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银河系全景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8:37 作文素材
银河系全景图作文素材

篇一:美国公布迄今最大银河系全景图 全长37米

美国公布迄今最大银河系全景图 全长37米(图)

导读:日前,美国最新公布了迄今最大的银河系全景图像,该图像是由80万张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拼凑而成,全长37米,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研究银河系演化进程。 图片周刊:解开史上“香妃”谜团:是否真的体有异香?

热点活动:请您投票支持建设绿色地球 共同抵御全球变暖

美国公布绘制最大的银河系全景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单击此处浏览更多相关图片

腾讯科技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12月3日,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最新公布了世界上最大的银河系全景图,该图像是由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而成的。

这幅最新的银河系比例图长37米,两侧高度1米,中心位置高度2米,清晰地描绘了银河

系中心区域的膨胀部分。

该图像是由两支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测量小组共同协力完成的,他们使用了望远镜上两个机载仪器——红外线阵列照相仪(IRAC)和多频带成像光度计(MIP)。它是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80万张单个图像拼凑组合,图像达到25亿象素。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斯皮策科学中心的罗伯特-赫特(Robert Hurt)称,这幅图像能够覆盖接近一半的银河系区域。

斯皮策科学中心的肖恩-凯里(Sean Carey)说:“这是迄今清晰度最高、尺寸最大的红外线银河系图像。”据悉,他是该测量小组成员负责人。

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太空科学协会的芭芭拉-惠特尼(Barbara Whitney)也是研究小组成员之一,他说:“我认为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银河系图像是最好的,这对我们研究银河系的未来具有预测性。目前尚没有计划绘制银河系红外线波段下的广角视图和光敏度视图。”(悠悠/编译)

篇二:019.美科学家合成最新360度银河系全景图

美科学家合成最新360度银河系全景图

来自:科学探索 2014-03-25 01:40:22 |阅读原文

利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的超过200万张图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近日合成了一张360度银河系全景图,揭示出银河系新的结构与内涵。

科学探索 来源:新浪科技

威斯康星大学的天文学家们采用超过200万张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图像合成了一幅银河系全景图,展示了银河系丰富的细节和内部结构

当你在一个晴朗无光的夜晚抬头观察夜空,你将看到头顶的一道光带。这就是银河,我们的太阳系正位于银河系之中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利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望远镜拍摄的超过200万张图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近日合成了一张360度银河系全景图,揭示出银河系新的结构与内涵。

这张最新的合成图采用在过去10年间由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获取的红外图像,并在近日于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一次TED大会演讲(译者注:TED意为“技术,娱乐与设计”,是一项享有盛誉的思想分享活动)期间首次公诸于众。这份图像展示了银河系盘面前所未见的景象。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红外波段视野可以穿透阻挡可见光的重重尘埃帷幕,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前所未见的盛景。

合成这张图像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天文学教授爱德华·乔治威尔

(Edward Churchwell)领导的一个小组,这张图像覆盖了银河系盘面附近的一道狭窄区域。乔治威尔表示:“我们首次可以利用恒星而非气体来进行对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的测量。”他说:“我们已经明确银河系拥有一个几乎相当于从银心到太阳轨道位置一半距离的棒状结构,而我们现在对这个棒状结构的了解变得更加精确了。”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于2003年发射升空,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预定2.5年的服役期限。尽管由于液氦冷却液的逐渐耗尽导致其观测能力受损,但这台空间望远镜目前仍然运行于日心轨道,收集大量珍贵的天体物理学数据。这些数据将会大大造福后来的天文学家们。

除了揭示新的星系结构,这台望远镜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们处理的这张图像还成功地在银河系的天体目录中增添了超过2亿个目标。

乔治威尔和他的小组已经致力于一个分析和处理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数据的名为“窥

视”(GLIMPSE)的项目超过10年之久。他表示:“这告诉我们一些有关银河系内恒星分布的宏观信息。而恒星当然是构成银河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便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这项由威斯康星大学主导的巡天勘察工作同样有助于天文学家们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新生区的分布,这些地区是大质量恒星以及原始恒星形成的区域。

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物理学教授罗伯特·本杰明(Robert Benjamin)同样是GLIMPSE项目组成员,他表示:“我们可以观察到整个银河系平面上的每一处恒星新生区。”

这种观测将帮助天文学家们了解银河系的“新陈代谢”速率。天文学家们将由此估算出银河系中每年大约会形成多少新的恒星。

不过乔治威尔同样指出,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在帮助天文学家们揭开谜团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未解之谜。比如说,GLIMPSE小组获得的红外数据显示恒星际空间充满着弥散的多环芳烃气体物质。乔治威尔表示:“这些物质是碳氢化合物,是非常复杂,非常大质量的分子,其中含有50个甚至更多的碳原子。在恒星新生区的信号是最为明亮的,但在整个银河系的银盘面上都可以检测到其存在。它们悬浮在恒星际空间之中,但这里并没有新生恒星出现。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的这些物质是如何形成的?这也告诉我们碳物质的存在可能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加普遍。”

这张最新的图像将会向天文学家和天象仪制作商广泛公开。其数据也将构成一个名为“银河项目”的公众科学项目的基础。在这个项目中,任何公众都可以查看GLIMPSE项目的图像并帮助识别并标注银河系中的天体。

乔治威尔指出,这一项目中获得的数据将至少让天文学家们忙活上好几年的时间。他说:“斯皮策望远镜现在还在那里,它还在收集数据。它早已完成了我们交给它的任务,那就是为天文学界留下一笔宝贵的数据遗产。”

篇三:科学家公布最新银河图讲述银河系进化史

科学家公布最新银河图讲述银河系进化史

拼制的银河系全景图

利用最新太空望远镜数据,模拟显示出从银河系以外看到的银河系图像

仰望星空,就能看到一条白色的光带划过夜空,罗马人称之为via lacteal——牛奶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就知道这条光带是银河系的视野边界,而我们正生活在其中。银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风车,其中包含了大量星云、

气云

和数以十亿亿计的恒星。人们曾经以为,银河系及其他类似星系都很安静:在无数世代之前形成了沉重而缓慢地旋转结构,并平平稳稳地步入了中年期。

但很快,人们就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银河系。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新一代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开始绘制银河系图,波长涵盖从微波到X射线范围,揭示了其蕴含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到本世纪,许多系统计划追踪观察了大部分天空的星系结构。这些星系极其巨大,之前还没有人注意过它们。近10年来,许多天文小组竞相建造强大的计算机,从宇宙到恒星群各级尺度模拟星系起源的模型。今年,智利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将以前所未有的精细水平来绘制星系图。

天文学家还在努力消化所有这些新的信息。尽管还存在一些分歧、不确定和未解的问题,但至今已无人能说,我们的宇宙是一潭死水。最新的银河系图显示,它是生于混沌成于风暴,目前仍处在一个汹涌骚乱的复杂状态中,它未来的命运注定是场灾难。

暗物质晕

银河系出生过程中事件发生的确切顺序至今仍有争议,但天文学家们都同意,故事是从暗物质开始。

暗物质遍布各处,人们看不见它们,至今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但它的质量要超过普通物质——恒星、气体及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大约5倍,人们只能通过它们施加于可见恒星和星系的万有引力来推断暗物质的存在。天文学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知道了银河系,就像其他星系一样,是个包裹着暗物质的巨大的茧;若没有其中心的暗物质,普通物质产生的万有引力不足以将星系凝聚在一起。

大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后,万有引力在暗物质中造成了微小的不规则,这种不规则逐渐积累,在各个尺度形成了越来越稠密的团块。模拟显示,这种凝聚过程不断持续,变成了混乱的碰撞与合并。但在大爆炸后的10亿年内,情况还略为安定,某些暗物质团块看起来更像是围绕着银河系:一个大致的球形晕,跨越几百千秒差距(kiloparsecs,1千秒差距约3260光年)之遥,质量是太阳的1012倍,还有许多较小的次级晕,最小的质量只有地球那么大。

在这些暗物质晕内部,是稀薄的原始氢气和氦气的烟雾,被暗物质的万有引力拉扯着。又过了几亿年后,这些气体冷却下来,开始凝聚成恒星,成为创造银河系的原材料。但要模拟这一过程非常困难。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家佩罗·马多说,暗物质只能解答万有引力的问题,而我们了解万有引力。要把普通物质组装成现在的星系结构的样子,还涉及到碰撞、耗散、冷却、加热和爆炸诸多过程。“这是非常复杂的。”

矮星系

难题之一就是那些次级的暗物质亚晕。虽然超过了一定质量,但却无法确定它们究竟有多大。它们要能把足够多的气体拉在一起形成恒星,变成矮星系。矮星系是一种由恒星和气体组成的不规则的整体,质量大约只有现在银河系的1%。如果情况确实如此,应该有数千个矮星系围绕银河系在旋转。而迄今为止,人们能观察到的矮星系只有24个。

这和理论存在很大差异。一个解释是,事实上真有更多的矮星系,但它们含有大量暗物质,光芒极微弱接近不发光,所以几乎看不到它们。比如Segue 1矮星系,是宇宙中最暗淡的星系,其所含暗物质是发光物质的上千倍。“我们非常希望能发现那些几乎不发光的矮星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家康妮·洛

克希说,“这些矮星系能告诉我们一个临界质量,低于临界质量的暗物质亚晕不能形成恒星和主星系。”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某些亚晕太小而无法形成恒星,也就变得完全黑暗。要想找到这种暗物质的亚星系团,天文学家要在矮星系或恒星流附近发现它们的万有引力效应,而这至今未能令人信服地观察到。“我们渴望找到一个内部没有任何星系的暗物质亚晕。”洛克希说。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解释,比如确实形成了更多矮星系,但由于第一代恒星质量非常大、非常热而且发生了爆炸,吹走了所有气体和恒星,只剩下了那些质量最大的亚晕。

恒星晕

不管怎样,星系创生过程在飞快地进行着。气体和矮星系向内旋转,气体质量不断增加,恒星在暗物质晕的中心逐渐堆积,形成银河系的最初原型。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天文学家希瑟·莫里森说,这时矮星系到处运动,情况是一片混乱。不可避免地,它们中有一些由于靠得太近而无法继续凝聚,万有引力将它们从中分裂。

仅在目前银河系的外围区域,就布满了这种事件的残骸:明显的恒星流沿着原来矮星系的轨道环绕着银河系。这些恒星流很不容易发现,它们非常微弱,而且分布在广阔的天空。但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这种恒星流,如人马座矮星系和它的恒星流,这表明确实有一个矮星系曾经分裂过。

这些恒星流穿过一个微弱的、弥散的恒星晕。这个恒星晕从银河系约100千秒差距的地方向四面八方扩展,形成一个大致的球体,总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9

倍。恒星晕的质量可能不超过矮星系混乱了几十亿年后所剩下的残骸质量,但它们的故事可能比矮星系还要复杂。

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麦夸里大学丹妮拉·卡罗洛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基特峰国家天文台主管蒂莫希·比尔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明了一些早期的线索,恒星晕可分为内层和外层两个部分:处在外层的恒星,根据其光谱显示,一般只有微量的重元素,比如铁。这表明,这些恒星是从宇宙的第一代恒星中分离出来的唯一一代,而第一代恒星是在大爆炸后10亿年内形成的。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也揭示了外层晕中重元素的位置分布,记录了早就消失了的第一代恒星是什么样子。

马里兰州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詹森·卡利莱的研究表明,内层晕的恒星更年轻,所含的重元素也更多,它们大约有114亿岁。此外,外层晕的恒星平均运动与银河系的运动方向相反,而内层晕恒星的旋转与银河系方向一致。

篇四:银河系

银河图册

银河系英文名称为 The Milky Way galaxy 或The Milky Way system。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处。鼓起处为银心是恒星密集区,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俯视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比较大的旋臂有4条,但研究表明主要的旋臂只有两条,另两条都未发育完全)有十几万光年。中间最厚的部分约12000光年。

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4万光年,逆时针旋转(太阳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要2.5亿年)。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

中心不远。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J.

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 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Sb型,共有4条旋臂。包含一、二千亿颗恒星。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 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存在范围远远超出明亮恒星盘的暗物质的强有力证据。关于银河系的年龄,普遍认为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4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137亿年前。另一说法,银河直径约为8万光年。

银河系图册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Wright Thomas)认为银河系是扁平的。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恒星和银河之间可能会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随后的德国数学家郎伯特(Lambert Johann heinrich)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设。

1785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2赫歇耳用“数星星”的方法绘制了一张银河图,在赫歇耳的银河图里,银河系是偏平的,被群星环绕,其长度为7000光年,宽1400光年。我们的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这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银河系模型,它虽然很不完善,但使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广袤的恒星世界中。

1845年—罗斯勋爵发现第一个漩涡星系M51。

1852年—美国天文学家史帝芬2亚历山大声称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却拿不出证据加以证明。

1869年—英国天文学作家理查2普洛托克提出相同的见解,但一样无法证实。

1900年—荷兰天文学作家科内利斯2伊斯顿公布银河系漩涡结构图,然而旋臂及银心都画错了。

1913年—科内利斯2伊斯顿再度公布错误的银河系漩涡结构图。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Harlow Shapley)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米反射望远镜研究当时已知的100个球状星团,通过观测其中的造父变星来确定这些球状星团的距离。他发现其中有1/3位于人马座内,其余的则基本上位于以人马座为中心的半个天球上。他认为球状星团分布的这种表面上的不称性,正是由于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所造成的,提出太阳系应该位于银河系的边缘。

1922~1924年哈勃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河系内。哈勃在分析M31仙女座大星云一批造父变星的亮度以后断定,这些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因而一定位于银河系外。这项于1924年公布的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 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得2布拉德(Lindblad Bertil)分析出银河系也在自转。

1927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定量地测出了银河系的较差自转,进一步证明太阳确实不在银河系中心。恒星围绕银心旋转就像行星围绕太阳一样,并且距银心近的恒星运动得快,距离远的运动得慢。他算出太阳绕银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220 公里,绕银心一周要花2.5 亿年。简2奥尔特证实了银河系是个漩涡星系,而且各旋臂越缠越紧。他还发现在银河系中心,气体云向外移动。

篇五:银河系教学设计(都燊初稿)

《银河系》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银河系》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浩瀚的宇宙”的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对太阳系的组成进行学习了解的基础上,建立银河系的模型,让学生充分理解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教学时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分析,大胆想像,可以形成热烈的教学场面。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多的科学学习,具备了合作学习的基础,培养了一定的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些了解。虽然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仍然还不成熟。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了太阳系,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有了一定的天文知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更宏观的银河系。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银河系全景图

目标

(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形状、大小和数量级和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与运动;

(2)认识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知道河外星系,认识恒星的巨大和宇宙空间的无限;

(3)理解“光年”的概念。

2、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天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与宇宙的关系,理解“光年”的概念。

2.教学难点:对“光年”概念的准确理解。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PPT课件;

(2)挂图或投影片——银河系的相关资料;银河系的视频和图片;

(3)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有??人,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分别是组长、电脑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和纪律员,其中纪律员负责本组组员的评价;

(4)为学生准备可以上网的电脑。(10台电脑,每组一台)

2、学生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景,导入课题(2分钟)

(1)媒体: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银河系全景图,出示课本图片。

(2)情景引入,晴朗的夏夜,我们在空中常常看到一条光带。这条光带就是银河,它是由许多颗恒星组成的。

(3)问题:银河与我们太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太空的浩瀚和神秘,瞬间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和热情。

2、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20分钟)

(1)主要内容:对银河系的总体认识。

(2)老师先向学生提问:

a.银河系由什么而得名?

b.银河系是由什么构成的?银河系是怎样运动的?

c.银河系的形状和大小如何有什么特点?

d.银河系的年龄有多大?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和网络资料来了解银河系,让他们先对银河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为了不让学生盲目地查阅教材和浏览网站,向学生提出了以上几个导向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收集相关信息,使课堂的效率更高。

(3)小组内每个成员一起查阅教材和浏览网站内容,收集并整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内的成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收集到的内容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起查阅教材和浏览网站内容,除了一起学习外,他们还有另外的自己的任务,如组长进行全面的指挥工作,有的组员负责操作网络,有的负责查阅课本,有的负责记录工作,有的负责监督纪律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井然有序而且高效。

(4)教师根据上面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小组汇报结果汇编成班级记录。

3、交流研讨,思考探索(15分钟)

(1)主要内容: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2)问题:

a.银河系有多大?

b.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C.什么是河外星系?

d.什么是总星系?

e.宇宙是无限的吗?

(3)思考:从书中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中整理数据,思考银河系的问题。

(4)讨论:银河系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

(5)媒体:播放“神秘的银河系”视频。

(6)交流:明确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以及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7)讨论:感受和想象银河系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对银河系了解后,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找出太阳系、银河系与宇宙的关系,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4、分享收获,拓展延伸 (5分钟)

(1)主要内容:宇宙的产生;

(2)提问: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3)让学生自行阅读资料;

(4)归纳:宇宙的无限。

(5)提问: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他们互相分享收获的喜悦。激励学生长大后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的强大和人类未来的发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下课前,给学生留下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继续上网深入学习的方式去录求答案。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进行下去,突破了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束缚,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5、课堂小结。(3分钟)

八、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清晰、简洁、明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银河系的组成,还能清晰地认识到其形状、大小和与太阳系的关系,突出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见附件1)

九、教学评价评价标准:

A.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5分

B.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还好。4分

C.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3分

D.不能做到以上三点。2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时也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来进行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摘录,还有自评,组员互评,小组之间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评价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整个教学过程更高效有序。

十、结语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网络课堂教学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势下施教者与受教者在实践和空间上的限制,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的兴趣,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加工知识信息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造终身学习基础的目标。总之,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使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十一:附件

附件1:银河系板书设计

一、认识银河系

1、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银河系呈盘状,银河系像一个中间凸起的铁饼.银河系的直径约十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万光年。

2、银河系的转动:银河系整体作自转.

3、银河系的旋涡结构:是一个庞大的漩涡状星系,包容了约1500亿颗恒星和无数弥漫的气体、尘埃物质。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4、银河系的年龄:长达100亿年。

二、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其关系

太阳处在距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以每秒250米的速度绕着银心转动,绕一周要两亿五千万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