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0:37:26
答谢中书书 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
x{n+YݯlBYY6#0 HQ8HQfRIęDw0UYm@KEqkp^>X^Ҿ׺ʦ4_s/ٞ)=9M_ܙde)6y$^/?A$'kkd7ؽgz_i[w⮮ܧSʛ7ǗΤowLVſ9b_}Fӹ]qOr83Ŏwh#gRrfM?F^b &f^,ۊ9gV]3`MS8өz"Ƚ}6ů_ n4!m4W > ʘvę8$r13P}s$GlC@1;Ѽ}KٓۀtA#'Oy4O:+ /~nV4m)/R{hr[$mo(3I,^%uV^U!U&67 wBjg7ͅM/Ifgg?@@?ll-|lNm OϦɐ/qwĔE\: к{Fޒk`n8w޴wΪq-O6kXVnntK7=ǣlm4(V 'y=$I(e?f%x9 2{se2D "D`U,@~ޙ\2X[u F*t+4@Ľ韘yZ7uٛ-7mofNmNuY\:O|v$f~5')"zj4x90Q G; G&_BYa_i9.Gwr?] .m^s.h;cY`%n<6?rfqc: ! EDƫ`x` lϟՅ NmVǬ^[#N'|A:S>m3P]=)FV9S.*z\^ 3QuM0nmE5M3w;ke N-3ʴO#g+̯@ ?QVQǷĦz?}Ԫ1\T,0!7pLs% 5d|p3Aqмb.i( kQ >e7u`Fyګnas컶 }On#/mjd+q)(L KN%dhﱯVY6I>oMk8uV]n+W.R]0(iEz8o n +OXuxW3Ŕ=f2Vu'U.MNԧ4t51Ⱥ+ 8ǭ1;\37;7N)wXxd`G3m| lp(biDpy"xd')Llj[+-)tKǚ^l 0v,CHUq.))"Nwb:4Nzg'fyUV_D!5@jiId`7};Cf`ʋۻA,~"l̴jD6aJl^n'2&(ƃNؓdqOLj[ewc8WZdqt*sGTg Z4bUuKL̹ |!z;7\ 7睭63ě~#PyGFҿ( |&|~1V翺<766{]b1n7ܞD;ntVQ [ut0#rN I=Q }e PyLwS:"gwQ8=9FDq{djAQuq;<>̦ !~ aU; M8!B/|")18!DYFa\p}ͷ9c+&!\Ġǧ P)D-{x~D6sB>VBHSue-/.Q\DßUK  lK Fր$"lL C=6}yclW "޶oaX=,[n;S;d#Gʯ~(|ƭp-ű4 YV<.$6`SV!,靹=(֌c Hg-(g;btqf!\;cp->Lc{o^Y ˖*'7{$ݡ|v:^g*=?@h$SF9pDD bH;0nkM8j4:Mv5هRcM0V!բd@+@Zvqdzw/DӴK1C{|,)|/wwBO"{pO $-m+H׳><`wrKƓ~+W8 @%F+tnhT/e?eY~ w?L?|/O2LCjſV0R{$ep|oǘiWAu4fH̸}d1okc9|Yė8vaݝQV)-(BYE"lnFw&d;+ 59UZ; 05A Hz+"5Dg  L2 !NҳP4]x1 0Wh[&s{Ҩh "P K|݀as5"`-=SJKϡj<_lvŇmv sӯ|2J{-W834TG,DIm-AVKjwz4ĕC!A<% <왣JלwXG*z*a}DaƤ0I~.QwgőɆ,x蛣3esmhOR#$|]7Ӫ{ e+#oYĺ0zYȌDfVo]zT{1|jhрET BlOYL9巁Z fA*~^lDޔ tG0Rj,+i$90%1{sg43ۻzRkð3?Ai?ƙ>-`fQ`Id'h75tVfzgOzra `@T#}ȿ0c1my;s`%B%&Ss$smR=t0}QT{,p l`S_yF Ma).kGwb!i:dTxv&AReήad&$*@JBzd[qt%7˘T:خ4H͗84= zav4ꗃOr@OjC[Mz?"9Ѝ/mtnlcK`foɨ85z Jch + M}S]!4@˚˖\ `O4E1?VRWMh,%ӝ$,KTҺE@ǭkW ,ױa<>̺$j%rZP_sNפP#v3ɥm2=ԇzɕM u 42!)h,i j׬"K"buҀ8Bu&@91Bf,N\>~cJP~KuSȬ2=z.[}LjXSJ"U5L7'|yT :ϏXzL'~J6u_R}Td{Ў 2 W'k "aW^Pa.>՜kMc>rػp)G떅wÁ)6]R:N*㬊z4j`mk mi3wAuCk}`l{g]u1;ؚsg~ 9uUbݠ//lL`Z' .{QLiw0Dii;aHR/ iudF],Z.>AT75eEU+yWQ*^%(tVI>o2WX^q,R5Lq+|~׬(1QKvM59.?'Yޓi I e7q={8 -⮻e7*^8Zgw^-ʤ| Iƙa6{Kk uܖ6ĉP)WMŒlhb14\0(1ίkXҙ$=ct^*$i0ɶfX0/eU[b^IR_QHq;Ε8jFR;4L%.]fin-Wh9(fv=RMzv]c[הbuO~Փ̷ 7d ~5{$EzbIu?NK. Ջ;HoډVS Yt)-XTa)-S''ʏ6nW|dziђMfLYccR>zvY<< Fqe4ռ^=PON&Ӗ*aDŕ~aKIO_ov(#Z"V -(tph%xVTP3.U"ѹwЌ3.a-N륽 ^?^vCZ9*V^<$'XK= TN*Amҍ?I+n'&qe5 t^hN8(g5E%>p_

答谢中书书 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
答谢中书书 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

答谢中书书 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峰川流的秀丽,从古至今都受人赞美.高山直插云霄,清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青的林子翠绿的竹,一年四季都具备.晓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鸟燥乱的叫着.夕阳将要落下,鱼儿争先恐后地跳跃着.真是梦中仙境一般.自从康乐以来,还没有这样值得赞颂的人
不好找啊...

总领全文,描绘景色 。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
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
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
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
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
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全部展开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
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
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
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
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
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收起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②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

全部展开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②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③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④四时:四季
⑤歇:消散
⑥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⑦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⑧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⑩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意即人世间。
将:将要
12.山川之美 之:的
13.乱:此起彼伏
14.实:确实
15.是:这
16.自:从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译文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堕落 今义:颓废)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赏析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1.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陶弘景,南朝,梁的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8.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
9.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0.山川之美 之:的
11.将:将要
12.乱:此起彼伏
13.实:确实
14.是:这
15.自:从
[编辑本段]文章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说不完的无限情趣、道不完的生机盎然,使人觉得似人间仙境一般。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编辑本段]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陶隐居集》、《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自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药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尸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医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证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编辑本段]文化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