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名单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7:34:20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名单作文
网载有人查阅上海黄浦公证处档案,发现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名单上没有韩寒的名字。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再次引发韩寒造假事件的争论。
*******************
是耶非耶?
篇一:韩寒与新概念作文
韩寒与新概念作文
韩寒是因为在1999年上高一时参加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而一举成名。这个结果是双赢。韩寒作为获奖者在高考后可以被协办大赛的大学直接录取(
《杯中窥人》行文半文半白,文笔中规中矩,可以推测是和写《求医》《书店》同一个人写的,但是和写博客文章的那个韩寒的文风很不一样,后面这个韩寒行文口语化,经常出现病句,分不清“的地得”的用法,以致自称要找人来替他改错别字。但是《杯中窥人》的“的地得”的用法正确,这并非是出书时编辑帮他改的,因为可见到的手稿部分已可见到正确地用到“地”字。很难想像,一个已学会正确使用“的地得”的人,几年后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会用了,尤其是一个一直不间断地在写作的作家。
《杯中窥人》一千余字,用较为工整的行书写成,即使照抄一遍,也要用到30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实际的写作时间不是极短的一个小时,而是更短的剩下的30分钟左右。李其纲以后应该改说“令人感到韩寒的写作才华的,却是他在极短的半个钟头内所显示出来的解题与结构文章能力的技巧”才对。韩寒近来写作并不以手快著称,一篇回应别人的2000字文章都要花上10小时,何以对比如此强烈?
种种迹象表明,韩寒写《杯中窥人》时是有备而来,例如旁征博引,甚至连文献出处都列上,又例如连拉丁文都用上。都不像是现场发挥、临时能想到的。如果有那种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功课也不至于那么差。《杯中窥人》的句子中规中矩,但是句与句之间有时跳跃太大,让人觉得有脱节或拼凑。例如“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为什么思想便向列子靠近?列子思想是什么?让人读得一头雾水,似乎是默写时有所遗忘。如果默写的话,底稿很可能是手写的,这从文中用到的拉丁文Corpusdelieti的错误可以看出,正确的写法应是Corpusdelicti,如果是书上看来的,不至于看漏了空格,也不至于把c看成e,从而背错。如果看的是手写底稿,就可以理解了。
赵长天不久前在微博上回答提问时说:“补考全过程我都在场。而且还有很多著名作家教授都在场。”但是在2006年他接受采访时说的却是:“组委会留下一个《萌芽》的编辑监考,其他人就出去吃饭了。一小时后,赵长天和评
委回来了,韩寒的《杯中窥人》也写完了。”也即在韩寒写作过程中,只有一个编辑监考,其他人都不在。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也有类似说法:“评委和《萌芽》的工作人员吃中饭去了,留下一位叫林青的编辑监考。我则出去给韩寒买点心。”所以赵长天现在的说法明显与以前自己和别人的说法矛盾。
韩仁均在文革后恢复高考
篇二: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高二(3)班胡昕黄馨
指导教师刘天虹
问题提出
新概念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社会对这种新型写作产生了巨大反响。新概念作文已成为同学们中的一个时髦词汇,并带动形成了蔚为壮观、席卷全国的新概念作文现象。那么究竟“新概念作文”是否值得推崇?它会取代“传统作文”吗?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利是弊?当代中学生的写作习惯会有怎样的变化?中学作文教学在这种冲击之下,又该怎样冲破传统的束缚?
研究目的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分析归纳出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影响,以及新概念作文给当代中学生的写作和中学作文教学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组员间进行讨论,进行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并请教老师。最后汇总结论,行成论文。
研究体会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是完全陌生的,以往的我们早已习惯于在书本之中寻求答案,没有尝试过自己去调查研究。一系列从未有过的实践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
资料出处历届新概念作文获奖作品选、《萌芽》杂志、百度搜索引擎等
研究结果:(论文形式)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2000年起《萌芽》杂志开始主办新概念作文大赛,首届比赛被媒体称之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
(54.64%)的同学给出的原因分别是:觉得可能实力尚缺(91.24%)和害怕影响学习(9.4%)。
在所有被调查的同学中,认为新概念作文将来有可能取代传统作文的有48.20%,认为不可能的则占49.80%。认为在考试中,传统考场作文得分会更高的有36.6%,新概念作文得分会更高的有33.0%,认为都一样的有29.9%。
由此可知,中学生对于新概念作文的态度以赞成居多,这可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写作爱好趋向。但是愿意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中学生并不占多数。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实力不够。对于未来新概念作文能否取代传统作文这一问题,持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的中学生比重几乎持平。
虽然“新概念”在中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更多的同学认为还是传统型考场作文能在考试中拿高分。问其原因,39.6%的同学回答是因为作文改革尚未完成。
可见,传统作文在中学生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打破它的束缚,恐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当代中学生对新概念作文仍然持着相对积极的态度。孩子们渴望自由地发挥,希望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感悟、完善的过程,这就必定导致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巨大冲击。
二
传统作文:强调章法、技巧、命题、立意的应试模式,有明显的体裁界限,要求形式美和讲究思想内涵,通常规定了相关题材的作文。
新概念作文:相对于传统作文而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培养语文素养。要求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
很明显,新概念作文与传统作文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传统作文注重的是模式的规范,而新概念作文更注重个性的舒展。前几年引起轰动的高考作文《潘金莲的选择》,在高考中经历三次改分,才得到了最终的满分。这都是缘于文章与传统观点的背道而驰:他认为潘金莲的选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设想,假若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这样的作文一定不会遭到这样曲折的命运。由此联想到韩寒的《杯中窥人》。韩寒是以一个参赛迟到者的身份,趴在办公桌上写完了这篇以将一团纸塞入一杯水里为题的文章。它揭露了社会的许多阴暗面,其犀利让社会轰然动容,成为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佳作之一。
写作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以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但长期以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学子的写作并未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新概念作文的出现,使得长期处于传统作文思想下的人们意识到:作文也可以这样写。而且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可以完全表达自我的写作方式,是饶有趣味的。
《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曾说过:“我们倡导新概念作文,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最好的文章总是最有个性的文章,最好的文章总是无法模仿
的。”这无疑是许多热爱写作的孩子的心声。当“新概念作文”走进大家的生活的时候,大家都为能有一种可以表达自我的写作方式而一致考虑要摒弃传统作文。无疑,传统作文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赞同有创意表达的作文,鼓励写出自我的独特之处。想必,这就是新概念作文的最迷人之处。
传统作文多数有严格的限制:规定文体、内容、结构、字数……写起来未免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相比而言,新概念作文在语言、内容、思想上不拘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写出的文章就像是生活的写照,充满着自我意识和思想。自己的东西,大家自然都很喜欢。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概念作文绝不是胡思乱想,它毕竟仍是一个语言加工和创造的过程。不拘于规则和限制,允许内容、思维的创新,允许写虚构和想象中的事物,甚至允许异想天开,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概念作文只是不追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怎样,重视语言的积累、训练,真实地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用我们的青春活力酝酿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字,告别程式化和过分“新潮”化,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写作方法。
三
新概念作文虽然对传统作文造成了巨大冲击,但至少在现在,它不可能取代传统作文走上高考舞台。毕竟传统作文还是拥有它的优势之处。传统作文在新概念作文的冲击下将会有所改进,但完全被取代,还是缺乏一些现实的可能性。同样,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但我们坚信,作文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也是展现自我、表达感受的过程。相信只要经过努力,我们笔下的文字,一定是靓丽夺目的。
指导教师评析
新概念作文大赛自举办以来就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那“新概念作文”是否值得推崇,会否取代“传统作文”的地位?本文的小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分析,通过亲身调查、认真收集、系统分析,对比“新概念作文”与“传统作文”的优劣,得出“新概念作文”现未能完全取代“传统作文”这一有力的观点,对中学生客观认识作文写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为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留下了参考。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本文体现出了小作者们具备的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分析力。
篇三:
我前方是一排漆着黑色的油漆的八仙桌,上面摆放着各色各样的供品,有我喜欢的莲子羹和糯米糕,那时我喜欢趁祖母不注意的时候踮着脚尖看着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供品想入非非,当我的目光越过那些大大小小的食物时,我看到了八仙桌后面三身表情肃穆的神像,两个粉脸,一个红脸,都是戴着黑色的冠帽,长长的髯须垂在胸前,眼里有我说不出来的庄严,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我当时就被这样的眼光吓了一跳,眼角有种被什么所触碰的痛感——也许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人总要有所信仰,有所畏惧——尽管我那时还不知道信仰和畏惧的真正涵义。从那以后我总是会想起这些神像,这些一动不动的神像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慑力量,以至于人们总是在受灾受难的时候乞求他们的庇佑,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我的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并不需要答案,问题的本身就是现成的答案。欲念和畏惧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当我们被欲念所诱导而背离道义的康庄大道时我们应该有所畏惧,于是我们会乞求神明的庇佑。所有这些领悟是我那时怎么也想不到的,就像那些生活在水底的鱼儿总也弄不明白为何同伴会上钩一样。许多年后“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观念已在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可我还是会在看到那些庄严肃穆的神像时噤若寒蝉,那种感觉就像猥亵一种叫做圣洁的魂灵。庙外的鞭炮还在放个不停,人们的嘈杂声在耳边嗡嗡地响,我瘦弱的身躯挤在拥挤的人群中突然忘了怎么寻找出去的方向,祖母还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那种被安定和温暖握着的感觉萦绕
着我的整个童年,童年就是能被幸福握着,能在幸福的庇佑下无忧无虑地生活。
许多时光飞逝之后,我已经成长一位大男孩,祖母却在我脑海里不断地变换着形象,先是“高大”,然后是矮小,现在是瘦弱,每当看到她耳鬓的白发,我总会想起那个手脚麻利做事雷厉风行的老人。母亲说:“你阿嬷真的老啦。”是的,祖母真的老了,我不再看到她走路轻巧的样子,唯一让我依然熟悉的是她鬓角的白发,似乎从我懂事起那些银丝就长在她鬓角,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白发却依然固执地不肯再增加哪怕是一丝,有人说祖母是个快乐的老太婆,也许是的,我很少看到她阴沉着脸,在我印象里,这是一个开朗的老人,尽管生活的苦难在她的脸上刻写了岁月流逝的皱纹,可荏苒的时光依然磨灭不了这个年轻时有着一副俏面孔的老人那犹存的气韵。祖母有时会在头发别一个镀了金色的发卡,那是一种很普通的发卡,只有我的小指头那么大,可是几乎全村那些上了年纪的奶奶辈们都会戴这样的发卡,这个现象是附在祖母后背那些时光我用稚嫩的眼光观察到的。所以我固执地认为每一个到了祖母这个年纪的女人就一定会戴这种发卡,那是年龄和身份的象征。
祖母是个很开明的人,不像其他的乡下老人那么保守,所以她可以对我那不懂事的妹妹一句“雷要敲阿嬷啦!”毫不介意,因为在乡下,老人对于死这个字眼都是很忌讳的。而我的祖母居然一点都不在意妹妹的“诅咒”,这不是用祖母知道孩子不懂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可以解释得清的,所以我说祖母和别人不一样,换成了其他的老人,说不定就会罗嗦一整天然后把矛头指向孩子的母亲训斥一通说她没有好好教导孩子。
在我的印象里,祖母从来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大多数乡下老人一样,她卑微的梦想就是四个孩子能够长大成人,能够让她下半辈子享受天伦之乐。祖母是个孤儿,她的爹爹是个唱戏的小生,生得一表人才,是个风流人物,可是后来国民党捉壮丁的时候被抓到台湾去了,祖母她娘早早就去世了,幸好
祖母的亲戚收留了她,所以我的祖母那些“瓜藤”亲戚多得让人乱了头脑。至于我那当了村干部的祖父是如何看上当时没什么地位的祖母似乎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那时候都是媒人介绍的婚姻,也许祖父看中的正是祖母人长得俏而且心灵手巧吧,这也是我后来才慢慢领悟到的,因为祖母确实拥有一双奇特的手,她的左手大拇指比别人多了一指,小的时候我就对这只多出来的小手指颇为好奇,总是缠着她问这问那,惹得她生气了就掐我的手,疼得我眼泪直流。后来因为屡次的以下犯上终于也被母亲训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问这问那了。也许真的就如我想象中的那样,祖母的手确实比别人灵巧,她会做很好吃的菜,会煲很好喝的汤,小时侯最喜欢吃的要数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贝类食物,绿色的壳,里面放上肉碎,然后蒸熟,刚出炉的时候香气喷人,吃到嘴里更是回味无穷,嘴谗的我于是会要求祖母下次再做,而每每这时,她总是笑得很开心。我不知道祖母这六十多年来的生命岁月里到底做了多少顿饭,而每一顿到底又蕴涵了多少舐犊深情,多少对我那早早就去世的祖父默默无闻的爱——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不是一种爱,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旧社会走出来的妇女,持家教子是作为一个女人不可推卸的天责——可是这种天责何尝不是由爱所催生的呢?
祖母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好,她的公婆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母是一对难伺候的顽固老人,我的曾祖父是个干活很卖力也很快的人,可是他有个坏习惯,总是天没亮就起床,然后要祖母给他做饭,做的饭不能太稀更不能太干,要恰恰合他的胃口,不然就破口大骂。而有时饭吃完了天还没亮,于是他继续回被卧里睡觉,等到天一亮马上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这样日复一日直到村口的大堤溃烂洪水冲进了村里的那一年,我的曾祖父随着村里自发组织的救援队伍去堵大堤的决口,结果被洪水冲走了。这也是我后来听母亲讲的,而我的曾祖母比曾祖父更会折磨人,她是个经营“抽纱”(一种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手工工艺)的,赚了很多钱,可是据说她去世后留下的却只有几十块钱,这未免有些可笑。后来才知道原来她生前把藏的私房钱全部给了我那做生意的大伯,而我的父亲一分也没有得到,曾祖母去世那年我还不到两岁,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长得很丑,年迈的曾祖母到她房里看刚刚出生的我,然后一直摇着头说“怎么谁都不像呢?怎么会呢?”我的祖母一听就生气了,顶了她一句“是啊,不像又怎样?”她当场气得捶起了胸口——母亲说这是她每次气得不行了就会做的动作。后来她也闹够了,背着手摇摇头走出去了,从那以后她就把愤怒迁向了我那可怜的母亲,处处刁难她,还和大伯母互相勾结到处去说我的母亲好吃懒做不是个好女人,弄得村里那些认识我家的人信以为真,我出生前两年,母亲怀着姐姐,她无力抵抗别人的飞短流长所以只能保持沉默,母亲说她好多次在夜里难过得哭了起来,但又不敢哭出声音,怕惊动了睡在身旁的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母亲说庆幸的是姐姐长大后不会因为在胎里受了委屈性格变得怪异,现在姐姐是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天知道我的母亲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要到这家人来受罪。每每母亲向我说起她二十二岁踏进这个家直到现在所受的委屈我总是不免感到辛酸。母亲的苦难随着那些顽固老人的离去而逐渐减轻,曾祖母去世那一年,我还不到两岁,关于她的记忆是从后来的照片上以及母亲的叙述中得到的,在我的记忆里,她只是一个在外面口碑不错可在家里却耍尽心思折磨人的老太婆,拄着拐杖行走在我稚嫩的目光里。
其实这一切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曾祖母和祖父看不起我们家,父亲那时只是个收入微薄的木匠,十几岁就出来打拼,本来要去参军的,可被我的祖父阻止了,所以这条走向另一种生活的道路被堵死了,父亲只能继续着他的苦力活。后来和父亲同一辈的那些参了军的人都发达了,有的当了大老板,有的留在部队当了大官,只有我的父亲,依旧是一介农夫。加上我的母亲生了四个,他们就更看不起我们家了。祖父曾经当面呵斥我母亲说无能力就不要生四个,我母亲没回应他,母亲把这一切归结为天意,她说这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她注定要受这样的罪。母亲跟我们四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不要让人家看不起。所以年少的我就知道将来要好好读书,赚很多很多的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如果说祖父曾祖母只是针对我们一家人那还没什么,关键是他们偏向大伯,而且偏心得有些离谱。祖父生病的那段时间是父亲日日夜夜陪在他身边,任劳任怨,可他却对父亲没有半点好脸色,等到大伯一来他立马堆出一个笑容,也许真的是父亲没出息,也许是因为我的父母从来不会甜言蜜语,所以祖父对我们的偏见日益加深,而大伯会赚钱,会说很好听的话,会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一副口蜜腹剑的样子,这一切的一切迎合了祖父的口味。母亲曾跟我说过,她从踏进这个家门就没受过半天好脸色,那些乌云密布的日子,母亲所能做的是拼命干活,她不能再让人看不起,她要活出自己的尊严!母亲说我从祖父那里唯一得到的就是一件婴儿服,那是我出生前几天,祖父到厦门旅游时买回来的。我们家的相册上至今还保留着祖父在厦门的留影,照片上的祖父是个高高瘦瘦的老人,穿着笔挺的灰蓝色西装显得很精神,皮鞋永远擦得那么油亮,眉宇间透露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英气。祖父是在我八岁那年患心脏病去世的,他去世那天晚上我还在睡梦里,迷迷糊糊只听到父亲匆忙的脚步声,然后母亲要我们穿好衣服跟她去祖父住的那间房子里。那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得很清晰,祖母抱着祖父的头号啕大哭,见到这情景我也大声地哭了起来,一直哭到自己累了睡倒在母亲身上。我的祖父去世时只有61岁,我怎么也不相信一个昨天还拉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的老人会这样不说一句话就走了,那个在我的印象里严肃高瘦的老人,那个曾拿着竹子狠狠地打我纠正我不要用左手拿筷子的老人,那个看电视只看新闻联播的老人,那个曾对我们家冷落倍至的老人——突然就去世了,而懵懂的我竟会感到如此伤心,仿佛失去的不是一个亲人,而是一个在我生命里驻扎了整整八年时间教会我很多事情的魂灵。至此我终于对四岁那年被祖母托着叩拜神像是所看到的缭绕的烟雾有了水落石出般的顿悟,原来每一个从这世上消失的人都成了一股烟雾,消散了就不再回来。
母亲说祖父在去世前一天还拉着我的手,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眼里闪着泪光,那是她从来都没有看到的,也许那时祖父已经知道自己对不起我们家了,也许他的眼泪里包含的还有另一种叫做后悔的成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那干枯得如同树枝的双手抚过我的面颊时留下的感觉,那是一个即将离去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祝福,祝福里包含的是一个老人一生的心酸和苦泪,以及对于生命的无限的留恋。
时光的脚步把我们带进了另一扇门,现在母亲已经能够很从容地正视这段过去的岁月了,她说人都死了,计较还有什么用。这些年来,母亲一人把屎把尿地将我们四人拉扯大,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她一人独挡着生活的风沙,却总被
沙吹疼了眼睛。祖父在世的时候,总是声色严厉地制止祖母帮我母亲带孩子。他说既然自己生的就应该有本事自己带。而我的父亲经常在外劳作,沉默得就像一头牛。对于祖父的所作所为,作为儿子的他不敢有半点反抗,他只知道要孝顺,不管自己的父亲对自己如何,他始终没有怨言。
父亲对于祖母的孝敬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年少的我耳濡目染也渐渐懂得要好好孝敬长辈。大伯一家像是把祖母当成了奴仆,逢年过节什么东西都交给祖母去料理,他给点钱然后就翘着二郎腿去赚他所谓的钱了。从曾祖母去世到现在整整18年,每一年都是如此。有时祖母自己身体不舒服还硬撑着给他家操办着过节,有时母亲看不过去就叫祖母不要累坏了自己,可祖母连说一声都不敢。她怕,怕大伯一家抛弃了她,我母亲说你怕什么呢?没有他还有我们一家,我们能养活你。他有钱就怎样呢?他什么时候尽过一点孝心?!到头来要是你累倒了,谁去伺候你?还不是我们家!可是祖母似乎冥顽不顾,时间长了,母亲也就不再劝说她了,她说只要祖母能做下去就行了。
也许祖母真的老了,前些日子我回家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说她病了,躺在床上好几天了,要我过去看看她。当我推开那扇曾经一次次走过的铁门时,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童年,那个被祖父呵斥地哭了起来的小男孩,那个因为不小心打破祖母眼睛而被她用手捶手指的小男孩,那个中了暑趴在床上四脚挺直的小男孩??忽然间一切变得如此清晰。时光的交错在我身上覆盖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灰尘。我轻轻地推开房门,祖母还躺在床上,见我进来,便叫我过去,我坐在床沿看着她,才一个多星期不见,她明显瘦了一圈,脸颊的肉少了,额头的白发好像一时间就增加了,苍白得有些耀眼。床对面的书桌还保留着祖父去世前的样子,一盏发着惨白灯光的台灯映照着祖母瘦削的脸。冬天的风在窗外呼呼地刮着,我的手因为吹了风而变得通红。
“阿嬷,你好点了吧?”
“好多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考试了吗?”
“下午刚回家,听我爸说然后我就来了。”
“我好点了,放心啦,死不了的!”
祖母笑了,可我却笑不出来——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掩饰着自己,像是怕别人看穿了我眼里的脆弱。而在亲情面前,我似乎变得麻木了,有时我怀疑自己会不会在祖母去世的时候哭出声来。因为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尝到眼泪的滋味,或许我的泪腺早已在刻意伪装的坚强中退化了。
我记得曾经跟她说过我要在她有生之年让她亲眼看见我事业有成。那时她就开玩笑说恐怕到时她已经在土里“睡觉”了。而我总是说别担心你长寿着呢。可是现在看到她这样我未免有些担心,难道注定了所有的繁华只能由我一人去欣赏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所谓的繁华还有什么用?可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她有生之年好好行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无法弥补的遗憾。
下页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新概念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
摘要: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影响和区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概念作文、传统作文
2000年起《萌芽》杂志开始主办新概念作文大赛,首届比赛被媒体称之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
累、训练,真实地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用我们的青春活力酝酿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字,告别程式化和过分“新潮”化,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写作方法。
新概念作文虽然对传统作文造成了巨大冲击,但至少在现在,它不可能取代传统作文走上高考舞台。毕竟传统作文还是拥有它的优势之处。传统作文在新概念作文的冲击下将会有所改进,但完全被取代,还是缺乏一些现实的可能性。同样,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但我们坚信,作文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也是展现自我、表达感受的过程。相信只要经过努力,我们笔下的文字,一定是靓丽夺目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