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陈王昔时宴平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5:20:34 体裁作文
陈王昔时宴平乐体裁作文

篇一:五年级必背古诗词

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

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

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都让令儿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4、《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陈王昔时宴平乐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6、《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7、《杂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辱 一作:只)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8、《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9、《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篇二:扬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

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 ,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

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

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来看,

每一段唱词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

再姓凯普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文章情感由

悲而乐,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

表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

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

写战斗激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

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

荔墙”既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

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

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 ②遂拜左仆射 拜: ▲ ..

③分别邪正 分别: ▲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

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

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

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

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酌 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晚年。②罗:藤萝。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①

(5)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战士军前半死生, ▲ 。(高适《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王实甫《长亭送别》)

(8)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臵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

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4分)

14.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

以探究。(5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五四在今天

张鸣

一晃,五四运动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过去不久,学界就有两个五四的说法。的确,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发端于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是以1919年5月4日反日游行为标志的五四政治运动。两个五四,其实是两回事,但现在人们习惯混着说。

新文化运动,在当下被骂得很惨。由于提倡儒学成了潮流,海内外的儒家信徒或者号称信徒的人合流,玩命攻击新文化运动,甚嚣尘上。在他们看来,当今传统的沦丧,儒学的毁弃,人们道德的混乱,新文化运动要负主要责任。

其实,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固然有毛病,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没有这样一场批判传统、输入学理的文化运动,后来民国的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民国文化和教育的盛世,恰是在五四之后才出现的。

至于五四政治运动,我的评价很低。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国内反弹。反弹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理性。一战结束,中国变成了战胜国,人们对此期待过甚,可是当时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期待以战胜国的身份来彻底改变中国的地位,根本就不现实。

开价过高的外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却绝非中国最危险的时刻,相比过去,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是提高了一点。学生将外交失败视为内奸作祟的结果,火烧赵家楼,痛

篇三:建陵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沭阳建陵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

的小碎步,以及 ▲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 ,且到处是圈起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

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

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看,每一段唱词

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再姓凯普

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文章情感由悲而乐,

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表现了一

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

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斗激

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

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

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

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 ②遂拜左仆射 拜: ▲ ..

③分别邪正 分别: ▲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

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

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

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

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酌 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晚年。②罗:藤萝。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战士军前半死生, ▲ 。(高适《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王实甫《长亭送别》)

(8)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9分)

②①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的越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放臵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飘过。

1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4分)

14.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以探究。(5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五四在今天

张鸣

一晃,五四运动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过去不久,学界就有两个五四的说法。的确,在我看,五四运动,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发端于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是以1919年5月4日反日游行为标志的五四政治运动。两个五四,其实是两回事,但现在人们习惯混着说。

新文化运动,在当下被骂得很惨。由于提倡儒学成了潮流,海内外的儒家信徒或者号称信徒的人合流,玩命攻击新文化运动,甚嚣尘上。在他们看,当今传统的沦丧,儒学的毁弃,人们道德的混乱,新文化运动要负主要责任。

其实,在我看,新文化运动固然有毛病,但总的说,功大于过。没有这样一场批判传统、输入学理的文化运动,后民国的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民国文化和教育的盛世,恰是在五四之后才出现的。

至于五四政治运动,我的评价很低。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的国内反弹。反弹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理性。一战结束,中国变成了战胜国,人们对此期待过甚,可是当时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期待以战胜国的身份彻底改变中国的地位,根本就不现实。

开价过高的外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却绝非中国最危险的时刻,相比过去,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是提高了一点。学生将外交失败视为内奸作祟的结果,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可一直被视为卖国贼的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根本就没有所谓卖国的证据。学生也根本就没想找证据,先烧曹的家,打了人再说。

此后,运动进入了一个持续的抵制日货的时期,满大街查抄日货,凡是买卖日货者,都会遭致惩罚,卖者尤惨,每每被抄家,捆打,戴高帽子游街。北洋政府,其实没有限制学生游行,抓的人,都是抄查日货打人的。即使这样,警察对这些学生,也相当的客气。这样一场大规模借爱国的道德名义,侵犯私有财产,侵犯人权的运动,没法让人有好感。

两个五四,在今天都没有死。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讨论,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当年的论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与此同时,五四政治运动的模式,一次次地被复制,直到去年的“九一五”反日游行中,有些人依旧是抵制日货,抓内奸,把所有买卖和使用日货的人,都视为汉奸。

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学理、改造文化的实践刚刚开了头,就被一场挟带道德高调的政治运动打断,扎实的文化改造和建设,至少部分地被浮躁的群众政治取代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今天,人们仍在经济上跟西方世界接轨的同时,努力摈弃西方价值。借提倡传统的名义,行精神排外之实。反过,对五四政治运动中非理性的高调的道德呼吁,却加以充分肯定。以致在一个特别需要法治、需要人们学会按规矩行事的市场化变革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出现非理性排外事件。

篇四:将进酒作业及答案

《将进酒》习题精选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八、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九、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十、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二、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但:只;何为:为什么。

三、A

四、C

五、C

六、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D(请/拿;A应当 B再 C介词,为。)

八、C(语助词)

九、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十、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篇五:诗歌赏析之将进酒

唐诗赏析--《将进酒》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20142701320041

姓名:吴巧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诗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将进酒》更是其中翘楚,这首诗是在李白因权贵的谗言而被放还出京后所作,旨在借助诗歌来抒发满腔抑郁。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诗文开篇就是两个排比句,连用两个“君不见”,既加强了本诗之气势,又让人有为豪气所迫之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源远流长,如从天而起,一泻千里,奔腾入东海。作者用半想象半真实的手法,略带夸张的描写出这种雄浑壮阔的空间景象。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比喻光阴一去不回,同时也暗指作者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的时代已经远去,道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快。“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转变,悲叹人生短暂,青春易逝,一头如墨青丝很快会变成如雪白发,作者不直言苍老,而是用发丝的变化向人们描绘了苍老的过程,却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个开端可以说是悲感至极,却毫无纤弱之感,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首诗虽然不免悲感,但悲观却非李白性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行乐自然不能没有酒,但诗歌并没有直写酒,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李白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他的现象而已。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在用乐观好强的态度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其中一个“必”字看出了作者的自信,看出了作者虽怀才不遇但又渴望一展抱负的积极态度。这句话淋漓尽致写出了李白蕴藏在骨子里的豪情,绝不是装腔作势者可以展现出来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描绘了一场盛筵,一个“三百杯”展示出了筵席中的痛快气氛,同时也使诗句显得十分豪壮。从这句话中也看出了作者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并没有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了人生的理想,并没有消沉度日。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的旋律加快,狂放之情趋于高潮,?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鹂醇耸?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眼花耳热的醉酒之态,又仿佛听见了诗人兴致勃勃的劝酒声。诗人仿佛忘记了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又还原为生活。酒宴上相处得太欢快,诗人发出了一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接下来的八句话就是诗中之歌了。一个“但愿长醉不愿醒”表现出了作者的愤激,是作者酒后吐的真言。以作者的的有用之才,本可以入朝做官,飞黄腾达,如今却只能喝酒玩乐度日。“古来圣贤皆寂寞”亦是愤慨之语,表现出作者寂寞,因此才情愿长醉不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诗歌以“与尔同消万古愁”作结,与开篇之“悲”相呼应,但是“万古愁”的含义却更显

深沉,结尾两句表现李白不醉不归的痛快与豪爽,有让读者仿佛还置身在那一片觞筹交错和行酒之言中,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运用夸张手法,使得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