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快速审题技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3:56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辅导:快速审题技巧作文
高考作文辅导:快速审题技巧
篇一:高中作文指导学生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方法论
高中作文指导学生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方法论
【摘要】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重点在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作文写作功底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快速审题立意是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是文章思想定位的重要步骤,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本文根据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举例讨论如何利用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
【关键词】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民间常有俗语:“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把强大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运用到作文的审题立意上,不仅能使思维变得有条理,而且能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下面将详细分析一下怎样把联想与作文的审题立意相结合。
一、联想与审题立意是什么
联想是指人观察某一事物后脑海中出现与之有关的场景的过程,通过联想可以把脑中杂乱的记忆变得清晰,有逻辑。联想不是乱想,需要培养联想习惯,通过事物的相关性、相似性,或是因果关系去展开联想。只有合理的联想技巧,才能正确地完成审题立意。把两者系统地结合,需要不断地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
审题是写作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向。通过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范围和重点。“立”是确立,“意”就是文章想要传达的意思,
也就是中心思想。随着审题的进行,中心思想凸显,它作为文章的核心与所选择的材料构成了文章的内容。
二、怎样将联想与审题立意相结合
(一)审题与联想
作文大忌是跑题,不管是命题、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紧紧围绕文章题目,否则再好的文采也将被淹没。理解题目的意义,首先要“看懂”,能够从字面上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要“读懂“,通过联想正面、反面,多角度地看待一个题目,就可以究其深奥了。起初令学生感觉难、思维受阻的作文题目若不借联想的方法,就可能造就一篇草草了事的文章。
审清的最好办法是“大化小、虚化实”,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将这些词组成句子,这样就找到了切入点,能够比较容易地确立文章的中心了,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深写透。
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诧异、不解等,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得出:大家对玻尔的回答先是“出人意料”仔细想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思考过程中,深入地认识了。所以,只要抓住对事件进行必然性的分析,便可以抓住题目的要求了。
审题与立意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跑题或偏题的失误,文章就会大打折扣,正确的审题立意往往会占用写作时间,适当地运用联想的方法,不仅能深刻了解出题人的立场,而且能节省很多时间用于材料的选取和语言的提练。
(二)立意与联想
写作主旨是一篇文章的心脏,确定写作主旨,并且需要在作文过程中围绕这个中心,使它更深刻、更新颖。联想方法的使用在确立文章中心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通过因果关系联想,审题后运用逻辑思维推断原因,能够追本溯源,使文章更深刻,通过逆向思维判断,往往别出心裁。
a市地铁一号线是g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a国自己设计的。a市的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一点点;夏天,雨水常使建筑物受困。g国的设计师在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阻挡雨水倒灌,但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请问,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运用联想的方法:现在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一些人常以诸如“我是做大事的人”这样的语言,作为他们做不好小事的借口;当今社会,缺少的不是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这样
比较容易得到一个立意:细节决定成败。
哲学上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一个文章题目时,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便可以抓住其内外的因果联系,通过分析这种联系,揭示中心思想,得到明确的立意。
曹植曾写过一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长曹丕,同情自我,指责豆萁。郭沫若又有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反其意而行之。郭沫若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同一件事情。站在豆萁的立场上,肯定豆萁的崇高牺牲精神。作文也是如此,对待同一个话题可以写出不同观点的文章也在于此:逆向思维。在作文过程中运用联想,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立意就会与众不同,写出新颖的文章。
(三)选取作文材料
围绕中心思想展开的论证是构成文章的重要部分。当确定文章的立意时,可能还会犹豫,这时若有相关的真实例子来佐证观点,思路就会变得明朗清晰。例子的选取如果是有着相似性的材料,这样使用类比分析;如果是相反例子的材料,这样就用反证的分析方法。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在空间上或者时间上,都是彼此接近地运转的,这些事例可能就存在于运用发散思维的联想过程中。
三、结语:
训练学生快速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方式有多种,联想是常用的、最易学的一种。运用联想的方法审题立意,可以充分发挥联想的放
射性、发散性,以达到快速捕捉所需的有利信息的目的。联想与生活实践分不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广泛涉猎,重点研究,多听、多观察,最重要的是多加练习,刚开始的训练可能是照葫芦画瓢,渐渐就熟能生巧了。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往往会受益终生,但是这个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长期有意识地训练用联想的方法审题立意,对于审题立意的速度提高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文学.用智慧破解作文审题立意的密码[j].现代阅读,2012
(8).
[2]冯建利.找准材料“抓手”,准确审题立意——高三材料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3]李光烈.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j].考试与招生,2011(14).(编辑:龙贤东)
篇二:中小学作文辅导技巧之审题训练
作文辅导技巧之审题训练
一、认识“为什么审”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和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
二、明白“审什么”
(1)审习作内容
(2)审习作重点
抓题眼的一般规律是: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3)审文题的限制
a、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b、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c、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
d、弄清人称的限制
e、弄清蕴含的意义
f、明确附加的限制
三、解决“怎么审”
(1)推敲法。
(2)引申法。
(3)比较法。
(4)补充法。
(5)自问法。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四、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1、半命题作文拟题常出现的问题?
拟题雷同
拟题宽泛
拟题随意
2、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开放部分,材料作文
限制部分,命题作文
3、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题目独立出现题目与提示(要求、导语)相结合
4、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
确定文章的立意确定文章题材确定写作重点明确文章体裁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操作训练: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了?
题目:《——也美丽》
开头:
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结尾:《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审题练习1——同学们可以合作完成
题目:《我尝到了——的滋味》
审题练习2——相信你有能力独立完成
请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审题练习3——请同学动笔,写出你的审题过程
请以“我,因为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6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比较两个作文题的异同,根据导语和要求补全题目,并分别写出两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然后作文。
题目:(一)很简单(二)不简单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不能抄袭。
作文拟题技巧
一、标题的作用
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
C、艺术型。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如比喻式《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引用式《你不该悄悄地走开》(歌曲)《横看成岭侧成峰》(诗句),反问式《21世纪你美吗》《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情景式《滑铁卢上空的雄鹰》《带着三句话上路》,符号式《出发+拼搏=到达》,呼告式《妈妈,我想对你说》,对比式《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英雄有用武之地》。这三种情况以后两种为好。
五、作文拟题的方法:
(一)修辞法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设问。《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我今天做了什么?》
5、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8、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9、层递《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10、比拟《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11、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12、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13、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活读书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4、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5、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6、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7、反复《“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8、通感《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19、叠字修辞:“小巷深深,老街长长”,“深深”“长长”这一对叠字,将我们带入了一种绵绵不尽的悠悠情怀之中,仿佛与作者一起去探访柯灵先生的家乡,一起溶化在先生的浓浓乡情之中,朴素中又情味隽永,余韵茵茵。
(二)引用法
1、引用诗句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
记忆的困惑。
--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2、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3、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
----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三)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四)符号法
1、数学符号
--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
--荒谬式:以“游戏”为话题--《7+1=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
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不等式: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素质》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五)点铁法(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以“童年”为话题--《水中的童年》《与樱木花道一起成长》
以“父亲”为话题--《从头开始》--作为理发师的父亲
以“帮助”为话题--《“人”字是支撑的结构》--护送残疾同学上学
(六)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破不了的“案”》;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七)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树”为话题,可拟《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树林》、《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法最为简单,但新意不够)
下页余下全文篇三: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整理精校版)
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作文辅导
04100911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
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篇四:高考作文新题型指导:供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
高考作文新题型指导:供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对于这两道试题,国家考试中心在考后评估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作文命题尝试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它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在体现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可以预见,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将会在2007年的各地高考命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这种供材料题意作文无疑更合理更能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那么这种题目该怎样审题呢?
一、作文材料的来源与特点
例题一:2006全国1卷: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题二:2006全国2卷: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道成功的作文题目离不开言简而意深的好材料。纵观高考历年作文题目的材料,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有多个人物、故事情节的精短小故事,材料来源于纸质媒体的时新文章。二是寓言诗、寓言,材料来源于中外寓言。一般经过再加工,更凝炼更有针对性,如例题一。三是几则贴近现实生活的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来源于媒体报道或综合加工,如例题二。三种不同的材料对考生写作的指向性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精短小故事、寓言材料更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辩能力,材料主要通过故事隐含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则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一些生活问题。从审题难度来说,前两种形式要大于后一种形式。
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
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⒈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全面解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作文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思考范围,所以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审题
题一,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写乌鸦“非常羡慕”的心理动态时,加上一句“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那该多好啊”,这句话可以引发读者对乌鸦行为动机的想象与发挥。又如,材料描述老鹰是“从鹜峰顶上俯冲下来”,而乌鸦则是“从树上猛冲下来”;老鹰像一切凶禽猛兽一样静悄悄地扑食,而乌鸦是哇哇地叫着冲到羊背上的。这样的细节对比也许会使人产生遐想,从而认识到鹰与乌鸦的截然不同。
在研究故事细节的同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比如在这个寓言故事的结尾,牧羊人告诉孩子“这是一只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的鸟”,表达了牧羊人的态度。同时又让牧羊人的孩子在听了牧羊人的回答之后,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暗示对这则寓言的含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其他诸如理想与现实、可笑与可爱,等等。这样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仔细揣摩和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就呈现出来了。此时再回过头来结合步骤一有关哲理的解读,就能全面正确地把握材料的用意了。
经过审题,可以确定材料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勇气是值得赞赏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等。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这一步骤同其他题型要求相同,不再赘述。
四、供料题意作文模拟操练
⒈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容”“奉献”“忍耐”“承载”等。
⒊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人生”,中国和美国的辞典上解释不同。中国的辞典上说:“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美国的辞典上说:“人生就是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你是怎样看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个材料审题难度不大,可以结合两种说法写作,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说法写作,也可以自己另外提出说法写作。
⒋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漫画,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
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比如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最夸张、荒诞的是“昂首高鸣”的形象。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
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顶被丢弃的皇冠寂寞地躺在荒草中,一群寻找食物的蚂蚁正要从这里经过。无聊的皇冠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蚂蚁,便嘲讽地说:“你们这些小东西,整天忙忙碌碌,能做什么呢?”一只小蚂蚁看看皇冠,说道:“是的,我们很卑微,我们很弱小,可我们的身上同样拥有奋进的力量。”听了小蚂蚁的话,皇冠不由得笑起来:“哈哈,你们有力量?想当年,在皇宫的时候,我才叫有力量呢,我一声令下,可叫千万人生也可叫千万人死,谁能不服从我的命令?谁能有我的力量大?”小蚂蚁听了皇冠的话,说道:“好吧,就让人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力量。”说完,叫来千万个同伴将皇冠掀起,在惊慌失措中,皇冠被弱小的蚂蚁们推动着滚动起来,一直滚落到了万丈悬崖下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发展变化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大与小”“强与弱”“力量”;从蚂蚁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团结就是力量”;从皇冠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⒍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我比别人聪明一些的,是我知道我的无知。——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②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③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④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为主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综合谈应该怎样对待“无知”,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谈“无知”,也可以从肯定角度谈“无知”。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