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和有指的是什么?我想问的是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和有 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打比方我理解无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的起因,而有就是一件事情的经过.这位先生能不能解释下。无和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3 06:02:34
《老子》的无和有指的是什么?我想问的是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和有 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打比方我理解无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的起因,而有就是一件事情的经过.这位先生能不能解释下。无和有
x\N#v~3HߛAtt,DW x#`&6Ѐ .xW+ڵ]3)jU{\{ ˟w2yi~=믦8^K>O{TQ̿oFh\o80 }=d!^pzfIGe5Ox|~5N[-d -i)X?ռ`R ը1:~%/޼4AY/'F/˟xo:?!Vki+pg5w,ܔc2XEڎ Y7i ?9sYǏ2^hhM]}q1t"@ŽW:}&m;nj>76sfqMFLiP^2'-lq5*b؄I=ye&%4Q[l ;Ίщ';&iTX͏ỉ[7W;W?6&3z@ՙwL8< o9]MKdYvek#3c`qd4'hm^@rp.5&NĤ'~k? zAݼ)Wӏzp;eΎj4ux nfբzuޜ(=ࢰUabHH̔ QvǟkW, xPoڂ"/EoMT$֦tѫyd0匒[DpTy5{H e t.=NīPI@ZlǨxZ:iT|djcⰠl6uEvhO`[_.ߚd˿ ttbUp2 ܻN02Jt3S]b1^D  *,?0xɡ:DG2#%$ڛӃ) f{1O:*~~I2^YA"xVYk{Q>XP:.rpF(B8:fWt+afei&unjyj߬fn6&m>|*:yk,;{^2 Gj*^ot_yxE6j/8',2p*`tly.ꄅ= @4n)A%tAm|Ev4S>\'dÀ1Ocx\;VcM붷5Q:Qp::2w_nsqm@85&q^B_$_ | hjkoxhIO`) Yf zO q ]X Io=W+ 'nř׀t.љwA5.rs9 ylrm `\ |Ȉt\] _ۯd!Z0@xԣ-c`L^Ⱀ\Iˋ`Wz% r[J+XKdcɁZWՠ )zGѬTf%1sFcAv°C9٢#ac/?\ hݩo+TM+ʉKteθlBȽ60W.a_`RcF̻062P|E[$8<)VƟE`';+F߻kjM!:*$E7ԆJa HY2GkzdLNN\1rUoJxa5P_M+&`9 HKK(\Y *&GN395'G?A!0un\i͍iSqg:PeT#VV8yyqgFmy J ^9C-6࿍ 6~l R.x Y6;΄uLFm;|ֻP20^I WzI2IV>qf?M7-3'AoaDNi,-fxښ3`VQXh9P.+SNKjt$! ~5g9+dN8#}tIHXޚ cʾ)5 "(Hdί^+S5 &YOIht&l5nͺq Lj4o9ڢ,=M<]Rr>1ouSkY Bk[[o1\L'ƪ , B.C:#) QO҉#r3wZұf :nU0I ?;2WG8Ow0s8oa| ++/y%#W!YtQIƷhfN`wGM5 *J6]6# FwTHmGP|Qɩ ꏵ6`^1 G6䦠 t|m7VX-s3'nT}e % /guƫ,Vx;|F0)fٌNӫC ѷkҒ K(Zؿ:3_!+4ˬ- 5~z s ]g *kL!\5HEWcƕhGAG*-Hhڅ߭-rQy5z}aaˤ֌0[3KedͅR{DzWz[ [r~U\<^FNvCcؾ-e쫧߹~H*D)HS-Q?YQ,KYLB5ڣ%[1n3ޔ8I9Y&jfRJSq̻gֳ#)P KwzS]'-djX |3E8wLWWW.uoHx8IƵLs"b0`_K6x'ddդzx<^Bk[߁;zfiJTz3vXmhM=W:6Lp>gGAAJh!Z'K=+=|Gm"܈_L[ѡX M.2-Y#3g }f61=/]d]+`up+ Ny(RzMXcr>Rf9p};Ek\jnȺi >'3⋨~5Nna֒Lh [*3E=a] 4S[*} ya +zeU%f/|f}b/RqT˜]ooO,ss8N)@ʰ Ehc,-5E1 :&€TSX>bйPjXYhvXSkuE}D9{ӧfz6-b~1 .K+X$\hܹ?-s[94Hįܪ_&3j6ZKX{P~jAae!MCT0Fq) n;lmfn/psGiOVCt_-{F _~-'Kإ[ >Ca_=5+xW~7쨽4R"=u~8EF*pK8Tz;NmG-ͩsM>J e7[ŒUB:.!0ըA;?hő<ΊPٮB+}eDڼdȝ/7\5bXIrQ勉S/d9xV4K_|;hR9~]= aA9P ƛP僨5P%iMȒkdt!-<'|rm;>o*hجb]FCHdD cū?-ĀѾ8u{A\.yu/bypᶠ sm bfTb+ W`1bAWX*w'I(W FGvӿ>p-P,A6W=iwO86"5>.~{kۼ񣺌1q%at\A?ρxVQ r>|j&qp.7.WsfWju6 Ѫ֛D^E ` qo\mEyE ,NUma~D &v#f+i>|`i߱<@ON>goauI!$_6xWE<2Ǫz,̵raM%.RFRrwr'#Yh),Xh@ު9l&(XR (VffJP}^Vdf_$jb؍-]*zAMJiTW@Y3|֕rs}u:a6OHٓۊS?[(LPMHL'&}p e1VkT]V~+3hǐ}܅"?ǬDLo H'mrܠ?f;4O}( f18+0"Q]vh^6&sN*h d#Q@wH5/+1[!eD,ᦟߨKBL;\ψ抓:8ǜ@`:(yXǭj] /MpRᒑR[x\^L#6;cj)/, )Wq罾Ə:KԓKMM҇K8FL7r4Z D̻!=,UMD7(6@4ˤ{~ģ1.O􋐊W>c%ɯ#nE]ִ5 KQj(GTS2sf4*ya9T(5z!-Ծo7K/mYRAZ-bt`č>[_Ds%)J{ɚv eqQP-ױ4|8\RL7u UPx+?NrO;O8sR\ѫ*[u%,ƋS ^T 6k:1gF4[Pi/a/2]-+uaQb :͠ "K#yuNW`(;#HV^4P%ezGS~b!.O@h8ȥ4X Fr69AKȼxQ٦K:ɹq | A8 ث²X27FҒ │^~Aw`mԇvKX;1Rm=1?i]X:h 0/Uu+#дT]3^ș[6n%3Buךfji |d6G ΢o}%Ė@!)٣1̟Xrn3c}b^%8ooH3CojtԠ}+Y<,β ~XXxS7FUY:2Z0tM2{P웫:O2\ęjn MD ] dN_5<[u~ xSS9U6 *@*O'v,l~o~@ =@[M^S":iHl]#[uth)\Sgw.G~E ʸQ  Mϵ#>7#(DŽ?6@

《老子》的无和有指的是什么?我想问的是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和有 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打比方我理解无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的起因,而有就是一件事情的经过.这位先生能不能解释下。无和有
《老子》的无和有指的是什么?
我想问的是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和有 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打比方我理解无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的起因,而有就是一件事情的经过.
这位先生能不能解释下。无和有在现实中的意义?

《老子》的无和有指的是什么?我想问的是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和有 指的是现实中的什么?打比方我理解无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的起因,而有就是一件事情的经过.这位先生能不能解释下。无和有
不好说“有是什么”、“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列举——“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例如,道(本元、原理、规律)是“无”的一种,术(道路、方法、谋略)是“有”的一种.也可以直白地说,看得见听得着就是“有”.
-------------------------------------------------------------------------------------------------------------
■道与术的关联分析■
●道——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见小曰明”,说面对客观事务和具体问题时,人的思维、观察力善于洞悉细微,运用相应逻辑规则并基于已有经验,能够得出真理的结论.
●术——古代就是指道路,现代引申为方法、谋略.
“守柔曰强”,说依据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给客观现象和具体矛盾以准确的推导和解析,并对具体处理方法作出合理的指导.
※ 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
※ 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道是本,术是表;术源于道.■
-------------------------------------------------------------------------------------------------------------
● 结合现代唯物辩证哲学阐述就是:
【道】——本原、本体、规律、原理,恒道、常道是不会改变的,是可以被人类在钻研、探索宇宙天地万事万物自然玄奥的过程中发现的,不断寻找、步步律求,那么更深层次的【道】就会越来越多地被我们发现.恒道没有变,而人类对于恒道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就是不断提高和升级,随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在加强.

时间事谁定谁言,人间梦既是难舍难分。总言凶吉祸福,什么又是凶吉祸福,这是谁定谁说?
总言趋吉避祸,当我们说失马即会想到祸,偏偏塞翁言福反倒真成了福。那好坏的分界点到底在那里?正反大意义在那里?规矩的诞生就是让我们知好歹识可与不可。可我们又怎么不能说,可会变不可,不可可以变成可?
世上本无好坏,到底是谁定其好坏的呢?孔子?政府?还是大众?规矩本身是限制还是...

全部展开

时间事谁定谁言,人间梦既是难舍难分。总言凶吉祸福,什么又是凶吉祸福,这是谁定谁说?
总言趋吉避祸,当我们说失马即会想到祸,偏偏塞翁言福反倒真成了福。那好坏的分界点到底在那里?正反大意义在那里?规矩的诞生就是让我们知好歹识可与不可。可我们又怎么不能说,可会变不可,不可可以变成可?
世上本无好坏,到底是谁定其好坏的呢?孔子?政府?还是大众?规矩本身是限制还是成全?
围棋中有定石一说,曾不解为什么会有定石,围棋本来就是一种很活的东西,如果用了定石对方不也知道,岂不是危之又危?后才知,这都是经过万千场撕杀后,最后的结晶,道又何不在此?
然而,却又听人说,下棋下到最后是会忘记定石的,观其全局,只识棋理。

收起

老朽只在传统武术理论范畴谈谈看法:先师讲过“习武者最高功夫的标准是‘松’、‘整’、‘严’、‘顺’四个标准,最高境界是‘无我’、‘无力’、‘无形’、‘无势’四无境界。”所谓“无力”是没有(不用)僵力、笨力,就是没有不应该有的力,所谓“无形”是不拘于形态(姿势、架子),所谓“无势”是指是指变化时不按死板的框框而是随机应变,所谓“无我”是指把自身保护和制法、击法融为一体,在所有的“组合”中都糅合了自我保...

全部展开

老朽只在传统武术理论范畴谈谈看法:先师讲过“习武者最高功夫的标准是‘松’、‘整’、‘严’、‘顺’四个标准,最高境界是‘无我’、‘无力’、‘无形’、‘无势’四无境界。”所谓“无力”是没有(不用)僵力、笨力,就是没有不应该有的力,所谓“无形”是不拘于形态(姿势、架子),所谓“无势”是指是指变化时不按死板的框框而是随机应变,所谓“无我”是指把自身保护和制法、击法融为一体,在所有的“组合”中都糅合了自我保护,而不需再刻意使用自我保护的方法。所谓“松”是极为熟练后给人的观感,不是什么“放松不用劲”和“用意不用力,“整”是高度协调配合使身体的“运行”、“运动”、“运力”都成为一个整体,“严”是指“组合”严密没有可趁之隙,“顺”是指击法和制法连贯使用时前后劲力顺达。以上所云都是以防身自卫为目的的“无为门”的具体目标(标准)和境界,能达到这些目的的技艺和训练手段我们就说它符合“技击规律”。武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不“强加妄为”就认为是“无”(无为);达不到这些目的的技艺和训练手段甚而“强加妄为”(违背规律)就认为是“有”。这是“无为门”对“无”和“有”的认识,老朽唠叨出来供大家参考。

收起

如果说《老子》中有宇宙生成论,那么它绝对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在中国古代就有阐述宇宙是如何生成,利用什么火啊、气啊、水啊来说明的都有。根据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和《天一生水》来看有一定的关系。
换言之,这个“有”、“无”如果涉及到宇宙生成论,而《老子》中在这一方面解释得又不够,根本无法说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一二三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全部展开

如果说《老子》中有宇宙生成论,那么它绝对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在中国古代就有阐述宇宙是如何生成,利用什么火啊、气啊、水啊来说明的都有。根据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和《天一生水》来看有一定的关系。
换言之,这个“有”、“无”如果涉及到宇宙生成论,而《老子》中在这一方面解释得又不够,根本无法说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一二三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老子》的思想其实有一个前提,它的前提在它自身文本之外,这个前提涉及到宇宙生成论,而这个前提或许在《天一生水》中可以找到。
但是综上所述,其实用什么气、水什么的解释宇宙生成,在今天看来根本就已经是科技落后了,还不如用宇宙大爆炸来解释宇宙的生成的。所以我们唯一能在《老子》中汲取的就是经验的东西,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道”的东西。
而“有”和“无”根据我个人的总结,也无非是说“无为”在百姓看来根本就是统治者没在起作用,所以“百姓皆谓我自然”,和你统治者没关系,从这点来看,“无为”是一种“无”,而实际行动上呢,它也是什么都不干,只需要做到“为腹不为目”,这也是一种层次的“无”。而事实上呢,却起到“无不为”的广大作用,从作用层面上来说,是“有”。
为什么我写“有”和“无”只关于“无为”,因为《老子》的根本社会前提是当时社会的动乱,它是一本应对当时动乱应采取何种方法的书,从什么宇宙论啊什么形而上学的道来说,都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事实上,连这个政治上的“无为”是否有必要去学习,都是一个问题。

收起

关于《老子》的几道测试题(此为修改稿,第2楼为草稿)
按:显然,出题人是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老子》,并且还设了不少的陷阱。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也是对自己老学素养的一个测试: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了解道家思想的立论根据,即老子的“道论”
1)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
答:拿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老子》认为“道”是...

全部展开

关于《老子》的几道测试题(此为修改稿,第2楼为草稿)
按:显然,出题人是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老子》,并且还设了不少的陷阱。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也是对自己老学素养的一个测试: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了解道家思想的立论根据,即老子的“道论”
1)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
答:拿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总原因,使人整体感觉老子就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但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根据陈鼓应先生的说法,“道”只是人们概念中的一个创造物,这似乎又表明老子是一个主观唯心论者;但是,《老子》在二十一章却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又成了有形有象的物质实体(虽然这个实体是模糊的),这里论述的显然是“道”的物质性。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等对“道”的解说,则明确地展示了“道”既具有精神又具有物质的双重属性。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非要拿西方哲学分类中的那些帽子硬要往老子的头上戴的话,无论哪一顶都是不合适的。
2)《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这里要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完整论述,才能弄明白老子的“道”和“万物”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看出,老子的“道”具有世界的本体属性,它可以通过“道→一→二→三→万物”的顺序,产生出整个世界(万物)来。但是,“道”又不是一个像西方哲学中“逻各斯”、“绝对精神”和西方文化的“上帝”那样一个绝对的世界本体,她也不是一个具有能量无限大的永动机,她也还要从她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汲取营养,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这样来看,在老子眼中的世界结构,就是一个“道→一→二→三→万物→道”的循环形式,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圈子,它类似于现实中“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根”这样的循环。最后一个环节(关键环)“万物→道”、“树叶→树根”与前几个环节(普通环)“道→一→二→三→万物”、“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环属于“以强克弱”型,关键环则是“以弱胜强”型(详见田茂著《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3)如何理解《老子》中“道”的本原性特点和终极性特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答:根据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成反比的规则,老子的“道”在空间上具有内涵无限大,外延无限小,同时,内涵无限小,外延无限大的特征,即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理,在时间上,老子的“道”也具有万物之始和万物之终的特征。这一点,和现代数学射影几何中的“无穷远点”的特性不谋而合。自从老子对“道”进行定义以后,整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解说“道”的历史,《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说法,表明“求道”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
3.《老子》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反者道之动”
1)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能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为什么?
答:反,既有返还的意思,也有相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指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运动规律。弱,既有弱小的意思,还有柔弱(灵活)的含义。弱者道之用,则讲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柔和与灵活。老子在这里解释的正是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道理。但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的,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保证其通用性。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2)老子》中有很多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句子,它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不是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为什么?
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是老子中关于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的论述。一般认为,《老子》特别强调柔弱,提倡无为,这并不是说老子就否定刚强,否定有为,而是由于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正面、阳面、上面,往往忽视事物的反面、阴面、下面的缘故。事实上,老子看问题很全面,他在许多地方都明确地提醒人们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尤其是他还特别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老子要向人们表达的核心观点。
3)《老子》中的辩证法有时候有诡辩论的味道,你是否看出这一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所谓诡辩,就是把事物的两面性推向绝对化,认为真的就是假的,黑的就是白的,主张对事物的两极要进行平均分配。类似的语言在《老子》中比比皆是,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关键是如何解读这些语句。事实上,老子对两端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有所倚重的。
4.《老子》对“道”的态度是不可言说,因此才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说
1)对于《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段话如何加以理解?个“道”的意义是不是一样的?
答:在更原始的简帛《老子》中,“常”为“恒”。因此,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可以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够称呼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三个“道”字意思均不一样,第一个指“小道”,第二个指“表达”,第三个才是老子主要论证的“大道”。在现实中,只要具有“无限信息”的认识,总是不能彻底言说的,更遑论老子的“大道”了。
2)在《老子》中往往是: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比如“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博之不得”等,这体现了什么思维特点?
答:由于老子的“道”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又有点神妙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所以用“是什么”来定义是行不通的,只好用“不是什么”的排除法来解说。这虽然是个无奈之举,但它也显示了老子善于应用逆向思维的特点。
3)读《老子》,你有没有注意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个风格就是否定性语言表达特别多,具体而言就是“不”和“无”两个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为什么?
答:《老子》中善用否定性语言的独特风格,就是提醒人们特别要注意事物的反面、阴面和下面。也反映了老子善用逆向思维的特点。
5.《老子》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理论上的设计和规划,即“小国寡民”的模式
1)《老子》一书为什么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定位在“小国寡民”这样一个模式上,它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联系?
答:老子看到了事物的发展最终一定会走向它的反面的规律,由此推论,原始社会部落型的“小国寡民”,经过夏商周春秋这样的“大国众民”,通过否定之否定,最后也一定会再次走向“小国寡民”。现代社会的种种迹象(如各国幸福指数、人均收入指数排名靠前的大都是“小国寡民”类型的国家)表明,老子的理想很可能会逐步变为现实。
2)《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与其否定性的思维方式有联系,这表明了《老子》中的社会历史观具有什么特点?
答:《老子》七十章有云:“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因此,《老子》中的社会历史观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提倡顺乎自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减少人为干扰,这样才能使社会尽量避免动荡而平稳发展。
3)《老子》中的理想社会的构想也表达了其对现实社会的态度,这个态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老子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显然是不满意的,但更不满的,则是儒家提倡仁义礼的主张。认为人为地提倡某些理念,反对另外一些理念,会更加促使人们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追求眼前利益,这样的结果,损失的一定是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6.关于社会控制和治理,《老子》中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理念
1)《老子》中“无为而无不为”理念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其中的“无为”和“无不为”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
答:“无为而无不为”理念的立论根据还是“道法自然”,老子主张人类要以自然为师,认为只有仿造大自然“非以其无私邪”的做法,就能达到“故能成其私”的效果。只有“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而“有为”得来的仅仅是一些小有为,有时甚至会把事情弄糟。
2)《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中有“不尚贤,使民不争”之说,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消极意义,今天我们能不能推行这种主张?
答:“不尚贤,使民不争”指的是过分地提倡树立所谓的道德模范,就会使人们变得虚伪和势利,追求虚名,不干实事。但是一般人们对此都会有误读,认为老子在这里反对使用有才能的人,实际上,老子只是反对使用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竞争激烈,而不顾长久,只顾眼前。这样只能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3)《老子》的“无为”主张中还反对“以智治国”,认为这是“国之贼”,认为“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结合实际加以理解。
答:反对“以智治国”,指的也是过分地提倡机巧,得到的也只能是眼前利益,丢掉的是长远利益。实际情况正是如此,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使人们过上了暂时优裕的生活,但却是以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为沉重代价的。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收起

你生下来的时候是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吧? 当你慢慢长大,成熟之后你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等你老死入土之时又是那么的清清白白。。人生就是如此。。希望你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