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语文教学研究: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3:46:23 高中作文
语文教学研究: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语文教学研究: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作文

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

纪荣海 李军

 

摘要:针对目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存在的不足,本文在梳理与反思目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分文体作文评分标准的构想,目的在于探讨一套符合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尽量缩小测量误差、可操作性较强的评分标准。

关键词:评分标准;测量;教学

 

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整体评分,即列出几条评分标准,由评卷员根据整体印象评分。这一评分法最大问题是主观随意性大,误差大。第二阶段,分项分等评分,即把作文分成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项,一、二、三、四、五个等次,然后进行分项评分。这一评分法控制了评卷员评分的主观随意性,但出现了标准差太小,分数严重趋中情况;伴随着还出现了作文高分少,部分优生被埋没的现象。第三阶段,分级分项分等评分,即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来评分。2000年开始实施的这一评分法是从分项分等评分法发展来的,即把原来“分项评分”的“语言”和“结构”合并为“表达”,与“内容”构成“基础等级”两项,然后再加上“发展等级”,进行分级分项分等评分。第四阶段,分文体分级分项分等评分。2009年上海和江苏在原有分级分项分等评分基础上,率先制订了高考议论类文体和记叙抒情类文体评分标准,按文类进行分级分项分等评分。从以上四个发展阶段来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制订,总体上体现出由粗放到具体、由随意到客观、努力减小测量误差的学术追求。

 

一、目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

 

2000年为了“鼓励创新,表现个性,使教学更加活跃”“促进作文教学改革”(张伟明语)[1],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设立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实行分级分项分等评分。目前各省普遍采用这一评分法,下面主要针对该评分标准进行一定的反思。

1.关于“基础等级”

(1)文体不清。现行《考试大纲》在基础等级中提出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至于要有哪些具体要求未作说明;目前通行的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依照《考试大纲》,对如何达到“符合文体要求”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实行至今,仍缺乏针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具体标准;即使是上海和江苏的分文体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评分按文类操作,也缺乏针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具体标准。文体不清的作文评分标准,为既不像记叙又不像议论、既不像实用又不像文学作品的文章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与空间,导致中学作文教学严重缺乏规范,学生写作基本功普遍不扎实。

(2)要求不当。现行《考试大纲》在基础等级中提出“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但扣分不封顶的要求。规范正确书写汉字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它是写作的基础,但不是写作能力的体现,至少不是写作核心能力的体现。写作测试,没有必要对错别字进行单列扣分,即使扣分,也应该设限,不封顶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会导致写作测试出现不必要的误差,比如错别字多的好文章会被埋没。

2.关于“发展等级”

设立发展等级对鼓励学生创新和有个性地表达确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设立的依据不足,要求不当,同时也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1)依据不足。设立发展等级,不符合教学规律,正常的作文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先落实基础等级的要求,再落实发展等级的要求,其实所谓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本来就是相通的,不应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发展等级的设立并非因学定考,不符合测试原则,反而助长了“考什么教什么”这一风气流行;再说,照此逻辑,是否阅读也该搞个“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次,两个等级中设立的分项要求也不尽合理,比如基础等级中设立“内容充实”,发展等级中设立“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二者是否有等级区别?到底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区别,为何一个属于基础等级,一个属于发展等级?

(2)要求过高。比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即使是大学生和成年人也难以做到;再如“意境深远”,一般作家可能也难以达到,中学生就更难企及了。用“发展等级”来要求每一位考生,要求过高。高考的目的是为普通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但不是为中文系选拔新生,更不是选拔作家;高考作文测试的对象是接受基础教育的高中生,要求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和考生水平,不宜拔高。

(3)导向不好。评分标准虽然设立“基础等级”,但有个“发展等级”高高在上,必然导致教学就高不就低,重“发展”轻“基础”,不利于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全面培养;其次,发展等级强调“有文采”“有创新”,倾向于“文学化”“文科化”,导致教学刻意求新、求出彩、重文采,不利于健康、朴实文风的树立与培养。中学作文教学,规范应该比创新更重要,每个学生都应该规范作文打好写作基础,然后才考虑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写作创新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心,正如温儒敏所说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文学性、文笔等等,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求。”[2]

3.关于有效测量

(1)测量误差仍嫌过大。关于高考作文评分误差,1997年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成立了“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对当时的高考作文评分误差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评分误差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实行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之后,缺乏相关的后续研究,评分误差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通行的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包打天下,比较笼统,对不同文体文章的评分仍存在较大的误差,特别是议论文的评分。2009年,上海和江苏率先制订了高考议论类文体和记叙抒情类文体的评分标准,但仍受制于考试中心制订的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文体特征仍不够清晰,测量误差仍不小。2010年,湖南和江西高考作文规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但评分并未作出相应的具体要求,未能进行有效的评分控制。总之,目前高考作文的评分误差仍不小,特别是不同文体文章的评分误差更大。

(2)可操作性仍嫌不强。目前通行的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既分级又分项又分等,评分复杂,且分级中的分项要求又出现交叉,可操作性较差。上海和江苏的分文类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并未解决评分的繁琐问题,也未具体到不同文体,可操作性仍不强。如何改进与完善现有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分文体作文评分标准的构想

 

1.关于高考作文的定位

讨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首先要考虑高考作文的定位,明确了高考作文的定位,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高考作文应该如何定位,一要考虑中学教学目标,二要考虑普通高校的需求。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高校需求,决定了该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也决定了该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学生,而不是文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普通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但不是为普通高校选拔文人,所以高考作文不能以中文系或文学创作的要求为标准,也不能以竞赛作文为标准,高考作文考查的应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大学新生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面对所有考生,高考作文应该以“文章写作”为考查核心,应该定位于一般文章的考场写作。高考作文受到时空的高度限制,具有特殊性,它不同于日常作文,不应以日常作文的最高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应以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以命题的具体要求作为最高标准。总之,高考作文应该定位于基础性和普遍性,不从文学的角度来评判中学生作文,不从成人的角度来评判中学生作文,不从完美的角度来评判中学生作文,不从创新的角度来评判中学生作文,不从竞赛的角度来评判中学生作文。

2.分文体作文评分标准的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通行的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法,是面向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的通用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美国中学作文的评分标准,鲜明地体现出分文体定标准,它从交际目的的角度将写作分为“为了传递经验”“为了劝说”“为了解释说明”三大类,相应制订出了《“为了传递经验”整体打分基本评分项目》《“为了劝说”的整体打分基本评分项目》《“为了解释说明”的整体打分基本评分项目》,三类的划分虽未提及文体,但与我国文体三分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内涵接近,该评分标准比我国是否“符合文体要求”、是否“内容充实”等通用标准能更好地起到实际的评分指导,能更好地检测出考生驾驭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能更好地起到规范中学作文教学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规范,无体无序;高校新生最缺乏的就是不同文体的规范写作能力,特别是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不同文体的规范写作是每一位中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中学作文教学理应加以重视并落实,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理应起到引导中学作文教学规范化的作用,制订分文体作文评分标准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3.不同文体评分标准的构想

基于以上的思考,现提出两个实验方案:一是不设“发展等级”,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合二为一,实行分等分档评分;二是保留“发展等级”,不计入作文总分,设为加分条件,可设为10分,加至作文满分为止。现针对不设“发展等级”这一方案,先拟出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三种文体粗略的评分标准,与大家一同进行实证研究,如若可行以待完善,然后进行其他文体评分标准的拟订与实验。

(1)议论文评分标准(以满分100分,不少于800字为例)

一等

100-80

二等

79-60

三等

59-40

四等

39-0

①观点明确,符合题意

②论据合理,有说服力

③论证过程具体,能展开有效分析

(符合以上条件,80分以上)

①观点明确,符合题意

②论据合理,能支撑观点

③有一定的论证过程

(符合以上条件,60分以上)

①观点不明确或不完全符合题意

②论据不能支撑观点,且缺乏分析论证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60分以下)

①无观点或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无论证过程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40分以下)

加上观点有启发作用,或分析透彻,或语言严密,或结构层次分明,90分以上

加上语言通顺,或结构完整条理清楚,70分以上

加上语病多,或结构不完整,50分以下

加上通篇语病,或结构混乱,或不足300字,20分以下

(2)记叙文评分标准(以满分100分,不少于800字为例)

一等

100-80

二等

79-60

三等

59-40

四等

39-0

①中心明确,符合题意

②选材合理,能突出中心

③叙述完整有序,描写具体生动

(符合以上条件,80分以上)

①中心明确,符合题意

②选材合理,能体现中心

③叙述完整,有一定的描写

(符合以上条件,60分以上)

①中心不明确或不完全符合题意

②选材不能体现中心,且缺乏描写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60分以下)

①无中心或中心不符合题意

②无叙述和描写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40分以下)

加上立意深刻,或形象丰满,或语言有表现力,或构思巧妙,90分以上

加上语言通顺,或记叙顺序清楚、详略得当,70分以上

加上语病多,或结构不完整,50分以下

加上通篇语病,或结构混乱,或不足300字,20分以下

(3)说明文评分标准(以满分100分,不少于800字为例)

一等

100-80

二等

79-60

三等

59-40

四等

39-0

①目的明确,符合题意

②能抓住特征进行准确而具体的说明

③能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符合以上条件,80分以上)

①目的明确,符合题意

②能抓住特征进行准确的说明

③能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符合以上条件,60分以上)

①目的不明确或不完全符合题意

②缺乏具体说明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60分以下)

①无目的或目的不符合题意

②无说明过程

 

 

 

(符合以上某一条件,40分以下)

加上语言科学准确且丰富多彩,或说明顺序层次分明,90分以上

加上语言通顺,或说明顺序清楚,70分以上

加上语病多,或结构不完整,50分以下

加上通篇语病,或不足300字,20分以下

相关说明:①分成四等,每等分为两档,分档递进,便于操作。②一、二、三等的分数区间为20分,每档10分;四等的分数区间为40分,每档20分,目的在于更好地区分及格以上的作文,因为40分以下的作文所占的比例毕竟很小。③评分以文体的主要特点入手,尽量客观化。④评分先内容(第一栏)后形式(第二栏),既注重整体把握也重视局部分析。⑤中心与题意,要求不能拔高,考核重心应在文章是如何写的。⑥材料、语言与构思,不以出新为标准,考核重心应在文章是如何运用的。⑦错别字包含在语病之中。

 

参考文献:

[1]高伟毅.京城专家话高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0(8):30.

[2]温儒敏.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第一要义[M]//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8

 

【作者 泉州市教科所  纪荣海  泉州市培元中学  李军 

篇一: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东莞市2011年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堂作文“四个一”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写作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本”、“无序”、“无效”的“三无”状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三无”产品:无内容、无章法、无自我。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课堂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及体会,认为课堂教学中,做到“四个一”,能有效促进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让学生早日进入写作的堂奥。本文详述了“四个一“的缘由、实操过程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教学有效性“四个一”

写作课,怎么教,这是一个老问题,颇令人头疼;写作课,这是一部无字的剧本,各位语文老师还得入戏。

通过对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理性反思,我们痛心地看到,写作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本”、“无序”、“无效”的“三无”状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还是“三无”产品:无内容、无章法、无自我。

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及体会,认为课堂上,师生扎扎实实开展好“四个一”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早日进入写作的堂奥。本文主要详述“四个一”的缘由、实操过程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就教于方家。

一、思一思,碰碰撞撞思想。

学生为什么不想写作文,畏惧作文,甚至走入作文的烂泥潭?

前面说到,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文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根源在于学生的思维不清,不善思维,懒于思维。课堂作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仅是蜻蜓点水,作文创造性心理训练更为鲜见。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没有思维就没有作文。思维品质是作文的核心竞争力,一篇作文是不是独特、新颖、丰富、深刻,都取决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创造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我们作文中所必须具备的”[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写作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迁移性,写作教学中,我们构想并设计了课堂

的能力,逐步走向衰退,终无立锥之地。”[4]“思一思”不仅培养了思考力,开发学生潜能,还积累语文知识,巧妙地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

4、益智测试题资源丰富,耗时少,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作文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思维,作文课给学生带来惊喜与期盼。

6、这个环节设计实施的关键是:难易适度,有梯度,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即可,力避学生出现挫败感。

二、写一写,简简单单写作。

写作真的很难吗?

首先,我们一起来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还原作文的本真面目。

根据现代系统学、心理学、教育学、写作原理等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作文过程与规律可以概括为:物—意—文,即生活—思维—作品,是一个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学生作文,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视、听、嗅、品、触”感受,然后围绕思维目标,经过多次扬弃、加工、改造,最后借助思维的外衣——语言文字和适当的结构输出信息,最终呈现为作品。

因此,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感去谈技巧,教作文,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作文和作文课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因为思维过程隐蔽性的特点,就有人说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一个不可探知的黑箱,作家本人也不得而知,只有悟性高的有灵感的才子才能把作文写得好。这种“天才论”把作文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远离了平平常常的表达自我的作文。

一些教师信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的传统思想,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增长阅历,不断实践,作文就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于是“好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宏论一出,很受教师欢迎,教师们似乎解放了,于是乎,放手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由作文,潜行修炼,自己坐地等花开。教师不作为或盲目施教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大量套作、袭作、流水账作文、“四不像”作文横空出世;诸多大话、空话、套话,苍白的话,伪情的话,故作深沉的话跃然纸上。显然,这种“坐地等花开”的思想误解了新课标“作文是个性化的创造活动”的精神,忽视了从“厚积”到“薄发”之间的过渡环节,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催化作用,要想教师像解数学题一样透析和还原作文的思维过程,进行作文过程化教学,简直是一种妄想或奢求。

其次,社会、舆论要发挥好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要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杨永祥在《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5]一文总结为几个特征,即:①应试性质;②遵命文学;③急就章;④读者唯一;⑤大概率的雷同。因此,社会、舆论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校学生的考场作文,对学校作文教学大加挞伐,纯属偏激、苛刻。另外也要指出,我们的改卷老师,要吃透评分标准,不能凭个人喜好,忽高忽低,草菅“文”命。

黄玉峰在《重批高考满分作文》一书中,对满分作文进行重新审查,进行详细的解说,有理有据地指出了多篇作文“满分作文,其实难副”、“分数偏差,应予纠正”。

[6]

基于上述,我们老师应该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作文课堂,科学指导学生作文,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写作课的训练,特别是要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写平平常常的好作文,不要再胡编乱凑,为文造情,无病呻吟。为此,进入写作教学的

下页

篇二: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

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

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

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

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

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

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篇三: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刘少云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要突破作文教育,那就要想如何“思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下是我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的语言,却在分数最高的作文中缺乏成就感,于是很多学生不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连语文教师也不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尤其是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让每一位老师头疼。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写好高考的材料作文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引。如何使学生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常言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树立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高中阶段的作文“特困生”,大多是学习方向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作文“特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其次: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耐性。老师需要课前充足的备课准备,需要细致入微的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在一定情况下把握方向(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这样),让学生有信心耐心的去做准备,去写。例如材料作文:一群城里人去山里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觉不觉得你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他笑着说:“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众人皆笑。

原来,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首先审题,帮助学生明确审题对象。材料涉及三个(组)对象可确定三个立意角度:城里人、山里人、城里人与山里人。然后找出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揣摩命题人意图。城里人--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山里人--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

城里人与山里人---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最后让学生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确定最佳立意角度,并用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结论有很多都非常正确。如“珍惜身边的幸福”“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美就在自己身边”“不要舍近求远(何必舍近求远)”“做好自己,又何羡乎?”“围城心理”“生活在别处”“各有各的精彩”“距离产生美”“活在自己的‘天堂’”“彼岸,灯火阑珊”等等。

再次,改。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修改。虽然这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上的不足,但不能使他们明白自己不足的原因及怎样改正。二是作文交上来,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后再发下去让学生再修改。事实证明,让学生再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教师手把手指导作文到"能使学生改其文"的必由之路,再修改作文不是重复而是"升华",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欠缺之处,提高作文水平,且增强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批改时不仅要通过作文的批阅评点具体地给学生指明错误及错误原因,还要从理论上教学生再修改作文的方法。所以,当学生在遇到叙事没条理、层次不清等问题时,要指导他们如何谋篇布局,理清层次,甚至"重建骨架"。

一、确定讲评目标,针对一点突破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因此,一节讲评课的目标应该是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写一个小动物,并且能使用过渡句衔接上下文,讲评时就围绕学生是否运用过渡句展开。

二、精选讲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

1、根据讲评目标选择典型资料

教师要根据讲评目标选取一些能代表这次作文优点或不足的典型作文讲评资料,这些作文可以是学生写的文章,也可以是范文,在课上读给全班同学听,通过讲评让学生领悟文章该怎么写。

2、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做讲评资料

作文讲评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因为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作文水平也参差不齐。作文讲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此,选出的作文要有上、中、下各等级,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触及每个层次的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多样讲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1、教师示范与

教师将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多媒体播放,一句一句地评改。

遇到作文的成功之处说明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并标上相应批改符号。遇到不足之处,分析其原因,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掌握改文的方法,知道如何下手改,改哪些方面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

2、集体交流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会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3、小组合作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

好奇,可以有意识地去让他们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的问题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学生自评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俗话说“文章怕念”,让学生多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自评时,至少要读三遍文章,首先轻声读一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根据自身条件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讲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讲评要讲艺术,讲评作文,不是批评作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忱鼓励,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努力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因此,讲评时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少批评,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提出的意见要亲切、温和,让他们不但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且在听了点拨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该绝。对于一些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鼓励,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所以教师在讲评这类学生的作文时,要用“放大镜”找优点,从“差”中求优,发现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放过写得好的一句话,一个标题,写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变怕作文为爱作文。

总之,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激发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机,让学生不断对作文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

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

不会判断、推理。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又比如学生的习作文句不通时,除了书面纠正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再口说,然后再把事情连贯地写下来。口说是学生自我发现语句毛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曾带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一篇题为《慰问老人》的文章。文章写成后,让他们再口述,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再根据口述时对语言的感受对其原文加以修改,效果明显好得多。在讲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如:文句不通,前后不连贯等情况,要把说和写沟通起来,反复说,以说促进写,从而帮助学生把原文修改通顺。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小学生的素质也要不断提高,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修改作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再修改作文的能力。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文章标题:作文:浅谈如何修改作文作文800字小小问号JK-作文网

原文链接:

http:///zuowen/xiaoxue/zuowenji/ji10/20110808142335_737022.shtml信息出处:公文易文秘网http://

所谓最佳角度,首先是指在多个对象的材料中要学会根据命题人意图确定最准确的立意对象;而在单个对象的材料中学会确定最切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

其次是指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行文最有把握,占有素材最多的角度。

最后才考虑立意的“新奇”与“深刻”,千万不能以“新”害“意”。

审题在众多学生的参与下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

①回归自然②选择适合的位置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④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再次:批。老师的批改是关键,它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但讲究方法。“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高中语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2011-12-2214:45来源:博客作者:徐金国点击:

250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关于为什么要作文的问题,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却是我们绝大多数师生都没有能够搞清楚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作文就是为了最后的高考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正是这样一种极不正确的指导思想误导了我们许多的学生,使许多学生的作文误入了歧途。造成许多学生一拿起笔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有什么想要表达,而是极力揣测命题人想要我们表达什么,阅卷评分的老师喜欢什么。忘记了作文是自己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

2.策略选择的失当。

这主要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力训练知识化。走进许许多多的作文指导课堂,老师不是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打开写作思路,不是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经验和智慧的积累,而是在进行机械重复的写作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把原本最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拆分成若干个所谓的能力训练点进行所谓的作文序列训练,作文教学变成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是读写结合简单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海纳百川似的阅读吸收,才能有思如泉涌的写作输出。加强作文教学应该从强化阅读这个基础环节入手,注重读写结合,这已是全体语文届的共识。然而许多年以来,正是这个所谓的“共识”遮蔽了如何进行有效读写结合的深层次问题。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有效的读写结合缺乏深入的思考,把读写结合搞成了阅读与作文简单的一对一的机械模仿。写作教学被阅读教学牵着走,阅读教学教什么,写作训练就练什么。作文训练成了对某一篇或某一单元课文写作方法的简单模仿,而写作必须的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累被忽视了。

3.评价标准的精英化情结。

翻开各地的作文评分标准,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优秀作文。试想对于一个本来生活就相当简单,整日忙于考试和作业的学生,我们却要以一种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去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标准面前能有多少学生不望而却步。再想,一个从来都没有尝试到写作成功与快乐的学生,又怎么能够真心喜欢作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是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的源头。叶老在《作文论》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足够用于写作的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激发写作的情趣与灵感;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就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作文能力差,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厌恶写作,除了阅读积累少,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思维僵化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宿舍,从书本到作业,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自然会削弱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

丰富学生生活,首先是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指向生活。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必须引导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单单瞄准应试所做的各种考场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是“末”而不是“本”,作文教学千万不能搞本末倒置。其次是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体现较强的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丰厚的生活积累成为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宝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题,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王栋生老师的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也是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身边的生活。这些名师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无不告诉我们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法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在公共话语中越走越远,但凡提笔就是那言不由衷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于是,学生作文无法不多空话、套话,而少有真情实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首先必须在写作的指导思想上予以澄清。作文不是耍花样、摆脸谱给别人看的,应试虽然少不了作文,但作文绝不仅仅就是为了应试。作文应该是我们自身生活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个体直抵心灵的表达,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能够真切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其次要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应试作文过分注重作文的立意要高远,思想要深刻和表达要富有文采等,导致学生普遍感到作文很难而不敢下笔。其实,有时尽管学生作文认识上有偏颇,思想上或许有偏差,但我们根本不需要全盘否定,只要学生把他那个年龄真实的想法、内心的困惑与疑问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就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好作文,就应该予以肯定。完全不必要因为它的思想还不够积极向上,他的境界还不够高远就彻底打入冷宫。记得古希腊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种选择都很难完美,但是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因为我们站在太阳下背后会有长长的阴影,于是我们就不敢选择享受阳光。”因为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绝不要因为真话实情中有不“善”或不“美”的东西,我们就不让他说,拒绝他说,而且中国自古就有“真言不美,美言不善”的俗语,在生活中“真善美”本来就是很难达到完美统一的,所以,我们如果硬要用“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一元化观念来要求我们学生,其实就是扼杀我们学生真切表达的欲望,就是逼着学生在那里讲“假大空”的一套,我们必须确信真实应该是作文走向“真善美”的

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现实,目前关于作文教学研究,尽管许多语文教育的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也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如果把这些经验推广开来,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许多经验还只是局部的、操作层面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关键要养成学生“内省”的习惯。所谓“内省”的习惯,就是当代作家冯骥才所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丰富的自我。一旦面对它,你会感到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一种直视心灵的“内省”习惯,丧失了一个真实、内在的自我,失却了一个“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因此,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也就变得很狭小、很枯燥、很无聊。缺乏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生活根本无法唤起表达的欲望和激情。长此以往,心灵自然也就日益荒芜。在荒芜的心灵沙漠上自然生长不出鲜活灵动的文章幼苗。

所以作文教学训练应该注意引导关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内省”习惯,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真正的丰富起来、敏感起来。学生有了一颗敏感的心,他关注生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这样学生提笔作文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养成了“内省”的习惯,才会不断将外在的客观事件转化为内心独特的主观感受,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才会不断丰富起来,而这种主观感受越丰富,表达的欲望才会越强烈,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而是能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感受生活,而不是对生活熟视无睹,漠然无所视。

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一句话一切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心灵就会从沙漠变成绿洲,从枯井变成涌泉,这样,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株草、一棵树、一只蝴蝶、一滴露珠,就无一不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有了这样一个不竭的源泉,难道还愁我们写不出好作文,得不到好分数?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