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题目大树的苦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2:46 字数作文
作文题目大树的苦衷字数作文

篇一:题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作文指导(整理精校版)

题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作文指导

作文辅导

0412 0543

题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作文指导

请你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以“一棵大树的庄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1、清理关键词,防止信息遗漏

“一棵大树的庄严”,在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三个关键词:一棵、大树、庄严。

2、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的重点

这个题目的结构方式是偏正式的, “庄严”是中心语,“一棵大树”是修饰“庄严”的,也就是说,按照题目的要求,文章的写作重点,要放在“庄严”二字上。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不管写什么,也不管怎么写,每处笔墨都要为表现“庄严”服务。否则,就是“跑题”。

那么,是要写什么的“庄严”呢?哦,是“树”的“庄严”,而且不是一般的树的“庄严”,而是“大树”的“庄严”。

那么,什么样的“树”才够得上“大树”的称谓呢?一,树齿较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五年生成的树肯定不行,怎么着至少也得十年八年甚至百年千年的树,才能成为本文的写作素材。二,树干很粗或树体很高。所选之“树”,至少得够得上“合围之木”的树围或“古木参天”的高度,过细的树或过短的树,都会有损题目中所要求的“大”字,也会归为“跑题”。

“大树”,稀松平常,数见不鲜,是不是只要是自己所见过的,或是自己所能回想起来的“大树”都能一古脑的写进自己的文章中来表现“大树的庄严”呢?当然不是。因为,在“大树”的前面还有一个修饰语——“一棵”!也就是说,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只能写“一棵”树,或者说,只能重点写“一棵”树。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想到什么“树”就写什么“树”,完全不顾题目中的限定语(修饰语)“一棵”,那写出的文章一定就“跑题”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写的是:一棵 大树 的 庄严

3、研究词义,弄清选材的方向

对于“一棵”和“大树”这两个关键词,理解和把握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庄严”一词,而且还是“大树的庄严”。

这就要求先我们研究清楚“庄严”的词义,然后再研究清楚“大树的庄严”。

研究一个词的词义,就是要准确的解释该词;要准确的解释一个词语,除了要清楚准确的解释该词外,最好,还能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该词,而且还会为我们打开写作思路提供很大的便捷。搜索我们的大脑,我们可得:

“庄严”即“端庄而有威严”。

其近义词有:端庄、庄重、严肃、肃穆、威严、沉实、稳重等。 其反义词有:轻浮、轻佻、放荡、猥琐等。

二、探究

审清了题目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探究在该题的统领下,文章的具体写法了。这种探究可以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思路往下走。

1、先具体(即先来实的)

题目中的“树”,就是树,没有别的意思。只要在文中写的是“树”,而且是“一棵”树,就行了。

问题是,就是写真正意义上的“树”,那什么是“大树的庄严”呢?或者说,“大树”的“庄严”,即树的“庄严”体现在哪呢?说得直白点,对于文章中所选定的那棵树,我们要抓取它的哪些方面去描述才能表现这棵大树的“庄严”呢?

(1)就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树的庄严”

树叶—英姿飒爽,端庄美丽;树干—参天高耸,挺拔肃穆;树根—遒劲盘环,坚实稳重

(2)就树的生长位置来表现“树的庄严”

如果是长在房前屋后——沉实稳重不张扬;如果是长在水滨沟畔——端庄严肃不轻佻

如果是长在平原旷野——庄重肃穆不轻浮;如果是长在山尖谷底——威严倔强不猥琐

(3)就树的生理特性来表现“树的庄严”

坚守——忠诚于脚下的土地,从不主动“挪窝”; 坚持——千年生百年长,年轮永存

坚韧——斫我枝,我长,损我干,我长,移我位,我长; 坚贞——无惧风雨,不畏雷电

(4)就树给人的启发来表现“树的庄严”

不依傍(不依旁权贵);不骑墙(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不择地(不嫌贫爱富)

不屈匍(不奴颜媚骨);不挪移(不见异思迁,不朝秦暮楚);不翻涌(不轻佻下流)

不违时令(因命守时,不急功近利);吸取的极少,贡献的颇丰(不索取,不贪求)

可群处,可独居,群处则成林,独居亦高标(讲团结,不排他,耐寂寞,不孤高)

不惧风雨雷电,不惧严寒酷暑(意志坚韧,不畏强权);

任尔攀缘,不凌弱,不欺小;参天耸立,努力向上,锐意进取

(5)就不同时令、不同气候条件或不同视角来表现“树的庄严” 春天时大树——稳重端庄;夏天时大树——庄重清爽;

秋天时大树——沉实严肃;冬天时大树——威武肃穆;

白天时大树——端庄;夜晚时大树——肃穆;雨夜时大树——稳重;月夜时大树——清丽

雾中的大树——;霞光里的大树——;站在屋外看到的大树——;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大树;

远看的大树;近看的大树;仰看的大树;俯看的大树??

2、后抽象(即将“树”这个实体虚化)

这里所说的“抽象”,就是借助想象,将一个具体的、只具备自然意义实物,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转化为抽象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社会群体或人事。

除了科学家或科学工写文章一般是为了陈述科学理论、宣传科学知识、改进科学技能、改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外,我们所写的文章,为了改进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的,也就是,是为了对“人”进行鼓励、表扬、批评、批判、熏陶、感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说服人、教育人、陶冶人、感化人的。一句话,科学家写文章,是为了改造物质世界,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改造意识世界。因而,如果仅仅只针对“物”而不针对“人”,那么,我们所写的文章是毫无意义的。即使上面的“先具体”中所说的“题目中的‘树’就‘树’,没有别的意思”所揭示的思路和写法,也不是教大家写一篇有关“大树的庄严”的科普文,而是要借“大树”来印射“人”,以达到说服人、教育人或陶冶人、感化人的目的。鉴于此,写以“物”为题的文章(如“一棵大树的庄严”就是以“树”这一“物”为题的)时,我们就完全可以以比喻或象征的思维将题目中的“物”虚化为人或人的群体,并在此虚化的基础上来行文立说。只是虚化以后,在行文立说的过程中,我们要简单明了的交待清楚虚化的基础或理由,即,要照应好所给的题目。

那么,根据“先具体”中对“大树的庄严”的表现所作的分析,我们能将“一棵大树”比喻或想象(即虚化)成什么人或人事呢?

(1)人

如:某个亲人(祖父、外祖父、父亲、舅舅、叔叔、哥哥);某个领导;某个长者(“树”,而且是“大树”,本来就暗含有“高大”“坚挺”“威猛”“能为人遮风避雨,给人以依靠”的特质,加之题目中所给定的特点又是“庄严”,所以,将这“树”抽象(虚化)为人时,最好选取男性的长者)

(2)社会群体

如:祖国、民族、党;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群体或组织(虚化为这一类时,其主体必须够得上“庄严”二字,否则,就会闹出“画虎反类犬”的笑话)

(3)人事

如:中华文化

只要将“树”虚化成了以上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我们文章中所写之事,自然就是人事了。

三、写法指导

1、大树——大树(即不对题目加以虚化,大树就是大树)

(1)适用的文体:记叙文、散文(非写景类的)

(2)基本写法:托树言志;借树喻理;对比烘托渲染

(3)基本素材:从上面的“先具体”里对“树的庄严”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分析中任选一种或几种。

(4)中心或主题:呼唤或歌颂具有崇高精神品质的人;对进行正面熏陶或感化

(5)注意之点:a尊重“树”的自然属性;b紧扣“庄严”行文;c以描写为主,注重对树的“庄严”的细致刻画,力求让形象说话;d多抒情少议论

(6)写作难度:不大

2、大树——某个人(即将“大树”虚化)

(1)适用的文体:记叙文、散文

(2)基本写法: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烘托渲染

(3)基本素材:一件或几件能体现该人物的“庄严”(见“研究词义”)的大小事

(4)中心或主题:歌颂和赞美这个人;对进行正面熏陶或感化

(5)注意之点:a必须牢牢把握“庄严”一词的含义(见“研究词义”);b所选材料(文章中所写的大小事)必须能表现出该人物的“庄严”特性;c以记叙为主,并结合恰当的描写,注重细节;d要有真情感,不可空议论;e以“树”喻人,以人应树,贯串始终

(6)写作难度:大

3、大树——我的祖国

(1)适用的文体:议论文、抒情散文

(2)基本写法:纵横联想;尽情讴歌

(3)基本素材:升旗仪式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改革开放 港奥回归 国庆大阅兵 奥运会 世博会 神七飞空 嫦娥探月 经济腾飞 中国给世界的庄严承诺 黄河 泰山

(4)中心或主题: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对进行正面熏陶或感化

(5)注意之点:a必须对祖国怀有真挚的热爱之情和崇高的自豪感;b必须对祖国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c必须对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d要尽可能回避那些有损祖国庄严人和事; e以议论、抒情为主,叙事必须高度简洁; e以“树”喻“国”始,以“树”喻“国”终

篇二:原创给材料命题作文 大树底下 写作指导及范文

●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看见一棵绿荫浓蔽的大树时,常常会把视线投向大树。

不知你把视线投向大树底下使,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以“大树底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大树底下

王老师

人们常常很是喜欢大树。而且,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它的“浓荫蔽日”。

但在我看来,大树的“底下”,更值得关注和思索。例如,那些小树以及草儿、花朵,是不是少了一些的阳光?有时,“大树”的“底下”,说不准还很“阴暗”??

于是,想说说城市生活了。

你有没有觉得,现实生活里,城市这棵“树”,长得够快,也很大了。

可是,城市里的人们,似乎看不到天上的景象了。偶尔地,只是看到远远天空上的一丸灰白。而且,暗淡于无数路灯里,磨损于各种噪音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间——城市的底下,俨然是各种的“垃圾”。

很伤感。

而幼时的见闻,不是这样的。

盛夏。太阳落山了。暑气便开始了消退。水面上,树林里,送来一阵阵的阴凉。

在我的心中,盛夏的夜晚,有一种奇妙:

月亮,从树阴里,筛下一地的闪闪烁烁,飘忽不定。月亮,在树林里飘落,丁丁当当地,于草坡上,河面上,哗哗啦啦地拥挤??

如今,人们都在说,城乡差别在拉大。

我想,拉大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各种的意识。

是的,城里的人,是在用公历记录太阳;而乡下的人,则是在用阴历记录月亮。如此说来,城里的人,缺少了月光。因此,他们也几乎没有了真正的夜晚。

这就很不好。

把夜晚变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与有眠白天的交替??与剑桥那棵大苹果树下思考着的人相比,现实社会的人,是缺少登高与属望的灵魂的。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很喜欢这一书名:她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关于中国的生存思考。

这个时代,可以形容以“大树”了:盛世景象万千。但同时,其“底下”,各种的问题也历历凸显。作为青年学生,很多的开始惶惑以至忧虞了。

是的,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许许多多的人,也就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

但不管怎样,《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依然应该是青年人生命中最为激荡的灵魂时光。

请记住一位学者的期冀:

无论中国怎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大树底下

高三(1) 顾天娇

为什么身边开始充斥着怀旧的歌曲?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疑惑,大型选秀节目中最热门的《中国好声音》,在广受好评的同时,留给我们深深地疑惑。

一首歌要传唱多久,才能获得灵魂?新兴的歌手们是真正喜欢怀旧歌曲还是为了迎合观众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自我创作的能力。一首新歌要走进千家万户太难,于是节目组决定将现场布置为剧情戏的舞台。选手们的每一次微微抒情,每一次稍稍泛红眼眶;评委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起身,每一次转身;观众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鼓掌,带给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一部完整的具备开场、悬念、高潮,令人感叹的结尾的情景剧。

当这些选手站在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故事,贴上怀旧的标签,为各种“感人”而流泪,他们便离自我越来越远。

离开舞台,他们还是人群中一部分,没有鲜亮的色彩涂抹。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无法用它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有理由对他们产生疑惑。

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的树根却细弱、短小,扎进土壤的部分非常浅,,这样的树根抓土能力不强,难以更好的吸收泥土里的水分与养分,纵然有再多的鸟雀为之歌唱,也逃不走轰然倒地的悲剧命运。

对怀旧歌曲的出现,自然有很多人表示欢迎。网络界的大佬们常常高呼着:“这个时代没有诗人、音乐家,因为每个人都是诗人和音乐家。”这固然没错,但有些人却将其解读为对某种精英文化的战胜。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流行歌曲没有像前几年一样蓬勃发展了,那是因为不少人在人群犀利的言辞面前退缩了。试想,再过几年,我们的电视频道里还是那些前几年甚至前几十年的歌曲,难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若是我们仍站在文化断崖前沾沾自喜,我不知道中国的音乐道路能走多远。音乐如此,文学呢?科技呢?它们又能走多远?

没有必要再多讲什么将国家文化复兴作为己任的空洞宣言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创新思维,让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愿中国的文化之树在世界之林中愈发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大树底下

高三(2) 曹钦炀

“守株待兔”的那个农夫依旧在我们记忆中的那棵大树下执着地等待,那棵大树显然已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然而也正因为这种依靠,才使得他宁愿等待也不愿去劳作。

“啃老族”虽然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然而这个群体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们依旧活在父母的荫庇下,依旧想着由父母来帮自己遮风挡雨,依旧把美好的理想挂在嘴上却不

付出任何努力??终究还是大树害了他们。长久以来大树底下安逸的生活使他们拒绝成长,他们的坚强早已被扼杀,因为他们从来未经历任何的风雨,而当大树轰然倒塌的刹那,他们早已失去了独自生存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未必。

大树轰然倒塌,有人惊慌失措,自然也会有人开始坚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是纨绔子弟,因家境殷实而不求上进,后家道中落,开始潜心创作,终成鸿篇巨制,打破了“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魔咒。没错,人终究是有生存的韧性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那么强的韧性,所以我们又是否应在大树倒塌前多出去走走,经历经历风雨,为未来早作准备呢?

当然,说这么多决不是片面地指责大树,批判大树,依靠终究还是有依靠的好处。在外面闯世界,谁都会受伤,这时若能找到一棵大树,在大树底下打个盹儿或疗会儿伤,自然也是极好不过的。所以,我并不是希望大家拒绝依靠,而是希望大家拒绝依赖。我们可以回归大树底下,但必然还是要离开,也许大树会挽留,我们也知道那挽留里包含的是爱,那就把爱收下,继续出发吧,自己的路终究还得自己走。

走着走着,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强大,我们像曾经荫蔽着我们的大树一样可以独挡风雨了,这时也请不要忘记感激,我们又是否该回到曾经的大树旁,帮他们挡一会风雨呢?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大树,但也请不要让别人过于依赖我们,而应大胆地让他们离开,我们所需做的只不过是为他们挡掉一些灾难毁灭性的事件,帮他们疗疗伤,给他们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环境,仅此而已,仅此足矣。

只有这样,大树底下的才能自己成长为别人的大树??

也许有一天,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会起身离开,重去耕耘土地,他会在大树底下吃自己收获的粮食,和大树分享他的快乐

大树底下

作文题目大树的苦衷

高三(3) 陆彦臣

子曰:“君子不器。”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是为成为一个凭借一技之长谋生的匠人而活着的,君子的生命不应受外物牵累,他应当用全部的人生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是将自己锻造成一件有用的“器”。

就像一颗树。

一棵树长到碗口粗的时候,可以用来做桌椅家具;长到水桶粗细的时候,可以用来做床;长到人般一样粗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建造房子;若一棵树长到一人合抱那么粗,那就不得了了,这棵树就是所谓“栋梁之材”。可这棵树若是再长,那么就没用了,因为木质疏松,不能做器具,它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那大树底下的一块阴凉可以供人歇息。

但我认为,一棵树的价值可以称得上伟大的时刻,正是从它“无用”到只有那树底的阴凉可供人歇息开始的。

这样的一棵树,这样的一片树荫,它的存在,仿佛就是一种象征。

大树枝繁叶茂,它的枝枝杈杈,正是孩童游戏攀爬的好去处。天热时,一群孩子挤在树下,吵吵闹闹地追来打去,那份欢喜,谁见了,都是要笑一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一天走在榕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童年的情谊在树底下潜滋暗长。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夏天,一帮老头子们挤在树荫下下棋,摇着扇子在棋盘上击鼓进军,

支士走马的叫好声响成一片,几个有兴致的再来说上一段评书,在太平岁月里重温一回胡服骑射的三国旧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的情侣们也可以在树下约会。远处是青绿色的农田,月光像盛在树冠上的一壶温酒,被情人们的甜言蜜语炖煮着,晚风不大,但刚好够吹起衬衣的下摆。夏天的夜晚像思念一样长。

过节时,大树底下也是聚会的好地方,一群人围在火堆旁,喝酒划拳,大树底下的歌声映照着天上的星光。

一棵树,当它不再为了成器成具而生长,而把生命全部的意义都注入大树底下那一片温暖美好的阴凉,它的存在就得到了升华,它的生命也实现了更为伟大的价值。

同样,一个人,当他不再为功成名就,宝马香车所累,而将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上,并为之感到幸福的时候,他的人生也将丰富而美好。

正如千年前孔子所言,君子不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片撒着细碎的阳光的树荫。

大树底下

高三(4) 季鹏

喜欢回老家,倒不是因为我嫌城市太挤,学习太累,也不是讨厌那不绝如缕的噪音,最主要的是,永远不可能在城里看到的那连绵的田野和那一排排,一簇簇挤在那儿的树。

是的,树。不是那经过修剪,整整齐齐地列在马路两边的小松柏,也不是那扎根在一圈花坛之中,卖弄风情的柳。乡间的树没有那么多的拘泥与束缚,放纵地生长,任何一株,运进城市,对周围的同类尽可冷眼而观。

回家总喜欢在那些树下走走。踩着初春的苔藓,盛夏的野花野草,深秋时的遍地黄叶,暮冬时那一层薄薄的雪。一个人一圈又一圈地闲逛,直到炊烟升起,夕阳下山。

我时常在想,这树下,究竟是多少造物者的偏爱啊。我问树,树不说话,永远像它的树干一样,板着个脸。

春天时,淅淅沥沥的春雨落下,雨最先唤醒的不是小花小草,而是一片片的苔藓,腻腻的滑跤。谁说苔藓不美呢?那种苍劲或幽远的绿,悄悄地盖住地面,攀上树干,温柔地舔舐你的脚底,将那种莽莽的深绿从脚底传至内心。

还是说盛夏。微风一吹,树叶便微微一颤,树下便是光与影的戏法。炽热的阳光通过树叶投至树下时便只碎成了一地的温暖。再拌上野花野草的幽香,渗入你的皮肤,你的气息,催人做一个美美的梦。

抑或是深秋,大雁掠过那瞳孔一样深远的天空,在树下仰望的人的眼中投下一道孤单的身影。秋日的阳光已没那么灼人了,透过光秃秃的枝桠,和着满地的落叶,和着谷物成熟的气息,一片绚烂的金黄。

即使在严冬,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在撑满积雪的枝桠下漫步,也照旧充满了诗情画意。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隔夜的雪,留下一行歪七歪八的脚印,发出轻微的“咯吱”的响声。偶尔惊醒一只寒鸦,扑愣愣地飞起,拍下一翅雪屑,一声划过结冰的河面的长叫,一道模糊的黑影。即使不是诗人,也不由地站在树下发呆,什么都不想,仅仅是闭上眼,感受那种自然的美丽。

突然想起老家的院里那两棵树,还是老爷爷的父亲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已有两三层楼高了。绿过,枯过,一如人生。小时候常见爷爷在黄昏时搬张藤椅坐在树下,奶奶就坐在一

旁唠嗑,任由西下的夕阳将他和树的身影,拉的老长,老长。

真好。我也希望有棵树,和我一样老的年纪,在我累的时候可以坐在它的脚下,慢悠悠,心平气和地看看天,看看云,看看炊烟升起,看看夕阳一点一点地西沉。大树底下其实就是一种慢生活。

大树底下

高三(4) 汤佳艳

夜深了,我从屋里走出来,褪去了节日的喜庆感,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走一走,散一散胸中的闷气。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那棵大树底下。月光如流水倾泻而下,照得大树都闪现出一种异样的光华,我不禁感叹:“好美!”夜晚的寒风吹过,我脑海中关于这课大树的回忆瞬间都清晰起来。

“老吴啊,看我这颗棋子不让你满盘皆输!”“你别得意的太早,我来将你一军,哈哈!”这是爷爷在和邻居吴大爷在树下下象棋的场景。“丫头放假了,快来,快来,奶奶刚泡了一壶桂花茶,很香啊!”“好嘞,等我先去放个书包!”这是奶奶在树下和我一起泡花茶的画面。往事一幕幕浮现,是那么的温馨,如在昨日。可如今大树底下的石桌石椅已被推倒,周围的几棵与之相依相偎的小树,美丽的月季花还有茂密的绿草都一起消失了。

都是为了所谓的娱乐广场!如今大树底下被截断的小石墩被围了起来,小石墩的外面是冰冷而坚硬的大理石广场,广场一边筑上了新的健身机械,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僵硬!

由于今天过节,广场上几乎没有人,前几天我都看到有许多阿姨在广场上跳舞,音响里放着那些快节奏的俗气的网络歌曲。我在房间里写作业或看书,时常被扰的心烦意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一支接一支的电子舞曲。

什么时候人们的心开始变得如此浮躁。一些所谓的爱好也变得充满物欲,纯粹是为了追求刺激和一时的欢愉。大树底下那些曾经的纯朴欢笑声与无邪的笑脸被深埋在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冰冷与寂寞。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跨过这矮小的石墩,与大树一起回忆往昔,感受这片刻的纯净质朴与无忧。应该很少吧,因为在这一方天地之外有太多太多的诱惑在呼唤着大家。

前几天,爷爷出门去棋牌室,手里拿着一件单衣,他笑着和我说:“年纪大了,受不住棋牌室的冷气啦!”他顿了顿又道:“还是那棵大树好啊!可惜……唉!”说完他走出门,留给我一个落寞的背影。是啊,大树底下那自然的阴凉是冷气换不来的。吹着冷气,感受到的是股股寒意,而大树底下才能给人真正的舒适感。

今夜,我跨过石墩,倚靠在树干边如是思索着。

大树底下

高三(5) 季洋洋

有最朴素的根,才能有机会谈最绚丽的梦想。

篇三:苦衷

苦衷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苦衷,有些苦衷别人可以了解,有的是不能的。苦衷也分多种啊,我这次的苦衷根本没有人体会。

我是个比较乐观的人,被老师批评也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这次!唉。 这次,每班8个同学写作文(题目是给自己下的奥运冠军写封信),让学校带给那些奥运冠军,我没有被比上,但我很不服,因为一篇作文三分之二是老师写的。但我没有向老师说,也没有向同学提。一次,一个同学正在写作文。我把作业写好了。站在他旁边和他一边说话,一边和一起讨论这篇作文该用些什么词语。但老师来了,他以为我和那位写作文的同学讲话,叫破口大骂:李绿隆啊,怪不得你这次作文没被我选上,原来你天天和别的同学说话。我不做声,因为我心中知道老师不知道我在干吗!但老师的批评声还没说完,又对我来了个连环炮的骂!我还是没做声,我心胸宽阔。不像某某人那样,心胸狭窄!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知道了我的苦衷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我希望老师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心情,理解孩子之间有商量的余地。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希望老师是那位老师。

篇四: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写作佳苑

2011-03-11 0620 5d56b7b401017dxb

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一、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两部分组成材料+要求。其中材料又可分为两部分事件+评论。

事件一棵大树修枝剪叶后从深山移植到城市公园。

评论一的意思是换一个生存环境才能被人赏识。

评论二的意思是要付出代价才能适应新环境。

评论三的意思是没必要离开原有环境,在那里也可以发光成才。

此外,还有一个省略号,意味着对大树移植一事还可以有其它看法。

二、其实,这道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很简单,只要抓住三个评论中的任何一个来立意都可以,省心省事,稳妥。

材料的核心是“移植”,也就是“换环境”,三个评论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的。基于此,我们立意时也要抓住“该不该移植”“为什么要(或不要)换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环境”这些核心话题来写。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学会表现自己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8.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9.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10.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11.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2.适应原有环境,表现自己

13.坚守我心

14.给自己一个舞台

15.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其它立意(省略号的内容)

还可以有其它看法,但必须紧紧围绕大树的“移植”这一问题来立意。

【存在问题】(主要谈审题立意的问题)

1、超出范围比如泛谈“改变”,原文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2、断章取义“是金子总会发光”“怎样成为金子”,原文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3、就事论事通篇只谈大树移植一事,或者谈环保、城市建设问题,没有借题发挥。

4、舍本逐末完全忽略大树移植这个基本事实,只抓住某个评论的句子无限延伸,越写越远。材料中的评论也是针对事件本身而言的。

5、张冠李戴没有正确理解那些评论,明明是套用第三个评论做论点的,但内容却符合第一个评论。

6、角度混乱把那三个人的评论夹杂在一起。看似“综合”,其实是“大杂烩”

7、其它误读

(1)将材料中的“修枝剪叶”理解为为了美观、好看,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审美要求。其实这是移植时的一个必要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存活。

(2)将大树“移植”看作是“跨界”,其实大树只是“跨境”。

(3)将材料理解为“落叶归根”“回归”,其实不是“归”的问题,是该不该“走”的问题。

(4)其它实力与机遇、厚积薄发、平淡心境、坚持不懈、生命的姿态??

【备考建议】

新材料作文是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好多考生都只是从材料里提取出某些关键词、关键句(如“改变”),然后就写成话题作文了,结果所写内容与材料、题意若即若离。这是这次作文最大的问题。

因此写作时要抛弃话题作文的写作习惯,时时检查自己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材料。

篇五: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作文天地

03-12 1601 :

材料作文“大树被移植”讲评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一、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两部分组成:材料+要求。其中材料又可分为两部分:事件+评论。

事件:一棵大树修枝剪叶后从深山移植到城市公园。

评论一的意思是:换一个生存环境才能被人赏识。

评论二的意思是:要付出代价才能适应新环境。

评论三的意思是:没必要离开原有环境,在那里也可以发光成才。 此外,还有一个省略号,意味着对大树移植一事还可以有其它看法。

二、其实,这道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很简单,只要抓住三个评论中的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隼戳⒁舛伎梢裕⌒氖∈拢韧住?/p>

材料的核心是“移植”,也就是“换环境”,三个评论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的。基于此,我们立意时也要抓住“该不该移植”“为什么要(或不要)换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环境”这些核心话题来写。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学会表现自己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8.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9.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10.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11.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2.适应原有环境,表现自己

13.坚守我心

14.给自己一个舞台

15.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其它立意(省略号的内容)

还可以有其它看法,但必须紧紧围绕大树的“移植”这一问题来立意。

【存在问题】(主要谈审题立意的问题)

1、超出范围:比如泛谈“改变”,原文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2、断章取义:“是金子总会发光”“怎样成为金子”,原文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3、就事论事:通篇只谈大树移植一事,或者谈环保、城市建设问题,没有借题发挥。

4、舍本逐末:完全忽略大树移植这个基本事实,只抓住某个评论的句子无限延伸,越写越远。材料中的评论也是针对事件本身而言的。

5、张冠李戴:没有正确理解那些评论,明明是套用第三个评论做论点的,但内容却符合第一个评论。

6、角度混乱:把那三个人的评论夹杂在一起。看似“综合”,其实是“大杂烩”

7、其它误读:

(1)将材料中的“修枝剪叶”理解为为了美观、好看,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审美要求。其实这是移植时的一个必要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存活。

(2)将大树“移植”看作是“跨界”,其实大树只是“跨境”。

(3)将材料理解为“落叶归根”“回归”,其实不是“归”的问题,是该不该“走”的问题。

(4)其它:实力与机遇、厚积薄发、平淡心境、坚持不懈、生命的姿态??

【备考建议】

新材料作文是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好多考生都只是从材料里提取出某些关键词、关键句(如“改变”),然后就写成话题作文了,结果所写内容与材料、题意若即若离。这是这次作文最大的问题。

因此写作时要抛弃话题作文的写作习惯,时时检查自己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材料。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