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以下几篇选一篇翻译把~还有重点词语解释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20:28:10
英语翻译以下几篇选一篇翻译把~还有重点词语解释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x[r+q~@{! /dKa/; &b%HHpNHČP+l4)$ol_*++ǓY~/u(gRn/3Qf-Ol=1k_c~{gf4S̔x;(i*OS;`{'/9vl *xɿ`6J*iOq)l͞N1Ipt%rm 1Sycqe (| >Q$,4oӭ9ʝ9,9Mfh|8v\9˿M F'HSrG2},.mpDI6L4wsX {0wCFc{WiUM 0[ixUav޽9pmըgapаǩ?Ϊp[qPݐqGn'G%#g4>B?$?~p%zS8wJغb ][#'ӹwܣCMbNOu!oyx>~0!N8~R u Tf_1:՘GIt$[hGjRp }p kE۠3'/u#ēafoJNә);m\z`/f_ani/\661_WI4&HKnb/q"!PX%$@^f^ChodO2i`xflCwyK Cot=@{OGM0?-)àd/@VvW޲q5y?^A-]-1i[ xuy=jSTWDsA =)XbG?#c@V~1 EmZUXh A2S'GԘH$ȜbnH2--Ln=݀36,Ւ^L r `F6dq~[tAu)3>&_DJ}+r5!daw攕pd1}CTc bP7 0@ҐIb7`0 =mZ"}͜W'"1~`u'hPƝg T,-fLe I YqZ : :E,o+`2CGI<;jlQiDY<ǐӐe{ğsg`[5|x'o74习@Q U $"KpAe 0 CgW·od(3V"] ڈ匙ψ'&_VU-O.ܳv!۬g@ͯ雉Li;L(BKV24۲6v1;2=L!P8`BI)o#,$ jjLB#6O=vxW`bL{/p R U0p[[Lnvڐʕ\dPVԤ:$Fp價MY%ٻ `trΔDܔCe5F4Ji߮;߬fUM.<74dP `Т (D,ZkN6-*=B/'9)$CDQ7hK[s& ?@$z5\<ËG >_P|TuLʁq0`byP (ߠ fmt^*8ZMaiXr)jⴗ$@/`Cx6 a&HJ_3zw [XӇzF>|&V)S3B #L4?fO~I%M3|@S -?FIv805 fI)muU +Ka$"҆fq;ZYqx{c3Do[qnB8B\j>=!e֘tBljS`OZn;g'6zX– Y; @b l}‘&@t;Ƕpo?7; {)6+9~m#9dksT0n:4%:6-*!| eu龲LM᥻uG TJ L 8Hvd.Vmf.\J[H[eEu1^L6soߘYQMe.|޻Fu05n+h퀯Wq>@~?Bn+\"O*Jp€a3΢W?1ŊC djWg? 5yaD{/E1hh] #x9H#m M'~KŁxPx`^:\ǠHIԣGêRWl+2;8|TB y 4Nz[[MQYlֽ#^kIQ"R_}c~{\cK8{#y1͡2֐iN¹X;R'PiEPzWs%8?pEtL>ۭ͒xaABBW |ޑhcNn=:Cw*ZɎlGW62 \B;@Aۛ|߾*Tlt3FVtTHW f~@ jDuy($hg^]9ClR-?DB>n4+I+6=Q!?ݧTxw >mo L=#޹|gnf:9̺񙧒hK(8Pylh ʬ)n#n |b5)#Уmr-Jۂ4ݛnQ"gZ.Ece{!AGtٳxGzO{C6v"d[yw(9tNEcOB{!S5 M?doF:>b_|x"|%Vp Kt͏_D Hj0ãq1B9pE}2Nh`|۷)51dA-TVcs^uVl&.T{y6GaVQo/:_'% qMОUí4mL@}D'ILf T:,V;߇5`|DIRL!yrvgS39 vrK=#av( oal!B gaŒT @$BBl Z#zT&6DR2JN<G:>J3φ~R30h˧76fUp,MP NxJ0v4aw 6/uDQ-K(}X|X,m$&@<՛mȞC&BX4i2@W̔ɿڕQg69%vD-Zv1`5[/0@k̪d(nYjeRspHjC_@yx#(z&uTdRdTܐ29A7\c2Pfr:E6G2ځEpM86JQ3Ci܄m0V]s/~I,*=wU,N\nyEaUe\:{ȹq33Dn/bpdm=D VvRGx́j~\m5F @jnVKE\y"^͏!Ĉ[u 0oȰt8!Bb {([ G})6[".,sF$t>*Ǐ+)bʇX߹Js-_W{gK4ʾ}dUy%<2L"˚^ pn3ްULC-9t|xB5ՃVrN ҁO_K{RLIMjQC-`Z>;zˤ9) flzzMr#tv u""NnYC*tClzz-kz 5?,xOhb8JA mixH|'ϟ~Oq˟tsaT+D<%:؋v/tu;+؝ b,M]T^l7{`4H/eO'~K~@ͮF2nT>c3fr۔dsK긭+^ ݿefJʻN"o}2y` 7mɮ0nQ%P,S|t/0ǽx"gBiBf}߂njD1pWI:OEmZ"Pӻ~꠿Ad[Nzf!X Z5%~JMVU.P{QPL[a{&bcS#@TO! i11#tT)-ZJ|Uk8"s'X7e3MGnSQtgx&hG+nJ-wNy=&:a?'p}JC(&sx]vA oچhInj-/qVOjBIc6Ts._rPVc?~"X/ln $GHE*ϴ%f@IHzs#$X}pdx6rT.CC]."OP$: ?п vusHD.U9ۜ_H /BwL^ C|;bOpn8'oX؅-qeK~ղ˛.Oozpiؿj/ޤ2"lRpEaj-7s,'_ ([Rz=ME֢XS32[^Ift~6xE8WW΂d6&2v1Y0?>z#%MW+7wʋJ?Kk1K]GQ~"Y"!ȍu8d[?}hP,Sڕ7O_~TzAo2(گ4Ň`|ztPM4M.o+ ̠y,j!} %yEPqDp3C&h˔wG<Y 8ڑV9PG/ ?3Mo,g-|Q-$1ūIoƫ:iX09/wNwt"֢> ̆G+

英语翻译以下几篇选一篇翻译把~还有重点词语解释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英语翻译
以下几篇选一篇翻译把~还有重点词语解释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英语翻译以下几篇选一篇翻译把~还有重点词语解释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 道:这是老子文章中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的哲学是活生生的,其原因皆由“道”生一切.其实在老子的文章中,“道”有不可名状之妙,也是歧义重重的.“道”作为哲学范畴的意义,相当于现在的“事物的规律性”、“自然法则”、“事物的规则”和康德的“先验综合系统”、黑格尔的“绝对理性”、柏拉图的“Idea”是基本相同的意义.
② 可道:可以言说.这里的“道”作动词用.
③ 常:与“恒”通解.
④ 无名,天地之始:道无形体,它首先产生了天地,故曰:天地之始.无名是“道”的借代词.
⑤ 有名,万物之母:“有名”是天地的借代词,天地产生了,万物也随之而产生,故天地是产生万物之母.
⑥ 妙:事物演化道理的极致.
⑦ 徼:边界.这里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界限.
⑧ 玄:深黑色,意思是深远、看不透.老子常用这个概念形容“道”之深奥.
2、 译文:
“道”,如果可以言说,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了;“名”,如果可以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名”了.“无名”,是天地的来处;“有名”,是演生宇宙万物的母体.所以,“道”是不显现的,要经常从无形体的角度去领悟和观察“道”的奥妙,又要从事物经常显现的形状,区别万物之间的微妙差别.显现和非显现互相存在,无和有相生却名称不同,都是奥妙啊.奥妙之奥妙的“道”,就是万物中的一切玄妙之所出的门径.
老子篇章的翻译之二
题这是老子的方法论和自然主义的功德篇.老子的这一篇文章,旨在说明事物是互相对立而存在的、相生的,同时也说明为功而不居功,所以功德永在的自然主义思想.因此,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集中讲述方法论,他举出美与恶的八事为证,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关系中产生,相生相成,彼此互补.相反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着的,因而一切事物及其价值判断,也不断地在变动中.第二部分讲圣人行事.其方法论引入人事领域,则有为与无为,有言之教与不言之教,也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圣人是在自觉中比众人先走一步的人,他们尊重顺依天地间万物欣然兴作的自然过程而不妄为,更不拔苗助长,任凭各自的生命开绽其丰富的内涵,圣人助事物生养而不居功,因此功德永在的自然主义思想.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 恶:这里指丑.
② 有无相生:存在与不存在相互依存而产生.
③ 难易相成:难和易是互相对产而依存,也是互相转化的.
④ 倾:同侧.
⑤ 音声:人鸣曰声,物鸣曰音.
⑥ 圣人:老子理想中“与道同体”的典范.
⑦ 无为:顺应自然事物的生长,不以一己之智加之自然法则.
2、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美才是美的时候,丑就存在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时候,同时也知道什么是恶了.因此,存在和非存在互相对立而生成,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成立,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低互相比较而存在,声和音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互相对立而形影相伴.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法则而去做事情,行不言之教,就如万物形成了而没有感知它们的开始(原因)是怎样来的.圣人做了事,有功德而不自恃,有功劳而不自居.因此,圣人的功德就永远存在.
老子篇章翻译之三
题此篇文章中,“尚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所推行的强国改革的政策措施,即以功名利禄奖赏有功的奴隶和平民百姓,鼓励他们为国立功和建功,即在内强和外扩以及发展经济上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无功的贵族即被削为平民.当时各国争雄和互相攻战吞并,老子却反其道而行之,推行愚民政策(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实则是幼稚无知的社会认识和导致国家的灭亡观念.人是贪婪和自私的,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身也必然向前发展,这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老子企图建立一个无争和无私欲的社会,这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并且注定要破灭的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而已.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① 不尚贤:战国时期各国推行的强国政策的措施,即以功名利禄奖赏为国建功和立功的平民、奴隶,而没有功劳的贵族即不进行奖赏,因此而遭受贵族集团的指责和非议.
② 贵:视之为珍贵.这里作动用.
③ 见:呈现.
④ 虚其心:净化人民的心思,使之无贪欲.
⑤ 智者:人民中有知识和智慧的人.
译文:
不以功名利禄去奖赏人民,从而使人民不为功名利禄而付出争取的代价;不把稀罕的东西视作珍奇的宝贝,从而使人民不为宝贵的东西而产生盗窃的念头;不呈现出可争可夺的东西,从而使人民心正不斜.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心不存在私欲,净化人民的心思,使之无贪念,为了三餐温饱就算了,同时,薄弱他们的志向,令他们无野心,但强健他们的筋骨,永远令他们无知无贪念,也使他们中智慧高强的人而不敢胆大妄为.这样去引导他们,那么天下就永远平安了.
老子篇章翻译之四
题这一篇是老子续讲的宇宙本体论.在此文中,老子所谓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源泉,“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是天道,并且可感受而看不见、不可触摸的.但在老子以后的文章中,却又具体化,有着各种的意义和不同解释,因此,老子的“道”是岐义重生的.其实所谓“道”,乃是我们所说得事物所依存的规律和法则,则康德的“先验综合系统”、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和拍拉图的ldea.老子认为“道”体现在宇宙万物之中并且是先于天帝而存在的万物由此产生的母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因此,如果仅从天道的概念去把握老子所谓的“道”,是不准确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事实上,老子的哲学也没有以准确的概念作为推理的阶梯,故而没有形成象西方那样完整和准确的哲学体系,因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 冲:古字为盅(chong),器皿空虚的意思.
② 盈:穷尽的意思.参看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意相同.
③ 兮:语气助词,比之与现代汉语的“啊”、“呀”相同.
④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又见于五十六章.这里的“其”字都是“道”本身的属性.
⑤ 湛:沉没水中为湛.形容“道”的隐而无形,而又确实存在.
译文:
(创造宇宙万物)的道啊,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宇宙万物都在用它而用之不尽.多么渊深啊,它好象是冥冥中万物的主宰.它自敛锋芒,存在万物中,却不为万物所羁绊,它融入世间万物的光辉中,也在世间的尘浊里.它隐晦而不可见,看似不存在却总是存在,我不知道它怎样来的,似乎在天帝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它了.
老子篇章翻译之五
题在这一篇文章中,老子在治国上表现了彻底的自然主义,甚至对老百姓的善良本性加以引导的一句话也没有提,而是认为老百姓应该象大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此章分为三义:一、是效法天地的政治论:圣人对待老百姓如天地对于万物一样,没有私爱,天施地化,不以仁恩,贵自然,万物都依其自身定律运行,人和社会也一样,人的个别性及差异性听任其自由发展,万物都不能施加外在强制性的干预,这同儒家的观念相反:儒家提倡仁义,强调发挥人的本能作用,而老子则强调自然之功;二、仍论虚功,谓动而有功,论之人事,则劳动所以生产,天地中虚,如风箱一样;三、是人生论,也是政治论:人若多言,则运数穷竭,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不如守藏,三义都表现了老子彻头彻尾的自然主义思想.然老子为什么如此主张?这得提一提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春秋群雄并起,互相争夺,礼崩乐坏,“道术已为天下裂”,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亡,令老子既苦闷又无可奈何.但是,人类自有可争夺的财富开始,在炎帝和黄帝以前就经历了无数的互相争夺和残杀.到炎帝黄帝后,逐渐形成大的原始部落,发生了占领黄河流域的二次大战争:第一次是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蚩尤;第二次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炎帝向黄帝降服.但是,这些历史事实恰恰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些真理:人类必须在组织下生存并求得和平共处;人类也必须在法律约束下,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遵守法律,并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和强制性的管理之下才能和平共处.因此,老子所主张的自然主义的理想下的自然社会的生存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老子一厢情愿地提出回归自然社会,是不顾现实和人性的本质(贪婪自私)的天真幼稚的心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① 天地不仁:“仁”是儒家的核心.仁者,立功施化,有恩有为,而受惠者反失其本真,反失其独立性.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所以说不仁.
②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用来祭神.祭祀时,人们用匣子把刍狗装着,给刍狗披上华丽的绣巾,庄重地把它供在神前,并不是爱它;祭祀毕,任人践踏,弃之不顾,还把它烧掉,也不是恨它.人们对它无所谓亲不亲、仁不仁,天地对万物亦然.
③ 圣人不仁:道家的圣人效法天地,王弼所谓“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所以说圣人不仁.
④ 橐龠:橐是牛皮袋,古人冶铁,用以鼓风炽火.龠是竹制吹管,连通牛皮袋以吹风.橐龠即古风箱.
⑤ 屈:穷竭的意思.
⑥ 数穷:物有定数,数穷而终.
⑦ 守中:静守心中不发言.
译文:
天地是没有仁爱之心的,任由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是没有仁爱之心的,任由百姓自然生活.天地之间,象一个风箱一样,当中空洞,而生生不穷,发动起来便不断地出风.言多有失,不如守中不说,行不言之教,顺应万物之自然.

你拿着一本假的道德经能有多大用,这一生可以能你也学不出个什么来,大多数人看的不是真经,只有极少极少的人知道正经,看看我发的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无欲,以观其妙。修道修德要无私无欲,才能守静,这样方能观察道的奥妙。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第十一课 天 道)。不出门就可以...

全部展开

你拿着一本假的道德经能有多大用,这一生可以能你也学不出个什么来,大多数人看的不是真经,只有极少极少的人知道正经,看看我发的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无欲,以观其妙。修道修德要无私无欲,才能守静,这样方能观察道的奥妙。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第十一课 天 道)。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需要通过窗户就可看见大道。
常有欲,以观其徼。修道有私心、欲望,便不能守静,要么什么也看不到,即使观察到的也是有限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同是为了修道修德,一个没有私心欲望,一个有私心欲望,其结果各不相同。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欲和无欲的两者都在叫玄,但玄的内容大不相同,有欲的在表面玄、门外玄;无欲的在道里玄、门内玄。玄是一种前进的形式,成为螺旋式的上升;各种行业,即七十二行,行行都有门。这个门,就是进入大道之门。所以玄!玄!玄!就能玄入道门。奥妙之门多得很,只要苦练就能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