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藏头去尾”作文训练法(非叨)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33:44 体裁作文
“藏头去尾”作文训练法(非叨)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藏头去尾”作文训练法(非叨)作文

作文训练:

下面材料是由一篇文章经过“藏头去尾”法处理而得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它加个标题、开头、结尾,使之重新成为一篇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的文章。

纯 

每当下课,女生们总是倚着栏杆,捧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零食大嚼特嚼。挚友间的窃窃私语,常为她们添上了几声快乐的笑声。而走廊上那些富有激情的的篮球落地声,则来自男生那边,干净的笑脸盈着汗水,天真而无邪。他们总是好动顽皮,或是跳着比试门框,或是坐在栏杆上与同伴动手动脚,危险中却故作轻松,引得女生们心惊肉跳。

初一的时光,走廊上,天天充满欢乐的笑声,纯真的笑脸,无邪的言语——我天天感到无比的幸福

叛 

成长的路上,我们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青春的日子里,有过张扬与叛逆,铭记成为幸福。走廊右边是邻班。嬉闹之时也会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邻班的一男生一抹油光高翘的头发径直起来,凶神恶气的样子指到某人的鼻尖,挤出一句话“小子,你给我等着!”女生们便会惊叫加议论,而男生们则会拍一拍同伴的肩膀“兄弟,我在精神上支持你”,而后溜回教室……

那些画面是年少的记忆,没有恐惧,看到的是张狂的口吻透着青春的气息,感到的是一种新奇和幸福

追 

我们追随时间的脚步,初三的日子里,走廊上少了一份嘈杂,多了一份宁静。我们奋笔疾书,以青春的速度追赶时光,坚信成功快要光临。傍晚放学时会牵手好友,站在走廊上望那些红艳的枫树,还有红遍天空的晚霞。不知是晚霞染红了枫树,还是枫树映红了天空。望着街道上车水马龙,我们思索着。思索片刻之后,我们不会忘记走进教室去面对我们的未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追求,就有幸福

参考题目:

初中,一首难忘的歌

留在心底的风景

幸福时光                

风景这里独好

温暖的记忆                   

青春的印迹      青春伴我成长        三味初中

初中三部曲        青春燃烧的日子      风景这里独好                

青春变奏曲        青春如歌            成长的脚印              

初中,逆流的时光    那时花开          走廊上的青春     

幸福像花儿一样      收藏幸福                    

悟:

培养裁剪“材料”的能力,多角度地理解“材料”,一个“材料”可以链接很多“题目”。

开头和结尾:

为什么,欢乐总是在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题记

开头:不知不觉中,初三的脚步蓦然而至。回首过去,看我们的脚印,深深浅浅,隐隐约约……

结尾:曾经的我们,有过纯真,有过叛逆,有过追求。曾经的花季,花开花落——若梦……

 

开头青春,是一首歌,谱出令人心弦的一曲;青春,是一首诗,吟出催人泪下的一段;青春,是一场梦,如果可以,愿这梦永远不要醒来。

结尾雨依然淅沥地下着,青春的脚步近了,近了……我听到了,“滴滴答答……”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席慕容

开头青春花季,我们共同走过。曾经的单纯、叛逆,但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有梦想,有追求……

结尾曲线比直线更美,无悔的青春才充实。没有抱怨,让我们一同在青春的蓝天下挥洒“青春无悔”!

                                                         

开头纯真如我们,用最澄澈的眼神照亮世界;叛逆如我们,用最倔强的泪水划破脸庞;追求如我们,用最坚定的步伐越过那段逆流的时光。

结尾回首间,突然才发现,你平淡中藏匿的快乐。或许,多少年后的一天,我会梦想那永恒的明媚春日——初中,那段逆流的时光……                                                  

 

开头深深土墙,淡淡青瓦,指尖掠过土墙,留下浅浅的痕,蓦然回首,那行青春的脚印啊,歪歪扭扭的,承载着太多年少的记忆。

结尾时光总是匆匆,分别了你们,让青春的美好时光,在我心底,永久珍藏。

           

开头有一条河流,在我心里流淌着,时而默默无声,时而欢呼雀跃。有时静得寻不着踪迹,有时闹得心怦怦怦乱跳。因为河里流淌着的,叫青春。

结尾我沿着青春之河,顺流而下,我寻到那些往日的青春。        

                                                            

开头:站在时光的的长廊上,聆听初中这一首难忘的歌。我们静静地听它吟唱,唱着属于我们的酸、甜、苦、辣,唱着陪伴我们的春、夏、秋、冬。驻足,回首,那些纯真与叛逆,欢笑与泪水,仿佛就在昨天,触手可及。

结尾:那些纯真与叛逆,像时光的沙漏般,匆匆地逝去。青春就是这样耐人寻味。仿佛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长大。只是那动人的歌声,还久久飘荡在曾经有过我们身影的时光长廊上,不再逝去。

 

篇一:作文训练题:《对于未来的思考》

高考写作复习讲义2003/8/19

理清思路(一)作文专题训练教师范文与作法讲解

一、教师示范作文

对于未来的思考

林承雄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有人创造未来。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矢志撰写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到中国倡导市场经济

林承雄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

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集中而鲜明的、统领全文而又贯穿始终的中心论点和典型确凿、充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和所被证明的观点之间要有严密可推的要求。因此写作议论文要有条有理,讲究论证结构(思路)的安排。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主要有“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纵贯式分层论述结构”、“正反对比论述结构”和变式论述结构等等,写好议论文,应该扎实掌握上述几种常见结构类型。

“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是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这篇议论文题目是《对于未来的思考》,标题是个论题式标题。议论时要扣住关键词“未来”写出自己的思考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本文采用了“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全文采用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式结构,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本论部分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本论部分的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又都采用了总提(引出分论点(段首句),即对于未来的不同思考,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分述(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

其中本论部分的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条重要评分标准,议论文的语言修辞技巧是大有讲究的,我们要注意反复锤炼文章的语言,使之更美。

以本文为例,在句式方面,全文基本上用的是整句,排比句段用得较多,排比可以增强说理的气势。同时运用反复中心词的技巧来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还注意到散句的交错,比如“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些是散句,变化不拘,错落有致。

而“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这些是整句,上下句间有对偶的痕迹,整齐和谐,节奏相似,排列匀称,读之琅琅上口,有气势。

本文还注意到长短句的综合使用,如“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这是个长单句,共112字,表意繁复周密。而“有的人创造未来”、“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等是短句,简洁有力。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也是文章读起来有变化,辞气更加畅达。

除了句式上的合理选择外,本文还注意借鉴演说辞的表达技巧,努力使语句情感化。诗意化,如本论部分的

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推荐老师:周清饶学厚王先海)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立意深刻。作者从大至圣贤、小到凡夫俗子皆不能摆脱主观感情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入手,把俗世中的“感情和认知”的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进而提出一个重大而深远的社会问题———入世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通篇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当然在这一层面上作者认知还似显单薄,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此作,达到这样的认知水准实属不易。为回答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巧借“鲲鹏”这一形象,敞开胸襟,以其“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精神,来激励国人能穿越感情的烟雾,正确地去认知。

再者,本文写作技法灵活,语言精当。前四段中皆有问句:问历史、问现在、问未来、问他人、也在问自己,问出了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脉胳清晰、思维流畅,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并间以整句,用语精炼,生动有力,掷地有声,增强文章的语势,不愧为一篇考场上乘佳作。

(阅卷教师周清场内点评)

篇二:作文审题之添加因素法

2010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早》,是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像这种由一个词构成的作文题目在高考中比较多。这类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因素非常简单,而角度大、内容空、范围广,使人难以捉摸。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审题,就会茅塞顿开。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目立即就会变得具体实在,题旨马上就会显露出来。何谓“因素”,即作文题目的已知条件。例如“校园”有一个因素,“我们的校园”有两个因素,“我们可爱的校园”有三个因素,“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有四个因素。总之,因素越多,题旨就越清楚;反之,题旨就越模糊。例如,今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早》由一个字构成,因素十分简草,而写作角度宽,范围广,许多考生不知从何下手。但是我们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题目立即就会变得具体实在。例如:早晨的田野,晨曦初露,微风习习,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农民在辛勤地耕耘;黎明的河畔,碧水东流,波光粼粼,船帆点点,渔歌四起,更有那?杨柳岸,晓风残月”;早晨的山岗,晨岚缭绕,红日东升,繁花似锦,小鸟在愉快地歌唱;早晨的工厂,烟囱高耸,机器轰鸣,工人挥汗如雨;早晨的街道,人来车往,人们(

添加因素,丰富思路

——作文审题之添加因素法有些作文,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作文命题仅仅给出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我们既找不到暗示,更找不到明示,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都不容易确定,常常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对这种题目,我们可以用“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补充命题中对事物的规定,丰满所给的词语或短语,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

(1)题首添加因素法

不少题目,可以在题目前面添加因素。

例如2011年山东淄博

我们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回忆”“故事”“趣事”等因素,这样题目就变成了“旧书回忆”“旧书故事”“旧书趣事”,等等。这样,我们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可以谈谈有关旧书的往事或故事,也可以讲讲旧书的逸闻与趣事。

(3)题中添加因素法

一些题目,题目中已有好几个因素,但题目的意思仍然不够具体,那么只好在题目中寻找突破口,给题目增加因素,看看能形成怎样的话题。

例如: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这个文题,原题虽然已经有了几个因素,但意思仍然比较空泛,不知写什么好。如果在题目中添加因素,就可以很快找到题材。比如:“生活给我成功的智慧”“生活给我幸福的智慧”“生活给我教育的智慧”“生活给我理财的智慧”,等等。

(4)综合添加因素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题目的因素越多,意思就越明白,也就越好写;相反,题目的因素越少,意思就越空泛、朦胧,越不知道该怎样写,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让题目的要素丰富起来。一个题目,如果经过题前、题后和题中添加能够呈现的内容还不够多,思路还不能完全打开,那么我们就应该进一步拓展、扩大题目的信息量,在题目的各部分继续添加定语和状语,让题目全面“丰满”起来。以上面的“旧书回忆”这个题目为例,如果仅仅添加了“回忆”这个因素,还无法打开思路,我们还可以在题目当中增加别的因素,如“旧书的温暖回忆”,还可以继续扩展成“旧书的关于友谊的温暖回忆”,再进一步,还能扩展成“父亲的旧书,关于友谊的温暖回忆”。添加了“温暖的”“关于友谊的”“父亲的”这几个因素,我们的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了,作文主题呼之欲出。

看到作文题目,迅速扫描一遍,展开联想和想象,在题目当中添加素材,丰富思路,就能实现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到“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碟”的飞跃。

篇三:2014年中考作文题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的一个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审题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单提醒这两点。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灵活运用。

文题解析: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回家,一个诱人的字眼,一种温暖的联想。它牵动着无数游子的梦魂。试想,夕阳掩映下的村庄,风尘仆仆的游子,将要见到家人时的企盼是多么让人感动!

这个题目由文题和要求两部分构成,看似比较简单,但审题的要求是一样的。

“回家”包括“回”的过程和”家”这个目的地。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回家”这一现象抒发情感或展开议论。我们这里着重说说记叙文。

“回”的过程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侧重在某一个阶段。如,详细展开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抓住为什么回家展开情节,等等。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的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家”,是父母所在的那方小天地,也可以是家乡,是祖国;“家”,还可以是某个集体,某处温暖的所在,甚至某种美好的品质等等。这是一个亦虚亦实的题目,我们应选择好自己的方向,或虚写、或实写、或虚实结合。

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关键在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题演练: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

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

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是话题作文。

再如2010年河南省中考卷: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是材料作文。

其次,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把握文题信息。文题是由词语构成的,所以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关键词的理解更加重要。这点做好了,文章的布局才能恰当。

很多同学在拿到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时,容易以偏概全。如何避免呢?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以《在尝试中成长》为例,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尝试”,一是”成长”,如果写记叙文,那么”尝试”是事件的主体,”成长”是事件的结果。

再如《又到春光烂漫时》,关键词是“又”和“时”,一般的,大家不会丢掉“春光烂漫”。“又”表明是再一次,那么前一次要有一个简单的交代,重点在后一次;“时”表明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说明“春光烂漫”是整个主事件的背景;“春光”一词,可以是自然的春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春光,理解词语之后可以拓宽思路。

如《因为有了期盼》(2010年重庆卷),“因为”表示原因,展示事件的前提,说明“有了期盼”之后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守望》有”守”和”望”,是一个动词;《从那以后,我,“那”表明是过去,如果忽略了,表达上就不准确,“我”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能忽略。

③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补充时可以侧重写人,也可以侧重写事,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2)虚实相生法。

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写实的一面,还是写虚的一面。比如“灯”这个题目(2010年浙江金华卷),从实的方面,“灯”可指具体的”台灯”“花灯”“孔明灯”“日光灯”等。从虚的方面,“灯”可以象征理想、品质、目标等。

审题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单提醒这两点。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灵活运用。

1、正如未来不会凭空而来,往事也不会随风而逝,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喧嚣里凝神静气,在往事里浮想联翩,时光可以倒流,过往可以清晰,生活,也就突然拉伸丰润了许多。

往事不仅离我们不远,而且时长不经意冒出来,沟通着我们的今日和明日,牵引着我们的怀念和追求。

请以“痕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3、只是因为_______,那本书,那个人,那条路(三选一)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文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5、【文题二】明智的转身,可以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优雅的转身,能够让别人欣赏到你的优点;华丽的转身,可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请你以“转身”为话题作文。

6、“扶”,《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一是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二是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三是扶助。用“扶”这个字我们可以组成搀扶、扶持、扶助、帮扶、扶贫、扶危济困......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体验过、感受过许多“扶”别人,或者被别人“扶”,甚至自己“扶”自己的故事。请你以“扶”为题,写一篇文章。

7、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春的我们渴望蜕变,创新的时代需要变通??只有经历变的阵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请以“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8、来时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来时的路,有芳草也有荆棘;来时的路,快乐与忧伤交织,幸福与痛苦携手。怀着梦想,带着自信,我们一路走来。请以“回望来时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9、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10、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

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篇四:2008中考命题作文指导及训练

2008中考命题作文指导及训练

一、课前热身

1.(2006年湖北襄樊)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

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07年广西柳州)在成长的路途上,得到你尊敬的人的欣赏,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得到你爱戴的人的欣赏,会让迷惘的你豁然开朗。“好想得到你的欣赏”,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成功的渴望,这是前进的动力……

请以“好想得到你的欣赏”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

二、考点解析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对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价值。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升温。

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梦想》等。二是“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三是“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四是“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1、审题要准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

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2、选材要精

命题作文,审题准确,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许多经典作品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小题大作的典范。作者由人力车夫毅然扶起一位老女人的事件,深入思考车夫的行为,赞美车夫勇于负责的精神,对自己的那种自私的心理进行深刻的解剖和自我批评,进而把这件平常的小事儿与所谓的“国家大事”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正是像车夫这样勇于负责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小题大作”的意义。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当然,“小题大作”不是生拉硬扯,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随意拔高,不是牵强附会。有些同学在作文时学常犯以上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就事件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只是为点明所谓事件意义硬加一句而缺少必要的分析,“拔”得突然,“拔”得生硬,这只是为“大作”而“大作”,不是真正的“大作”——挖掘事件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内涵,这样看来,小题要“大作”却不可强“大作”,硬“大作”。适合大作的题目中考题目比比皆是:2006年太原“倾心一爱”,2006年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07年浙江金华“这就是幸福”,2007年四川乐山“我的收藏”等等。

“大题小作”是指题目涉及的范围大、时间长、地点多、人物多、关系复杂的作文,要从小处、某一高度、某一两个人物来具体反映面上的问题,即所谓的“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而见太阳的光辉”。因此,这样的题目选材一定具体,角度一定小而巧。比如:《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就是一个大题目,涉及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人物可能成百上千,但作文仅要求作者有“大题小作”

的能力。比如可加副标题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到某一单位、某一场所,然后选一两件事具体写怎样迎奥运的,最后指出这种人,这种事还有许多,上面所说的仅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文章写得既具体又全面。可见“大题小作”的好处之大。适合大题小作的题目一般是范围、关系类题目,如2006浙江绍兴“十六岁的天空”,2006年辽宁大连“印象”,2007年浙江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等。这样的题目就要求具体分析它涉及哪些人、哪些事、多长时间。而要把它写得有立体感,又具体、又全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点面结合,即把某一两件事(点)写具体了,再一笔点及其它方面的人、事,将其置于全面貌之中,这样就能写好这类文章。当然“大题小作”不是只写一两件事就完了,还应在开头和结尾就全面、整体有个概括的交代,全局的点拨。

3、结构要明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会造就如模特身材那样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形体,才能在中考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惹醉评卷老师的双眸。中考作文结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的结构方法。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完成文章构思,快速完成作文,可以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晰,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从而获得高分数。如2007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你还会沉默吗》一文酣畅淋漓,文采飞扬,大气磅礴。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段落排比法构建了三个层次:炎黄子孙,面对鸦片的入侵,没有沉默;中华儿女,面对日军的侵略,没有沉默;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陈水扁的“终统”,没有沉默。三个层次形成排比,从近代、现代,到当代,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晰明了,且具历史纵深感。

②冰糖葫芦法。又叫“一线串珠法”,即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连成章。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形成完整的文章。如2007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惜》,考生从滕王阁这个背景来观照诗人王勃的生命历程,人线、情线等多条线索交融。

分为三种: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和特别类。如2007年中考作文《寻找》,借用话剧形式,通过一个儿子与自己父亲,父亲的一个知己,半个朋友,半个知己之间的对话和儿子的独白,形象地表达了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应求一知己同生死、共患难的人生真谛。

三、典例透析

1.2006年浙江温州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

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

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

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

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

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

去收获―――

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情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满分示例】

把心儿打开

温州考生

其实,有时候,不是爱没到达你心的世界,而是你的心并未打开。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