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善解人意的张潇瑞(为学生写下水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29:02 小学作文
善解人意的张潇瑞(为学生写下水文)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善解人意的张潇瑞(为学生写下水文)作文

      哎,三年级开始正式进行作文教学了,虽然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但是为了激发写作的兴趣,几乎不规定内容,不讲解写作的条条框框,孩子们写了,只要是写出真情实感,只要语言流畅,内容有趣,我就毫不吝啬的给个A或A+,对于非常好的日记还会在班内读一读,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还算高涨。      但随着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正式来临,孩子们的困难就来了,特别是写人的文章,抓不住特点,不会用一件事来表现。有的只是平铺直叙,像第三者转述一样的句子;有的干脆来个抄袭作文。孩子们在写之前我已经讲了写作的注意事项,评析了两篇优秀文章,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人是谁,有什么特点,你想写什么事?整整用了一节课时间,但第一遍作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合格。于是,又用了一节课时间进行讲评,这次更具体地指导了两篇文章,边读边让学生修正,哪里该加,哪里该删,加些什么?无外乎都是些动作、语言、神态之类的句子或词语,孩子们当堂说得很好,我自以为很成功。谁知,国庆节的两篇写人作文仍然让我懊恼,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合乎要求。其实,我知道,三年级孩子写人是最困难的,抓人物特点更是难上加难。但教材这样安排了,我们只有照做。      昨天,我突发奇想,何不写一篇下水文,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写身边熟悉的人,怎样才算是用一件事表现一个特点?正好,昨天也发生了一件事,值得记下来。于是,有了下面的下水文,仅供孩子们参考。善解人意的张潇瑞      她,圆圆的脸蛋,白皙的皮肤,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很可爱。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柔声细语的,好像童话中的小公主。她就是张潇瑞,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     国庆节放假期间,我感冒了,嗓子沙哑,最厉害的时候,早晨起床后,嗓子又干又疼,说话发不出声音。好在昨天开学第一天,病情接近尾声,嗓子也好了许多,至少说话不疼了,但声音仍然很低。第一节是语文课,要复习第二单元,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听写生字。我尽力读着每一个词,教室里很静,只听见孩子们沙沙的写字声。      中午放学回家,我收到一条短信,是张潇瑞的爸爸发来的。“伊老师,您今天上课说话声音怎么这么小,是不是感冒了?请多喝水。您的学生张潇瑞。”读了这条短信,顿时,我的心里暖暖的。多么细腻,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我仿佛听见她对我轻声细语地问候,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充满了真诚的浓浓的关爱。我赶紧回复:“谢谢,是有些感冒!”      下午放学了,孩子们都整理书包准备走出教室,一个甜甜的声音传入耳际,“伊老师,你的嗓子好点了吗?”我抬头一看,张潇瑞不知何时站在我面前,小公主般可爱的,一脸关心地看着我。我莞尔一笑,对她说:“好多了,谢谢你,我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大了?”“嗯。”她点点头。我问:“今天上午的听写是不是因为我的声音小,你听不清?”“嗯,我听不太清楚,不过,没关系。”她认认真真地说,随后,她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      张潇瑞,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善良,体贴别人的女孩。我很喜欢她。                 

     

篇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

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

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教学《翠鸟》,于老师摇身变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通过采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翠鸟的生活习性、飞行特点外化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教学古诗《草》,和学生一起互动,一人分饰妈妈、哥哥、奶奶三个角色,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教学极具戏剧化。教学《爱如茉莉》,和学生进行近乎表演式的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走进母女二人的内心,理解母亲“一愣”、“微红了脸”的内涵以及“嗔怪”的意思,体悟女儿想问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痴而忘返,当得知长得有点像芭蕉的“大树”就是语文课本里说的“旅行家树”时,竟高兴地扑上去,打量着,抚摸着,并合影留念。他说:“以后再讲《旅行家树》这一课时,便多了一份资源,多了一份情感。”

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

(二)用真情换真情,情真意切

于老师说,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

这种情可化为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教学《祖父的园子》,有学生质疑:“我在园子里瞎闹,把菜种踢飞,把谷穗当作狗尾草割掉,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呢?”于老师课后反思:“我能像‘祖父’那样宽容吗?”

1.让每一个学生感到喜欢他

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红领巾歪了,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

于老师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在表扬上,从来不吝啬。摸摸学生的小脑袋;拍拍学生的小肩膀;竖起大拇指。他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其他信息,发现丛翔不吃早餐,给他准备饼干;听说小军爸爸住院,星期日免做作业。魏亚军同学转学后不到两个月又回来了??这些方法、行为的背后都是“情”字在支撑。

2.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

于老师说:“我从不认为我只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师,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总是想儿童之所想,做儿童之所做,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培养儿童语文能力与精神成长融为一体。

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钓鱼、钓虾;认识苹果;峄山探幽;游皇藏峪;急行军,围歼云龙山“空降之敌”;走进军营;参观飞机、坦克;划船;参观王杰烈士纪念馆;拔草、捉虫;到农村朋友家作客;野炊??

他总是千方百计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军营一日,身着迷彩服挎着冲锋枪照相;认识苹果,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邀请同桌合影留念??

这些活动的细节会给学生留下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

(三)用影响和激励,促进儿童成长

1.“无言之教”影响深远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有三大看家本领——写字、朗读、表达(口头和书面),具备这三大本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

练字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练好每个字,不会善罢甘休。如:左,横短撇起笔高一些;右,横长,撇起笔稍低一些。班,中间的竖撇起笔高。奉,春字头的撇捺宁长勿短。凤,“又”要写得狭长,里面的空隙基本填满。

于老师特别推崇张颂的《朗读学》一书。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备课必先备朗读,上课必定朗读。朗读既是学语言,又是用语言。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语感呀,表达呀??都有了。

朗读的关键是一个“情”字——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于老师具有“见文生情”的功力——至今还记得于老师在电话里一遍一遍教我朗读的情景。那是准备执教人教版《生命生命》时,反复练习朗读“静听心跳”一段,自认为读得还不错,就打电话给于老师,我在电话里读给他听。于老师听了一遍,说读得不好。怎么读好?他说,这段文字是作者杏林子的内心独白,要虚读才好。接着,就在电话里,我读一句,于老师纠正一句,不厌其烦一句句地教我读。上课时,在舒缓的乐曲声中,我的范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可以说,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更是需要教师用整个生命在那里做示范。

于老师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写下水文”的忠实践行者。他认为,“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他都要先“下水”。“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

“下水”的目的何在——示范、激励。

2.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

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范时,写了一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有感》,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读??

在教育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

篇二:浅谈小学作文课中教师“下水文”的作用

浅谈小学作文课中教师“下水文”的作用

内容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思想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体的位置上,“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要达到“不需要教”境界的教师比旧式教育的语文教师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下水一方面锻炼和考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学顺利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教师下水作文

何谓“教师下水”?大文豪叶圣陶先生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他的话形象地说明了教作文跟教游泳的道理相同,教者本身要能写,就像跳水教练会游泳一样,这样才会加快学生进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拿学生的题目来作文,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这无非希望自己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

回进步。

老师出身于学生。当学生的时候,谁不曾练习作文?当了老师之后,或者工作上需要,或者个人有兴趣,经常动动笔的也有。但是多数老师就只教学生作文,而自己不作文了。只教而不作,能派用场的不就是学生时代得来的一点儿甘苦吗?老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这点儿甘苦永久保得住吗?固然,讲语法修辞的书,讲篇章结构的书,都可以拿来参考,帮助教学。但是真要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还在乎老师消化书而不是转述那些书,还在乎老师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因此,经常动动笔是大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学生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还使学生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对写作和做人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写下水文有如下的好处。

一、教师下水作文可以把握作文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必须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的资质,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指教学的内容。在了解“材”的基础上教学,效果才显著。一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这个观点。但是什么样的“材”用什么样的教法,从哪入手也是很关键。作文教学中要是找到每次作文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教三年级的学生写一处景物时,就先写了一篇学生熟悉的校园的下水文。在写作过程中,我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难点是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因为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刚起步,还没掌握写作的方法,所以只能教基本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写作不但要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物。掌握了方法,他们才会写;会写,才有兴趣写;有了兴趣才会写好,这是学习的规律。起步作文教学只能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跟他们讲写作

技巧,不能要求他们写得很好。根据这个目标,围绕重难点,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为了突破难点,我先从下水文中抽取了几句描写方位的句子出来:“这个花坛里长着一排龙眼树,龙眼树的左边有两棵假槟榔,右边有两棵塔松,花坛的四周长着一排九里香。”我把这几句话打乱顺序后再让学生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通过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然后节选文中一段描写塔松的片断“它高大挺拔,四季常青,远远看去,很像一座小宝塔,下面大,上面尖。看它那威武神气的样子,好像它是这座花坛里的司令”让学生根据描写来猜测老师写的是什么植物?问学生是怎样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以后,再让他们欣赏老师的全文,最后才让他们自己写,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由于我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选用了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用的文章写的是学生熟悉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结果学生迈出了可喜的

现身说法,或以下水文的形式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比喋喋不休的纸上谈兵要强得多。十年前,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卖假货的小商人几句传言,“要什么?怎么没有?那儿不是吗?”没想到这几句话便像一颗种子在我的脑子里休眠了十年,在我经历了无数次商人的骗局之后,这颗种子终于生根发芽了,成了我笔下的文章,一个善于钻营,投机取巧,充满铜臭的小商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它概括了我十年来对商人的观察。在作文教学中,我把以往用来指导写作,帮助学生挖掘题材的时间给他们看我的文章,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他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知道了自己身边的很多事都可以作为习作的材素。有位学生听了我的说话,若有所得,笑着说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免得一不小心成了人家笔下的反面人物。我本来是引导学生写作的,没想到他们也悟出做人的道理。这使我不禁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们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学生有此悟性,相信他们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世事洞察得更透彻,挖掘得更深刻,能写出更富有个性与灵性的文章来。

三、教师下水作文可以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范文。

据说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教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会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是不难找到范文的,但是要找到贴近他们生活的范文就很难,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而教师写下水文正好填充了这个空白,解决了借鉴的难题。教师的下水文,写的是学生熟悉的环境或比较熟悉的人和事,这给学生选材、构思、表达

等方面都提供了借鉴的范例,学生读后会受到很大的启迪,拓宽了他们写作的思路。如我写了一种随处可见的圣诞花,我是这样写的:“那花儿多好看呀,你看,黄豆大的花骨朵下面长着一轮红叶子,那叶子红得鲜艳,红得象火。好像一个红碟子盛了几颗小豆子。由于高高的枝条下面光秃秃的很少叶子,远远看去,只见顶端红碟子一样的花朵,仿佛杂技师耍的转碟似的。只可惜枝条太少了,一个枝头一束花,虽然好看,但是太冷清了,像一个不太熟练的杂技师,要是多生几个枝头,这杂技师的功底就显得深厚了。”学生看了以后终于知道描写景物不但可以描写它的大小、颜色、形状,还可以描写它的神韵,要是能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写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而且也知道了他们司空见惯的极其普通的景物也可以用如此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知道了写作要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个性。通过读老师的下水文,他们还走进了老师的心灵,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同时从心里也佩服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教师下水作文,可以锤炼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作为教学语言,不等于文学语言,但它也必须条理分明,用词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但是,有些教师经常信口开河,诸如“我是XX学校”“昨晚我的手一晚睡不着”等笑话屡见不鲜,至于说话平淡如水的教师更是不胜枚举。不敢强求教师的语言字字珠玑,但起码要正确、规范,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不正确、不规范,别指望你的学生能写出优美的句子,说出动听的话来;教师的语言没有感

下页

篇三:教师如何写下水文

教师如何写下水文

所谓教师的“下水文”,就是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并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练笔,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的过程,头脑中就建构了作文的过程,教师能够品尝作文的甘苦,取得切实的经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点评的质量。

一、下水文应具有的特点

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下水文示范不当,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应尽力避免。

1、出示下水文的时机要恰当

下水文呈现的时机,不妨分为“作前下水”“作中下水”以及“作后下水”。

作前点拨引路。“下水”作文安排在学生作文之前,就可能有一半以上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差。“下水”作文就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一条绳索,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模仿上,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能无法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以前没写过或写得较少的类型的作文,如书信、读后感、建议书等应用文,因为它们有一些格式或写法上的要求,初学时,宜在学生写作前出示下水文,让他们借鉴写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使他们易于动手。再如题材相对比较宽泛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故事新编等,教师不妨采取“作前下水”的方式。师生在围绕话题(或半开放的命题)展开讨论后,将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因为此类作文一般以其中的某个话题为中心,写作的空间非常之大。教师的下水,只是“举一”——用自己的下水实践开启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反三”的目的。

作中点拨化难。这个作用主要用于内容统一并且比较难写的习作。学生写这类习作时,常常写不具体,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甚至写到一半就再也“挤”不出下文了。这时要求学生把写好的部分读出来,把尚在构思的后一部分进行口述,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启迪中取长补短。老师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朗读下水文的部分句子或一两个段落,便于学生借鉴。这样扶学生走一程,替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就会大受启发,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作后提高鉴赏。下水文还可以在学生作文后出示,也就是在讲评时呈现给学生。修改习作中,教师发现、归纳学生的问题,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再“下水”,讲评时用自己的下水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启发学生修改、提高。比如写人的文章,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材,当学生作文中出现以下现象: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照搬照抄;凭空捏造;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等。这时,为了突破选材的难点,教师呈现“下水文”,就能对学生选材起到很好的点拨与示范作用。

2、下水文的形式要多样化

下水文并非都是一篇完整的佳作,它还可以是一个开头或结尾,或是一个重点段落??这要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

小学阶段,作文主要以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为主。许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来开头。如写人时,开头常常是“我认识的人有很多,但最使我难忘(敬佩、尊敬等)的人是??”;写事时,他们会写“在我的童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一件事使我最难忘??”;写景状物也套用这样的模式开头。针对学生这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开头,教师的下水文就可以是几个开头,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头形式。如描写式开头:写人时,可

以一入手就描写这个人的形象,或是这个人的背影及其他有特点的地方;写事时,可以先描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场景或几个人物??引用式开头:即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来开头,如引用故事、传说、诗词、歌谣、谚语等。此外还有借物式开头、叙述式开头等。

总之,教师下水作文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若用得不好,则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篇四:关于写下水文的论文

老师,您写了吗?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同事们抱怨学生们写的作文这不好,那不好的,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从前······

记得几年前,我在家里批阅学生们的作文。孩子们完成的情况真是太不乐观了,字太烂的有,词不达意的有,语无伦次的有,跑题的更是不少,我一边批阅一边抱怨,老公在一旁说:“你写写看,能咋样?”我听后当时很不满意,随口说了句:“我闭着眼写也比他们写得好!”于是,就这样在“赌气”之下开始了我写下水文的“工程”。

我在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不断地写文章,还挣了一些稿费。可是,在教了小学之后,往往是忙于事务,或者家庭的因素,自己常常没有时间写东西了。当真动手写下水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写东西这件事儿,犹如练拳,时间长不练,就手生了。恍然大悟中,我意识到: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这点才气,可不能就这样丢了,岂不可惜?当学生们写的时候,我就坚持也动动笔,写一写,时间不长,自己的文笔又变得通畅起来,宝刀还能不老!

老师们,当学生在奋笔疾书的时候,他们看到老师也在写东西,他们(肯定不是全部)势必会作如是想:啊,老师都教我们了,都是老师了,她还在那儿写文章呢。我们得更应该努力写才是啊。当学生这样想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有了这样的心理,可以设想,以后就会向老师学习,努力地学习写作文。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不正是我们所要的吗?我渐渐喜欢上了和学生的这种互动。

说到老师写的东西,应该说要比学生写得好,写得规范,这,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范例。每当文章写好后,我看多数学生也都写好了,就把自己的文章念给学生听。学生听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想:老师的文章写得多好哇,真值得我学习呢。他们或者学习文章的构思,或者学习文章的段落安排,或者学习文章的某些语句,或者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等。总之,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方面的典范。还有,学生感到了老师的文章写得是那么好,那么漂亮,于无形之中,他们对老师,会比过去更刮目相看,认为老师真是行,真是“神”了,老师的文章简直无懈可击,完美无缺。这样的话,学生对老师会信服得很,甚至五体投地呢。既然对老师这样的信赖,那么,老师说的话,学生一般来说,都会非常听从的。这样,还有什么样的学生不能教育好呢?还有什么样的差生的成绩不能提高呢?可以相信,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当然,在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不可让他们全篇模仿,那样的话,反倒弄巧成拙成坏事儿了,也说是说,我的文章,不能束缚了学生的思路,要学,但不可套,更不可抄袭,大段大段地抄袭为我所用。

写了很多的下水文后,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因为所写的与学生的一样,一样的题材,一样的体裁,一样的要求,通过写这一篇文章,老师肯定更加知道了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容易,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困难,哪些地方作为重点的话,写起来还缺少点儿什么,或者开头、结尾顺不顺当,等等,老师经过了体验,后来给学生讲评起来,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就会收到更好的实效。如果老师不写的话,虽然也知道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情况,但那总有隔靴搔痒、胶柱鼓瑟的嫌疑,挠不到实处,抓不到要害,起不了实用。

有道是:“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得亲口尝尝。否则,你是不会知道梨子的滋味的。”今天,想到了以上这些,就写了下来,以就教于大家,恳望批

评。

联系地址: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邮编:251911联系人:杨云岫联系电话:13754685692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