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案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2:45:36 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案作文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案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佳作一:(2013·安徽优秀议论文)
学会改变
一些人在事后问道:“为什么会这样?”萧伯纳却总是追问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让我沉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总是碌碌无为满怀抱怨,而有些人总是能够在失败后奋起终获成功。总是在往事的失意中沮丧,只能让你失去太阳后,再错过月亮和星星,成功的机会一次次离你远去。因此,我奉劝失意者,与其躺在失意的沟堑中抱怨,不如奋起改变,改变自己,你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
改变自己是智者的领悟,勇敢地改变自己首先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态度。萧伯纳的名言何尝不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啊!曾经的萧伯纳已经对英国戏剧失去了信心,他写的许多评论文章都充满讽刺和指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易卜生的著作,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深深触动了他。从此,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一种新的态度重新写作。终于,他不仅改变了自己多舛的命运,更使自己成为英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改变其实很简单,它只需要我们改变认识生活的态度,放弃自己的成见,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即可。
改变需要我们敢于尝试。明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我们要敢于改变,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改变。受困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面临摇摇欲坠的局面,仍有许多仁人志士努力去做各种尝试,他们学西学,兴教育,虽然这种改变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难道我们能够否认他们的功劳吗?历史的评价已经给出公允的结论,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虽然不成熟而且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我要说,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畏惧不敢改变自己,每一次不成功的改变必将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迈向成功的机遇。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改变不仅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必须懂得:改变是一种磨炼,需要我们能够承担破茧成蝶的痛苦。著名画家凡·高曾经担任教区牧师,他多次和煤矿矿工下井,乘坐缆车下降的过程非常恐怖,让他几乎晕厥,可是其他工人却没有抱怨。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懂得既然抱怨、担心、害怕于事无补,就不如改变自己平静面对。他们改变自己选择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种不屈,他们的表现深深触动了凡·高,也慢慢改变了凡·高。
我们生活中面对的许多事情,正如矿工们的经历一样,也许这些事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处境,但我们可以在适应中选择慢慢转变自己,使我们不至于成为只是不住抱怨的庸人。因此,选择承受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改变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像萧伯纳一样追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它将会使我们在人生路上时时得到来自内心的激励,它将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去追求我们心所向往的目标。
因此,我们都应该记住:每一次改变,也许非常渺小,但也胜过多次无助的抱怨,我们的人生就应该从改变开始。
亮点评析 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运用排比,对事例分析透彻,结合生活彰显个性!文章抓住了重点,即我们需要改变!总的来说,语言流畅,文采飞扬,事例分析较好。
材料丰富,紧扣主题。这篇文章选材丰富,关注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典型且有说服力,事例分析,紧扣主题。
一、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材料 2013年北京卷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其中“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作为提示性话语至关重要。它表明要扣住“手机”立意、行文。可以从科学家的视角来立意,可以从文学家的视角立意,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立意。抓住这样的关键语句,何忧之有?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揣摩倾向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分析 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5.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6.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材料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忌边缘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立意。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了“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而边缘立意则是最差立意,甚至偏题立意。
试看下面的材料: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这段话的核心语意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看来,是“牛顿这样评价自己”。讲了三层意思。(1)“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这是第一层转折,语意的重点在“但”之后,这表明在评价自己时,不要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自己要有对自己的评价。二是自己如何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又有两层意思。(2)“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3)“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两层意思的语意重点分明又落在后一层上,因此是用“而”来转折的。由此可以引申出: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不能无知到一叶障目,发现一个真理就以为知晓了全部真理等等。这显示了牛顿自我评价的谦虚和低调。
据此分析,立意的等级如下:
①边缘立意之一是牵强附会的立意,即从核心语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抛开材料的核心语意,洋洋洒洒,恣意发挥。如看到“在海边玩耍”就去谈“游戏”,甚至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之二是略有牵强附会的立意。它往往抓住了“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时而发现了一颗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片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中的“发现”“童心”等。
值得警惕的一种貌似正确实则严重偏题的立意方法:不顾材料整体,只是从材料中“拈出”或总结一个词,将它作为话题来写,泛泛而论,论点与材料偏离。因为这样做,不涉及原材料赋予这个词的具体语境,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含意”范围的。
②基本正确的立意是:抓住了“我却这样认为”之后的语意重点“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谈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不能无知到一叶障目,发现一个真理就以为知晓了全部真理等等。
③正确、准确(最佳)的立意是抓住牛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是很自谦,面对自己巨大的成就自我评价很谦虚,没有目空一切;二是很科学,评价自己不在乎别人的好评,而不知所以;三是自知真理无限,当探求不已。如果能够追索牛顿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地自我评价,是因为对真理的敬畏,是对人类的忠告,是对人类探索真理的警示等等,那么从审题上来看,就已经是“独到、深刻”了。当然从考生自身看,选择自己积累最厚、最有话可说的,是最佳立意;选择考场新颖立意的,是最佳角度。这里,要注意的是,从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的主要方面立意固然是立意正确、准确,但如果能兼顾“别开生面”和“唯我独有”两个方面,选别人没有想到的且自己又有话可说的当然是“最佳立意”了。
综上所说,最佳立意莫过于符合上面三个方面的立意了。可是,这种完美的立意很难达到,但要守住符合核心语意这一底线。
一、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就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直接立意,这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的“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来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孙杨、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也可用提炼中心法)
这个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多多。
从受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
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生命中多少次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
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检测听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期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二、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多角度立意和最佳立意。
1.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叫喊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1)多角度立意:
①先知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飞蛾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灯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①从先知的角度看,他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
他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从
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的坚守上更加贴题。
②飞蛾角度。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惑人的心灵走向崇高的反面力量。先知对待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诱惑所动。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我们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
③灯光角度。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已。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那是它的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2)略。
2.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多角度立意:
①儿子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①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b.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c.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d.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e.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f.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g.别人只是观众;
h.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i.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j.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②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基础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b.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c.要多考虑他人感受。③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2)略。
篇一:决胜2014高考高分作文专家讲座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讲座二
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就其实质来看,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请同学们看篇子: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表面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①知人难,知己更难;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③摆正自己的位臵④要有自知之明;⑤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8)总结:
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
首先,我们抓住(寻找)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确定了立意的角度有三个:乌鸦、牧羊人、孩子(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立意);其次我们抓住了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这正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板书)
4.学以致用(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思考: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哪一个描写对象是材料的主角?(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主角的行为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从主角这一个角度立意)(5)小爬山虎在爬上墙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事?(6)爬上墙顶后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此变化?
投影讨论结果:
篇二:2015高考作文的“材料作文审题技法”。
二、注意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思维方法。
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思维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化实为虚,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5、注意情感倾向。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训练
1、2015届高考模拟大纲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考模拟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高考模拟北京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5届高考模拟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海南、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高考作文题: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请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5届高考模拟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届高考模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三摸底考试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你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高考模拟
下页余下全文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寻找最佳立意角度例说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精校完美打印版)
寻找最佳立意角度例说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
例说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寻找最佳立意角度例说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晓泓婕伊
我们先来看一道材料作文题:
芦苇与橡树比赛看谁更有力量。高大的橡树看着纤弱的芦苇,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一阵猛烈的强风吹过,芦苇弯下腰,顺风俯倒,幸免于被连根拔起。而橡树迎着风,笔直地站立,尽力抵抗着强风。结果却被乱倒在地。
橡树正在为失败而伤心,但看到身后由于自己的保护而在狂风中幸免被毁的小木屋,不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人认为这是一道尴尬的材料,尴尬在审题立意上的左右为难。若直接赞扬橡树的正直,挺拔,直面困难、挫折,有大勇,号召人们学习橡树倔强刚强的奋斗精神,似乎不牵涉小木屋,立意上就关注不到结尾奉献爱心的材料指向,末段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一旦关涉到小木屋,
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重要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四、选取角度:选择立意的角度。几个对象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五、抓关键:抓材料陈述对象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材料中往往有对重点对象评论的句子,暗示观点态度的词语,整个事件的关键点,抓住关键句或关键点来立论将事半功倍。
六、辨明是非(寓意):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材料陈述对象的做法对不对,材料塑造形象的寓意是什么,这就是命题人出题的意图。
七、分析原因:分析材料表述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时一个结果可能缘于多个原因,可以多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这七个环节确定立意的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材料作文或寓言类作文。
可以根据这一思维流程分析上述材料:
概括内容——芦苇与橡树比赛看谁更有力量,结果橡树失败,正伤心时,却看到因自己的保护幸免被毁的小木屋,于是欣慰地笑了。
明确对象——明确材料陈述对象分别是芦苇、橡树、小木屋。
划分层次(主次)——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这则材料如果去掉后两句,芦苇与橡树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命题人有意加上后两句,材料陈述对象就发生质的变化,陈述的主要对象只能是橡树,芦苇只是议论的对象。
选取角度——材料重点写橡树,就从橡树入手。
抓关键——抓材料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找出描述橡树的关键句:比赛失败伤心,保护幸免被毁的小木屋,欣慰地笑。
辨明是非(寓意)——辨明材料陈述对象橡树这个形象的寓意。
分析原因——橡树失败却欣慰地笑,为什么呢?它看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一无用处、毫无价值,还能因失败无意间保护了小木屋,这是意外的收获。
由上述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的立意:失败与收获(注意这里的收获是意外的收获,不是主动地奉献),倒下与站起,得与失;不以成败论英雄,如何看待失败,失败的精神意义、精神价值等等。
根据这一思维流程分析以下二则材料,不难找到准确的立意角度。
一、陈小姐带着在婴儿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婴儿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内容:陈小姐带着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为该不该多交1元钱与司机发生争执,造成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车。
明确对象:陈小姐、司机、警察、乘客。
划分层次(主次):这一材料的陈述对象没有主次之分。
选取角度:陈小姐——从影响和结果看.造成“车上数十人被迫车”。
司机——要这1元的行李费,是遵照公司的相关规定。
警察——“警察两度出警”,人民公仆为人民。
乘客——其间没有一个乘客出来调解.可见乘客的冷漠与无动于衷。构建和谐社会靠大
家。
综合的角度——也就是从陈小姐与司机“对峙”的行为及影响角度来考虑。
抓关键:整个事件的关键点在于该不该交l元钱。
辨是非(寓意):考虑两人是不是就为了1块钱?陈小姐做得对不对?司机做得对不对?警察做得如何?乘客呢?
分析原因:对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这种后果是谁的责任?谁是最后的赢家?这里没有赢家,只产生社会负效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正确的立意是:
1.如何构建和谐之美。
2.让制度更具人性化。
3.增强服务意识。
4.多考虑公众利益,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5.为他人着想。
6.从传统美德人手考虑,如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等。
偏颇或错误的立意如:
1.多点沟通。
2.多点关爱(母爱、爱的方式)。
3.小题何必大做、勿以善小而不为。
4.金钱的威力:双方那么看重1元钱,可见金钱的魔力。
5.生命的重要性:1元钱与小孩、乘客比,当然是后者重要。
二、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嘲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运用这一思维流程,并不能解决所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问题,但至少能避免学生片面理解材料,因为思维流程的
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高考作文复习也是需要方法的,我们知道高考作文复习还是非常关键的。高考作文复习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进行了解。
一谨记:审准题,找到最佳立意角度
所给材料,要一字一词一句地仔细研读,至少要读两遍。初读原材料时,为了准确地把握材料的整体意,应注意勾画出材料的重点内容。然后细读,认真审度,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并领悟其含义,最后才是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下页余下全文篇三: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例说社会文化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校完美打印版)
例说社会文化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例说社会文化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国全茶馆
2007年高考结束,命题者在《风格平实,稳中求新——2007年高考上海语文卷命题意图》一文中写到:在考查广大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吐露内心真情实感。可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我是上海高考命题的追求与方向。所以,虽然这两年的作文命题对现实的拥抱采用“你的手”、“这道坎”这样的虚化处理以便尽量大地扩展命题作文的写作空间,但是我觉得在未来的高考中,采用2005年高考那种形式,让学生直接面对某一社会文化热点说话、表达自己的认识也是一种可能性很大的选择。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最近成为了新闻焦点,和他们一起成为焦点的还有对他们进行资助的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8月中旬,这5名贫困大学生被襄樊市总工会和市女企业家协会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因为他们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2007年8月22日《楚天都市报》)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诗歌)。
如材料所示,这是一个“新闻焦点”,但是由“阅读以上材料”到“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段相当复杂的思维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立意”。那么,我们思维的突破口在哪儿呢?
首先,你必须对事件或现象做是非判断,要对事件的各方当事人的所作所为做是非判断或公正评价。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到底对不对?襄樊市总工会和市女企业家协会取消他们继续受助的资格又对不对?你要给出自己的结论。
其次,你要给出理由,即支撑自己判断的合情合理的分析。比如,在评价5名贫困大学生的行为上,至少可以有3种看法:做法对或错;做法虽错,但可以理解。以
素就会多一个观察的角度,也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些理性的认识。
三、一件事之所以会成为焦点、热点肯定是因为产生了碰撞——地域的、国度的、民族的、思想的、文化的、阶层的、性格的乃至于性别的冲突,而作为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期的中国,这种种的碰撞尤其频繁,所以热点、焦点也就不断产生,不断爆发。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最好不要就事论事,要多探讨某个事件、某个现象产生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根源,这样恐怕才能得出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