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求源家文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1:27 字数作文
篇一:文化寻根(高考真题高分作文,浙江省)
文化寻根
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而另一棵也是枣树。我不知道。秋叶飘零,它们要一同抵挡萧瑟,专寻得精神一隅的梦何时才能绽放。
帘卷西风时,那堪凛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
走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我的思绪被牵引到枯藤与老鸦一起凝视的那个面色清瞿的诗人上,他骑着瘦马憔悴而来。暮色苍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搅得悲寂凄凉,一转身竟靠在了小杜银烛秋光下的画屏边,身着罗绮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隔着几亿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头,猛然,远处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之万箭惊破了我的视神经,没有茅店,没有荒树,支离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萤火虫??诗韵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城市的红灯绿酒,繁弦急弦喑哑了它的声音,它沉默了。
也许,冰心、巴金的去世已割断了五四文化留给我们最后的血脉,于是,捧读张爱玲那经了大家氤氲钟鸣鼎食熏染的小说,竟有莫名的韵味涌上心头。那些下午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沉香,绮丽在她的眼梢眉角,勾勒出她的冷艳之笔,每一个回廊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苍凉。苍凉,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的怨诉,而是冷静的表白,读来没有眼泪,但觉无边无际的悲伤流言般蔓延,无可救药。
然而蔓延到了当下呢?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的学者名流一顿饭构思长篇小说的轮廓,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说不上是生硬的搭配还是纯粹的调和。
意象已逝,环佩声遥。
当有人质疑我们皓首穷经到底为何时,那么牛虻,有谁来做?
想起隔了海峡的余光中,想起他的诗他的文字寻寻觅觅时为了求得赤县的另一边无尽的回忆,还有更深沉的、由苍颉触发的美好。那一脉根流转出生长到今天是否还流着长江水和海棠红那样明丽的色彩?
秋的萧瑟隐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而它,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栖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
点评:
情理并茂。
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的学者名流一顿饭构思长篇小说的轮廓,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说不上是生硬的搭配还是纯粹的调和??当下是一个推销、宣传、广告、美容组成的以包装为主色调的社会。真实与自然正逐渐地离我们远去,我们跟着现代文明的脚步一路奔来,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正在被强拽着离开了土地。作者以笔为刀,以纸为剑,对所谓的现代文明进行了解剖,在那种圆熟老到的文字背后,我们读出了深刻,读出了作者的欲哭无泪,
语言流美。
帘卷西风时,那堪凛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意象已逝,环佩声遥??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栖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这些句子勾勒了一种幽怨哀婉的意境,让人们读出了文化荒漠的无奈与感慨;那些下午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沉香,绮丽在她的眼梢眉角,勾勒出她的冷艳之笔,每一个回廊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苍凉。苍凉,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的怨诉,而是冷静的表白,读来没有眼泪,但觉无边无际的悲伤流言般蔓延,无可救药??老练的文笔,对张爱玲小说的独特体验,使得作者的文字有如潺潺小溪,流淌自然。
感恩的方向
行走于世间,或接受或拒绝,生命就是一场生离死别的游戏,芸芸众生皆在其中轮回,无法藏匿无法躲避。
岁月悠悠地流淌,时间的齿轮无情地配合着春夏秋冬转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青涩走向甜美,一分一秒凝聚成无数双眼睛的注视,承载着无数颗心灵的跳动。
我们向高考迈进,也意味着与同窗的分离。曾经,我们吹呼雀跃,只为了一次考试的进步;我们抱头痛哭,只是因为误解后的内疚自责。忆往昔,春光融融,可起笔落纸间,竟忘了相知多少,只好乞求时光的原谅。现在,充满信心的我们勇敢地转弯,相信人生就是一条充满弯道的路,相信绕过去就是阳光,我们将记忆藏进心灵的最深处,倾泻下一地的斑斓。我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想着同一件事,那表情一定是笑着的。
我心里的村庄一直是沉默着的,犹如一位在冬阳下默默捻线的老母亲。没有语言,却散发着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和力。我一直以自己的家乡为傲,她不富裕,但她有着坚忍的意志;她不高大,但她有着执著的信念;她不艳丽,但她有着清新的泥土味,我和她一起成长着。在经济发达的物质时代,她怀着谦卑的心情出发,超越可怕的平庸,最后自信地奔向成功。我为她欣喜,并带着崇拜的眼神仰望着,她说:“孩子,不用这样看我,正如牛顿所说的,我只是一个在河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捡到了一枚美丽的贝壳。”不过,我相信,她捡到的一定是最美的,家乡用她身影向我宣示: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著的人改变命运。于是,我努力地成长,奋斗,终有一天,我也要让家乡以我为傲。
太平洋不会如此浩瀚,如果你能停止凝望;南海不会如此悲怆,如果你能回到家乡。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台湾呐喊着,她痛苦着,她的根在大陆,却被无情地分离,她在等待中挣扎,在残阳中歌唱,歌声撞碎了无边的云霞,她歌唱燃烧,唱出了煎熬,唱出绵绵的思念。母亲也在等她,等着她重回温和的梦乡,将她身体中不安分的沙子磨砺成温和,我们坚信,信心之旅一定会开创美好的明天,落叶终究要归根。
纪伯伦曾说:“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拥挤的心情,乱窜的目光,归根的落叶,颤抖着感恩的方向。
点评:
文意层递。
文章写了三层意思:一是自己与同窗分离,产生的依恋感激之情。曾经一起走过,一起进步,一起抱头痛哭,同窗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是同窗情,是个体对个体的感恩。二是故乡一直以来,像一位冬阳下默默捻线的老母亲守望着“我”,家乡用她的身影告诉自己:我们需要怀着谦卑的心情,超越可怕的平庸,认真改变自己,执著于人生的奋斗,这是故土情,是个体对土地的依恋。三是写了台湾对祖国的思念,一弯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台湾大陆半个多世纪,她们在互相等待,等待着团圆,这是故国情,是一种类似于母子般的依恋。作者用递进的手法,层层推进,写出了叶与根的情意。
辞里藏锋。
“忆往昔,春光融融,可起笔落纸间,竟忘了相知多少,只好乞求时光的原谅”,概括的笔调,超常的搭配,使得语言具有了一种张力,一种诗意,将无法言说的同窗之情写得很精致而有味。“她在等待中挣扎,在残阳中歌唱,歌声撞碎了无边的云霞,她歌唱燃烧,唱出了煎熬,唱出绵绵的思念”,拟人的手法,昂扬的情感,排比的句式,写出了台湾对大陆的渴望,期待回归的急切,突出了情感,增强了气势。
何时再闻泥巴香
半轮素月云中藏,一束银光洒夜江。
斜身倚船望西北,何时再闻泥巴香?
十年前的秋季,父亲为了我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毅然决定背井离乡,前往母亲的老家
浙江。我生在陕西,长在陕西,我的根在陕西,对陕西的感情很深。突然离开了,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到了离开的那一天,父亲特地去买了个花盆,在老家旁的土地上挖了几抔泥巴,再种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然后带着这充满家乡味的泥巴上了火车。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再转了几回车,我们才到了母亲的老家,这儿早已没有熟悉的黄沙味儿,只剩下眼前桔黄的树叶;早已没有熟悉的高山峻岭,只剩下眼前的绵延小山;早已没有熟悉的粗放歌声(秦腔),只剩下耳旁的细声窃语。并非江南不好,只是江南实在缺少了那份粗犷豪放之景,让我浑身的不自在。只有身边那盆泥巴,还有些故乡的影子,故乡的气息。
安顿下来后,我与父亲都特别重视那盆泥巴,把它放在阳台最显眼的地方,一有亲朋好友来我的家做客,想看看房子的摆设时,我们都会很自豪地指着阳台的那盆泥巴,说道:“这是我们陕西老家的泥巴。”有些客人很奇怪,我们不介绍盆中的植物,却介绍起盆中的泥巴。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盆中种的是什么,但我知道种这种植物的目的是让盆中的泥巴新鲜些,不至于干掉,龟裂开。而这盆泥巴也就成了我们一家和家乡沟通联系的方式之一。
越是珍贵的东西越难珍藏。这盆泥巴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消失不见了。我和父亲都仿佛是被人当头打了一棒,呆在阳台不知所措。过了很久才想起去找,却始终找不到。后来才知道我那顽皮的表弟在阳台玩耍,不小心打碎了花盆,慌忙将泥巴扫进簸箕,倒掉了!我与父亲得知此事都懵了,过了一会儿,父亲摇摇头,叹了口气,进了房间。而我则一言不发,从此不准表弟到我们家的阳台玩。
也是从那以后,我所闻到的泥巴味儿虽说不臭,但却闻不到什么香味了。本想着什么时候回去再挖几抔泥巴,却发现这儿学业繁重,到了高三后,居然一次也未得机会。
但我的心依然想着那片黄沙地,我依然牵挂我的根。本想着高中毕业回一趟家乡,但又要在家等录取通知书,着实地麻烦。真不知,何时再闻泥巴香。
点评:
标题抢眼。
文章以一句诗作标题,有三方面的妙处:一是与开头的一首诗一起串起了全文,引出了文章与泥巴有关的故事,借泥土表现自己的乡恋,意象新颖贴切,极为典型;二是标题以疑问的形式出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感情,以表现思乡情的浓洌;三是泥土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它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安土重迁”的内在精神高度统一,体现了一种浓重的文化意识。
感情浓郁。
作者对故乡怀有深刻的感情,这种感情一方面体现在带有乡土气息的泥巴上:有亲朋好友时,“我们”都会很自豪地介绍那盆泥巴,当这盆泥巴被打破时,“我与父亲得知此事都懵了”,而作者因为学业的原因,心里一直念叨的是:何时再闻泥巴香。因为对故乡爱得深切,作者初到江南时,感叹这儿早已没有熟悉的黄沙味儿,早已没有熟悉的高山峻岭,早已没有熟悉的粗放歌声(秦腔)。对于此,作者进一步作了强调,并非江南不好,只是江南实在缺少了那份粗犷豪放之景,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乡土情的浓郁。
一片不可缺少的叶
中华九州大地之上的大树,耸入重霄之上。墨绿色的浓叶随风鼓荡,猎猎作响。但谁曾想到,随着蒋介石的败退,他竟夺去了一片我们不可缺少的叶!
大树猛地一震,充满生气的一片椭圆形绿叶就那样随风而去,无法归根。它飞越了海峡,从此在蒋家军的封锁之下,海峡铸起了城墙,阻隔了两岸的中国人!
那一刻,灰沉阴郁的天气就如同预见了灾难似的来临了。整日的暴雨,似两岸人民无尽的悲痛哭泣。咆哮的海水,愤怒凶猛地击打着海峡上的礁石,欲冲破这一无形的隔膜,打垮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寻根求源家文化作文)这一堵本就不该铸就的墙!暴雨之中,夹杂着骇人的闪电,伴随着震耳的雷鸣,这是人民的希冀,是他们渴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呐喊!
血泪模糊了这一浅浅的海峡,两岸欲以武力解决。每日的炮轰,是在展示中国对中国的威严吗?无尽的烟火,除了留下了无数坑坑洼洼之外,只会进一步地切断仅存的联系。
雨下得更猛了,无论是大树还是叶子都已是伤痕累累。终于,大树冷静了下来,树叶也明白了些许,但这一海峡并没有缩短它连接两岸的距离,而叶子也已褪去了社会主色的色彩。痛了伤了的是人民啊!
大树太久没有见到“光明”了,一颗晶莹的泪水顺着破损的枝叶流入大地,慢慢渗透,终流入了海峡,成为一体。
顿时,海水沸腾了,一股热气骤然升起,冲破了散布在天空的阴云,暴雨不再,换之以绵绵的细雨。水珠滴打在血腥的泥土上,抚摸着破损的残枝败叶,给人一股别样的温暖。终于血色被雨水冲淡了,枯败之景也渐而恢复了生机。一条条的红线穿越海峡,迈过城墙,将两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你,若微微仰首,定能看到一架架承载着希望的飞机喷射出团结的烟雾;若缓缓低头,定能望见一艘艘充满着祝福的海轮波荡出友谊的海纹。
于是我们发现了,你那叶脉刻画的仍是中国的字,你那叶髓流淌的仍是祖国的血!回来吧,台湾!回到大树的怀抱,让你这一片不可缺少的叶更显得绿意盎然!
点评:
大气包举。
这次浙江不少考生写到台湾,但只有少数几篇脱颖而出,这一篇无疑是最出色的。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作者的大气。作者写了两岸关系的几个阶段:蒋介石的败退,夺去了我们不可缺少的叶;建国后两岸壁垒森严,关系紧张,炮火交织;稍后的文化大革命,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八九十年代两岸经济关系开始转入正常化;进入新世纪后,两岸实现了“三通”,关系逐渐走向人们期待的轨道上??这些阶段,由于作者情感的渗透,布局的巧妙,使得文章如一幕幕电影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行文大气磅礴。
风华掩映。
作者很懂得语言的化俗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道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的一部分,作者以“一片不可缺少的叶”作了比喻;“整日的暴雨,似两岸人民无尽的悲痛哭泣”,写出了两岸人民望眼欲穿的哀痛;“血泪模糊了这一浅浅的海峡”暗示两岸武力相见的苦难;“定能看到一架架承载着希望的飞机喷射出团结的烟雾;若缓缓低头,定能望见一艘艘充满着祝福的海轮波荡出友谊的海纹”反映了作者对两岸和平安定的热切期待??同样的意思,到了作者笔下,由于融入了真情,灵活运用了语言技巧,文章因此风华掩映,美不胜收。
篇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教学目标:
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4.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4、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课前学习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由姓氏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步骤:
一.分析姓氏源流
1、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
见秦涧泉对自己姓的尴尬。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十三代传人。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多的意思。最早在宋的时候出现关于百家姓的一本小册子,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常用的有19种。那么,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
师 :首先我们来看看姓氏这两个字。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到炎黄时期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比如介绍我班的一位同学小明,王氏)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吴广。
2、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古姓,(姬、姒、姜)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都有一个女字旁。
3、大家能不能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
明确:与远古时期母氏氏族社会特点有关。
4、大家看一下“姓”这个字,拆下来就是女生,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因此在母氏氏族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既然我们讲清楚了姓,那么氏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试着猜。(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
5、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让学生讲,老师尽量表扬)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6、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在现在生活中,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你没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明确:我们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有个本应姓赵的人,因为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而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7、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水浒传》中一个人物“西门庆”,他姓西门,为什么姓西门呢?他家住在西门这个地方。大家想想东郭先生为何姓东郭?可见有按居住地而得姓。
8、现在如果赋予同学们一个神圣的职责,让你们给一个人赐姓,这个人是杀猪杀鸡杀鸭的,你们觉得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姓才合适呢?(自由讨论,姓“屠”)
明确:这就是姓氏来源的又一种方法,按照职业取姓。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按照职业得姓的姓氏?(巫、卜、陶等)
9、大家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其他获得姓氏的方法。(国名、自己祖先的字等。)
10、小结
(一)以图腾作姓氏。最古的姓氏和氏族社会的图腾有关。如:姬、姜、姒、姚等。
(二)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如周阳、虞、安陵等;
(三) 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四) 以担任的官街为姓氏,如司马、司空、太史等;
(五) 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延陵等;
(六) 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匠、巫、 卜等;
(七) 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如周平王的一个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便姓林;又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之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八)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九) 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
(十)因避讳而改姓氏,如丘姓因避讳孔丘而改为邱姓;庆姓因避讳刘庆(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贺姓等;
11、既然有这么多的姓氏来源,那么你们的自己姓氏是怎么来的,历史又有那些与你们同姓的名人?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做这个工作了,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姓氏。(自由发言)
展示:
(一)吴姓的由来
吴(吳)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得姓始祖是泰伯。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历史上部分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发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被害。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
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以著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而流芳于世。
吴三桂:江苏省高邮人,清代平西王,明末任总兵驻防山海关,因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后在康熙年间因叛乱被杀。
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于世的杰出讽刺作家,其书从多方面揭露当时社会丑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广东省南海(今广州市)人。著有小说影响最大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有训:江西省高安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参与了近代量子物理学诞生和发展,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季等职。 吴邦国:安微人,历任上海市市长、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政治局常委。
(二)李姓的由来
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其始祖皋陶是黄帝裔孙颛顼帝高阳氏之的后裔。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蛮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李姓。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姓。 当代汉姓李姓人口已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7.9%。加上少数民族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口超过一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李姓历史名人
1、李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李延年,西汉人,是我国早期最著名的作曲家;
3、李世民,唐太宗,是功勋卓著的封建皇帝;
4、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把唐诗推向顶峰的人物;
5、李煜,既是南唐皇帝,又是著名词人,
6、李自成,是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7、李大钊、李达、李立三是革命家;
8、李四光是著名科学家。海外李姓知名华人很多,
9、李政道、李远哲,美籍华人,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
篇三:文化寻根 家国圆梦.征文比赛
文化寻根 家国圆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含义,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因为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就让我们怀着同一个的梦想,走在中国圆梦的路上!
而中华文化之根,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聚。处于现代社会,不断前行的我们,若静心去重温一下中国发展轨迹历程,一定会为之惊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虽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影响下,让“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些错误思想泛滥,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还有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毒害带来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但这些内部矛盾在给我们前行带
来了巨大的阻力的同时也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现状,看到我们的不足,在我国发展史上留下了惨痛的经验教训。正是这些教训鞭策着我国得以不断前行。
相比于父辈,我们更是看到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变迁。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爷爷辈大都生长于新中国成立之际,至今也有六七十年了,他们的这段岁月足以见证中华之崛起。听爷爷回首当年,中国还未开始正真进入发展阶段,国内大多是农村,城市更是寥寥无几,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极端落后,大多都已农业为生。
爷爷说他那个时候穿的衣服普遍都补着补丁;爸爸说他那个时候条件好了一点,但还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小了不能穿的。再看我们这代人,衣服越来越时尚,种类也越来越多,简单的裤子就可以分为长裤、九分裤、七分裤、短裤。再看小孩子的衣服,可爱的公主裙、帅帅的背带裤,每次看到都感叹自己为何不晚生十几年。
在吃着方面,变化也很大,爷爷那时候吃的是窝窝头,吃顿白面馒头就是幸福的事;爸爸说他小时候特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可以穿心衣服、吃平时很少吃到的鸡鱼肉蛋;我们这代人,在平时就能吃到上辈人在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更有如肯德基之类的外来食品。人们的选择也日益多样化,就像有的人早餐依旧吃传统的豆浆油条,有的人则偏爱牛奶面包。爷爷总是教育我要节约粮食,因为我现在的生活是他小时候一直渴望的。
而我们的起居则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
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意味着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居住空间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屋内的空间布置更趋向合理化和专门化,大有向城市现代化公寓或别墅发展的趋向。除房屋变化之外,人们居住的形式也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一些地区在这种进程的演变之下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城市地区。这些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而对于我们的出行方面,你是否会时不时的感叹现代的交通是如何的便利,如何的快速。听起爷爷说,他们以前的出行都是靠步行的,有的人家还比较好,有牲畜代劳。渐渐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与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到了爸爸这一代,自行车和摩托也相继出现,但对于农村的我们来说,拥有的人数没有几个。而你看看,我们这一代,高铁,地铁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暂且不说,光是我们道路上,哪天不是车水马龙的?
对于我国,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当数我国的经济发展。据有关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0年之后,我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生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凡是种种,都让世界看到了,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
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硕果累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定会在在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仅以此文,鞭策自己,要更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去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出一份力。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
文化之根,重于家国圆梦!
梦的开始 梦的传承
当人民革命吹响胜利的号角
当天安门城楼发出新生的呐喊
当五星红旗迎来新生的旭日
当“沉睡的雄狮”渐渐苏醒
梦,便在此刻开始
是那,华夏民族不朽的执着 是那,炎黄子孙不屈的傲骨 是那,跨越千年传承的文化 是那,跨越千年积淀的文明 让梦,得以前行
十年文革,那是“梦”的挣扎 改革开放,那是“梦”的重燃 面向世界,那是“梦”的脚步 共产主义,那是“梦”的未来 一路走来,只为这一个“梦”
你的心,我的心,为“梦”而生 你的梦,我的梦,家国之“梦” 强国之路,你我同在 富民之途,你我同行 这是,梦的传承
篇四:人教版必修二:源流与文化寻根》精编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教学参考
1123 1910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的几种常见的来源;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4.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通过对姓氏、年节风俗和民族的源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形式】
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利用家庭藏书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自姓氏的来源。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由姓氏探源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课时】
这种探究型的课很难通过一节两节课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接触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然后选择自己的课题。
2.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论文的写作。要查找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
3.交流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可以分组交流。
【教学步骤】
(以下用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下面是按人口比例统计得出的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看看你的姓排在哪? 李王张刘 陈杨赵黄 周吴徐孙 胡朱高林 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 韩唐冯于 董萧程曹 袁邓许傅 沈曾彭吕 苏卢蒋蔡 贾丁魏薛 叶阎余潘 杜戴夏钟 汪田任姜 范方石姚 谭廖邹熊 金陆郝孔 白崔康毛 邱秦江史 顾侯邵孟 龙万段雷 钱汤尹黎 易常武乔 贺赖龚文 庞樊兰殷 施陶洪翟 安颜倪严 牛温芦季 俞章鲁葛 伍韦申尤 毕聂丛焦 向柳邢路 岳齐沿梅 莫庄辛管 祝左涂谷 祁时舒耿 牟卜路詹 关苗凌费 纪靳盛童 欧甄项曲 成游阳裴 席卫查屈 鲍位覃霍 翁隋植甘 景薄单包 司柏宁柯 阮桂闵欧阳 解强柴华 车冉房边 辜吉饶刁 瞿戚丘古 米池滕晋 苑邬臧畅 宫来谬苟 全褚廉简 娄盖符奚 木穆党燕 郎邸冀谈 姬屠连郜 晏栾郁商 蒙计喻揭 窦
迟宇敖 糜鄢冷卓 花仇艾蓝 都巩稽井 练仲乐虞 卞封竺冼 原官衣楚 佟栗匡宗 应台巫鞠 僧桑荆谌 银扬明沙 薄伏岑习 胥保和蔺
二、姓氏的源流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姬、姜等。
2.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如:周阳、虞、安陵等。
3.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4.以官职为姓氏。如:司马、司空、司徒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等。
6.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匠、巫、卜等。
7.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如:上古时,黄帝曾以“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其字“常”为姓氏;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9.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
10.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而改姓氏。如: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子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庆姓因避讳刘庆(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贺姓等。
既然有这么多姓氏来源,那么你知道自己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历史上又有哪些与你同姓的名人?
当今社会流行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二、文化寻根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三、文化的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四、文化的特点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
五、文化源流例谈
1.节日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
你知道这几首诗描述的是什么节日吗?(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回答)
节日是怎么产生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条件:
(1)特定的风俗活动内容。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
(2)历法的出现。战国时,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主要节日基本形成。如除夕、元旦(正月初
一)、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活动。(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2.龙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龙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民间,龙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
你知道哪些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风俗?(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3.茶文化(播放视频,幻灯片展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有的学者把茶文化划分为萌芽期(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个时期。到了唐代,茶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我国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中国传统茶文化还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等。
文化具有地区性,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文化?(让学生调查,搜集资料) 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还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特点。下面我们一同走近民族文化。
六、民族探源
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篇五:过年文化寻根
过年文化寻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注重的节日,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是一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过年的起源说,不是把“年”说成是一种吃人
不吐骨头的凶物吗: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吃人的动物叫
年。这年只有在腊月三十晚上才出来吃东西,初一子时回山。他的食物是以人为主,年三十儿这一天晚上人人自危。为了预防年的伤害,全家人要聚在一起熬年,年来的时候,以全家之力为之一搏。而熬到子时,年走了,平安了,大家放鞭炮以示庆贺,大吃大喝,以祝生命的延续和再生,以庆三百六十五天的平安,人和人相见均问好,走亲戚,探访亲戚是否平安,并带去祝福。
在过年里我们孩子是最快乐的,是春节的主
角。街上到处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孩子,每一个
孩子也都是欢天喜地的,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
有压岁钱,还能放烟花、赏花灯。还有就是过年了
自己不用参加各种培训班,只是玩儿。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会再一天三遍地“考”他们又学了几个单词,又读了几本书,过年真快乐。
二(一)班 鲍羽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