记国家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虽然我们大家平时说爱国爱国,但是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朱丹先生这样呢?就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放下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呢?

我想,祖国母亲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为音乐家而骄傲的!

篇三: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读〈木笛〉有感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一位叫做朱丹的音乐家去应聘器乐演奏员,当最后一轮面试开始时,他抽中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他看了看对评委说:“对不起,请原谅,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乐。”评委挥挥手让他离开。晚上朱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吹奏木笛,今天那为让他离开的音乐大师正站在他身后,并说:“你被录用了。”

朱丹他时刻不忘记国家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虽然我们大家平时说爱国爱国,但是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朱丹先生这样呢?就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放下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呢?

我想,祖国母亲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为音乐家而骄傲的!

篇四: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爱国的作文:爱国音乐家

——读〈木笛〉有感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一位叫做朱丹的音乐家去应聘器乐演奏员,当最后一轮面试开始时,他抽中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他看了看对评委说:“对不起,请原谅,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乐。”评委挥挥手让他离开。晚上朱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吹奏木笛,今天那为让他离开的音乐大师正站在他身后,并说:“你被录用了。”

朱丹他时刻不忘记国家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虽然我们大家平时说爱国爱国,但是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朱丹先生这样呢?就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放下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呢?

我想,祖国母亲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为音乐家而骄傲的!

篇五:中国音乐家的资料

中国音乐家的资料

陈钢

陈钢 (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贺绿汀

爱国音乐家

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华彦钧

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

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雷振邦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

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他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乐曲,都具有上述音乐特点。

1960年在第二届百花奖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最佳音乐奖。以后他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的乐曲,也分别在1964年和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一、二届“小百花奖”中获最佳作曲奖。

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我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李焕之

李焕之 (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

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刘天华

刘天华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1911年因学校停办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昆曲、小提琴、和声学、理论作曲等,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同年,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梅兰芳的唱腔(《梅兰芳歌曲谱》1930)。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马可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聂耳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著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王洛宾

王洛宾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科,随俄籍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次年,由于家庭生活日渐困难,王洛宾不得不辍学,到一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37年,王洛宾参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并随团出入枪林弹雨。在这个时期的战斗

生活中,王洛宾还创作了《洗衣歌》、《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战地服务团奉上级指示,派出作家萧军、诗人塞克、音乐家王洛宾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开展工作,在六盘山途中的一个车马店里,王洛宾一行巧遇一名绰号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该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请下,民歌手为他们演唱了两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时那种丰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动听的旋律,令王洛宾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中。

为了他深爱的西部民歌,王洛宾拜访了来往兰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机。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司机给他唱了一首吐鲁番民歌《达坂城》,王洛宾一下子就被朴素优美、活泼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记下了这曲调,并请人翻译了歌词,同时将其进行重新改编并定名为《马车夫之歌》改编后的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畅动听,情调诙谐幽默。这是王洛宾创作生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从此以后,王洛宾每到一个地方就寻找一切机会搜集民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宾搜集、整理并记下了众多优美动听、有学术价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哈萨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玛依拉》、《黄昏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等。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础上,王洛宾还改编了许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经典之作,就是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又名《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信》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首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传开,不久便流传到全国各地,数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1996年3月14日,这位蜚声海外,影响过几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乌鲁木齐与世长辞。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