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复旦徐捷原创:2015年上海语文高考一模静安区作文题“漂流瓶求救”分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6:09 高中作文
复旦徐捷原创:2015年上海语文高考一模静安区作文题“漂流瓶求救”分析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复旦徐捷原创:2015年上海语文高考一模静安区作文题“漂流瓶求救”分析作文

我在E度2015上海高考论坛开的帖子的链接:徐捷老师小析2015静安区一模作文题“漂流瓶求救”
    
    百度搜索2015上海一模的时候发现搜狐教育所说的独家点评中的静安区作文点评“这类作文写作思路的立足点是多样性的。可选择故事当中的一类人作为立足点进行分析,挖掘这个人的行为背后代表的意义或者思想。不管材料中的故事合理不合理,你的角度和观点一定要合理。其实脱胎于我的这篇博文。。。


    因为带孩子比较忙的缘故,博文在字数和篇数上必然是大幅缩水的,还请各位博友海涵。
   在E度2015上海高考论坛看见了2015年上海高考一模静安区的作文题,就顺手写了个回复,于是就转贴到自己的博客,算作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懈怠的一个小小弥补。


时间过得真快,我从2012年开始写高考一模作文分析,一眨眼现在都2015年了。。。
提前预祝2015年的高考同学金榜题名,心想事成!

高考作文嘛,无论是模拟考还是真题,都需要认真分析,搭建结构,寻找素材,组织语言,要做好这些具体的工作只靠阅读是不行的,得一篇一篇细致去写去修改。希望大家能耐住性子,沉下心来慢慢积累和提高。


2015年静安区高三一模作文题:

从海上飘来一个漂流瓶,瓶子里有张纸上面写着:“大家将我抛掷到荒岛,赶快来这里救我!”
“现在去一定太晚了。”第一个人说。“而且没有标明地方。”第二个人说。“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但是这个名叫‘这里’的岛屿无处不在。”第三个人说。他们都感到不安,但谁也没有出发。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徐捷老师的分析:——
在这个作文题讲述的故事里有两方人马
一是求救者,这位求救者在漂流瓶里写了张纸条向大家求救。
二是看到漂流瓶求救纸条的三个人,也就是可以施予援手的三个潜在施救者

一般来说,看到别人求救,大家都应该相助,这是人类美德
但这个故事却是一个看见可能存在的死亡而没有去救的故事,也就是“见死不救”
这应该说有些违背人类美德

但这违背了人类美德的做法是否该谴责呢?如果要谴责,又是为什么谴责呢?
造成“见死不救”后果的只是那三位看见了漂流瓶求救纸条的潜在施救者吗?他们的反应对吗?
写纸条的求救者自己有没有错呢?既然在求救,为什么不把地点时间写清楚呢?

于是围绕以上思考
我们可以写以下思路:
第一:立足点放在求救者,批评求救者的求救纸条信息模糊,导致大家就算有心帮助也没办法实施救助。就算求救,也应该“自救”,这里的“自救”指的就是把求救信息写得有效
第二:立足点放在三位潜在施救者,批评他们毫无动作,就算求救信息不全,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去施以援手。“谁也没有出发”太过分了。
第三:三位潜在施救者看到求救纸条之所以有作文题中的反应其实根源还在于纸条内容本身
    
纸条内容说“大家将我抛掷到荒岛,赶快来这里救我!”
    地点是“荒岛”、“这里”,没有具体地名,也没有时间
    虽然我们能理解人在危难之时在一个小小的漂流瓶里确实不可能事无巨细把什么都写清楚
    但如此含糊不清的语言描述确实让人很难找到明确的施救思路
    所以这三位的反应也很正常
    第一个人发现了纸条没写明时间,第二个人发现了纸条没写明地点
  第三个人发现在句子中指代岛屿名称的是一个叫“这里”的词语,而“这里”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造成这些理解障碍的原因都是因为求救者使用的求救语言不规范、求救信息太模糊
       所以要正确使用语言,才能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这是大方向上的思路分析,考场作文肯定会呈现更多的形态,这是必然的
抛砖引玉,大家多多指点
不管作文题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们的作文都必须合理
而且思路分析只是一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用800字填充这些内容
用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语言来具体成就一篇已经大致知道了方向的作文
仍然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