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冼星海 的故事最好是长一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2 04:23:10
关于 冼星海 的故事最好是长一点的
x|r#ɕd͘A]dMsl? }% \HۿHp9ǯG$3%1˒H ]]_Ty햾\dO%n^⪻ǃhĽ)?'?mᾚj[g[z׉U[|_NzrՊze >"V\o~6?S.z2ӥ:(TR?=D'Dsz8Ƈ/5}]ϺfW_y>%esfolL`T)| G5:Ѓ}Zyi GCs^biЫ[u;n{wq#o嚪o k?1zJ8|#KD0}Q9eC&ƅJA|/^8ּ̫Zݬoʍ'=>&-C9ñ}xeUFx_5!JջV;12M;ÿ.uUq(\yrO8#=?_#kSG &J9: 6fAO؍zXe hv|r=yUuːpp,3ª(BZ eSƴqk&x o2Y cS)dCAE?;^u{#|Rͤ*rs5u6egxG;3zBJXC/y~C M4\Ϯre4"(ɉ_5 ބhap:pqnppUƪXͧwd; (@:=Ip/bVkSރ /Q ؂+3 IR,'+0aӤbgc#Ru)9X,g]/ п?Խzup簗?H!j4tW! J˫)N;W[UDѽ8*PrM砮]v3֠Ȳz3O5Q|`r|QN1Hc>N PwM߃lCcmϪN9ZBo~2HbJ,.S ™D"<0/f[5u >q\A3%@{ZiF&qW ǽYFl9Ze([i[OjQ#HT|!>oX3%t_̑9PN^$伹 3 ~q+ Hpq#9FoHA @Kן!_~R@ywrm%WOxWa3=Iz$rS!jwLz dd&]vt^sB ?M|=q@.{hDld"TջWpSkF%OtHG xàλ=2o^)\ѯ3L Үʜ' GptR`;fԋ(Y-دML:䫀D*mBOjh?ߟ \D_O?LKBqO^c"Jz2H (t " AWJ>L+9z,*l~pp+b~[VO`acm]5RumnPSCaHT{}&o͛ T9ٸ?n8~{ 88N P`eҁ:NwEB)~6mcH`g @^n 0Y`7yǛAw>Ou:5rP`cybn  uO1k Y i&beautr`7) v!Qyb{o|Ouc7g>3$GQRd&=ciBʿs!'BQ?s&8" ':S};5+ ġC/ ;)zS`Nu]B$/1*RKtHz.S/;U;p.V*ug(.~ +T:>*)dج F#GNU0q4ZTp lumDHx! dvѢ-;'&D~z;DME-F,*}`]9}_ReHEzy8(DO/{ Tiga^HKGz̪K5҈0HpbNpU&->WS}{nB qZLrg<  {P 5siBGA\דMؿ4y1hc*bgPS`;(Dڏ+/X$8yw@2r4z"#ca'HdLv[*sff*qŕZڪXSie" HbU܇,@.U벚 mA;%~镲A=3(.3vY:f%aP=6n΋ZA>ApHM, & ϖ# \Ѝٚh 1ǻ)ҍoNWFe4eJ~C8m@FYGD#D,gC<76GtP*R4=z!l+F4ujTTT =HA+M:`yB #2Wy>\/:1,v″xaJS L^ozmsH/U4q2p+"Ђ@-Sox8(>P0i]Stxړ*茴񳜞p9J!9Br>DTlyդ CD!Q&o7n&Qr0.ͻ,-łVX0C29 kxg颙A_MǏ3pzЃAw5ܻw$9( 3ćWB\d-ѹg@b'9q՜Pڌ&W%;==սܛ?p["с)DMTMNٕʸҳWޯ,5R@eK"h*ޔ `ϽWwzJO]ocKa,MCcPV::mMv隢((@,kK7̍산i&2 .#5d}~5AW(Åٔ. `ON28i,NEb3x\*#Dͳbi@)݂a~*4S]"#.B4")*lϽ 0OG2Glf}H4 ƍe:V&ɉHg0ʁ8`?-ExiJ|-En]E  7Ⱥ^Y\ $:Q Nl8wuݛ14}Sn<ę(ZUHcT0+A1XᶭOp?%[jjq]nrv ,nthJֻJX)+MQBYQ2_]89wӆC׳zqg2hdzf*J@.`HH)Z(/xYlk+(\!L ZCD`f"/a ^ncJ j6z!C:i"!T#GUL/)Vu=i<`Mud1A%zwl`l`YTZ$.uζni¶ʧjI܅l[O{uf]I }z`"vXjXlQ&s(,,K:J+)e0=^¸,c~l0؜E2Wxs={ mqrR y ܚ: cCad8/}٢<m E鯼rU[a&ے?܅#2L +,GFӒw&|OdZfjOb %etݤD5(N%oف:rbD˶>~`tRA`ܰLW1$8f  0ҞEDȈ`lk#lѺ.KDj`Tq~1+Ꮫ4v~v1YQ.36Ҝ?d^fZy8}IR2BW`i"&D;CU&_NuܦaFU |dN3ni"Ԗ9hpN-5iF3VFkHL`{0YiBt*qR6 ~{tFnǘp bچpw"2&H6&1x$,ʟ%ļI0**q9^V⹅q5Ub2 eۯɨȎiE2)dxeovB"#ZDi2+S .y׶KnqgZpGRK+VuX dYǻ%|Ӛ*4wW:9ٙs*x+].;{2DzgY6S{S@k6T2k0D96 A>'$nRQoA=}Vwr[y7I CЍ;=3aRꯖ HDEÞɌGeG^s[="D U߰nͧMo_ p(UǯDK2Y1v$&&<}lId8mIJ3êN Kj~#}BQ^ǕLR zěe5jIQRw0TPv+.7L?!wEw۪ H*/Q',Ok[`h˒FUf8% ˈ8DRVGfm Գ}ڍ?SsMTqd i9vrcvb|=-PcuQ+M9v|rR4AE?שq\:VVxmBrk 4DODޖ0Oh1EGtVTa"d$L~8v`x!+@_ꞄEgUN [UO+ S{ʅ*D|Yy*e[UIJK4J5_"GDQ}CtHX4F"U7ȏ6bt4F0@kGA'u#WwWx-#w./m Z=*NmNqd /`xI3'KA۞F$)IL5Z HyZ ZJ۽̍ {ZCY:4䢶|ex+LҐ˛TR:XG8,>fw4*2& uC`?mS8@GGisɒ, ㅟӆR y_FA|uY7GcF{Fys^x9 =_WfRm5jRNO]FO-oN6$fSj*EsdZR͡:eลѓJgEwjZ1ۙ:(D'5#n PI!EpK)'WbHn1]d.i#KK0̣p4 {"Hf+DŶU0?-S|VCmw%ޗLrB?zΉtez !~^O/zVƨbPǚ)F2*,T;ܸ݃/G$L0ꁴ^>}Q{nfM>86FS ^caHza f:\sLW*ꚹbNۼfcpvhq^F;eS Λ5?"loϰe6Aα%YbZ&9 U͛$]t:,hjڦ'QOe7>NȦiz"bD= +Apq7mk%WꀻRHqlp!؍}fK>4 ÍYdT[dmf+~sBZV;E .skFT<Wfg:{mGdFʩoR J:j+\ˑWftIu7hjng VU޵˻tlܥo FNF0DuNBGHu>qe?%+lM|:& 6 ,^32QZ%eXz\]?'th#6Z4y ǙUJ]o'ZPLѐEM-b(6nE#84%ڟ+#*nِ ETqwk $2łn wgMdS+z͕J=K#8tûwXW} ȓ'?xu ?C&,ZK |ݨT ҭ 66?̰Ϥ~6E7ćY\-dT2MPɕ:X,_eIw dyl׋7HZCATaüیݳMwڛӼeA)Ib鳙]@o,2s*v6[xվ'6a89޼`Fa'2{8!\3͇١fe3nmv4Ja[ oFLuccA(R4R^n%l=fUOn9o!L|jyן퓰odXMSs:z13zËtfUM712WfD, ɨD(4)\W4 Uxl?H&zut!;ő0 HzcLm4`,B)(|0}WWO8D"DiMv2Ssv%}ZyZf3/duO`Yl/<-$<↝ P]S/򤷮-?woω?'+

关于 冼星海 的故事最好是长一点的
关于 冼星海 的故事
最好是长一点的

关于 冼星海 的故事最好是长一点的
青少年生活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疍民的船上降生了(注: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因为他母亲看到湖边的大海,海面上是朗朗星空,所以就给他取名“星海”.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大的. 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中,冼星海一天天长大. 冼星海6岁就进了学堂.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 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延安几年与《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 钱韵玲和冼星海
  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写出了华夏民族的心声!
  最后的生活
  1940年12月,冼星海来到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使本来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举行了“冼星海追悼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编辑本段冼星海死因
  肺炎、肝肿、腹膜炎、心脏病.
  编辑本段《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
  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此外,他在去苏联期间,主要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在探索新的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以载歌载舞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突击”和“丰收”4个场面,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战生活,音乐具有民间风味,合唱粗犷质朴,其中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段落,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流传至今.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采用交响性和回旋曲的形式结构,全曲以具有舞蹈特点的音乐主题和悠长深沉的副主题对比贯串和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许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发起抗战到底的决心;其中的女声独唱与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化手法,具有戏剧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的乐队伴奏,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是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决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6个段落,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黄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酷爱自由、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以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对未来和胜利充满着信心.《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 《黄河大合唱》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声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 《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的介绍与欣赏
  《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旋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作品: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二月里来、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歌曲)、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室内乐)等等. 论著 冼星海发表过20余篇音乐论文和编写过一些音乐教材.他在去延安之前发表的《救亡音乐在抗战中的任务》(1937)、《救亡歌咏运动和新音乐的前途》(1938)、《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等短文中,着重总结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经验,论述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新兴音乐的方向和发展前景.到延安后陆续发表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1939)、《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1940)、《现阶段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几个问题》(1940)等论文,并在1940年1月举行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代表大会上作了《边区的音乐运动》的报告.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就如何发展中国新音乐、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新音乐的大众化和民族形式以及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民歌研究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指导中国新音乐的建设.他认为不论是音乐的民族形式问题,还是大众化问题,都应以发展中国的工农音乐为基本出发点.他通过实际调查采录和研究,初步归纳了中国民歌具有现实性、形象化、地方性等特点,并认为在音乐创作中吸取民间音乐的因素,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大众的语言,创造出更丰富的最具有民族性、同时也是最具有国际性的音乐作品.他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对“五四”前后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和分期,以及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作品的历史作用等,作了简要述评,并论述了新音乐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点,指出中国新音乐必须朝着“他的内容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他的形式应该是民族的”方向发展.他的这些理论著述,对中国革命音乐理论的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