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真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5:27:57 作文素材
篇一:发掘真我主宰心国
发掘真我主宰心国
耕云先生讲述
于台南市禅学会成立之前
一、宗旨 二、要领 三、方法 四、戒忌 五、结语
一、发掘真我主宰心国
为什么要发掘真我?
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本地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的。
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是以真我为基因,由印象、认识经验、分析、选择、执著;上焉者对道理执著,下焉者对欲望起执著,因执著而造业,于是便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形像和人格。‘业’非原本就有,自然也无法保持不变。原本就有、原来就存在、永远都存在的,只有真实地自心,只要能发掘出真实的自己,我执及执著当下就会去掉一大半,人生就会出现新境界,这是经过实证,绝非一种揣测。
为什么要主宰心国?
当我们发掘出来真我(安祥心态)的时候,要以安祥心态为主,表层意识的一切认知和概念,从此以后都是仆从和工具,要主宰它、善用它,这样才能提升人的品质,提高人的价值,朝这方面致力的人多时,人类共同的理想──世界大同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主宰心国的另一种方法。禅宗曹洞宗的君臣五位,临济的夺人夺境……也都是主宰心国的另一种方便。
主张致良知的王阳明,他这阳明之号──阳而不阴,明则无暗,其实就是指他所证得的心国素描,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妙和奇特。
易经最后一卦‘群龙无首’,即是纯阳之卦,纯阳就是没有阴暗,纯阳象征光明,象征坦诚,在我们自心来说就是没有心垢、不再污染。人的品质都能纯净无染,到了菩萨境界,外户还用闭吗?还会有盗窃乱贼吗?如果不朝发掘真我,主宰心国这方面去努力,大道不但难行,大同社会、世界大同也永远不会出现的。
二、要领:不依赖不祈(企、希)求
我们信佛,不要依赖佛,一起依赖的心理,就是在否定自己。
圣如孔子、佛陀、耶苏……都是人们的楷模,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效法,不应该有所依赖、有所祈(乞、希)求。那些求佛赐福,求神保佑、中奖发财,认为大拜拜就可以消灾免难……这是不可能的,大宇宙中一个最普遍的法则就是因果,形式逻辑学上所讲的自然齐一律。
什么是神?
聪明、正直谓之神,神不是恶霸,也不是特权,衪不可能包庇你,也绝不会去破坏宇宙法则。我们能明白这一点,知道事事皆有因果关系,我们所应该做的,最高尚的行为,便是净化自己,仰仗著神佛的真理之光,照耀著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绝不是祈求和依赖,自己饥饿不能由别人代吃;请别人读书,结果自己一无所知。一定要靠自力,不要靠他力,靠他力是否定自己,要见性成佛,岂可不经千磨百炼?
我们知道,别人给我们解答问题的是别人的心;别人的心既然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难,难道说自己的心不能解答自己的疑难问题吗?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疑难,遇有问题去问别人,岂不等于否定了自己的心?否定了真我?太不应该了,太委屈自己的心了。只有一切向自心求答案的认知,才是一劳永逸根本解决问题之道。
所以,所知障、文字戏论,观念游戏……很害人,我们不但不可以杂毒入心的逢书就看,也不必舍近求远的到处去问人,除非把过去所知所学、自以为是的那些东西、理论统统丢掉,否则便无法踏上离执禅定!没有离执,心怎安祥?没有安祥,还算什么修行?迈向生命的圆满那更是奢望了!
三、方法:
1、彻底反省忏悔
修行不透过反省,就不能清清楚楚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若不认知自己构成人格的内涵,就无法修正想念行为的偏差,唯有认真、彻底的反省,才会由衷地感觉愧疚,然后痛心疾首地忏悔,下个决心不二过,从此守身如玉的做人,唯有这样,你的守护灵才会帮助你去除心垢,心垢去掉了,电阻就没有了,好像已冶炼成的白金,耐得了高温,抗得住氧化,经得起考验,如此才能提升和增强你的生命力。有了一个良导体,才能充分而不损耗的接受生命力来源的能。所以,反省太重要了。
2、溯本穷源追根究柢
水有源,木有本,生命也有生命的源头、根本,所谓命根,我们若能追溯到自己性命的根源,就会一切改变,踏上离执禅定。禅定,即是恒持安祥心态的一种境界,没有任何奇特,也用不著打坐,没有离执、去执禅定,打坐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各位特别记住,不要随便打坐。心法,是在心地上用功夫,在肉体上著眼,那就不是心法而是身法了。
当我们溯本穷源,找到生命的根本以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会大白,找到了生命的源头,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再也没有剩余的问题,无可追求,当下就可以放下了。未到家的人,放下是很难的,到了山穷水尽时,自然会放下、抛丢。如果不做一番追根究柢,逼到山穷水尽处,便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便不会绽现一个新境界、新气象。能溯本、寻觅到自己的命根,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当自己得本以后,要知护惜。所谓保任;保持它,信任它,从此不再由分别心当家作主。一个修行到家的人,他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庄子说‘至人用心如镜’。对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照。王阳明说‘虚灵不昧,物来顺应’,无事时寂然不动,有事时感而遂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不用去分别,也用不著去联想,如经上所说的菩萨境界,永远都是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只有这才是真正自受用的境界;但是,这个还不够,要做一个从容中道、潇洒自在、无碍解脱的禅者,要有能力和方便去帮助别人。
真正的禅者是合乎时代、潮流而日新又新的,也即是说他不受任何的限制和拘束,他有他自己的语言,不必拾古人的牙慧;他有一套自己的创新,不一定沿用过去的方法。这若是没有突破的人,很难表达出法的真精神的。
所以谈心法,自救救人,必须先有自受用境界,然后又有救人的方便,如果没有救人的方便,就不要与别人讲道理,给别人制造理障,堵塞别人的悟门,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是有罪过的。
3、克念护心合乎中道
古人说‘克念作圣,妄念作狂’,修行人并不是没有想念,没有想念就没有行为,那就成了枯木死灰了。修行人的想念是主动的,如坛经上说‘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这种想念应该发动在一个时间、空间、事缘的交叉点上。发动在这个时点上,才不会是妄念。
我们不必压制心念不许它想,只要像一面镜子就可以了。让心如镜,丝毫无隐,秋毫不犯,克念护心,只有第一念,不产生联想,就要护心如城,增强心力,没有邪思妄想,黑暗念头潜不进来,心是光明的。修行人能否主宰心国,就在每一念的生起是否清楚、明白。
如果一个人莫名其妙的起了烦恼,那一定有原因,一定有错误,别听旁人说那是情绪周期的现象,因为错误永远是烦恼的起因,如果自己没有想错、看错、说错、做错,那是不会有烦恼的。所以当你烦恼生起的时候,就要反省:是说错了?做错了?抑或想错了?找出错误之根,马上改正过来,这是对治烦恼最有效的办法。
能够克服妄念,对治烦恼,然后才能主宰心国,行乎中道;中道就是中庸之道,做人处事,无过与不及,恰到好处。把这个方法做到了,就是圆成佛道了。
四、戒忌:
1、不凸显自我不批评别人
古人修行,入山唯恐不深。证道歌究竟是那位禅师所著?至今尚莫衷一是。
禅修是向内用功夫,非常忌讳凸显、炫耀自己。说自己有进步,其实是迷惑,言多必失,说了就漏。
古人有所悟时,除了自己的师父,不跟任何人说。成天讲梦话的人,都是没有头脑,痴人说梦嘛!你讲旅途中讲得如何好,都像孔子批评‘管仲之器小哉!’所以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炫耀自己,不要讲修行途中任何光景及境界;要埋头苦干,奋励前进,一旦真正到家,真是开口不得,方知过去所见、所知、所说无非戏论。
此外,不要批评别人;你求仁得仁,他求义得义,你种苹果吃苹果,他种西瓜吃西瓜,合乎因果,恰如其分,你去管人家,失去了自己,不但影响自己的进程,而且容易引起争论。‘此宗本无争,争即失道意’。争论只会添加污垢,引生烦恼,破坏心国宁静,干扰内心的安祥,何苦来哉?
2、不要羡慕奇异追求神通
古人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即是安祥心态。
奇异就是突出,突出与缺陷是相对的。在修行过程中不管出现异境、妙境皆以平等梦幻视之,什么境界都没有,那是最殊胜之境。这即是说,心不要被任何外境所牵动。另外不要追求神通,神通是不求自得的力量,是心灵进步过程中的副产品,一如碾米厂的米糠,虽然有用,但不是主要。当心净化到光明圆满时,自然会有神通,但切忌炫耀,一生执著,便成障碍。
3、不搞文字及观念游戏
告诉各位,心灵进步最难的是离执,在所执群中,理执尤其难除,总认为‘天下的事物莫不有理’,像看小说,会著迷而上瘾,如果突不破这层迷障,禅无法学,观念游戏是很可怕的。
同别人谈心法,不要讲什么理论,只说事实就好。禅宗不立文字,就是不建立系统理论,如果有一套系统理论,那就成了学问,不再是法了。学问与法有什么差别?学问增加知识、见解(所知障),法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性(人)格,
乃至改变生命体中的细胞,整个人的身心都会起变化。凡是不能改变整个身心、不能够使成为法的人格化的东西都是虚假的,都是观念游戏。
有学人问洞山:‘如何是佛?’答:‘麻三斤!’
有学人问赵州:‘甚么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
你懂他们回答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吗?懂了就入禅。不懂去研究,越搞越迷糊。纵然有些人言之凿凿,禅师也会给你个横点头:‘你到那里去了!’那即是说,你已离开了心国,走到意识观念游戏上去了。
香林远禅师说‘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遍!’
打成一遍是修行最劄实的功夫,任何修行人不把功夫打成一遍,都到不了实际理地,领受不到本地风光。
参禅参到摩诃般若发露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要把它打成一遍;对发露的安祥本心,确认肯定之后,要使它生处变熟,随时与它同在,它就是你,你就是它;对过去所熟悉的一切外境,要熟处变生,用照而离分别,不与任何事物同在;进而行深般若,了了见,无一物,没有任何的外在,只有一颗灵明不昧的本心。到此不要执著它,也不要忘记它,勿忘勿助。‘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如果你要用力保持它,那是‘揠苗助长’,结果‘则苗槁矣!’你若忘记他,那就会又迷失了。只有时时保任、管带住它,行住坐卧、吃饭、睡觉、上厕所……都与之同在,没有丢掉它,如此朝朝暮暮、日日月月年年,就会有挥之不去的一天;当赶也赶不去,丢也丢不掉时,斯之谓打成一遍。
修行人的心,本是‘如日处虚空’的,最怕有两种感觉不能突破;一是寂寞,一是无聊。当你不能把寂寞当享受,感觉寂寞难耐时,你的摩诃般若便不在了,心力开始降低。当你感觉很无聊时,你就是一个无聊的人了。百病从心生,皆由此而起。所以各位要警觉,修行道上岔路多,能够通过魔考,通过考验,千磨百炼而不轻易动此向道之心的人,必定会到达生命的圆满,归家稳坐。
为什么要把这些多加说明呢?因为理障、事障本是一个‘障’字,火车道上堆了石头不得前进,离开轨道也会完蛋!事实上,到了一定的境界,它会清清楚楚的。一切都是现象,除了真心以外,宇宙间根本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更那里会有永远不移的真理?试问威音王以前有什么法?有什么道理?什么都没有。法是法则,道是轨则,都是有人以后才建立、才有的东西。古人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既超越而又存在的,它是非常超然的,你只要从容中道,迟早一定会完成摩诃般若、法的人格化。
洞山禅师说:‘学人万千无一悟,过在觅他舌头路……’很多人听了禅师的话,向他言语里去琢摸,推敲,被他言语所转,这很不好,禅师的话很明白、很通俗,听话的人不要去把它理论化,作道理会;如果被观念所困,心就会变得扭曲、僵滞而狭窄。
篇二:禅的基本内涵
禅的基本内涵
信息来源:[标签:出处] 发布日期:2009-03-01
台湾耕云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什么?禅就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如其本来。把你的心态恢复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心态时,你会当下豁然,更无可疑。我们了解这点以后,我们就可肯定禅是真实的,是自觉的。那么我们这么讲,对不对?不对。你说“是什么,就一定有?非?什么,禅是一法不立的”;你讲什么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语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实在说,纵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这漆桶。什么叫心的原态?什么叫生命的共相?说了等于没说。所以今天再重复一次,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永恒相”,永恒相就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
二、禅的基本内涵
禅是什么?它的基本内涵,就是“正见”加“正受”
什么是“正见”?我们一般人的见解,往往离不开偏见。所谓偏见,就是由自我意识、主观谬执所发出来的见解。正见是真实、正确的见解。看到任何自以为真实的事物,那只是眼花。正见不会见到与真实相对的任何事物,只会见到宇宙唯一的真实,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什么是“正受”?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真实的受用,苦修了一辈子,没有真实的受用,烦恼还在纠缠,邪念经常萌生,冤结依然未解,那就是没有真正的受用,岂不白修了嘛!耕耘有收获,努力会成功,修学正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受用,岂不冤枉?禅是有真实受用的,没有正受,就不是禅。正受的含义除真实的受用,另外就是正确的感受。什么是错误的感受?遇事认同,入眼皆真,是常识的感受。这也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正见,也不是正确的感受,就禅者而言,只不过是由“见取”派生的错觉而已。人们一切想念,一切反应,离不开自我的官能,这便背离了真实。真正的正受,就如《证道歌》所说:“常独行,常独步”的独来独往。大家不会误会,独行独步是到旷野荒郊,没有人的地方去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门町去独行独步,在人挤人熙熙攘攘的现象下,走过一条街,好象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才有少分相应。这证明你对外在的扰幻相已经不再认同了。为什么说它是幻相?因为它并不真实。在这大宇宙中,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我们人是六十兆原子细胞堆积的,原子是物质最基本单位,你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你就发现什么都没有,这证实了佛的伟大,“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缘就是条件,一种最初的动力,加上必须的条件,就形成、创生了新的事物,当条件离开的时候,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这座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条件构成的,一旦把这些条件抽掉,就没有什么叫做房子的
东西了。连地球最后还是会消失、气化,“所谓世界非坚”,是不坚固的。
三、禅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
禅是什么?就它的修持要领来讲,就是《六祖坛经》讲的“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相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惟。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熏染成为分别想念的素材,当下即相离相,不留痕迹。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无念、无相、无住,三位一体,在日常生活中以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持之以恒,则正见可立,正受也会加深。
四、禅的基本精神
现在我们就讲禅宗,也就是宗门禅的基本精神何在?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不但是佛法这么要求,连上帝也是这么要求的。禅是超宗教的,我们不必忌讳什么,如果读过旧约圣经,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们要清醒!你们不要睡觉!”大家注意到这些警语没有?那就是教你觉醒。因为人大多喜欢做白日梦,很少是“清明在躬”的,所以才会迷失。一般人纵使没有刻意在胡思乱想,也常常被不自觉、不自主的念头所旋绕,那就是做梦。人必须从这些迷惘中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样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如说最后你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的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 槃时,标示出“常、乐、我、净”。常——永恒,我——自觉,净——离垢,乐——离烦恼。这是学佛成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然后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完成法身的融铸。
篇三:值得学习的《宇宙八大规律》
《宇宙八大规律》改变你的人生观
(2013-03-29 10:00:35)
“道”是什么?是无数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就是现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体内丝毫不少一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所谓的努力修行,只是针对你的大脑而已。因为你头脑里的障碍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碍着你不认识道。当你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了。因为道本来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所谓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这是进入道之前的那段距离,需要努力去修。一旦你进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来就无处不在。道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你不如如不动。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万事万物无处不在,真我本性也无处不在。山河大地,动潜飞植都是真我如来。虽不可见,但又无处不见。
你的肉体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
许多修行人认为灵魂是真我。其实,灵魂还不是真我。灵魂还是针对肉体这层外壳而言,是这个肉体的灵魂。肉体与灵体都是物质的,只是一阳一阴,阴阳互存而已。
灵魂出壳与悟道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平常人所讲的灵魂出壳,是你的潜意识这个“识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只有悟道之后,找到了你那个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彻底解脱。道无处不在,当然不存在三界之界。
道无我无他,无我又如何生?无生又如何有灭?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灭,本身就是最彻底的解脱。因此,你只有进入道里,你才能证悟到不生不灭的彻底解脱。
但是,无论你用多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道,来形容本来面目,都无法准确和贴切。我们要想接近它,只有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特性为标准,通过修行改变自己。
如如不动。
悟道如同品茶,别人品茶(开悟)后,无论怎样给你描述,你还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么滋味。只有亲自去品茶(证悟)。当你品过(开悟)之后,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须亲自去证。
如何才能进入道呢?
有人认为应该多学知识,多看经书,但是书本和知识都不可能让你进入道,只能在某个阶段引导你如何走路,指导你走哪条路可以接近道。
道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来自于头脑的思维,是“识”而非“智”。道不是靠思维进入的,你脑子越复杂,想得越多,反而离道越远。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未看一经,却能悟道和讲经,是清静心中的自然流露。只有当你彻底空掉你的头脑,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入定状态时,你才能进入道。此时你才发现道本来就是现成的,一直障碍在门外了,这就是所知障。
道是平等无分别的。
心里有二、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
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
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
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
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
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着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既得利益。
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笔者在一次闭关中曾与各种物体对话,从中证到了“万物皆有佛性”。
首先我进入了暖水瓶的思惟,暖水瓶说:“我没有思惟”。我说:“不对,你这句话就是思惟”。暖水瓶说:“我的思惟非常低级,我们只有从属性,而没有主动性”;
第二个又进入了水的思惟,水说:“我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服务众生”;
第三个又进入了一块砖的思惟,砖说:“我也没有思惟,无论把我放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第四个又进入了太阳的思惟,太阳说:“我也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按照规律运行”。
这四种物体的共同点都是没有自我,一切都是恒顺众生。这就是佛性,因此说万事万物皆有佛性。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着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第二个最难放下的是“我见”。
“我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着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
个性越强反而离整体性越远,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越执着我见离道越远。
道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它的显现,但它却无念。这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缘聚缘散。绝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
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实你想错了,佛和上帝是清静无为的,他们绝不会活得那么累。
但是,人的习气却总爱琢磨事,琢磨人,脑子不能有一点空闲,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和寂寞,
这就使人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攀缘、动念的习气。这种习气使你的心从没有清静过,心总往外驰,心驰则神往。
古人造字非常合道,“心”是三点魂,外加一把钩。古人知道人有三魂,其中在外面的一点是“光魂”,光魂在天不在身,因为它特别亮,人体色身难以承受,当人投胎转世时,它只能留在外面。
因此,阴魂也在外不在身。
中间一点谓“色魂”,由于此魂投胎后被肉体所困,一把钩代表肉体色身。人在受孕刚刚成胎直到出生前,都是这种弯曲身体的形状。此身象一把钩钩住色魂,直到死亡的时候,色魂才离开肉体。
这些都是古人用天眼所看到的,“心”字如此构造确有其理,绝非随意编造。
你就接近了道。
但是,人们却爱自寻烦恼,不停地在制造妄念。以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许多修行人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大脑形成的惯性,自动地、不停地在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即使睡着了,做梦还是在不停地想。
篇四:开悟之道
开悟之道
“道”是什么?是无数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
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就是现成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本性每个人丝毫不少一点。
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所谓的努力修行,只是针对你的大脑而已。 因为你头脑里的障碍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碍着你不认识道。 当你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了。因为道本来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
所谓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
这是进入道之前的那段距离,需要努力去修。
一旦你进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来就无处不在。 道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
你不可能见到它,也不可能找到它。
它在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
它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 万事万物无处不在,真我本性也无处不在。山河大地,动潜飞植都是真我如来。
虽不可见,但又无处不见。你的肉体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 许多修行人认为灵魂是真我。
其实,灵魂还不是真我。灵魂还是针对肉体这层外壳而言,是这个肉体的灵魂。
肉体与灵体都是物质的,只是一阳一阴,阴阳互存而已。
灵魂出壳与悟道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平常人所讲的灵魂出壳,是你的潜意识这个“识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
只有悟道之后,找到了你那个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彻底解脱。
道无处不在,当然不存在三界之界。道无我无他,无我又如何生?无生又如何有灭?
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灭,本身就是最彻底的解脱。
因此,你只有进入道里,你才能证悟到不生不灭的彻底解脱。
但是,无论你用多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道,来形容本来面目,都无法准确和贴切。
我们要想接近它,只有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特性为标准,通过修行改变自己。 与道达成同一频率,才能进入道。道最明显的特性就是清静无为、平等无分别、无我无他、如如不动。
悟道如同品茶,别人品茶(开悟)后,无论怎样给你描述,你还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么滋味。
只有亲自去品茶(证悟)。
当你品过(开悟)之后,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须亲自去证。 如何才能进入道呢?
有人认为应该多学知识,多看经书,但是书本和知识都不可能让你进入道,只能在某个阶段引导你如何走路,指导你走哪条路可以接近道。
道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来自于头脑的思维,是“识”而非“智”。
道不是靠思维进入的,你脑子越复杂,想得越多,反而离道越远。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未看一经,却能悟道和讲经,是清静心中的自然流露。 只有当你彻底空掉你的头脑,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入定状态时,你才能进入道。此时你才发现道本来就是现成的,只是自己一直都在玩头脑游戏,总在向外求,向知识里面找。
被自己所知道的那点可怜的知识,一直障碍在门外了,这就是所知障。 古大德说:“悟道不难,唯嫌捡择”。
“捡择”就是分别和取舍,有了分别心才会去捡择,道是平等无分别的。 心里有二、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
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
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
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
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
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 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 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着的一切。
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 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即得利益。
而且我执较重的人最爱显示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
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无佛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着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第二个最难放下的是“我见”。
我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着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 个性越强反而离整体性越远,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越执着我见离道越远。 道清静无为,如如不动。
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它的显现,但它却无念。这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缘聚缘散。 绝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
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实你想错了,佛和上帝是清静无为的,他们绝不会活的那么累。
但是,人的习气却总爱琢磨事,琢磨人,脑子不能有一点空闲,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和寂寞,总想表现自己,显示自我的个性,发表自我的见解,总要千方百计想出点事来填补无聊和空虚。
这就使人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攀缘、动念的习气。
这种习气使你的心从没有清静过,心总往外驰,心驰则神往。古人造字非常合道,“心”是三点魂,外加一把钩。
古人知道人有三魂,其中在外面的一点是“光魂”,光魂在天不在身,因为它特别亮,人体色身难以承受,当人投胎转世时,它只能留在外面。
外面的另一点是“阴魂”,由于众生妄念外散,神魂常在外面,为财色名利终生奔波不息,因此,阴魂也在外不在身。中间一点谓“色魂”,由于此魂投胎后被肉体所困,一把钩代表肉体色身。人在受孕刚刚成胎直到出生前,都是这种弯曲身体的形状。此身像一把钩钩住色魂,直到死亡的时候,色魂才离开肉体。
可见人的心时刻不停地被外界事物所诱惑,为外界事物所奔波,虽有三魂,却有两魂在外。
这些都是古人用天眼所看到的,“心”字如此构造确有其理,绝非胡随意编造。如果我们能把这颗好动的心停息下来,把自己的思想彻底空掉,使它常处于清静无为之中,你就接近了道。
但是,人们却爱自寻烦恼,不停地在制造妄念。
以至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许多修行人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大脑形成的惯性,自动地、不停地在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即使睡着了,做梦还是在不停地想。人体95%的能量都是胡思乱想消耗出去的。
因此,所有的法门,包括念经、念佛、念咒、打坐、结印、修定、戒律、节食、辟谷、不倒单等,都是在帮你把繁杂的思想停下来,使你的心清静无为。
有些人总爱攀缘,攀缘本身就是分别心,分别出有好有坏,你才会去攀缘。-
篇五:谈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行方法
谈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行方法
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讲证道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证道的方法只讲了一种:“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原文]《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B]
[注解]证道的唯一方法就是:“心”虚寂到极点,“心”清静到极点。老子说:我的功夫也无它术。万物千态万状,并列于前,但万物本来不有,从无以生有,无论万物千变万化,我只看作全体皆无。目前万物虽是暂有,但毕竟归无(各归其根)。物既然本来是无,心也就不有,物我两忘,寂然不动,归于无就是所谓的“静”。命,是人的本性(即潜意识,也叫元神),赖有形的身体而生存。人虽有形,然而形本无形,能忘掉这个有形的身体,见到无形,人的本性就会自然显现(静曰复命),也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本性,就是常久的道,见性就能长生久世,所以说“复命曰常”。能够见到本性,长生久世,就会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说“知常曰明”。由于世人逐物妄生,贪欲无厌,所以见不到本性。见不到本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有“妄想”,“妄想”是不能见性的祸根,所以说“妄作凶”。人若能见到本性,就能合道而行,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心”自然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所以说“知常容”。人能体会到万物一体,慈爱之心油然而生,不但与宇宙众生同体,与山川河流皆是同体,你就会爱宇宙万物,因为爱万物就是爱自己,你就会心包虚空,哪里还有“我”之私心,所以说“容乃公”。此真常大道,人若得之于内,则为圣;施之于外,则为王,凡明君都是证道的乘愿再来者,所以说“公乃王”。王能法于天地,合乎天心,合道而行,所以说“王乃天”。天心就是合道,合乎自然,所以说“天乃道”。道不生不灭,是宇宙的本原,所以说“道乃久”。人得此道,就能身虽死而道常存,能长生久世,所以说“没身不殆”。也就是永远脱离生死。
之所以释迦牟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而老子只有一种,是因为下手的功夫不同。释迦牟尼佛是从事相入手,因为众生的层次千差万别,修行的方法也就因人而异。世人都以世间事物为实,释迦牟尼佛就教你先从实物入手,逐步认识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虚假的,最后进入虚空,即从有相逐渐进入无相,从“相”上逐渐认识“体”(宇宙本体——虚空)。而老子上来就叫你认识“体”,修虚空。所以老子是度“上上根器”的人的,上、中、下根器的人都理解不了,都无份。
地球众生沧海桑田变化的周期大概是八千至一万年左右的时间,这一个周期叫一代文明,我们这代文明是从炎、黄开始的。在我们这代文明中,有三个佛到人间来教化众生,也就是做教育工作,称作“龙华三会”。第一个到人间来的是燃灯佛,他在三皇时期就多次到人间
来,最后一次来就是老子,我们叫太上老君,他留下一部《道德经》。老子是龙华一会,度化两亿人。太上根据五行说,方向属东方,颜色是青色,季节为春季,又叫青阳佛。第二个到人间来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留下内容丰富的大藏经。释迦牟尼佛是龙华二会,度化两亿人。根据五行说,方向属南方,颜色是红色,季节为夏季,又叫红阳佛。第三个到人间来的佛是弥勒佛,是龙华三会,度化九十二亿人。根据五行说,方向属西方,颜色是白色,季节为秋季,又叫白阳佛。三佛应了——春种、夏管、秋收果。就像办学校,太上是办小学的,释迦牟尼佛是办中学的,弥勒佛是办大学的。你想,上完小学就能达到大学的水平,不是“上上根器”怎么能行?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是从下下根到上上根都度,所以才有八万四千法门。
证道的方法应是“守静笃,致虚极”,“守静”到极点自然就能达到“虚极”。佛家的修行程序是:戒——静——定——慧——觉。首先是持戒,通过持戒达到心静(净),心静自然得定,定能开慧,慧而能觉,觉悟了就是回归道,也就是虚极。道家的修行程序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凡夫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是因为贪图名利色而耗炁,身体中的先天之炁越耗越少而得不到补充,从而老病死。而修行人是把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精血)和后天之精(来自于饮食水谷)炼化为炁,通过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做到长生久世。而炼精化炁、炼炁化神是在“静、定”下完成的,炼虚合道就是“致虚极”,只有“虚”到极点才能合道。所以佛、道两家的修行程序虽然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致虚极”是果,“守静笃”是因,老子是先说果,后述因。
外物本来不有谓之“虚”,“心”本来寂静不动谓之“静”。世人不知外物本来不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看到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假的,为了满足私欲而相互竞争,追逐虚假的名利色物。逐物牵心,使心越发妄动,越迷越妄,越妄越迷,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学道的功夫是先要推究出万物不有,都是虚假的,既然是虚假的就无所求,也就无所欲,无所欲心自然就“静”,静到一定功夫,就是“静笃”;由“静笃”自然达到“虚极”。
人的身体是假的,就像人的衣服,不是真“我”,是我所有的。而世人往往执著这个“假身”是我,为了满足这个“假身”的私欲和享受而去竞争、追逐,甚至去作恶,而把那个“真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假身”是暂时的,所以有生老病死。你那个“真我”在人道上,必须借助这个“假身”才能生存,就像到什么场合穿什么?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谎D歉觥罢嫖摇辈攀怯篮愕摹7卜虿幻靼渍飧龅览恚衔飧鋈馍硭劳錾徒崾耍砸簧阏飧鋈馍矶访鹄峁悄歉觥罢嫖摇辈欢隙槁洹?/p>
宇宙众生分为若干层次,佛家叫“法界”,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维层”。人生存在“三维空间”,现代科学已发现二十多个维层,每一维层中都有生命存在。佛家分为十个层次,称为十法界。从低到高依次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阿修罗(魔)道、人道、天道、声闻(阿罗汉)道、缘觉(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每一道生命存在的方式都不一样,比如说人道要以肉体的形式存在,肉体是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从人道往上去是天道,天道也分若干层次,常分为二十八层天。低层天人的身体由原子层次的粒子组成,是气态状的,能随意在虚空中飞行。越往上去,身体存在的形式越高级,以电子、光子、波存在,上层天人无身体,只有意识存在,越来越接近于“道”。到“佛”的层次就合道了。
修行的目的就是合道。因为宇宙万物都是虚假的,既然是虚假的就有生灭,不能永生。道是宇宙本原,无生无灭,永恒存在,只有合道才能长生久世、永续长生。能够合道者,就是佛家说的成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