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复习题纲下学期的一定要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8:20:59
初一历史复习题纲下学期的一定要全!
x}nkIݯÀa,ݣ3)р HQH$J(j 5N%q&Of~"r'7)Uw߆|a6 )2wNb?Dm1l\U#{Egֵ֝.uDn7\}{}[ !]UoW'{jPmTʝ:ՅECjug32!z{ZLK֢EACeQV^:k,Ws05K;JiHUosVxΩ~ݫ\Vzݬ --r/u-[,Fo5*EϪƽW{V =+*֔ JBzZ2&XP/ASݺVj܅TsKeѹo!]+v'O{C=ޱS/F7!scy߹ͪԓT-=V­odF]tuFOn7E?or1:{^VN"4 T3跛sΈXJ? w,Jt ,1]̆q('3o!5*^8[M:Wі.􈺣!kį?sov}pmB j1%t5]cܗss%锦'm=$􎘔Fi[oat#L*QG`PY?Z"&S̆ʧ ?} DZ΄V=1s j)Ltrs^H1kj #n DZz֪.uOsQC,:RLoYY]ΰّajV(%J.$.;7n8vi\}2OǺI_P:(>4Ж=u&9=smLꁺ tRvwb4>-U;Nv`/jtM$8>(HClF :Ť/ΘPr) II iT.ْ SWj3m;dp(ըJ/)}uN%QgQq}N\ա E+̑>]3^%3L|=ZW}>SG5CC>I+<^*i-:E#rY !KCW=Z=CHHH]+P K Hx}0vn_5*v;irE/jNv^aiSWPWtyUB~ʜ?T\ީۈ0_D&B@GMP:!0"yIDӜː$EIP+TdsH9 BIm_!mXq9+g NvUIn8bƩ?^tItP;Xp`LSsx^7=bMw٫;Ʉ`a& !ٻ{bNf2X#A@OUe ^Γdoo Xٻ0EV)Keg*W8)GjNj=#A[C7N_= {[FmEm,uhf~p~1_uNi=.-p8SW>CSOu 5^!BvpjH.zrs71Zń괓4-Z߹~~!U$}pZIϗޓ ,%`rL9)&24}vR8hDgoi[ۧ&X-Oyl{W^NNgL 'ִᖾJPMF72!Ѓm1ӪR'Q&@Óp'A_9Я>'&ک+zgc`LsZKJrL=Z'IH2QxwFf!jJbᛀGK(y/DY0, -@ *uv@tKDrtJ<{n,wIZT&QWxVba o>J"Gr(Q<-pvP;⿗;߳ v#F^kfoHePT|hMsF5l$R uD⎠żέCB\$3K +jz }EQ ѣįܫ]!btr;vzb?p߀4@ N4n Z"zKZq{!e ;f'u?hqc O$W~OPDS`7z i-˹.0 -L2Yvf|bPn5$Ť'Z&]^;U.QXvhS&U@n`0lҐbF![LM,ZwzDwN>jxGαMRNHjb52 s} m->BOERR!˦R2 =b< MC1^N0EEt&&#K$h[X'Nw^zP=I- ! "vO䂛'If R=w]<=&OS/f:vsv&JY.6{)㇂Cb;jOf]68ڻ(i*p}{ȃn;moTi%h~LnzC/Qp :zgB ZeHu@f?+NCžhR`; jIMhKw&`f4~&LWF|uӗO_a}X ,CUTd81j& "_ [[A\(FpA9h.I/\&gO j4L-C$29!bT_Yy3%U,V˞:BhGu2XXa51Y^4Ib`l[UEwv=>̐d$jx x8Z@y!؅sES^}.rg nT =}m Ұ͋oaY}؈ω<8AJvǯ ϟFϼ Jv>|úU.`,.IuT.pYj`j֗b5( 56J,IiV JlHn>Hg ՛} D|rXǂL.W$sC {@%n&md0ojlWg-i F#xx>{}$o2x,Gz|ALXz+GHf{#e7L 9-_UB'*AMN%b:Ȫrm":wE`"k ?*-37.ÆW̖ʐG =5?uj{XUF~#x>aCn]WOHbLxHFicEz8 mCHBnNvNq&DKRܝ?ԱWʄ1*gtIq:۲,fHPyeSH4U\@yHG<߾hצĿP!zg` e14x-AVh)8Od7ީ z۸Iq|ccs\l7>f%U%o[N fy1osYu~FqC W h w*m,Sf+ CK{^܂RTDBTbIe*"r^6e?k`']$~ vK Ňi^Jёw .cEָ{ [B'&bDB:to"r[L+$LR }&c#TP89D-A]C I J *ʵwYIfS!}]!ao1'q1,h+Lf;b=p:23>-ôc DSM\, Ԡ$K v9$Othnl9ō|2%둃Z$"p+PN 3xTYptPN1ehtY'[cKki+QK؋W" g7z`;/ 9C[5BRK ttÏ$:a|^< .@`L\#NYzXIHf]Pqr9"XS>H́Bnȱ-A``Ǒ8q D Y6fDEqųrdqm29D+mcG nQA4KqCO4*7Ge 4VI]4c ;dcQR̟{' o,B}o (îʜ$-s:Q(s5 31uWjYS.|3mT$_l0x&CHr D+GDşkQ;)J>CvNЇr'X3$s*;n3jSG׃scP. r45ߜ DW"ֻ,`:cٰLe)AO{I<-`Vt ~= 1̐'0jwU:TLTb=n M?فhh B m2ni?¨c/j:V#Nq% cdb} A3r"y[0s=m7;WF;HBH}3HgV%(oҬi2 ɊvE҆qF[MbmRN@+T9 [>5XO\x:1,ظG1;uUZ>9 r΄2!7e_D}>sLPX%4u?@΄Wp %^t\oZ%4l\IBCdfa)#RZ$v[% f"GhTD@N/Z6ny@Y#EEg9Y RjS/bB^Kc&A9*`d$,Bp2OjX ߛu/Pfr?'iù.UC&zo~Irf:Oכn'.҃;}oI·uM1Fuq?/n?K}KΩ}Z@ӟVUYfW7,OiE%6̀3iw:J`l^!(܉̙כxOh~u8 >?O>b}aG|taPx΁t@3n[)7;+ҭ٩wxp* v*Nhpdj5;Ck̎$ OvQw*P$: ݪX9tP3J 90Orf٦վ?wgn'bI.oء_eȌOCrxL2 V9/ ϾiZx6Y -8U4GE~5'ߴ ! itЍǥyW}$< > +gg4"a1lM27I#~ pVAI&g-^<7qHȟ2{$6ʘ=)=洹T2khY/Nj u navэ!RUNCE>nDA#vruTTΈ`\Մ[i6U 3mۆթI.N%߼(gdS_H֚$Dnn?~ PWAn[ɣfN={}2]㡟~gkVOaVFruN]v2"L: J%SS1|4bT5< Q;IƵyqD^νĴ({924'nuNtN;20`"C< F :.:iiӠ0aT3&л:'6Ie^>d'>4FmJwp!Q ƠցՙżD׵$=rDۈaIG~ 5ɫtB5RAA_ی$sϓXUmH"7GbcZ?ֽ0rA!1}'8CA퓑~_|9xL4{yKr\./_:ظbѯ$6X@J~k+0)Y9$ Rr:uKS2 [~XX%u^&e%nŖ⒵ Bϑ;9\oAqV; U1? c#Äܔ^. LkϝWZ* TD8! 4&Qf ֣~u!A gN=Ok./y{itͬ Ƈ_6[VY‘~F;:'5[bT1lJp>!$,߁ > [EiF#_CqO_1|Ȟo"\~#Kl%suz|t-* )+BV$o9 ew4;7xcwwP$KD[Q.x{{*w"h.ٴH9QM鷺*e :^Ƹw F Π[ؘh] rl|Yη/P}~>75]_YקJD3lsLUd ]_X0Bťs 8M@^.gN4CH-dh&4a.eم6r&-FsF? !d]ODhXy9 l:_NCz9_GB<{ɉRDs8sKpY$Pii pIA8蕥_c-EAMθO>ƢVaK,5y|RijV\-Ən0h8Ub(?T7Er* 7[ ֿo 0 Sk 48KO> gT]+TإPƹqxi]%cirݟC5KK8zIdJ6- %~O?}_2$ 0)y(p#%&Y[D&r@rJoՂdZO)b=іy;~9})&C&!r7Z΂"G A#:G[+HM#d,p}.4ujY[0MZ۾]5ƅe˨xyMesГ?U 4DzJ@_0ɨ?k$I׊ mAJ檆s%E SH^tQ*Bxy0͢b]oL/Azٯ@ $0}@~B_g8Wp@ZK.a~K#A?%Wy93aGqY(lf!rRXe5&|jd 0M6ۻ׻~GӘ rztQ$+6efbXjh@vqo0Z0c sS}46@XnZ1S5mp\" sW,E;&@NdEI#0@: -\ 9l'dzG;o rjUpiʆ:WR9λpwNfA"U",AݨUc4kH:K@~..M#KΚhyIEPY< ]/*=bs">+7GLyUR`twl?Q޽ 0|q̞TeSWz;`;ქI\3V%-'+^S42Aj g}U{!%K"~dT#G)*lyBl6)ӷ d+̊ϋD>6qNrT;q` vXq`-4~r-;|- NLj;plual\ Q}g\Sfso}9P u(̵r8|e駏ߍ* Vj7q0OWi:ؿ'/W$ȄC2Џj˥FI d5$88lrܙ}]Bs*ɰ@$/X]oJ+?J%N}b8@y}v];=ggȹ(7R۝g9fˆ Rgv>}:y6־-?ƙ,{tO[Rj |ʲ11_Lωry UDki_t8eBwV6(XUn'>qi72L9xˁ'r/mGBӒg jƔI`A͸ w]0;y[Hq=1vB?1,fr72Ilq\_Rښ=+w{#1nVkŵa0$:ou"EKRȄl%EY L@QcEl7? `Ibtjql\NNo@/Xn_>E }E|D::$):"º$#ovGF$ʔQ2 $Hee`_lPmM /xko]g o 6.;ݯYNӑk㷏3߶WvspVǀ:fJ2\ޯ$o"\I 6p{ꢈx1Jx1S:" ߫r ߃ LhjʰSi@Iuڄ68'bHfRŴ _zm%c&@ܟ#i]p0T I&R$RI q?a?.[xLz0{h)`x~YxFkS*Z5/._NYPr.9bKU\xorC# -q)?Dqudҹrcgы|FtJ`5ky?хGpzb!OP*~Q\^k5pnaYKŸW'@zA{\!{ezRSzp]eRYң):L˻ 'Y :J߻|nŢ$,yK{:Y/!&#j@]J&_q W"KR4++5TP+-\v_L*NwꔦѷO93)Y9{Wb/ip1f4`̲+ɠKHmwE9j͓ۍB 5QcjɎ=_4nhv_V٤ElMOt-m]wO(Sh)v+i3Ќ!wE᠁H%`f\D8DRPbW0b叹mb`W7(+W}J5,Rr3c_(h_g͖Fթ"SXeFĊlb}' PUܽs0 Q.eD f!۾~R 2W2"}*J?/^"g/& B %=GGnٶs0Xtwډ*Q!o$74b:}Op&|%2!;7cUk޹GuqL2ǂDY#bB5~/Kxs^*Kfh.]X÷@]^?FpSkp|0o|X}C0hd^"Iv`GLyCWܬw7%12u%H-yac+dٗ+:,t..Bb }V9d Hz7xt 쉶Ph^v%:Y+LH=v'^_'pY}㔥km-ɮ~?)HsBjv_KdoðkoX=1?Yc XxEz)l=;3[n`_b+9ws0{0ګ/l;2buckr]d ΠN/Hޛ/VL7/poO.&*sMP{ǣd*ndy3(NN%tq@JG‹~Qw9Z=adSlSlSlSlSlSlSlSlSlS-AUUUUUUUUUUUUUUUU7666666666666666666666uMMMMMMMMMMMMMMMMMMMMMMMM2oUt"nfy헥fi;`Ub ; v;QDZ/X$Upl O53(MI8 E>}OFڭpolT?%X9q>O\%G+$Pн>KRJŒ8%B!WCm$ DZ.|3>6b` 39Q,Xifþd1IzQh3)S I]ˎsYz4qAn@m9u-vMU[#poMGU*l#%@fq>r"ѽw1$vA$Na(Jd8M ʩvrszP5p/TMNt-ɍCaH%p`iYUNWnvT%O^TaD.Pсđ(>{ʼnjTuuKRM'U:L6`ٿ&cI~igKySl&S4:C*1ud)h _!F]37(A?&Z٫s24H/zAo~8KrL01G;#'¯Qx*vQUyS! DVY VWm d%8;MU+~F)ǒj\Il*i7$VuT[&Y:m@ܝc.o"kЎWsRt/ռ2=_d%8\Kt''N>ܕ \^hPo nΞ }Y'd{IjO!Ac.IJpBjA

初一历史复习题纲下学期的一定要全!
初一历史复习题纲下学期的
一定要全!

初一历史复习题纲下学期的一定要全!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1206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支五代的历史.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房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

全部展开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收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

全部展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