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4:57 字数作文
篇一: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本书下载于派派论坛,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www.paipaitxt.com
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世纪之交的回望
何清涟 李辉(《人民日报》记者)
经济学的人文关怀传统李辉(以下简称“李”):读你的《现代化的陷阱》,觉得虽然是谈经济问题,但实际上还是从社会批判、文化批判这大的角度来谈,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单纯经济学的东西。何清涟(以下简称“何”):经济学近几十年崛起了一个制度学派,其中有几个著名的大师,这个学派的始祖是凡勃仑,他写了一本《有闲阶级论》,这本书将研究眼光延伸到经济学以外的领域去了。其实经济学研究一向就具有人文传统,被尊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一生有两本得意之作,一本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复翻译的时候译成《国富论》;另外一本就是大家没太注意的《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了“富国裕民”的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经济学界与思想界所熟悉,而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经济学界与思想界的关注。李:过去只强调他的《国富论》里面的东西。何:亚当?斯密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论》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为自私。其实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及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已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托于同情心与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在问世之初,很多人都是将他当作讽刺家而不是经济学家看待。在《读书》杂志(1998年10期)上我有一篇文章“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谈到他当时的处境。当时与凡勃仑同一时期的经济学著作根本无法反映美国的经济生活,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国已成为充斥着许多百万富翁的国度;陶西格的《经济学》也不能让人知晓美国垄断的股票市场;劳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写的文章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还是以牺牲、努力和技艺作为赚钱的不二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尽情享受其努力的成果”。简言之,这时美国的正统经济学是现状的维护者,因此它们没有发现问题的锐利眼光,对当时美国景况的本质──放纵无度与极度奢华完全熟视无睹,只以形式上的线条与没有光泽的色彩去描绘一种“原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学家们“囿于情势与利益的不自觉偏见”,它需要一种异乡人的眼光,这种眼光有一种独特的清晰性与透视性,而凡勃仑正好具有这种眼光。他的《有闲阶级论》甫一问世,立即造成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当时一位社会学家告诉凡勃仑:“这部大作引起了东海岸的震惊。”这本书引起广泛的震惊与其独特视角及行文风格有关系,因为过去从未有过一本书以如此尖锐的用语,对社会作如此冷静的剖析。李:直到后来才把他归入经济学家行列里面。何:他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李:但是读这本书人们不把他作为经济学家,而是社会批判家。何:以反潮流著称的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的巨著《亚洲的戏剧》刚出版时,经济学界也是一片反对声音,并将他说成是一个社会学家。号称“经济学界奇才”的加尔布雷斯,受到了更为粗暴的对待,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权力体制经济学家甚至将他称之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但是,这些人的成就后来都得到了承认,缪尔达尔后来与哈耶克同时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个经济学家同时获奖是件趣事,哈耶克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而缪尔达尔却是反自由主义的。有一本台湾出版的《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有助于非经济学专业人士了解一般的经济思想史。李:我见过这本《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何:还有一本《他们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台湾出版的一个通俗读本。这两位经济学家得奖的理由有一点是同样的,因为他们在货币和经济
波动理论中的先驱工作,并且因为他们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之间依赖关系的深刻分析。但是两个人的代表的思想流派却完全不同:缪尔达尔一向高举“左翼”、“进步”旗帜,而哈耶克却历来在学术界被视为“极右翼”、“反对派”经济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奖项同时授给这样两位迥然不同的经济学家,似乎是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但其实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这个“玩笑“除了说明这一奖项有巨大的包容性,还说明从那时候开始,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不再授给那些只在经济理论与技术分析方面有所贡献的经济学家,它开始注重那些具有人类关怀精神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主要贡献,后人给他总结了几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为经济学引回人类关怀。经济理论最初具有平等观念的传统,但是后来的保守主义者固执于自由市场、利益和谐、放任主义及自由贸易与体系静态均衡等概念,致使平等理念逐渐被淡忘,理论内容日趋狭窄。而缪尔达尔则重新唤醒经济学界注意,一定要注意社会变迁过程中主要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将具有社会科学本质的经济学的视野落实于现实社会中。他特别注重分配的研究,指出生产和分配二者不能割裂开来,二者之间的关系好比汽车的前轮和后轮一样,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前轮没有后轮的汽车是无法跑的。只讲生产,不讲分配的经济学,不能叫做完整的经济学。但是到了詹姆斯?莫勒,他就已经只讲生产,不再讲分配了,如同我们现在的经济学一样。中国现在也是这样,讲先生产,后分配。改革变动的最大的还是生产体系,而不是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分配,大家得利的主要是非制度化分配。而哈耶克对不同经济制度功能效率的分析,则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从30年代中期起,他致力于“集中计划”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作出了深刻的历史阐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中的基本困难的思想,研究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分散的“市场社会主义”达到有效结果的可能性,为正在发展的“比较经济制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显著的激励。李:那你这本《现代化的陷阱》受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的影响比较大。何:应该说是这样。我这些年来读的主要是这些经济学家的代表著作。不过到了八十年代,发展经济学也遇到了严重的挑战。英国经济学家拉尔曾写过一本书,名为《发展经济学的贫困》,对发展中国家各种有关贫穷、分配、增长的政策及其哲学、政治和经济基础进行了批判性的检验和评价,并专门分析了发展经济学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促使经济学界重新思考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经济学家的情怀李:这跟你过去学经济学之前,曾经学过历史专业的关系大不大?应该很密切的。历史学必然有对社会的关怀,作为经济学专家,这方面是否和其他专业学者相似。何:我觉得跟专业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我个人觉得,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解释问题的工具,但是,一个人的价值理念可不是通过专业知识能够形成的。学历史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分析问题有历史厚度。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我眼里从来就不是近20年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前,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问题我只是将它当作中国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间一个横截面。李:我有时候也有这么一种感觉,比如说我们要谈某一个作家或者谈某一位文人,甚至谈某一位被认为很伟大的人,你有时候放在几百年或者几千年来看,这样一种比较,往往你会觉得谈问题会谈得更透彻一些。有时候是有这种感觉。何:中国的问题太特殊,必须放置在历史文化背景里观察。我记得有几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一谈到中国问题,他们就很谨慎地告诉别人:我不懂中国问题。有一位经济学家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借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区别,我们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产生于西方的那种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其实就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他用经济学语言解释,就叫政治市场、经济市场、文化市场。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但是这三个概念还有差异,我们用的时候得明白它的区别。因为西方的经济学是产生于他们特定的制度环境,是为了解决西方社会特有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制度环境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拿西方那些有关总量概念上的就业与失业、供给与有效需求,以及货币总量控制等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
很可能失效。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我们中国经济学家应该有好多人都看过这段话的,我一直不大明白,部分人为什么读了这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著作,就没有读到这个忠告?或是有意忽视?李:他们总是用一些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来套中国的现实。我感觉,你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要改变普通老百姓对经济学的一些印象。何:其实我的写作目的在书的“导论”部分已谈得相当清楚,就是为了让一切受过高等教育,且关心中国改革的人士能够看懂。所以有人批评这本书“不具有经济学的纯粹性”,大概是没仔细看过我的“导论”。我长期观察中国改革的实际发生过程,总觉得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解读方法,一种是我们新闻传媒上的解读方法,这种解读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常识不一样,有较大的距离;还有一种充满常识理性的解读方法,也就是探寻水下面的东西,研究改革的实际发生过程。李:我就注意到你强调有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地下经济是统计上不出现的。何:那是另外一个经济学概念。我们国家改革的重大失误之一就是这么多年来容忍了庞大的地下经济的存在,但是这跟我现在讲的对改革的两种解读方法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之初有两种选择,一是让权力整体崩溃,采取“休克疗法”,如苏联东欧等国家;另一种就是渐进改革,让权力进入市场,如我国就是以权力市场化为起始点进行改革,可以说权力市场化实际上是我们改革走到今天的主导力量。但是我们在任何媒体上,都很难看到对权力市场化问题所作的系统分析。我们不少经济学家如同凡勃仑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一样,一谈就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明明中国已经成了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拿着自己也知道的有严重水分的官方统计数据来证明两极分化还不够。明明第一产业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水平,偏偏有人天天在分析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可能性。今后如果要是有人根据现在的报纸和媒体天天在说的那些去做关于改革的研究,我想肯定会有很大的失误,至少那不是我们真实的改革过程。研究中国问题,必须要凭借经验性感受,要进行资料辩伪。李:根据报纸上所说的去做研究,肯定不准确,不全面,甚至缺一半。何:不是缺一半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真实与虚假的问题。我们中国有句古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意思是说当国家充满动乱时,诗人由于对生命的体验充满了悲剧性感受,写出来的诗歌另有一种深刻性。如三国时期的王粲、南北朝时期的庾信、以及南唐后主李煜,都是国破家亡之痛才促使他们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黑格尔产生于德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俄罗斯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也出现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家群体。但我们却是国家不幸,文化也不幸。你研究了吴晗、周扬等不少有代表意义的知识分子,你当然明白我们经历过的浩劫和那种少见的痛苦磨难,世界上没有几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有我国知识分子这样痛苦的思想经历。但是我们磨难虽然受了不少,磨难过后可没有出什么大思想家。甚至连很深刻的反思都没有。有“反右”,可没有当时人写的“反右史”;有文革,也没有当时人写的文革史。李:都是后来写的。何:我现在根据我自己在1998年以来所遭遇到的事情,明白了一点,很多事情记录到纸上,或者通过别人记录,就是一次信息流失甚至信息扭曲。李: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能地遗忘,一个是故意的遗忘。何:还有故意地歪曲和假造事实,误导。李:所以我现在特别想出一批历史档案的丛书。就是根据我找到的和别人手头有的当年的档案,当年的书信,当年的日记,当年的检讨,就是这样一套。这样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那个时代,包括五十年代反右和文革期间的一些人的情况。这就比现在再写回忆录又要进一步。现在写回忆录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写回忆录,他肯定有些地方有意识地掩饰一些情况,或者回避一些情况,或者有时候把自己拔得很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有的东西不能完全信。何:我特别反对写什么“自传”。我只是一个学者。学者嘛,每个阶段有自己的学术著作代表自己说话就行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我们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也只是我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著作。一想到写自传,就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私秘性,让公众知道你的爱好、你的家人是谁,你曾经爱过什么,恨过什么,有点象玻璃里的金鱼,供人观赏。那感觉实在不好。李:但是也不能完全排斥自传。自传它是生活性的东西。何:我这想法你肯定反对。其实以前我一直没考虑过写自传这类看来还很遥远的事情。但有一次我
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别人写一位朋友的东西,应该说作者不是恶意,但是他根据一次见面的印象写了篇文章,里面有许多误解。当时看了以后,抽时间写了一篇短文,把我认识的朋友和我们这一代学者群体的思想历程简要描述了一番,算是作了一点澄清吧。后来我仔细地想过这一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写自传?有人建议,即便不写自传,总得写一个思想自传吧。读者们看了你那么多著作与学术论文,看不到你比较私人化的东西,要不然将来别人凭印象与一知半解的了解来胡编乱造,以填补空白。有的文德不好的小文人就是这样:你不透露私人生活,好吧,我就给你造一点出来,只要有人看就行,至于有多少真实性,他既不想对读者负责,不想对他所写的人负责,更不用说对历史负责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想写什么“自传”。这既是对我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命运所触及到人负责。何况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是让世人从我的学术著作中认识我好一些。以后有时间了再写一个自传,留给后人做研究之用吧,这个时代有其特殊性,后来的研究者们总是要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李:你想得那么远,想到身后了。何:对。我现在最恐惧的是我活着的时候有人来研究我的生平、家庭之类。研究思想那没办法,但是千万别来研究我的生平。我现在特别理解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女士为什么特别讨厌一些“钱学专家”。因为我这四十多年生活跌宕起伏,经历的事情太多。至今也没有一个人对我的经历及思想历程全部了解,还是我自己来写妥当一些。因为自己才会知道自己到底经历过什么事情。前几天读到陆游咏野菊的一首诗,中有“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一句,很触动。佛家有句话“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我赞同,许多感受确实只能默默地让它们腐烂在心里。现在不谈所谓“自传”的问题了,还是来谈改革的实际发生过程吧。咱们中国人对历史除了故意遗忘之外,还有个记忆失真的问题。所以我就决定要把这个实际过程写出来,这至少是一个当时人眼中的改革实录。说穿了,《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其实写的就是改革常识。《新闻晚报》(1999年1月1日)评说,这本书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各个方面的“真情关注”——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学术的和非学术的,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道出了改革常识吧。
到底是什么“陷阱”?谁造成的“陷阱”?李:我看了你的书,觉得你原来那个书名《中国的陷阱》可能和里面内容更接近一些。现在改成《现代化的陷阱》了,从我个人的感觉,可能会引起误解。因为有些问题并不是因为“现代化”而产生的问题,而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因为“现代化”在西方也是有问题的,但“现代化”本身并不是个陷阱。我觉得叫《中国的陷阱》更确切一些,《现代化的陷阱》就给人引起误解,好象这些问题是现代化带来的。何:你说的对,是这么回事。这本书后来叫做《现代化的陷阱》,根本不是由我的意志决定的,也不是市场力量决定的,原名几易,最初叫《十字路口的中国》,意指中国现在处在是进行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走建立公民法治社会的道路,还是沿目前这条路发展下去,走黑权结合的意大利式道路。后来说是太敏感,又反复斟酌,取名为《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但香港版本取名为《中国的陷阱》,国内版本后来为表示与香港的区别,改名为《现代化的陷阱》,也去掉了朱学勤与秦晖的两篇序言——其实那两篇序言写得特别棒。后来不少人认为这书是反现代化的,我也懒得解释,看了书自会明白。至于有的人还将这本书解读成为反全球化与现代化,更不是我的本意。反正这本书的出版过程非常痛苦,仅仅是这一过程就可以写一个故事出来,不过有关这本书的一切,我都不愿意再提了,太沉重。在中国这个很不正常的社会环境里,一个人成了名,他的名声有多大,身后的阴影也就有多长。李:你都不愿意写自传,这个问题当然更不需要谈了。自传是包括这些的。何:自传当然是包括这些部分的,这一类的东西牵涉到很多活着的人,谁痛快呀?你说那些没有出这本书的编辑,心里痛快吗?也不痛快。这件事情讲起来太让一些人难堪。这个书名到后来也由不得我。李:我1992年去瑞典去了两个月,今年又去了一个多月,我去主要是到大学作几个关于现代文学的演讲,但同时那边的一些汉学家朋友帮我联系了很多下边的访问,到农村,到工厂,各处看了看。包括中国也谈到这种西方的文
化影响,什么美国消费。我觉得在瑞典,现代化好象并没有作为一种排斥的东西,它本国的文化很容易接受,凡是有利于提高瑞典人生活的,它都不排斥。并不是总坚持不让美国的文化进来,或者说不能让哪个国家的文化进来,这就跟中国很不一样。中国要么就是全部进来,要么就是一种很狭隘的排斥,如总是宣传不能让美国这种低俗的文化进来。我觉得瑞典整个现代化的东西就比较协调。何:我倒是觉得现在要排斥现代化恐怕是不行了。李:对。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你的这个书名容易引起误解。当然你刚才也讲了,不是你自己做主的。这样一个书名,实际上你谈的是中国二十年来的存在的问题。这与八十年代初刚刚粉碎“四人帮”那时,老一辈所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并不冲突。当时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所提出来的几个主要论点,一个是经济市场化,另一个是政治民主化,我感到你的著作实际上是延续这种思想。无非你做得更具体,而且研究得更深刻一些。何:其实我这本书隐含着一个最大的问题,仔细读就会看出来。但那不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我从来是一本书只解决一个问题。要求一本书解决很多问题也不现实。更大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我要放到下一本书中去谈。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一个基点,那就是用暴力革命打破人类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形成的社会秩序以后,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1998年4月17日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过一篇名为《一个经济学者眼中的戊戌百年》的文章,《读者》第7期也转载了。该文原名叫做《政治旷野中的百年漂泊——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祭》,后来给改成了这个名字。李:我读过你的这篇文章。何:其实看到那篇文章以后,就可以基本把握我的思想脉络。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这样: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中国人从此中断了进行现代化的上层资源,只能走暴力革命这条道路。但是以后通过暴力革命,历经三届政体完全不同的政府,比如晚清政府、国民党政府,还有我们现在的政府,应该说除了解决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之外,但是戊戌变法时期就存在的其它五个问题,如人口、教育、农业内卷化(边际效益下降)、政府腐败、社会不公正等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以更复杂、更难解决的形式呈现在世纪末。戊戌变法以后,忙于应付亡国灭种的外来危机去了,上述的深层危机,历经三届政府,历时一百多年时间,不但没有解决,拿五个问题来看,第一个是人口问题,人口现在大家都知道,比那个时候多了好几倍,生态系统也不知道恶化了多少倍,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不就是咱们这几十年破坏的吗?李:对,就是五十年代以来。何:就是五十年代以来。这个罪责你怎么样推都推不掉了,没法推掉。李:包括人口,实际上也是。何:这当然了。我在当年的“走向未来丛书”中写了一本《人口:中国的悬剑》,那是我国第一部近现代人口经济史。谈的就是人口对中国近四百年社会发展的影响。不管别人怎样看,我总坚持一点,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是压倒一切与最终性的。最近我又看到一篇小资料,谈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在77亿和106亿之间,中间的估算数字为94亿。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全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都较低。而人口增长率这种差别,将形成一种“马太效应”:现在的富国将更富有,现在的穷国将更贫穷。中国人口的主体当然是农民,中国的二十世纪是农民的世纪,在这一世纪中,中国农民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小农意识还一度融汇成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部分,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影响。我觉得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看清楚了这个世纪的主导力量是什么,有效地利用了这种力量,这叫做顺势而为。在和平时期,农民人多没有用,因为他们在社会既存的政治格局中,根本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游说疏通团体,在政治博奕中不具有“议价能力”。但在战乱时期,在用暴力说话时,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则用暴力代替“议价能力”,这时的政治往往由参加者人数决定胜负。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矛盾、以及他与斯大林的矛盾就是关于革命的主力是谁的认识问题。共产国际强调工人的作用,强调城市是革命中心。不管是王明路线,还是瞿秋白李立三的“左倾路线”,都一致认为革命动力是在城市,而毛泽东才深切了解中国是一场农民的革命。何:后来证明毛泽东在政治上是对的。作为一个学者,我虽然不研究农民,但我知道研究中国问题,农民是必须“在场”的。我们
篇二:江苏省宿迁市2014届高三考前信息卷语文试题
宿迁市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试题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座落 计日程功 瓜葛(gě) 便宜行事(biàn) ..
B.嬉闹 仗义执言 症结(zhēng) 混水摸鱼(hún) ..
C.寒喧 铤而走险 颤栗(zhàn) 虚与委蛇(yí) ..
D.通牒 额首称庆 折腾(zhē) 间不容发(fā) ..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 。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3.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妙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那就是诗歌。”请据此说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每空不超过6个字)(5分)
散文: ▲ ;小说: ▲ ;诗歌: ▲ 。
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
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
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
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
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遽命夺去其业 夺: ▲ .
(2)披草径,逾秦岭, 披: ▲ .
(3)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 ▲ .
(4)章示后来 章: ▲ .
6.结合全文,概括柳惟深“当饰以荣号”的理由。(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3分)
(2)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
(3)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客中见梅
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1)上片中的“年年为客遍天涯”,从哪两个方面写羁愁之深重的?(2分)
(2)“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突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梅花? (4分)
(3)词作借梅花抒发游子之情,请简要说明。(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 。(《礼记·学记》)
(3
屈原《离骚》)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黄 叶
孙犁
①又届深秋,黄叶在飘落。我坐在门前有阳光的地方。邻居老李下班回来,望了望我。想说什么,又走过去。但终于转回来,告诉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马路上了。很久才有人认出来,送到医院,已经没法抢救了。
②我听了很难过。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一九四六年,我在河间认识他。
③他原是一个乡村教师,爱好文学,在《大公报》文艺版发表过小说。抗战后,先在冀中七分区办油印小报,负责通讯工作。敌人“五一”大扫荡以后,转入地下。白天钻进地道里,点着小油灯,给通讯员写信,夜晚,背上稿件转移。
④在河间,我们常到野外散步。进城后,在一家报社共事多年。他喜欢散步。当乡村教师时,黄昏放学以后,他好到田野里散步。抗日期间,夜晚行军,也算是散步吧。现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马路上散步,终于跌了一跤,死在马路上。
⑤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人认识他。不知他来自何方,家在何处?躺了很久,才有一个认识他的人。那条马路上树木很多,黄叶也在飘落,落在他的身边,落在他的脸上。高 考 资 源 网
⑥他走的路,可以说是很多很长了,他终于死在走路上。这里的路好走呢,还是夜晚行军时的路好走呢?当然是前者。这里既平坦又光明,但他终于跌了一跌。如果他是一个舞场名花,或是时装模特,早就被人认出来了。可惜他只是一个离休老人,已经很少有人认识他了。
⑦我很难过。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对他还有一点遗憾。他当过报社的总编,当过市委的宣传部长,但到老来,他愿意出一本小书——文艺作品。老年人,总是愿意留下一本书。一天黄昏,他带着稿子到我家里,从纸袋里取出一封原已写好的,给我的信。然后慢慢地说:“我看,还是亲自来一趟。”
⑧这是表示郑重。他要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
⑨我拒绝了。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脸沉了下来。
⑩我向他解释说:我正在为写序的事苦恼,也可以说是正在生气。前不久,给一位交情也很深的诗人,写了一篇序。结果,我那篇序从已经铸版的刊物上硬挖下来,而这家刊物远在福州,是我连夜打电报请人家这样办的,因为那位诗人无论如何不要这篇序。其实我只是说了说,他写的诗过于雕琢。因此我已经写了文章声明,不再给人写序了。
?对面的老朋友,好像并不理解我的话,拿起书稿,告辞走了。并从此没有来过。而我那篇声明文章,在上海一家报社,放了很长时间,又把小样,转给了南方一家报社,也放了很久。终于要了回来,在自家报纸发表了。这已经在老朋友告辞之后,所以还是不能挽回这一点点遗憾。
?不久,出版那本书的地方,就传出我不近人情,连老朋友的情面都不顾的话。
?给人写序,不好;不给人写序,也不好。我心里很别扭。我终觉是对不起老朋友的。对于他的死,我倍觉难过。
?北风很紧,树上的黄叶,已经所剩无几了。太阳转了过去,外面很冷,我掩门回到屋里。
(选自《孙犁散文集》,有改动)
11.概括文中老朋友的形象特点。(4分)
12.简述文章第⑩段叙述特色及表达效果。(4分)
13.说说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6分)
14.文章叙述了一个老朋友的故事,却以“黄叶”为题,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
陈先达
①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写。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②当然,并不是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业非专业之分。但作为学者,应该考虑如何使自己写的东西能够让人读懂。这里有个文风问题。 ③哲学文章难写,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喊了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一本像当年艾思奇《大众哲学》那样有影响的哲学通俗化著作。哲学大众化并非专注所谓文采、卖弄文词能做到的。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织工绣女之矜夸色彩已也。”哲学文章要让人懂,必须自己把道理吃透,先沉下心来下一番研究功夫。理不透,文不可能通。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没有弄懂的东西让别人听懂,甭说大众化,连小众化都难。
④我们并不要求哲学都是大众哲学,哲学应该也必须研究一些高难度的哲学问题,但无论多高深,总要成书成文,要讲究文风,不能是天书。康德著作那样艰深晦涩,但康德也并不自夸,相反在他的私人通信中,常以不能通俗为憾。
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这很有道理。理只能用文字来论述,而论述就是讲理。不讲理,是空论。有理有论,才成为理论。哲学是哲理,不讲理,不是哲学。如果没有适合的表达方式,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再正确的哲学理论也难流传。真理需要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才能深入人心,即入人方寸之间。
⑥我经常对我的博士生说,希望你们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写国人爱读的文章,写外国人也能懂的文章。我们写不出庄子式的寓言哲学,也写不出老子的韵诗哲学,时代不同,风格也不可能相同,但我们可以学学他们把哲学道理讲得那么深,那么有趣,一卷在手,欲罢不能。这才是功夫。《孟子》也很有嚼头,其中论辩、说理,都很有说服力,文章也很有风格。
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但同样也需要战斗精神。有科学精神,才有理可讲;有战斗精神,才有勇气坚持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著作和文章,如果从头至尾没有“烟火气”,没有一点点热气,只有概念到概念,满篇都是建构、解读之类的东西,说内心话,我不佩服。
(摘自2013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
15.本文所说的“烟火气”是指什么?(6分)
16.请分析“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的原因?(6分)
17.请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宿迁市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试题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 信 无 分 于 东 西 无 分 于 上 下 乎 人 性 之 善 也 犹 水 之 就 下 也 人无 有 不 善 水 无 有 不 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20.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3分)
21. 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飞鸟集》中,泰戈尔对默默付出的人十分赞赏,有不少颂扬这种精神的诗,如“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现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篇三: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一)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
1.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3.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蒹葭》)(1分)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1分)
(3)子曰:“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分)
(4)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这两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1)宛在水中央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5)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悬崖,向下níng shì( )着我。
(2)这是ruì zhì( )的微笑。
(3)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而要前后贯通。
(4)这种神情又恰恰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 )。
【凝视、睿智、咬文嚼字、相得益彰(每小题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C、应该是“事半功倍”】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把“在我耳边响起”
改为把“在我脑海中浮现”)
B.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比赛被迫延期。(删掉“导致”)
C.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删掉“不仅”)
D.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也”改为“就”)
【A、应该删掉“和蔼的笑容和”】
5.仿写句子。(4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 ; , 。
(参考示例: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二、(46分)
(一)课内文言文(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B.野芳发而幽香 芳 芳香 ...
C.山肴野蔌 蔌 菜蔬 D.弈者胜 弈 下棋 ..
【B.芳,香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8.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你的理解。(4分)
【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二)课外文言文(9分)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
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
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
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倍其约 ( ) ...
【颜色,脸色;倍,通“背”,背弃】
10.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
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
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
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
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
11.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3分)
【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沫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
(三)实用文本阅读(10分)
北斗:助推国力,导航生活
王 敏
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
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
有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
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推广。
二、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渔业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
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
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
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三、助推国民经济
⑦如今,上至航空航天,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系
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⑧据统计,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5000家,2010
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跃升至4000亿元。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⑨同时,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北斗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在
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将落户“大虹桥”。“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百姓生活。
⑩目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直接“导航”百姓生活。但专家
同时指出,北斗系统仍然要大力研发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专家表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系统,期待北斗导航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选自《半月谈》2013年第6期,略有改动)
12. 给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危难时刻显身手 B.解困危难时刻
C.救灾时刻起作用 D.解除危难时刻
【B】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需要卫星导航系统这样的信息基础设施。
B.据统计,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C.“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已经进入百姓生活
D.北斗系统只有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D】
14. 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请你预测:北斗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将会上演怎样的“精彩演出”。(3分)
链接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链接二: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份的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2013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导航车载终端。
【答案】①北斗系统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畅销全球。 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遇
篇四:宿迁市2014届高三考前信息卷 语文
宿迁市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试题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座落 计日程功 瓜葛(gě) 便宜行事(biàn) ..
B.嬉闹 仗义执言 症结(zhēng) 混水摸鱼(hún) ..
C.寒喧 铤而走险 颤栗(zhàn) 虚与委蛇(yí) ..
D.通牒 额首称庆 折腾(zhē) 间不容发(fā) ..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 。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3.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妙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那就是诗歌。”请据此说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每空不超过6个字)(5分)
散文: ▲ ;小说: ▲ ;诗歌: ▲ 。
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
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
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
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
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遽命夺去其业 夺: ▲ .
(2)披草径,逾秦岭, 披: ▲ .
(3)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 ▲ .
(4)章示后来 章: ▲ .
6.结合全文,概括柳惟深“当饰以荣号”的理由。(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3分)
(2)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
(3)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客中见梅
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1)上片中的“年年为客遍天涯”,从哪两个方面写羁愁之深重的?(2分)
(2)“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突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梅花? (4分)
(3)词作借梅花抒发游子之情,请简要说明。(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 。(《礼记·学记》)
(3
屈原《离骚》)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黄 叶
孙犁
①又届深秋,黄叶在飘落。我坐在门前有阳光的地方。邻居老李下班回来,望了望我。想说什么,又走过去。但终于转回来,告诉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马路上了。很久才有人认出来,送到医院,已经没法抢救了。
②我听了很难过。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一九四六年,我在河间认识他。 ③他原是一个乡村教师,爱好文学,在《大公报》文艺版发表过小说。抗战后,先在冀中七分区办油印小报,负责通讯工作。敌人“五一”大扫荡以后,转入地下。白天钻进地道里,点着小油灯,给通讯员写信,夜晚,背上稿件转移。
④在河间,我们常到野外散步。进城后,在一家报社共事多年。他喜欢散步。当乡村教师时,黄昏放学以后,他好到田野里散步。抗日期间,夜晚行军,也算是散步吧。现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马路上散步,终于跌了一跤,死在马路上。
⑤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人认识他。不知他来自何方,家在何处?躺了很久,才有一个认识他的人。那条马路上树木很多,黄叶也在飘落,落在他的身边,落在他的脸上。高 考 资 源 网
⑥他走的路,可以说是很多很长了,他终于死在走路上。这里的路好走呢,还是夜晚行军时的路好走呢?当然是前者。这里既平坦又光明,但他终于跌了一跌。如果他是一个舞场名花,或是时装模特,早就被人认出来了。可惜他只是一个离休老人,已经很少有人认识他
了。
⑦我很难过。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对他还有一点遗憾。他当过报社的总编,当过市委的宣传部长,但到老来,他愿意出一本小书——文艺作品。老年人,总是愿意留下一本书。一天黄昏,他带着稿子到我家里,从纸袋里取出一封原已写好的,给我的信。然后慢慢地说:“我看,还是亲自来一趟。”
⑧这是表示郑重。他要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
⑨我拒绝了。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脸沉了下来。
⑩我向他解释说:我正在为写序的事苦恼,也可以说是正在生气。前不久,给一位交情也很深的诗人,写了一篇序。结果,我那篇序从已经铸版的刊物上硬挖下来,而这家刊物远在福州,是我连夜打电报请人家这样办的,因为那位诗人无论如何不要这篇序。其实我只是说了说,他写的诗过于雕琢。因此我已经写了文章声明,不再给人写序了。
?对面的老朋友,好像并不理解我的话,拿起书稿,告辞走了。并从此没有来过。而我那篇声明文章,在上海一家报社,放了很长时间,又把小样,转给了南方一家报社,也放了很久。终于要了回来,在自家报纸发表了。这已经在老朋友告辞之后,所以还是不能挽回这一点点遗憾。
?不久,出版那本书的地方,就传出我不近人情,连老朋友的情面都不顾的话。
?给人写序,不好;不给人写序,也不好。我心里很别扭。我终觉是对不起老朋友的。对于他的死,我倍觉难过。
?北风很紧,树上的黄叶,已经所剩无几了。太阳转了过去,外面很冷,我掩门回到屋里。
(选自《孙犁散文集》,有改动)
11.概括文中老朋友的形象特点。(4分)
12.简述文章第⑩段叙述特色及表达效果。(4分)
13.说说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6分)
14.文章叙述了一个老朋友的故事,却以“黄叶”为题,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
陈先达
①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写。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②当然,并不是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业非专业之分。但作为学者,应该考虑如何使自己写的东西能够让人读懂。这里有个文风问题。 ③哲学文章难写,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喊了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一本像当年艾思奇《大众哲学》那样有影响的哲学通俗化著作。哲学大众化并非专注所谓文采、卖弄文词能做到的。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
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织工绣女之矜夸色彩已也。”哲学文章要让人懂,必须自己把道理吃透,先沉下心来下一番研究功夫。理不透,文不可能通。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没有弄懂的东西让别人听懂,甭说大众化,连小众化都难。
④我们并不要求哲学都是大众哲学,哲学应该也必须研究一些高难度的哲学问题,但无论多高深,总要成书成文,要讲究文风,不能是天书。康德著作那样艰深晦涩,但康德也并不自夸,相反在他的私人通信中,常以不能通俗为憾。
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这很有道理。理只能用文字来论述,而论述就是讲理。不讲理,是空论。有理有论,才成为理论。哲学是哲理,不讲理,不是哲学。如果没有适合的表达方式,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再正确的哲学理论也难流传。真理需要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才能深入人心,即入人方寸之间。
⑥我经常对我的博士生说,希望你们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写国人爱读的文章,写外国人也能懂的文章。我们写不出庄子式的寓言哲学,也写不出老子的韵诗哲学,时代不同,风格也不可能相同,但我们可以学学他们把哲学道理讲得那么深,那么有趣,一卷在手,欲罢不能。这才是功夫。《孟子》也很有嚼头,其中论辩、说理,都很有说服力,文章也很有风格。
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但同样也需要战斗精神。有科学精神,才有理可讲;有战斗精神,才有勇气坚持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著作和文章,如果从头至尾没有“烟火气”,没有一点点热气,只有概念到概念,满篇都是建构、解读之类的东西,说内心话,我不佩服。
(摘自2013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
15.本文所说的“烟火气”是指什么?(6分)
16.请分析“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的原因?(6分)
17.请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五:2012-2013语文
诸暨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挪(nu?)动 瞳(t?ng)孔 涮(shuà)羊肉 直截(jié)了当
B.馋(chán)嘴 拮(jí)据 乌桕(jiù)树 目光炯炯(jiǒng)
C.炽(chì)热 甲胄(zh?u) 捉迷藏(cáng) 不屈不挠(náo)
D.赭(zhǔ)色 料峭(qiào) 捐门槛(kǎn) 山隐水迢(tiáo)
2.下列语句中,没有出现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天的中国,虽然高科技大楼遍地掘起,高速铁路四通八达,人们手中玩转着最新式的智能手机,但科学精神依然需要大力张扬。
B.一些干部在以往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而这个锢疾愈来愈甚,误党误国,大损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为老百姓深恶痛绝。
C.异常活跃的网络媒体,眼花潦乱的发声平台,鱼龙混杂的各方意见,出乎意料的复杂舆论,会使百姓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D.影片中八成场景摄于泰国,但大部分场景并未选择蓝天碧水、白沙绿树的旖旎海岛,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曼谷、清迈等旅游胜地。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②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③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我只想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④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A.照耀 眺望 当空 牵挂 B.引诱 眺望 高悬 感怀
C.照耀 凝视 当空 感怀 D.引诱 凝视 高悬 牵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不但是虚拟空间,而且它终归是由人在使用,也服务于人,理应遵循文明法治的基本逻辑。 .....
B.尽管在事实面前,末日预言如何荒谬已经不言而喻,尽管大多数人并未信以为真,但种种“末日说”....
还是有其市场。 ..
C.如果深入她的经历,就会发现,徐小斌是那一代人里的叛逆的一员,她的作品里承载着一代人的不...
幸。
D.由于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节日在今天面临着一些问题,年轻人不太重视传统节日了,或...者节日的氛围不浓了。 .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者从包括政府部门、房屋中介机构、理财中介机构等渠道得知,“房爷”只是整个“灰色房产”群体中的九牛一毛。 ....
B.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熊式一的创作成就绝不亚于名震四海的林语堂,小说《天桥》堪与林氏的《京....
华烟云》媲美。
C.当下,饥饿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谈及这个话题也显得不合时宜,尤其是那些孩子,还以为这是胡.编乱造的呢。 ...
D.只要对中国历史略有常识的人,大概都不会同意“中国式教育过于严厉,抹杀了个性和思考”这样的一概而论。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先不要忘记,最宜居的仍然是自己脚下的那个星球,而人类的生存条件有助于我们谨慎维护。
B.今年入冬后,本市每天晚上各区县救助管理站都会派车巡逻,寻找需要救助的人员,工作原则是完全自愿、无偿救助。
C.农垦总局党委抓住中央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适时提出了“抓城、强工、带农”的统筹发展方针,推进垦区城镇化。
D.走进湖南省产粮第一大县宁乡,农民们说起今年天气,心存感激—一既没遭水灾,也没遭旱灾,是难得的风调雨顺之年。
7.填入下列句中撮线上的两个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站在五彩湾山岗上,放眼望去,群峰耸立,峡谷蜿蜒,千姿百态。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火光。而那如火的光亮,给单调的戈壁带来美丽的色彩,给寂静的荒漠带来丰富的生机。它们或匍匐如巨蟒;或威武似雄狮;或典雅如佳人;或玲珑似宝塔。穿行于这些山丘之间, ② ,稍不留神,就会找不着回归的路。
A.①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 ②宛如走进迷宫一般
B.①山石仿佛被烈火焚烧 ②感觉置身蓬莱仙境
C.①山石仿佛被烈火焚烧 ②宛如走进迷宫—般
D.①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 ②感觉置身蓬莱仙境
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B.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里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
C.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琉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D.正如海潮退去后露出日常细致的沙滩一样,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经济遭受挫折,市场喧嚣掩盖下的闲适的生活趣味又浮现出来。
9.根据漫画内容和文字说明,下面作为漫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华社报道:雨燕在北京生活了上千年,濒临消失却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由于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挤占了鸟类的生存空间,即便在故宫、天坛公园等地,鸟儿也难找到落脚处,燕儿“飞入寻常百姓家”恐要消失了。
A.飞鸟恋旧林 B.微风燕子斜
C.思为双飞燕 D.何日燕归来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0-11题。
10.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10.下面对文中面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又吃惊又害羞”是翠翠为自己“先前”竟然能骂出“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这句“狠”话,感到惊讶,也不免有些羞愧。
B.“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以否认甚至“诅咒”自己的“自欺欺人”话话,表达了她对祖父的生气和“埋怨”。
C.“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表明翠翠还在生他祖父的气,“不理会”实际上就是对爷爷的“喊问”没有应答,想让祖父担心。
D.“但是另外一件事……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属于自己”且“沉默了一个夜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翠翠用粗话骂人。
11.下面对上述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了翠翠的心理和行为,当知道是被自己骂过的人派人来送她,盛觉很愧疚,从一个侧面刻画出翠翠内心的善良和纯洁。
B.第二段通过祖父“喊问”、翠翠“不理会”和“口中却轻轻的说”等,不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表明翠翠在祖父那里是要撒娇的。
C.第三段描写翠翠回到家里,看到“醉倒了的另一个老人”
,便不再生气了,暗示了她其实并没有真生
祖父的气,而是逗爷爷玩的。
D.这几段文字借助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着重刻画了翠翠这个稍有几分任性,又很天真、纯洁而且善良的人物形象。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含义都相同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游于是乎始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⑥齐人勿附于秦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A.①②⑤⑧ B.①③⑦⑧ C.②③④⑦ D.③⑤⑥⑧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B.侣鱼虾而友麋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D.暴霜露,斩荆棘 穷山之高而止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六国各爱其人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已在括号内作了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幽壑之潜蛟(深渊) .
②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
③故木受绳则直(用绳索捆绑起来)
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指专业设置)
⑤思厥先祖父(祖辈与父辈)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假使)
⑦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道路)
⑧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A.①②⑤⑥⑦ B.①④⑤⑥⑧ C.①②⑤⑥⑧ D.②③⑤⑥⑧
二、填空题(共5分,每空0.5分)
16.课文《相信未来》作者食指,原名作家,作品有《爸爸爸》《马挢词典》等。
17.课文《像山那样思考》选自,作者
18.课文《江南的冬景》的作者《屐痕处处》等,课文 的作者余光中,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乡愁》《望乡的牧神》等。
1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词客”,其中两位就是现行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一、必修二)课文的作者 和 。
20.课文《祝福》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渐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等。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后人将他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高鹗补写后40回)与《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合称为中国的“ ”。
三、根据课文背诵默写(共5分,每句1分)
2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劝学》)
23.(《赤壁赋》)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荷塘月色》)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其中第28题、第32题各3分,其余每小题2分)
(一)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26.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体现了语言运用的什么特点?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27.第二、三两段都没有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8.在第四段,作者是怎样表现“江南的冬景”的自然特征的?(3分)
29.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艺术效果。(任选一句分析即可)
(二)
品氧谷
唐德亮
(1)品酒,品茶,品美味佳肴,品书画诗文,但未曾专门品过空气负离子。就在鼎湖山,在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上,这个原始森林的王国里,居然有个令人神往的品氧谷。
(2)何谓“品氧谷”?原来,早两年,经过广州的环保专家、科学家检测,发现鼎湖山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块大面积、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区和无菌区,为全世界所罕见。而空气负离子能杀菌除尘,荡涤心胸,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因此,这儿便成了“天然的氧吧”,是“森林浴”的最佳去处,名之“品氧谷”。
(3)来到此地,我们脱鞋,解袜,赤足,卷裤筒,踏上了“健康道”。健康道又称“沐足健身区”,由天然溪流中的鹅卵石铺砌而成。向导说:“这样可使脚板接触地气,释放静体电荷,促进气血流畅。”走过健康道,穿过寒翠桥,走入半山亭,沿小溪流边遮天蔽日的幽径往上行,一会儿便觉幽谷中有轰轰雷声传入耳膜,品氧区到了!品氧区就在飞水潭附近,据说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达105600个,是最佳的吸氧区。抬头前望,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只见一泓飞瀑挟雷带电般倾泻而下,珠玉飞溅,似银河倒悬,白练垂挂,颇为壮观,瀑下是一汪碧潭。坐在潭边的竹椅上吸氧品氧,甜爽无比,十几分钟,使觉一股通畅的气流在体内涌动循环,令人神清志醒,疲劳炳恼被融化。半小时后,犯了多日的咳嗽气管炎竟然也好转了。古诗云:“山气日夕佳”,这气是芳菲宝气,是天地之灵气啊!
(4)忽然,一阵清脆悠扬的琴声从半山飘下,那来自“眠绿亭”。眠绿亭是“净心调神区”,它背依青山,面向碧潭。一位少女正坐在古筝前弹奏《苗岭的早晨》。优美的清音,从她的纤指间流出,飘飘袅袅,如云似雾,在深山幽谷间飘漾。一曲终了,又一曲《高山流水》,如叮咚山泉,如彩蝶起舞。
(5)悦耳的乐韵还在脑际萦绕,不觉又来到林木环绕的“静养场”——“吐纳养生区”。向导说:“静养即调阴,调息行气,疏通全身经络,加速内气循环。”在这里仅半个钟点,就有“我之为气耶?气之为我耶?”之感,浑身通泰,仿若已脱胎换骨,羽化登仙。
(6)不知何人,在眠绿亭与静养场之间的道旁石头上,刻下这么几句欲断难断、令人猜度回味的文字:“人命无常/在呼吸间/猛醒回头/无心念佛。”
(7)多么深刻的顿悟,多么玄妙的谶语与哲思!生命在于呼吸,呼吸如此清新、沁人心脾的植物精气,谁还专心念佛呢?
(8)环顾这绿霭缤纷的森林,我忽然有点感动。那蓬蓬的绿树、那密密匝匝的叶片,每天都在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酿造丰富的氧气;一代又一代的树木,制造着奉献着无穷无尽杀菌除病的空气负离子,
使鸟兽得以生存,使人类得以延续。是绿叶,孕育了氧气,孕育了生命与未来。
(9)在这含烟积翠、郁郁葱葱的原原始生态森林,品味这妙不可言的氧气,我的心是透明的,因为它已经过空气负离子的净化;我的肺是纯净的,因为它已经过森林精华的洗涤;我的梦是绿色的,因为它已被这无边的绿韵浸润。
(10)在鼎湖山品过氧,我生命的旅程中便总有那块绿宝石在眼前闪烁,这是—种灵魂的诱惑,一种生命的召唤。
(2012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
30.从全文看,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31.从描写内容看,整个“品氧谷”主要分为哪些区域?
32.第七段至第十段着重抒发了哪些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33.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以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领悟表现了既现实又前卫的作品主题,给人以多种回味和启迪。
B.文章几次引用“向导”的话语,不但合情合理,富于真实性,而且还直接点明了不同区域的具体养生功能,显得叙述简洁,层次清晰。
C.第四段描写了少女“清脆悠扬”的琴声,主要是“以声写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娴熟的古筝演奏技巧,从侧面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素养。
D.文章的前5段重在介绍、描写“品氧谷”,后5段则侧重情感抒发,文笔灵动,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审美情趣。
五、文言文阅读(共7分,其中第36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4.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肌一客,尽态极妍 妍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立:
③掠其人,倚叠如山 倚叠:
④戌率叫,函谷举 举:
35.将文中面线(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前一段重在揭露秦国宫人生活的奢靡,也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B.“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写出了有些宫女失望终生的悲惨遭遇。
C.后一段指向于秦皇,着重揭露了秦皇不恤民力、穷奢极欲的生活。
D.“嗟乎”一词引发议论,从侧面陈述对秦国“纷奢”而亡的看法。
37.简要说说第二段加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六、作文(共35分)
38.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这条路通向远方
要求:
1.正确把握题意,确定文章重点,选择恰当的角度。
2.文体不限,力求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内容充实具体、感情自然真挚,观点显示个性,想象合理新颖。
4.根据文体特点和主题需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5.标点规范,书写端正,卷面整洁,不少于700字。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