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教育随笔: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3:29:03 高中作文
教育随笔: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教育随笔: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作文

 

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

王钟的

 

“人生起跑线”比别人好,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发展更好?2015年的高考状元群体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据澎湃新闻统计,今年全国21省(市)的29名省(市)状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中,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这似乎给花高价买学区房、拼命找各种关系为子女择校的家长一点提醒:至少从高考分数而言,小时候的“起步”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调查并没有言及高考状元来自重点高中的比例,不过凭借一般印象,可以肯定绝大多数高考状元都来自当地的重点高中。这是因为中考已经是一轮考试能力的选拔,当初就读普通初中的“准状元”们,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一所不错的高中,从而为自己升入好大学打下基础。这种现象引出的问题是:在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阶段,一些家长是不是太焦虑了?哪怕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拼命择校也没那么必要?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还流传着一份“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其中涉及英语、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题目难度之高,让研究生毕业的笔者也难以答全,甚至有同为重点大学毕业的朋友大呼“连初中都上不了了”。如果这份题目真的是人大附中的新初一考题,那么至少能够说明的部分事实是,一些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的一大特点正在于超前教育,不然怎么会在小学毕业生的考卷里出现大学英语四六级程度的单词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古话虽有失偏颇,但是用来形容超前教育,却也恰如其分。事实上,许多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的培养策略,概括起来就是“超前”二字。让小学生学初中知识,让初中生学高中知识,固然能够让学生占得先机,与同龄人相比“出众”,但是到了中高等教育阶段,还能继续让高中生学大学知识、大学生搞研究生水平的科研项目吗?不排除一些智识出众者,能够在人生路上一路“跳级”,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一个阶段学好一个阶段的内容才是正常成长的途径。

 

很多案例证明,即使成为高考状元,进入名牌大学,都不意味着未来在行业领域也能够成为状元。细细挖掘过去的新闻,也能够很容易找到一些状元进入社会后郁郁不得志的消息。然而,状元作为高分考生的代表,至少说明了他们符合接受更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他们也许不是奇才,但至少是通过奋斗进入社会中坚阶层的代表。这应当是大部分教育机构所要达成的目标:向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输送未来的中坚力量。“快一步”、“赶一步”不应该成为大多数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

 

 “从学校的视野看来,小地方确实不如大城市。”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姜麟琨来自小县城,他这么看待自己与大城市孩子的差距。这或许道出了城里的重点学校所应当把握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思维能力。当然,普通学校也要为之而努力。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一味追求在知识量上的早而全,并非是值得夸耀的做法,甚至有害。姜麟琨称自己小时候经常爬山、捉迷藏、去山里的寺庙转转,这些虽然都是“玩”,却是健康的成长状态。

 

多数高考状元不是智力出众的天才,他们的成功在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高考时稳定出色的发挥,这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学习和效仿的。小时候上普通学校,并不阻碍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对那些上重点学校,早早接受超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始终“超前”,始终比同龄人确立更早的目标,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但是如果老是为了一个过远的目标累得气喘吁吁,早早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篇一: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

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人生起跑线”比别人好,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发展更好?2015年的高考状元群体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据澎湃新闻统计,今年全国21省(市)的29名省(市)状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中,93.1%上的是普通幼儿园,72.4%上的是普通小学,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这似乎给花高价买学区房、拼命找各种关系为子女择校的家长一点提醒:至少从高考分数而言,小时候的“起步”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调查并没有言及高考状元来自重点高中的比例,不过凭借一般印象,可以肯定绝大多数高考状元都来自当地的重点高中。这是因为中考已经是一轮考试能力的选拔,当初就读普通初中的“准状元”们,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一所不错的高中,从而为自己升入好大学打下基础。这种现象引出的问题是:在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阶段,一些家长是不是太焦虑了?哪怕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拼命择校也没那么必要?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还流传着一份“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其中涉及英语、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题目难度之高,让研究生毕业的笔者也难以答全,甚至有同为重点大学毕业的朋友大呼“连初中都上不了了”。如果这份题目真的是人大附中的新初一考题,那么至少能够说明的部分事实是,一些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的一大特点正在于超前教育,不然怎么会在小学毕业生的考卷里出现大学英语四六级程度的单词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古话虽有失偏颇,但是用来形容超前教育,却也恰如其分。事实上,许多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的培养策略,概括起来就是“超前”二字。让小学生学初中知识,让初中生学高中知识,固然能够让学生占得先机,与同龄人相比“出众”,但是到了中高等教育阶段,还能继续让高中生学大学知识、大学生搞研究生水平的科研项目吗?不排除一些智识出众者,能够在人生路上一路“跳级”,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一个阶段学好一个阶段的内容才是正常成长的途径。

很多案例证明,即使成为高考状元,进入名牌大学,都不意味着未来在行业领域也能够成为状元。细细挖掘过去的新闻,也能够很容易找到一些状元进入社会后郁郁不得志的消息。然而,状元作为高分考生的代表,至少说明了他们符合接受更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他们也许不是奇才,但至少是通过奋斗进入社会中坚阶层的代表。这应当是大部分教育机构所要达成的目标:向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输送未来的中坚力量。“快一步”、“赶一步”不应该成为大多数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

“从学校的视野看来,小地方确实不如大城市。”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姜麟琨来自小县城,他这么看待自己与大城市孩子的差距。这或许道出了城里的重点学校所应当把握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思维能力。当然,普通

学校也要为之而努力。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一味追求在知识量上的早而全,并非是值得夸耀的做法,甚至有害。姜麟琨称自己小时候经常爬山、捉迷藏、去山里的寺庙转转,这些虽然都是“玩”,却是健康的成长状态。

多数高考状元不是智力出众的天才,他们的成功在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高考时稳定出色的发挥,这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学习和效仿的。小时候上普通学校,并不阻碍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对那些上重点学校,早早接受超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始终“超前”,始终比同龄人确立更早的目标,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但是如果老是为了一个过远的目标累得气喘吁吁,早早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篇二:5位状元的高考学习经验

学霸说

他们是这样考上的北大,5位状元的高考学习经验北大学子经验谈:高考中的心理调节

作者简介:薛敏,福建文科考生07级高考分数:648;

光华管理学院。

高考中心理因素对成绩的影响不能小视,心态健康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发挥失常而使12年寒窗付诸东流。对所有高考同学来说,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

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同学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信心。

同学们应当消除来自各方面心理压力造成的精神负担,轻松面对高考。这些压力来自于认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成绩不稳,学习内容多、时间紧,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怕考不好无路可退,怕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怕被人瞧不起以及来自于自我担心临场发挥不好。

实际上,经历过高考以后我们会发现,当初自己的担心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自己的能力远远在自己的想象之上,相反,越是患得患失,就越容易在最后败下阵来。有时,抛掉一切不必要的想法,离胜利相反是最近的。

北大学子经验谈:高考中的心理调节

作者简介:董明璐,2007年毕业于安徽省巢湖市

除了学习方法以外,我觉得科学用脑和锻炼身体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长时间地做一门作业、看一门资料后,几项任务交*进行往往会有更高的效率。学习再紧张也不能忽略了身体健康,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记得临考前一周我们班一个同学因为身体不适还住进了医院,虽然最后没耽误考试,但这样的经历也一定是大家不愿拥有的,所以常常抽出点时间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再谈谈心理调节问题。要保持内松外紧的精神状态,我每天完成的作业量相当大,在这之后,我还会阅读大量书籍如诗歌鉴赏等等,实际上这丛"外"面看起来是相当紧绷的,但是我却能保持轻松心态,我会把做作业当作是扩大知识面或练字,把读诗写作当作是提高文化修养,而且用心欣赏文学作品,这样虽然紧张,可精神是充实愉快的。对于考试,我不主张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轻松复习,减少压力,多看概念多思考,少做习题。考试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自信、冷静、细心、沉着。

不管怎样,高考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姑且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考试,也许这样反而会有更满意的结果,衷心希望每个同学将来回味这段经历时都会觉得它是快乐、紧张、刺激、充实并令人终生难忘的。

小忆高考复习法:目标·细节·条理

作者简介:杨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07级,2007全国高考福建文科考生,高考总分630。

想起来自己离高考已经很远了。高考的感觉也记不太清了。只是感觉每天都有一个值得自己去奋斗的目标,原本应该非常枯燥的生活却也增添了不少激情。有时候也感觉自己生活得很幸福,那时的学习也算不上什么痛苦的事,只是让自己的学习循着一定的路径和方法,在回家的路上也能幸福享受着街边的风景。

学习没有捷径,但是有好的方法的

在我看来,总给自己定一点一点的小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慢慢累积,会发现自己所跨越的已经是个蛮大的目标的距离。比如,每次小小的测验,小小的活动,这都是能让你慢慢进步的阶梯。当然在内心深处,也给自己画一个梦,可以很美很美。你的小目标的实现,也证明着你在向心中的大目标迈进,梦也能成真。我就实现了。

这是一个较虚的方法。其实在平常的学习中,也能总结出一些小方法,而细节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比如,老师常常讲起的错题本。你可以将自己的错题集结起来,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标记。比如计算失误的分一类,完全看不懂的分一类,半懂半不懂的分一类,知识点运用错误的又分一类,等等。针对各个学科也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拿来划分,就很明显知道自己错在哪了。这样复习起来就有针对性,而且能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心里有底。而且要拿捏好分寸,

该彻底搞懂的就得彻底弄会,该放弃的就要放掉。这不仅能节省时间,也能保持你大脑能清醒地运转。

还有一点,要学会摘抄。厚书读薄的要领中有一条,就是剪、切、撕。可以把自己剪下的进行进一步归类。比如数学中出现过的黑体字的公式等。总之,还有很多小方法可以慢慢发觉的。可以从平常看的书中也能发现。

除了一些方法,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条理。一切的一切就是要让一切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不仅学得有条理,而且考试时答的也要有条理。

首推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时间帐,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应该在老师的总体复习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制定自己相应的复习计划,这样自己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要紧跟老师步伐,课上和课后的内容相照应,这样学起来效率也能提高了。以前我的同学中,有些人没跟老师的进度,最后自己都学得有些乱,但最后高考反而没发挥出水平。这让我越发看中这点。

其次是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认真学习。“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它是最适用的方法。而且,这些环节中无论离开哪个环节都是对自己不利的。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别让自己的神经太紧绷,懂得适当放松自己也是个关键点。比如可以适当参加些活动,也可以听听歌,散散步之类的。有时候我会看一些韩国的综艺节目,在爆笑中释放了自己的压力。反正一切要把握好一个度。

粗略想了下就是这些。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启发。

浅谈高考复习方略

作者简介:李晨晨,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7年全国高考山东省

们必须对其仔细研读,除了老师要有准确的把握之外,考生也要对高考的考察要求了然于胸,以便有的放矢的制定复习计划。

二、高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考察考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高考的考题一般会比较平和,很少有一些偏题、怪题,重点还是课本上老师反复强调的基本知识点,同时,高考不仅要考查知识点、重点知识点,高考更重视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知识框架和学科知识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部的联系和规律。高考总复习的过程就是考生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编织学科体系、网络的过程就好像编织渔网的过程,考生用一根根尼龙丝(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尺寸(知识之间的规律)编织一个大渔网,用渔网打渔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有了学科知识网络,高考答题时就是登录上网,寻找答案和下载的过程。

三、抓住中低档题,提高复习信心,提高得分率

《考试说明》中关于难、中、易试题的比例有严格的说明,其中占比例最大的还是中低档题,真正拉开学生档次的也是中低档题,而不是有些考生所认为的高档题。高考中最可怕的不是有些难题做不出来,而是会做的题不得分,因此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一个要打牢基础,另外就是要提高自己做题的成功率,保证会做的题不失分,坚决杜绝粗心大意。尤其是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更不能做太多的难题、怪题,否则一是会扰乱你的思维,二是会打击你的自信心,做好平和的中低档题,应付高考还是不在话下的。

四、知识掌握很重要,心态调整更重要

在这里,我把心态的调整放在比复习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上,完全是自己经历过高三,经历过高考的切实体会。高三一年,每个人都在进步,大家之间的差距不是越拉越大,而是越拉越小,尤其是高手之间的竞争,有时候比的不是谁的知识学的更多,而是谁的心态放的更稳,因为大家经过一年的复习,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在这一点上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而心态好就可以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心态不好则难以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毕竟高考只有一次机会,即时你真的实力超群,但一次的失误也足以让你抱憾终生。心态的调整是纵观整个高考复习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不要制定过高的目标,更不要为一次测验的失利而心灰意冷,用最轻松但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高考,你一定能度过这一关的考验。

以上所谈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的体会,并不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我一直信封这样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这样,别人的经验在你身上也许并不管用,那些高考战场上的成功者,他们的经验也都是*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的,而不是照搬别人的,只希望以上拙见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若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则是我的荣幸了。

最后祝愿高考的所有考生能在高考中成其所愿。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徐州市文科状元龚倩雯同学谈高考

徐州市文科状元龚倩雯同学谈高考:成绩波动心态最重要

核心提示:来自我市农村家庭的龚倩雯是一个踏实、文静、不善言辞的女孩。闲暇的时候她喜欢看看书、听听音乐,放松一下,说到学习的窍门,她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要听老师的话、踏踏实实地学习。龚倩雯有很好的心态,她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她并没有对答案估分:“我觉得考完就考完了,分数到时候自然会知道的,”她说,“7月24日晚上9:30的时候,得知自己进入省前20名,觉得特别高兴、很惊喜,也很惊讶。”

■龚倩雯资料

出生:1993年2月24日

身高:1.62米

毕业学校

小学:赵墩镇前刘小学

初中:运河初级中学

高中:江苏省运河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

爱好:阅读、音乐、舞蹈

最崇拜的人:周恩来

最爱的人:爸爸、妈妈

人生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江苏省运河中学2011届高三(8)班的龚倩雯同学在高考中以总分400分,其中:语文145分、数学142分、英语108分、小高考+5分、政治A+、历史A+,成为徐州市文科

来自农村家庭的龚倩雯是一个踏实、文静、不善言辞的女孩。闲暇的时候龚倩雯喜欢看看书、听听音乐,放松一下,说到学习的窍门,她只说了一句话,高考老师最有经验,学习上要听老师的话、踏踏实实地学习。龚倩雯有很好的心态,她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她并没有对答案估分:“我觉得考完就考完了,分数到时候自然会知道的,”她说,“24日晚上9:30的时候,得知自己进入省前20名,觉得特别高兴、很惊喜,也很惊讶。”

龚倩雯说,爸爸给人打工,妈妈做点小生意,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就告诉她,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她在学习上非常的用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爸爸妈妈对她的要求比较严格,父母对她一直奉行“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原则,只有不断地学习,以后才能有一席生存之地。

谈及女儿这次的高考成绩,龚倩雯的爸爸龚昌楼连声说,没想到。他认为,女儿能考上一本或二本院校,有个学上就不错了,做梦都没有想到她能考上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并且成绩能列徐州市

无论学习中遇到什么,坚信目标一直在前。

数学老师:基础扎实、思维敏捷

数学老师孙晓东介绍,龚倩雯同学学习有计划、有主见,数学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平时学习方法科学、高效,心理耐压力较强,属偏外向型,喜欢关心、帮助他人。龚倩雯同学遇事更懂得合作,善于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经常与老师谈心事聊到很晚。尽管她本人的学习压力也很大,还常常主动为同学排心忧、解难题。无论学习还是其它方面都很优秀。

英语老师:做事认真严谨

班主任、英语老师冯海波告诉记者,龚倩雯漂亮聪明、性格开朗,品学兼优,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做事都非常的认真严谨,兢兢业业,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学习刻苦,积极主动,有较强的刻苦钻研精神和较好的自学能力;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言,展示自己流利的口语,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其在高考中考高分的必备因素。

■学科心得

语文:阅读很重要

平时爱翻些杂志,比如《青年文摘》、《读者》等,到高三时,由于时间相对紧张,我就着重去看一些作文,每期《创新作文》基本都会看,这对规范自己的文体,积累一些鲜活的素材有很大的作用。

高三的时候,我把一张语文试卷的各类题型分项、各个击破。比如说散文、小说之类的,我会找来几篇散文、小说集中训练,想好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校对参考答案,想想自己的思路与答案的偏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偏差?紧接着再顺着答案的思路梳理一遍,我觉得时间久了,只要能够坚持,语文成绩自会有所上升。临考之际,限时、大量做模拟试卷,最重要的是反思总结。

数学:认真非常重要

我在高三,数学成绩几乎没有好过,一模、二模、三模,每次都低得令人心碎。虽然那时也有过消沉,但我坚信: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实践证明,我的坚持让我在高考时获得了成功。因此,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在求学路上,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学习,不管你平时遇到多少次失败,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你只需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犯错误并不可怕,当你在平时把所有的错误都经历一遍时,你在高考时才有可能不犯错误!所以,不管平时怎样,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

具体来说,学好数学有很多途径,有些人很聪明,怎样都可以学好,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很平凡的学生来说,认真真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错题记录,并不是每个错题?都要记录,那样会做很多无用功。当你记录错题时,你要明确这个错题你以后会看,而且你觉得你能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教训,并对日后解题有所帮助,那么这样的错题便有记录的价值了。如果你感觉你记的错题以后不会看,那么你便不必浪费时间去记录错题了。

认真反思每张试卷,高三的时候基本没有时间去抄错题并订正。因此,直接在试卷上订正并且写下错的原因,抑或自己对之的分析,不失为一个省时又高效的做法。当每一份试卷被你用手中彩笔订正得满满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成就感,你会为自己所做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在每次大考之际,将这些试卷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着重看下错题、好题,足矣。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何时,都不可以将数学课本忽视。高一高二之际,最好坚持将课本习题全部“拿下”。高三时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习课本上的好的例题及习题。可以说,吃透数学课本,是极为重要的一

步。

英语:语感很重要

这算是我的一个强项吧,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拿很高分,但是,基本上不会“拖我的后腿”,我个人比较喜欢英语,平时也有很多人问我:“怎样把英语学好?其实我一直也说不清楚,可能因为对它比较感兴趣,然后就是顺着感觉走,我的英语也就没有差过,因此语感很重要,而语感的培养则源于平时的多读、多听、多看。我平时就爱听英文歌,也爱读一些经典英语,爱记欧美电影台词,当然这完全是个人爱好,没有“功利性质”。

做好英语笔记。我的英语笔记,错题笔记记得很认真的。我自己看了都很感

动。当然笔记只记下来还不够,关键是把它们记在你的脑子里并不断在你头脑中反复记忆。

像一些短语,包括动词、介词之类的,我们似乎是怎么记也记不住,在我周围,大多数同学都会花一个早读课拼命的背短语、词汇,下课后却什么也不记得了。这样的效果是极差的。我早读一般很少读英语的,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短语,化整为零,并且反复记忆,这样记得便会深刻而持久。

每天早晨坚持读课本里的readingproject课文,或者是一些满分作文,从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并且培养自己的语感。背试卷,具体为背单选题,完型填空,就算背不下来也没关系,熟读即可。

沈丹:impossible=I'mpossible

个人档案

姓名:沈丹

性别:女

班级: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三(1)班

出生年月:1993年3月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业余爱好:电影、英文原著

最喜欢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最崇拜的人:周恩来

主要成绩: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资格,获得高考40分加分、专业录取(生物科学)另加10分的优惠政策;数学奥赛江苏省一等奖;物理奥赛江苏省二等奖;化学奥赛三等奖;江苏省三好学生

学习感悟

沈丹说,记得刚上高三时,班主任冯仰聪老师告诉我两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我感悟也很深。

下页

篇四:高考作文命题五大误区

高考作文命题五大误区

潘新和

写作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考作文是评价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然而,现在的高考作文,竟然是伪写作:得高分的未必是写作高手,写作高手未必得高分。难怪作家王蒙说“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1]。如果考的是真写作,能至于此吗?

随着高考语文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分值的增加,作文的权重势必大幅提升,改变伪写作命题观已然迫在眉睫。伪写作命题观有以下五大误区,亦即五大弊害。正视这五大弊害,回归真写作,才能做到语文考试基本的公平、公正。

一、伪文体:写的是假文章

高考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而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并非真文体。即便说文体不限,文体也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还要求写得中规中矩,即符合教材的文体写作要素、模式。记叙文,得“六要素”俱备;议论文,得“三要素”俱备。实际上,这两种文体与真写作中哪一种体式都无关。记叙文不能写成小说、叙事抒情散文、传记、报告文学等,不能虚构、想象、幻想。议论文不能写成思想随笔、议论散文、杂文、评论、论文等,只能证明、立论,不能证伪、驳论。写的是伪文体,自然就是伪写作。

记叙文、议论文是虚拟的教学体式,最初类似于表达方式。陈望道先生《作文法讲义》说得很清楚,这是“作文法的分类法,不是文章作品上的分类法”[2]。后来夏丏尊、叶圣陶在《初中国文教本》《国文百八课》中,将文章分为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四种,将其归为记叙文、论说文两种,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这种分类都不过是大概的说法,指明文章有这几种性质而已。实际上一篇普通的文章往往含有两种以上的性质,或者在记述之外兼有叙述、说明的分子,或者在叙述之外兼有记述、议论的分子,全篇纯是一种性质的文章不能说没有,可是很少见。[3]

可见,他们也是认为这几类不是真文体,而是“几种性质”,就是表达方式。

后来不知怎么以讹传讹,变成了文体,而且变成了“真文体”。

报刊中的文章,从没有叫作记叙文、议论文的。只有这些真文体:叙事(写人)体式——小说、报告文学、叙事散文、消息、通讯、特写、传记、游记等,抒情体式——抒情散文、抒情诗,说明体式——科普小品、解说词、导游词、说明书、报告书、诊断书等,论辨体式——随笔、杂文、议论散文、评论、论文等。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在真写作中是不存在的。

明明是虚拟的伪文体,却从不告诉学生这些只是教练体式;更不应该的是,经过伪文体写作训练之后,并没有进入真文体写作。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始终误以为这就是真文体、真写作。有些学生直到大学才恍然大悟,原来记叙文与小说、新闻不是一回事,议论文与杂文、评论、论文大相径庭。这才明白自认为写得好的记叙文、议论文,没有什么报刊愿意发表。想改弦易辙学写真文体,已错过了最佳时期,而且想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文体思维模式是很不容易的。

教练文体,如果作为写作入门的过渡体式也许未尝不可,但是这只能限于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当他们有了初步的写作能力之后,就必须与真文体写作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强化学生的写作意愿。写了十几年的教练文体,不知道这么写是为何,写作劲头也就没了。学生原发的言语冲动、写作兴致,于是慢慢被消磨殆尽。

教练文体写作只能是手段,真文体写作才是目的。现在的情况却是,手段变成了目的,以假为真,伪文体写作成为学生写作的全部,直接把伪文体作为高考文体,一直写到高中毕业。这种伪文体观一旦形成,其负效应是长远的。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三要素”的论证思维,会带给学生一系列后遗症,极具破坏性、可持续负发展性。例如,无须长时间地搜集、占有材料,无须自己确立选题,立意的随意性、扈从性,论点的陈旧性、抽象性,论据的碎片化、虚假化、雷同化,思维的立论性(不驳论)、证明性(不证伪),等等。特别是“论点+论据=论证”这种证明模式,即寻找与论点一致的材料(排除不一致的材料)证明论点,这种以偏概全、绝对化的认知方法,危害远超出议论文写作的范畴,可能造成学生偏执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二、伪材料:供的是假材料

近年高考作文试题一律是供料作文,所供的材料,并非是真写作“立意”所

应凭依的材料,因此称其“伪材料”。供料作文所“供”之“料”,对学生写作材料观形成了严重误导。

真写作的材料工作,首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占有相关资料。唯此,才有发言权,才能正确地选题、立意、说理。供料作文的材料,完全不符合这个要求。限于作文题的篇幅,所供之“料”只有寥寥数言,顶多三五百字,大都是从书本、报刊上摘抄的,从整体材料中断章取义的片段,根本没有全面性可言。这样的材料难以形成正确、深刻的观点,养成的是以偏概全的思维方法。

真写作要求占有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客观的,然而,供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寓言、故事、随笔等,不少是七拼八凑、道听途说、瞎编乱造的,随便什么都可以作为学生立论的凭据、观点的论据。如此视写作如游戏的态度是极不严肃的。在信手拈来、不加甄别的材料基础上立论、推理,养成的自然是信口开河的习惯。

作文题中所有材料的引用都没有注明出处,既违背了学术规范,又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这也间接反映了命题者本身学术规范意识淡薄。教师写的文章,引用他人成果不标明出处的情况,在当下司空见惯。难道这种极不负责的写作态度还要借助高考作文题传授给万千学子吗?建议今后作文题的材料,一律要注明出处。对学生材料观的误导,不容小觑。学生会以为写作无须凭借长期、艰苦的资料搜集,无须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思考,无须大量读书,无须踏踏实实做学问。随便抓一点什么,就可以轻率地说三道四。既可以随心所欲地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也不必凭证据说话,不必遵循“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这一立论的基本准则。错误的材料观,是写作、思维的大敌,会养成生活、工作中不尊重客观实际胡言乱语的坏品性。

三、伪立意:立的是他人意

在写作中,立意是关键,“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灵魂、生命,也是作者思想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要是失去作为灵魂、生命之“意”,还是真写作吗?

然而,在供料作文的命题中,学生是没有立意自由的。由于“被供料”,因而“被立意”。他们所能做的顶多是“猜意”“选意”。就是猜测材料的含“意”,或在若干个“意”中,选取一个主“意”,或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意”。这就是伪立意。表面上看好像是考生自主立意,实际上立的是命题者预设之“意”。

所谓供料作文,可以说就是“命意”作文。学生作文之“意”,是命题者预设好的。材料中或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学生该立什么意。学生能立之意,都被限定死了,如果想真正自主立意,便意味着偏离题意。离题等于自杀,谁敢?作文题中所谓的自主立意,确切地说,应是“自主选意”。供料的目的,说穿了就是为了限制“自主”。因此,供料作文题是否是合适的考试题型,需要商榷。笔者以为,较合适的题型当是非命意的“问题”题型。如:“就孔子‘学而优则仕’观谈谈你自己的见解。”“你怎么看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你对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如何解读?”“你对竞技体育(或奥运会的商业化)持何观点?”??“问题”题型既无话题题型的大而无当,又无供料题型的“被立意”之嫌,且逼迫学生立自己之“意”。学生“被立意”,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能,只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言语人格的核心诉求,遭到了压抑、异化。很久以来,在应试作文中,学生就已经明白不能说自己的话了。当问及学生作文是否说假话时,他们异口同声、轻松而真诚地回答:要看情况,如果是考试,是绝不能说真话的。作文之所以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与高考作文命题的错误导向有很大关系。

四、伪表达:写的是无理文

应付高考作文的写作模式教学,是教师驾轻就熟的拿手好戏。记叙文有记叙文模式,议论文有议论文模式。什么模式可以拿高分,教师就一哄而上教学生什么模式。因此,每年高考作文状元卷都被教师奉若至宝,精心研究,以窥测评价的风向。

就拿议论文来说吧。有“引、议、联、结”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其内核都是议论文三要素,是讲求片面立论的论证模式。以为论证就是说理,论证方法可以包打天下。殊不知,论证——以论据证明论点——不论是例证还是引证,都是什么也“证明”不了的。论证是不讲理的,这种“伪说理”,不以理服人,自然是伪写作。

所谓论证,不论是事实论证还是理论论证,都只说“是这样”,而不说“为什么”是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是不讲理的。例如,论证“诚信为本”这个论点,找来一堆事例或理论,通过正反论证:有人讲诚信,所以事业蒸蒸日上;有人不讲诚信,所以众叛亲离,结论是“然”——要以诚信为本,至于

“所以然”——为什么要以诚信为本,则只字不提。

所谓论证,就是证明。其实论点是难以用论据证明的,不论有多少事实或理论。论证最基本的方法是例证法、引用法,前者源于归纳法,后者源于演绎法。归纳法、演绎法在推理上有极大局限性。

先说归纳法。有效归纳,必须是完全归纳,而完全归纳一般是做不到的,不要说议论文中做不到,世人都难以做到。归纳法的运用,大都是简单枚举,即不完全归纳,未能穷尽对象,结论自然靠不住。更不用说归纳法的简化版例证法了,举几个例子——事实论据,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能勉强“说明”点什么。将例证法改为例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演绎法就更不靠谱。演绎的大前提,就是归纳的结论。如果(不完全)归纳靠不住,得出的结论,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如何靠得住呢?更何况,演绎法的简化版引用法,引用某些名言、警句、格言等作为大前提,即理论论据,如“知识就是力量”“无信不立”“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多是片面夸大其词,连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都比不上,没有科学性、客观性可言,经不起验证、证伪。

议论文,也称为说理文。讲道理是其特性。不讲道理,论点怎能立得起来,怎能让读者信服、信从呢?养成了不讲道理、主观臆断的习惯,就无法正确、深入地认知事物,也就无法与人良性沟通、互动。大家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何能达成相互间的交流、理解、信任?

五、伪评价:评的是无魂文

上述作文命题观念、方法的错误,势必造成作文的伪评价。论点是命题者提供的,是现成的、他人的,抽象、片面的,以至错误的。这样的文章按理说没有任何价值,根本就无从评价、无须评价,然而,这些无魂之文,只要合乎模式、妙笔生花,就有可能被评为满分卷。这样的作文评价是没有信度可言的。论点(主体)是否有作者的独特发现,是否有新意,这是作文的生命,是作文评价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如果文章没有新意,没有思想,就没有写作的必要。在三要素论证模式下,只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有相应的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的“证明”,论据堆砌得越多,就会被认为是论证充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是好文章。殊不知,这可能恰恰是极差的文章。绝大多数高分、满分作文,就是按照这种论证模式写出来的。言之无物、华而不实,成了师生追求的目标。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