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8:24:19
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xZmR#IJ M=c?ںϲs $$ohTP )tԯ¼fl׬I{/f{^Q#ӣd07dtaGk`- ^>aʯ?~Z~Iu"0b2?67{JL^LsrUZy8flyaаO7:QuMg<-ʛ~ G7WvzncSr$uϪpG{Ʌ_`+SNUzrn%do='zv egӪ,UI?bhahg V8;g'fKz81nt0wL]~[_- F"#uz^x5M./kr]r,?Ǧ9?JeUh3 JI\vN2+ErjwxT.A&0kkVS] Ap|מq8z. Z~7yuQ6*{rӾz3ATxui56pS@:opsX/^ QNNA<Mn/nꞺ5D9T.^p~!].Du:YrHܾ 'f ':+:dr*O> ] aBߕlT 0">(nϫn|7#|ܮRďou'5$=`7jfsהn >t8F%O/'d~xL[zyGHDvW׋r[8 #FQ)9|מYu. `r.Z7'P{?`XD ·<.8g:/}:t~ĦIaO5]\gϒ9M2Lb&;d'Q ćP9uSqžpE0峯}8l@O̅Yu c:Urtb\>*:B_6z4^ݭOMtЈf,ueqD15pJ%9|7uCqĊ)@cMD $WkȦ\إKD 6)]3Iƍfh̃DM&_ͼhUޫ4 N-J;z59߿z)lCQ:E`!ZȟE{'McH(2UWu/I&a'64L',/NW%$fMl[8[tW8tTB^RQf)^mg{#[c1ҨSe3(KzLom?oYphw4ϫ#Z)>ޣhkM2*e{%(Gv4[07vɳ1* ͆&,xj삍vY @1E~@C+`D֕VE~=eπ\R0 ! 85P}/C~<8*EݣTMf==9haxE'UO5*|ZNa_МLWK=%}\(2jNޛ?/޷`Rlxz&`3Ҁ%XԆ$M݉+G/N1i|BĴ0˼nS~iɇ10wi&Д%ijς'A7ɋw#pF-#޶FO$r5T] `Q=a>:\%Rv0{qP0悛nɼmʓ$J' l;ϼql;x8RZA3XM)PCZ=M %A$:.[K$i.\e8> 綋rpivyAsAUD S*OQzqʵd1 ua?A-ZGYJŤXKTBO{R@;]yMh;H:`]maZ"JQ'I-ZeLlH?^UR$1)_Uuq"Xw,Qh7`CɁ}2v>%7EU/|8Vnd/<}vXna9Ţ86g|rUTMB̺#yl`tM)I|<=34ٯ&_Ľw+n皉H ѹFzu $*fe/RQ֖%t@ƶM hf\~^>JOGiq ͺH2\/?!Qo5*zRK6 R 4qLL-:y?>S[c@w#\S)2 ;vWvyqgsX6(ϵ@m+fUr bѪ~01L},A@T@w?sBa*_}f9d{wy| 8 h˞Tύ@<3,8 K#Tь(5R]o<ړUK8XZ M2kv<ԍ:gGIt䡾t-"I 8 ~$̦%?qsUYy ldބI<ϓJ!BeEG;UO'O-=vj8?VsN!?z q/cLf%՚4+Na%=$O\X]QV'YɅ]!*0< 'ѷR֑PK*ѶzS["Ǜ-P\v7gW<E Ng%sy|)ͮs(*Ɩbm27MK%4j 4:ݼ5 Ka8!H^8n'l!FzW~whIu>+mj0rvSQ^+.HN z-IPVrVr22Y$IUDZ:%U  bH:X.HI|W.*)֝6֞ދCZytwW PN[+8ުP6A#B!.$oNhEN xkwv_F8j"@M^,up6gy&vE6\~a`N>_-2*W98S/gu^E%yֳJlLkOP#5hAy)6Q%#{CKFg4Szj4)\5'Ys:ey[<(zE9 PD!q Vhu%ca&jFQ4#r}Ծ@fdA0&O!K\-" mU 2%>X^}azϺT53m4H,CgZL+rr|hy~-gu[D_;r]mO,:8m

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成长为前提,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进行发展性评价.一方面,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而且对学生来说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加深理解所学内容,注意到被自己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儿童不断积累成功体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2、 两门课程的评价要点或原则有哪些异同?两门课程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课程评价的内容和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要从如何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内容和目标的评价建议,一是“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这是基于本门课程以单元主题为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特点提出的,要求评价的内容和目标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结合,要求“既要关注所有儿童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儿童对该主题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二是“既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活动的评价,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又要有所侧重,不能平均主义.三是“把预设目标和活动的生成性结合起来”,这里强调的是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两门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突出了重要的评价理念,就是评价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注意过程性、发展性、差异性.
正确理解《标准》目标引领内容的设计思路,首先应该从课程开设的目的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我们设置体育与健康这个课程是想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我们就选择;不利于学生发展,或者是效果不太明显的内容,我们就不选择.而《标准》的设计思路就是这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我们教学要实现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标准》所规定的四个方面(包括十二个小方面)的学习目标,无不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方面来考虑的,也是从我们体育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中提炼出来的.《标准》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就是要求老师们首先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身体发育的特点、体能与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能与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等方面,确定一个最容易让学生达到的相应的学习目标,这也就是学科理论中“最近发展期”这个概念中所涵盖的意思.所谓“最近发展期”,就是通过适度的努力能够完成目标的意思.根据这样目标我们再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我们有老师们在上课前,总是习惯先教什么内容和怎么教的方法,就是对目标与内容的关系不太明确.也有一部分教师,虽然不太清楚目标引领内容的理论概念,但他们在教学中,先考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学什么,然后再考虑教什么与怎么教,实际上就是在用目标引领内容的思路设计教学了.这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他们无意识的,或者被动地沿着目标引领内容的思路在做,所缺乏的就是相应的理论学习.在现在的课程改革当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善于学习与思考的老师,积极的把《课标》的 精神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在教学中要做到目标引领内容,既要首先考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来确定学习目标,也要考虑如何处理由目标引领的内容问题.在学习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选择,既可以统一规范,也可以灵活机动.如根据整个教学计划,这个单元是篮球教学,可能是8个学时、10个学时,甚至更多的学时.学时确定的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篮球技术学习的规律.比如说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训练他们如何在篮球运动中遵规守纪的行为规范,这可能要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可能进行集体练习,统一规范学生篮球动作和规矩,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有的老师也可以使用别的方法.在篮球教学这样一个大的教学单元中,根据学习目标采用何种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师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诊断功能与调节功能 诊断功能主要是通过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体现的,调节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基于诊断结果所做的反思和改进来体现的.评价包括对课程实施状况、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和对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成就与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从而为教师找到教学的症结所在提供线索,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对教学重点和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调整提供依据,评价首先有这两种功能.
2.强化功能与教育功能
强化功能是通过尊重、鼓励发展来体现,教育功能是通过自省、建议、指导来体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由于对学生学习成就进行了鼓励性的、肯定性的评价,对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就使得评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强化了学生在课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成就,同时也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由此可见,评价本身具有教育的功能,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案例1:了解我的身体,保护身体的方法评价要求:(1)说出自己的身高、体重,说明自己是从哪里知道的.(2)用动作和言语介绍一些保护身体的方法.(3)说出自己有哪些成长变化,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心情.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比较正确地填写出自己的身高、体重,但是是怎么知道的呢?大部分的学生回答是通过问父母知道的.从这个评价当中可以反映出来,在整个单元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并没有组织“量一量、称一称”的活动,让儿童亲自体验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样一个评价起到的作用就是:让老师一方面看到自己教学当中的不足和学生获得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有感受,有领悟,促使学生不仅知道身高、体重这样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这个过程,并且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在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当中,真正地体会到珍爱生命、养成健康意识的品质.评价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这样可以为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评价可以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甚至是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注意到被自己忽视的那些现象、问题,重新去展开探究和学习.教师一定要重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环,还要开发一些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手段,使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5.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别有哪些评价方式方法?两者有哪些异同.
答: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评价方法多样化,并且列举出若干评价方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五种评价方法.(1)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儿童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的情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2)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3)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4)成长资料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5)儿童作品分析.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课标还特意提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提出了五种评价方法.(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本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试方式,但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绩衡量的做法.(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两个课程标准虽然在列举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同的维度,实际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观察”,“作品评价”.再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描述性评价”,实际上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质性评价为主的精神相一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的“学生自评与互评”,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评价主体多元的理念是一致的.总的来说,两个课程标准都注重表现性评价,也就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的行为表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不排除纸笔的测试,但是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者刻意地去追求难度.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它们两者之间各有侧重,各有优劣.比如纸笔测试,看似比较简单、比较公正,而且便于操作,但是由于它所获得的、更多的是有关对事实的知识性陈述的信息,所以就容易导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评价中讲知识、背知识、考知识这样的倾向,课堂教学效益看起来好像高了,学生都会考试了,都能考得高分了,但是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的评价,纸笔测试就难于承担,而且容易造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行相悖.表现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具体结果的评价,它的达成方式就比较多样,多样的达成方式,也就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和灵活,同时评价的维度更加多向、多重,不仅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还有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社会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的评价,所以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效益显得更高,综合性、真实性、发展性的特点更显著,这样的评价手段和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发展,达到课程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