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流年碎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3:34 初中作文
流年碎影初中作文

篇一:流年碎影

流年碎影

学通社 学号20133472 18754883212 房啸

静坐庭前,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今昔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过。

一个人,轻拥着所有的故事,在黑白的影像里,在流年的碎影里,静静陷入梦的幻觉。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记忆的色彩怎样退去,总有那几许艳丽,衬托着生命的永恒,净化你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命运轻盈曼妙,撇下一些喜悦和喊不出的疼痛。唯有爱,是我俯身大地的动力。

我们在没有路的地方起步。日升日落,我们在没有路的地方走着。山比高在远处笑,水排着队比险在近处乐。几乎都是拒绝的姿势,基本都是障碍的角色。我们仍在没路的地方走着,困惑中喊声加油,跌倒时搀扶一把。当风雨来袭,我笑对人生;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回报以歌。

面对厄运,我们不应该悲伤的无所事事,绝望的将痛苦的尘屑撇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那些年的美好或不快都化作云朵,经过了我的心,开出最美的记忆之花。

陌上花似锦,所有的疼痛终于回去,才蓦然发现,那青春里所有的过往,即使是疼,即使是碎,仍然美到心惊。

许多年后的某天,不经意地想起,依然弥漫出温馨的暖意,在流年的隧道里,回荡着悠长的足音。

流年碎影,想来是最美的时节,却是最断人肠。

桥渡一班

学号 20133472

18754883212

房啸

篇二:流年碎影

流年碎影

炎热哗啦一下就把夏季倾泻于阳光之下。于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伫立的河边,水流淙淙,绿杨鸣蝉。如果说童年是长大的乡愁,那么有姥姥相伴的日子便是我当今的乡愁,迷离又挥之不去。

总是梦回家乡的老院。烈日的午后,树影在绿窗纱上唱和风的节奏。我和姥姥在外屋的大床上乘凉。起初并不困倦,感觉睁着眼睛怎么也比合着眼睛舒服,颠来倒去,憋得冒汗,却越来越睡不着。这时要能出去玩该有多好啊。可姥姥肯定不会同意的。她迷着眼好像睡着了,蒲扇却还是照旧扇着,不快不慢。于是,便喊姥姥讲故事。姥姥会讲的故事很多,让她随便讲她一般不会跟上次讲得一样。但讲得比较多的还是挖野菜的王宝钏,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善良的蛇仙白娘子。但我最喜欢听的是“胡子精”的故事,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姥姥反复讲这个。那好像是一个系列,情节复杂,人形和植物幻化,动物和人相通,善恶分明。想来,那应该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童话了。 姥姥不识字,但在当时却是我的“偶像”。只要看到姥姥闲下来纠缠着她讲故事。当时最迷糊的一个问题就是“胡子精”是什么。据姥姥讲的故事看,好像是一种喜欢吃人的恶兽,我问姥姥是不是像聊斋里所讲的那种“狐狸”。姥姥说不是。而是一种老虎,本事极大,能一跃而过黄河。这更让我觉得惊奇。后来慢慢发现,姥姥讲过的故事大都出自戏剧,当时我还记得其中几句半明不白的戏文。只是这“胡子精”却不仅在舞台上我没看到过,就连书里也没有。 许多漫长的午后都在这样的故事里催眠。阳光和影子对比最鲜明的日子也就这样在姥姥的蒲扇里随着遐想慢慢逝去。很快,我踏上了学途,离姥姥日渐遥远。

好像是上了高中之后的某个暑假,我回姥姥家又想起了那些可爱的“小伙伴”。晚饭后,端着小凳坐在院子里要姥姥再给我讲从前的故事。那时姥姥的头发已经有大半变了颜色,牙齿也残缺不全了。说话时因为漏风而需要稍微停顿一下。变化还不止这些,我发现有一些细节已经讲得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帮她改了几处之后,便想,可能是姥姥嫌讲着麻烦故意省略了一些吧?我当时就认定是这样,要不然这故事怎么听起来没有小时候那十足的味道了呢?

“胡子精”终于在我奔波于工作和家庭的琐屑时悄然隐退于我的江湖。只是按照惯常逢年过节的习惯,我每次总是匆匆回去看看姥姥,又匆匆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姥姥的头发已经纯然如银了,嘴里只剩下了牙床,一只眼睛被白内障遮满,仅凭另一只眼的微光或声音判断来人。即使这样,她每天坚持第一个起床打扫庭院,坚持不看医生,坚持洗自己的衣服。

又是端午节了,初六便是姥姥的大寿。前几天晚上梦里筹划给姥姥过生日的事。姥姥已经八十二岁了,而我却好长时间没有陪姥姥好好说过话。这次一定要买好多姥姥喜欢的东西,还要她给我讲“胡子精”,不,我要给她讲,讲她没有听过的故事。可是,姥姥喜欢什么呢?我想着,费力地想,直到醒来,

泪水潸然而下。我哪里还有这样的机会?!姥姥连同那些故事再也不会回头看我一眼。

遥望来路,水烟茫茫。那里有什么在熠熠闪光?我知道,那些湮没于童年的故事也知道,姥姥,您可知道?

篇三:季老

季老

怀着虔诚的心,抚摸着“季羡林”三个字,心里就是满当当的幸福??

朴实、真诚、友善、开朗——这些是鄙人对季老最平淡也是最崇尚的评价!他的海洋里充斥着世间最平淡的瞬间,没有华丽丽的伪装,有的只是褪去修饰后“赤裸裸”的真实。

纵浪大化里的思索人生之本,学海泛舟里的驰骋,流年碎影里点星的美好,相如以茶里的闲谈??季老活脱脱的再现在我们这些后辈面前。

他说,不满才是人生。

季老,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90后的我们恰恰相反,总是在我们最应充实却也最堕落的青春里留下无尽的怨言: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选择。社会就像江湖,总是让人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我们就好像都是远视眼,各自用假象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生活就像季老所想的一样:简单即是幸福,幸福就是简单;每天多一点微笑,生活就多几分希望!如此浅显、明了,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的不幸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不幸才让我们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能够细细品尝生活中的千滋百味、酸甜苦辣??难道,这不能算是圆满吗?

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季老,我们必须认真继承这个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

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下造福于子孙万代。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季老这种对书的赤诚倒是让我想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曾写: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能一日不读。可见读书对我们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好的藏书乃是为了我们后代们更方便的读书、更有效的读书!

他说,我曾今有过一个温馨的家。

季老,老祖,德华,就是这样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为什么说是一个温馨的家呢?首先是因为季老家六十年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有红过一次脸。我想这既是不能算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吧。把这样的一个家庭称之为温馨不正是恰如其分吗?然而时光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到了后来,季老孤身一人,形单影只??但,天无绝人之路,季老的同事、朋友、学生了解到季老的情况后立即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季老又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其中有一位天天到季老的家“打工”,为季老操吃操穿、读书念报、招待来宾、处理杂物,不是亲属,胜似亲属??你难道能说这不是一个温馨的家吗?

他说,笑着走。

朴老说:别人都是哭着走,独独季羡林是笑着走。这句话是不是触动了我们呢?大多数人让早已逝去的昨天占据了太多的今天,原本应装载微笑的地方早已充斥了过多的愤恨,忧伤。如果,你每时每刻都在自信的微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如果,拥有这些,不足够吗?

季老,生的平淡,活的洒脱,笑的华丽!

季老,值得我们用一生品读的人。你准备好了吗?

篇四:2013年度十大好书及推荐理由

2013年度十大好书及推荐理由

书目一:《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美)著,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傅高义先生十年倾力之作,数次获奖,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原驻华大使芮效俭,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赓武齐力推荐;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书目二:《被禁锢的头脑》,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 著,乌兰、易丽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某种意义上,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更加伟大和富有意义。奥威尔的那本是预言幻想小说,身在英国的奥威尔,并没有亲身经历俄式极权主义,没有看见它是如何从一个社会内部成长出来。而实际上任何被称之为“怪胎”的东西,都不可能仅仅是外来的,“被植入”的,而是有其自身深刻的历史、文化及人性的原因。《一九八四》重在描写人们在巨大的外部压力及恐惧之下,如何思想变形,完成了从属和归顺的过程。米沃什写在1951年的这本,重心放在了这些人们如何从自身的处境、困厄及个人野心出发,自觉并入强势力量,最终变成了压力的一部分。书中所见所闻,为作者本人亲身经历。

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的写于1950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米沃什的许多真知灼见放到现今的语境下,其阐释力度依然强劲,甚至更富潜力与空间。中文世界对本书期盼不已,中文版从波兰文直接译出,同时汇集了德文版、英文版的序,并请著名批评家崔卫平女士作导读,可谓善本。

书目三:《古拉格:一部历史》安妮?阿普尔鲍姆(美)著,戴大洪译,新星出版社;

《古拉格:一部历史》,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古拉格》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所有这一切必须留在俄罗斯历史中,永远不能再发生,因为发动一场对于自己人民的战争是最大的犯罪。——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强烈推荐人们阅读安妮?阿普尔鲍姆精心撰写的这部言之凿凿、出类拔萃的历史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全面详尽,引人入胜。??(安妮?阿普尔鲍姆)严厉抨击了控制着古拉格体系的腐化堕落,证明了苏联人民的适应能力。??她的研究无懈可击。——《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终于使我们可以一睹古拉格全貌的力作??一本价值连城而且不可或缺的书。——《华尔街日报》

雄心勃勃,资料翔实。??无法估价。??阿普尔鲍姆有条不紊、毫不畏缩地向人们展示了进入古拉格的地狱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纽约人》杂志

书目四:《繁花》,金宇澄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金宇澄的写作缓慢、谦恭,如同一次漫长的等待。他发表于二○一二年度的长篇小说《繁花》,新旧交错,雅俗同体,以后撤和迂回的方式前进,以沪语的软与韧,抵抗话语潮流中的陈词滥调。经由他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市井与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义;对日常世界的从容还原,更是曲处能直,密处能疏。他的写作,有着话本式的传统面影,骨子里亦贯通、流淌着先锋文学的精神血脉。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书目五:《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沈迦著,新星出版社;一段中国晚清史,一位羁旅华夏三十年的英国人,他是费正清的导师,胡适的挚友(朱学勤、马勇、熊培云联袂推荐)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理雅各的学生,李提摩太的追随者,费正清的导师,胡适的挚友。。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他生命的轨迹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一群重要人物的命运:胡适、费正清、陈寅恪、林徽因。

他将《圣经》翻译成温州方言,将《论语》翻译成英文,他的译本是牛津大学最认可的经典翻译,至今已印了三十多版。他是被遗忘的大师:他受聘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翻译《妙法莲华经》,编纂《中英佛学辞典》。被忽略的业绩:一战前线服务华工获民国政府勋章,代表英国处理庚子赔,款助千万英镑退还中国。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作者沈迦,历时六年,跨越三大洲,用翔实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苏慧廉百年前的人生轨迹,也描绘出大时代的波澜诡谲。日光之下,众生如蚁。对历史的追溯,不光是为了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还有对那些逝去的岁月,保持一份尊重。

书目六:《现代世界的诞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英)麦克法兰主讲,刘北成评议,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england@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最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书目七:《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陈徒手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这11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书目八:《南非的启示》,秦 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非的启示》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曼德拉传、从南非看中国、新南非十九年。曼德拉传自成一体,讲述从曼德拉出生,到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建立民主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以来的一段历史。新南非十九年,评述南非自转型

以来的历史,深度反思南非2008年骚乱事件、南非的民主、南非的工会与社会福利制度,以及转型后的南非共产党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对南非的观察,秦晖注意到发生南非“部族冲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园”而在城打工的、南非当局所谓的“流动工人”,他们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着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科萨族劳工多是都市贫民区的安家户,而祖鲁族劳工则多是住集体宿舍、家属留守“黑人家园”的单身劳工。由此他联想到我们国家的类似现象,如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等,并反思这些现象的制度背景,以及与两国经济发展及高速增长时期之间的联系。从而期望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秦晖从南非发现另一个中国,反思福利、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

曼德拉不是霍梅尼式的“圣人”或曹操式的“英雄”,更不是绿林式的枭雄,他是集道义与理智、勇气与宽容于一身的圣雄式人物。圣雄不是完人,但他给南非带来了希望。因此,无论基于价值判断还是基于功效判断,曼德拉投身“革命”如果说无须被“崇拜”的话,那么至少也是不该被诅咒的。——“曼德拉现象”的历史意义

许多国家、包括印度与拉美的贫民主要特征就是贫困。而与此不同的是:南非的“进城黑人”与中国的“进城农民”除了贫困,更严重的问题是公民权利的缺失。他们不仅是穷人,而且是“贱人”。当然,印度民间的种姓制下也有“贱民”,但那里的“贱民”只受民间传统的歧视,国家把这种歧视视为非法。而中国与南非的贱民受到的恰恰是来自国家的“合法”歧视。——从南非看中国 南非共大概可以说是当代世界最“自信”的共产党之一——她的自信表现在不害怕在民主政治舞台上与别人公平竞争,自信可以靠讲理、靠做事,而不是靠“专政”,靠强权封别人的嘴来取胜。南非共从来不是“甘地主义”者,在别人武力镇压她时她会武力抗争,不会任人宰割束手待毙。但她也不相信武装夺权,早在武装斗争时期她就已经在自己的纲领中放弃了“专政”的说法,更不会用武装去摧毁宪政民主。 ——新南非十九年

书目九:《陈独秀全传》,唐宝林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独秀全传》是中国陈独秀问题研究专家唐宝林先生耗费半生心血,精心写就的学术精品。该书在香港出版以后,赢得读者的充分肯定。

陈独秀是研究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绕不过去的人物,南陈北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大功臣;在他任总书记时遭遇大革命的失败,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来成了托派,又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直至病逝于贫病交加。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而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描述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最全最真的第一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

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杂纠结的历史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一、家世、早年经历及感情生活;二、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贡献与错误及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三、与托派的关系相关主张和活动;四、与国民党的关系;五、文字学等纯学术研究。

关于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主张、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大革命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书中都有充分的讨论,并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判,既不栽赃,也不开脱。有关陈独秀后期与托派结合的问题,限于资料,国内学界研究不足,本书则以较多篇幅,对这个问题做了清晰的梳理;可以说是陈独秀与托派资料最详实、论述最全面因而也最具学术水准的著述。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总体来说,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一部关于陈独秀研究的颇具分量的学术研究之作。

书目十:《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林骥华译,商务印书馆;——为观照当下世界提供启示

《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由24篇长书评组成,曾被《福布斯》评为“思考20世纪政治、外交、社会与文化历史的最伟大的著作”,深切地介入现实,评议时事,立场鲜明,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在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令人愉悦的。

读者热爱作者朱特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共识是:朱特的说服力来自于洞察力和道德节制。因为朱特来自于这样一类知识群体:整个20世纪,当世界发生巨变时,他们身处其中,审视世界时,曾经受过的精英教育始终发挥着作用;由于来自东欧和中欧的犹太社群,警惕而审慎,对各种主义持怀疑态度。他们带着挫败感在流亡中坚守悲观和怀疑主义的使命,以西绪弗斯式的信念捍卫挥之不去的记忆,并贡献反思的成果,期望人类能够吸取历史教训从而有所进步。因此,朱特之于历史的在场经历,他的历史研究、他的书写都给我们观照当下世界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这本书里,朱特重新考察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分子和事件,有已经广为人知但未必真正被正确理解的,如阿伦特,也有本不该被忽视的,如莱维。在揭示这些知识分子对20世纪的重要问题发表重要见解的过程中,朱特令人信服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此有力,以至于足以重构我们的旧有认识。无论是对人对事,整本书都有理有据,给出了发人深省的判断和见解。2009年,他因“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朱特曾说:“历史真正能帮助我们懂得的是,问题的复杂性永远存在。”而阅读朱特,阅读《重估价值》,却令我们深信,即便过往的问题纷杂无绪,但倘以他那般郑重而饱含忧思、理性而不失“理解的同情”进行思考,我们无疑将会获得理解并认识历史的智慧,并经由这智慧无限地逼近那些复杂问题的核心。

篇五:回眸

回眸,却瘦了笔尖

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一纸芳华(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流年碎影)诉说流年的沉重。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染指了一季的悲凉,弋获了倾城的悲伤。那之后,心如明月,朝思暮想。我若等蹉跎,你是否甘为桫椤?--文:篱落疏疏

是谁一曲相思谁泪落,三生舞尽醉尘缘,却难留住,半世换苍颜红尘梦里残红卷,莫问缘深几世还,怎奈情牵,却少缠绵,落地相思满。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不如生生世世,两两相忘,且归去,看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望断天涯。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青丝已换满白头,谁知此生几回眸?

是谁的凝眸如水,让谁醉了千年;是谁的容颜如月,让谁一生痴癫;又是谁扯断了红尘里的那道相思线,相遇变成了擦肩,从此寻觅不见。瘦了笔尖,泪凝结成相思的诗卷,醉了今生的期盼。

是谁为你拢一帘幽梦共愁眠浅掬时光,是谁还在固守一份无约的期盼?几番风雨飘摇,那刻骨铭心的爱恋,依然深藏在岁月的褶皱里。掬一捧记忆的水,往事若隐若现,静静感受繁华落尽后的一抹离殇,默默绽放烟花散尽后的一面素颜,微暖一袖流年碎影,看那百转千回之后,一份静美落在了谁的香肩。

是谁站在枯萎的枝头,把一轮淡月凝成一湾浅浅的相思?回眸红尘不知谁是谁的唯一,谁又是谁的过客。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谁的思念?呢喃似花落时一声轻叹,绵绵笙箫诉不尽情缘相思,一世落寞谁人怜?

是谁坐在菩提树下,细数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相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艳的芳华。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弹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中,萧飒书写人间的风华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恋。

是谁飘酸一世长情的眷恋,思念踏轮回而来,滴滴流动在彼岸湖畔,纷纷扬扬落满空了半世疏离,一丝撕情画意,刻留下了吟唱的音符,印记在碰撞的心底,数不尽繁华万种,望不穿情所归依,就像飘来的云,散了天空,梦醒如初,如同一缕冷风来去无踪。

是谁多情的眸,墨染千年尘埃。百媚一笑,花开末世沧桑。在水墨里越泅越瘦,暗香浮动、繁花落尽,花落之后,浅笑安然,看月光,焚轻狂,回眸双影,奈何单枝凉。谁言有

情胜无情,忆过往,泪双双,红尘痴狂,花飞,独自落泪,红色的美,却没有谁能体会,人生之若是初见,又何必承受人走茶凉的心疼。

是谁浅唱心中愁,抚琴吟一首,看淡红尘恋暗香,藏不住一把刀,醉里笑,梦苍生,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生?是谁焚香一指灰,巩固了谁的期望,弹指化为灰,终须尽此生。拾掇一盏青灯,从此不问红尘。

是谁叹一声红尘,如若不是相濡以沫,厌倦到终老;那么就相忘于江湖,尽管会怀念到哭泣。月凉如水,淡化了一抔心事,相念于红尘!请允许我拈一支素笔,在风月的叹息声中,永存那一份刻骨铭心的美丽。在这如莲的时光里,轻吟浅唱,只待相遇,莫道相离。

是谁手捧一滴相思泪,轻抹伤痕淡淡疼。流年易逝,你的暗香依存,曾记否,花前月下喜相拥,笑而不谈;两地奔波系情缘,乐而不乏。依稀浮现你眉间滑落的清泪,疼了谁?那时花儿飘过你的发稍,泪却悄悄流过谁的脸?

是谁一生凄惨愁肠寸断。叹刹那芳华,叹千古情殇,叹一曲长歌,叹情何以堪。一生牵挂里,终究还是两两相忘,繁华的离歌,引燃了心弦,烟雨风尘烟雨梦,别离了情动,拉长了伤影。静坐轮回,用温暖的忧伤笑看尘世。

是谁令你一指浑弹痛断肝肠。将无尽的幽怨溶进这个一帘烟雨,婉约薄凉。若这般娇羞默默同谁诉?如此时倦倚西风夜已昏。谁的箫声依旧在凤凰台上徘徊。谁的惆怅依旧在沈园的残壁上悲叹离索。红酥手,黄藤酒,一杯愁绪怎饮尽追忆,春来春去,人空瘦。灯火阑珊。倚小楼。一世泪空流。那一袭青衫的影子成了我笔下挥之不去的闲愁,相思在旧诗行里低唱如昨。

是谁期盼在婉约词里凝露含香。焚尽一世相思,相见迢迢无期,我只是你前世的红颜。真的只是一场轮回里的过往么?你的经纶温暖了我永生的记忆。浮华的岁月,我便在青灯古刹的悠悠诵经声中寻你。千回百转,此生终能遇你。

是谁将流光将落红碾落成泥,化作尘埃。年年落花,年年离人,穿越时空长廊的思念,你的回眸,注定了我落字生香的心思,种下了此生的情蛊?相思是一程山水,而两颗心的缘,却是一辈子的无份。一卷红尘痴情,你从烟雨深处走来,此生,却只是路过了我文字的篇章。

是谁舒一曲相思瑶,轻舞水袖,展一幅优美画卷,与风共舞缱倦,思念夜夜阑珊。我不是清纯如水的婵娟,也没有粉黛娇颜。只愿舒一段如水的温柔信笺,寄予君知。此时,心已水波潋滟,珠泪残颜。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

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情缘诉不尽笙箫,一世寂寞谁人怜,朦胧中四下里无声蔓延;掬一泓流水,在花笺里染了斑白。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