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互联网各类作业题目,免费共享学生作业习题头条考试网手机作业共收录了 千万级 学生作业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4:39:10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作文创意课堂——分解事物法课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作文
篇一:《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新课程的东风近几年吹遍了大江南北,但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时,很多学生不是觉得无话可说,就是喜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作文大多虚假空洞,新意不够,缺乏童真,“旧貌未能换新颜”。作文教学,着实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
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之下,尽快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因此我们提出“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对写作的影响研究”课题。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定位在高年级,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基础,能够缩短研究周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研究成效。而且高年级学生处在九年义务教育
间也说明他们有倾吐的热情,同时习作能力在提高,更是一种收获。
虽然一般意义的“日记”是需要每天一记的,但是“微型日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记录的时间和频率,以避免加大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影响记录的热情。
研究以“微型日记”的习作为抓手,让孩子们信手拈来的三五句话帮助孩他们抓住生活中的线索,有了这些线索,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可以随时提取储存在脑海中的生命印记。改变孩子们“难为无米之炊”的习作困境。为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地。
“写作水平”指在写文章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高年段学生在写文章方面所应达到的高度: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标:
(1)消除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2)培养观察习惯,学习观察方法。
(3)学生的习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很大提高。
(4)形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研究的意义:
一个人真正的习作,
虫鱼、鸟兽、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
(2)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需做一些方法的指导,如:如何把握重点,把重点内容写具体,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指导。
(3)评价。及时把握学生写作的动态,写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爱心评语”来与学生沟通。重表扬,以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高年级引导学生自批、互批,在修改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写作水平。
3、通过日记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完善学生的人格:
(1)、记日记,以美滋润心灵。
(2)、记日记,以美启迪智慧。
(3)、记日记,以美强健体魄。
(4)、记日记,以美提高悟性。
(5)、记日记,以美激发创新。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理论支撑
(一)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为辅。
1.调查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一学期结束,组织一次优秀日记评选和汇集。一年结束,做一次教师论文研讨。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而研究”的观念。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二)理论支撑
1.叶圣陶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如源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练习生活,挖掘素材,寻找可以记录的点。这些可写之处来自平日的生活。让“微型日记”成为我手写我心的一种倾吐,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把生活中的点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积攒下来,使得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水之源。
2.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杜威指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教育应该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的生活的条件。同时,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学校必须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用“微型”日记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
3.苏霍姆林斯基“被认可”的教育理论。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
真正兴趣。”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在“微型日记”的习作中不断获得自我肯定的时候,才会对习作产生真正的兴趣。
4.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论。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能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六、课题研究策略
1、小组互学总动员:班级分为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并评改日记,促进形成“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
2、家长互动总动员:家校携手形成合力。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与家庭生活,积极发现日记素材并有效启发并指导孩子写作。
3、师生评价总动员:“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讲是在作文评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发展性,发展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先示范评改,再集体尝试修改,然后每位学生自我修改,共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4、兴趣的支点——生活日记
主要研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把兴趣和习作联系在一起。
5、观察的支点——九宫格日记
主要解决“无事可写”的难题,用九宫格的形式提供多个记录角度,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把观察和习作联系在一起。
6、动力的支点——日记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增设学生日记分类——花开如歌,征得学生本人同意之后,上传优秀日记,借助网络的力量,调动学生坚持记录的持久性,保持旺盛的记录热情,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7、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5.10—2013.5.20)
①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2)实施阶段(2013.5.21—2013.6.10)
①按照研究方案在学校实施“以微型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②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3)总结阶段(2013.6.11—2013.6.30)
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报告;
②编写一套学生日记文集,教师优秀手记集。
③学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日记和小作文。
④教师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关于日记教育的优秀论文。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我们可以就目前所能检索到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吸收课题中的新理论、新观念,用新的前沿的理念武装自己,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
准备工作。课题组成员注意积累典型课例,利用“积累、分析、整合”的研究方法,对课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不断用新的理念来解读自己的课,以求稳定务实的发展。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中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多年工作经验,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必要的研究条件。这些核心成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认真积极,善于反思。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一定科研水平,在平时工作中致力于研究,撰写的教学论文已有多篇在省级发表或获奖。
3.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服从学校科研网络的管理,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有组织保证。
4.根据课题管理办法,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教科研活动之中,开展研究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校方有激励机制,奖励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5.学校能够提供课题研究的部分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八、参考文献
网络检索(网址名称)
http://中国语文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
http://老百晓在线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J].华东师范大学.2007,(1).
[2]廖玉蕙.写给语文老师的书[D].程度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M].小学教学参考.2004,(3).
[4]程韶荣.我的日记教学探索三十年[D].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5]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J].西南交通大学.2001,(12).
篇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2009-6-2523:11:39阅读数:831网友评论:0(顶:0,踩:0)条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
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
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
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
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采用前测、后测的形式设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同时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分配
①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篇三: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篇四:小学高年级童诗的欣赏与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童诗的欣赏与写作的实践研究
吴晓蓉
1、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的课程标准,除更加强调文学教育外,还要求诵读儿歌、童谣以及优秀诗文,大幅度的增加诗歌的容量,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呼唤开放的课堂,诗意的校园。许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会写儿童诗,老师们也想尝试,所以有必要寻找一条儿童诗教学的捷径,让更多的学生学写儿童诗,会写儿童诗。
2、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二期课改的总目标提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目标指出,学生能:“具有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富于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学会倾听,乐于分享;能感受美,欣赏美。”本课题的研究正是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达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的目的。儿童诗短小精悍,充满丰富的想象,又童趣盎然,必然为学生喜欢,所以,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校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3、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我国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的人士认为:让孩子学写诗,比学写文更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事实二期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童诗(包括儿歌)和韵文,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安排的。
4、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文学能力包括三个层面:生理的感觉—运动层面,心理的意识—符号层面,文化的审美—经验层面。而心理经验必然要伴随着生理过程一同发挥作用。儿童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等)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以及逐渐形成的世界观),都势必会逐渐渗透、融合、凝练在每个儿童的文学能力结构中,形成其文学结构能力的独特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的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课题的背景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儿童诗获得了巨大发展。儿童诗有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创作成果,如圣野、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关登瀛等中老年诗人的创作,连成了儿童诗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集中展示了我国当代儿童诗创作的新成就与新水平。
在我国台湾地区,由于近十余年来大力推进童诗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开展童诗教学要早一些,因此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诗作。这此诗作不仅内容健康向上,更体现了台湾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台湾的童诗教学实践,也为我们开展童诗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三、课题的实施
儿童诗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
在学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的研究,对优秀诗作的阅读、欣赏、分析,促进学生理解诗作的主题、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艺术、写作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儿童诗欣赏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并能用多种方法创作儿童诗,让学生达到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童诗的欣赏——欣赏开路激发兴趣读出门道
(1)欣赏入手激发兴趣
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他们接触、朗读、感悟。收集一些有趣优秀的儿童诗作,每天抄一首在黑板边上,让学生能在早自修、语文课前读一读,学一学,学生也可以在休息时自由地欣赏。
在童诗课中先让学生进行童诗欣赏,可以在一节课中收集同一题材的诗让孩子们听、读、理解、感悟和比较等。同时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请学生来谈谈他今天读到的诗,说说他的理解和发现。
在这样的欣赏中,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诗的熏陶、诗的洗礼,渐渐地诗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2)积累感悟读出门道
读是写的前提,也是最直接简单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诗是一种语言的凝集,古人也就是在不断地读、背中理解其含义并为我所用,创作了无数精华之作的。我们就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儿童诗作,来积累自己的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因此,开展课题的起始就沿用我们祖先最古老的方法——读。
读诗不是单纯地把诗读一下,而是需要品味,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然而学生一般不太懂得如何去品诗,因此我们给予一定的指导,讲究一些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以读为重点,以读为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出诗的一些共性:诗句形式简短,然而意义丰富;诗要分行;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诗需要发挥很多的想象等等。
如教孩子们品读《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通过读体会到小作者风趣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将白云比作好吃的棉花糖,短短几句,将童真、童趣跃然纸上,使人读来不禁一乐,微笑之余把儿童诗的意境很好的玩味一番,再通过适当的讲解举一反三,运用到类似的诗歌中去。兴趣被激发,灵感喷涌而出,在一段时间后,学生也能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来
学写诗。随着大量地读诗,学生进一步明白写诗还需要具备一些要领:要展开的想象的翅膀(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要流露出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注意分行(依句、依意分行)。这样孩子们就能真正地读诗、品诗,尝到诗的滋味,也就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中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导。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诗也有一定的格式、规范。古诗讲究平仄、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童诗也是一样的。虽然童诗不像古诗那样有严格的要求规范,但也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分行分段的技巧一定要教会学生理解,因为分行的技巧,关系到整首诗意境的传达和感受,所以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因此,可让他们在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分行:a当诗句太长时;b需要强调语气时。例如学习《晚霞》
晚霞
晚霞是害羞的少女,
小草看着她,
老树看着她,
夕阳看着她,
把她的脸都
看红了。
使学生明白这首诗的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需要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让诗变得生动、活泼。与写文章不同的是还可以采用自述法、对比法、重复法等,将诗的意境更灵活地表现。在学习时,让他们逐一练习,比如用不同的手法写同一个事物,还将几种方法一起运用在一首诗中。在多观察、练习中,学生写诗的能力不断提高,渐渐涌现出色的小诗人。
二、童诗的模仿与创作——想象为衣音韵为伴情感为实
(1)模仿开始仿中有创
就像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先临帖一样,写儿童诗也需要从模仿开始,这样才能学得创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因此,指导学生童诗创作,我是按照从模仿开始,逐步增加创造成分。开始要求不高,允许仿写成分多一些。
例如下面的作品
如果(原作)如果(仿作)
如果我是老师如果我是工程师我要常常上体育课我要造出直达月球的大厦免得学生失望让大家登上月球
如果我是爸爸如果我是医生
我一定要戒酒我要读完所有的医学书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为人们治百病
原作中写到了学生对老师、爸爸的意见,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心声,仿写的作者却借助原作的结构,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自己的情感。因此,仿作是一种较为简单又有实际效果的练习方法。这就好像为学生找到了一把开启诗作的金钥匙,有了它,他们轻易地打开诗作的宝库,展开他们全新的生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独立地去创作,肯定会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可以依靠的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