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5 23:40:12
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谁
xUNF CHRޥ} /cCC0GL!j.1i #ag+trkJm>Dٙo3 j@#GYW}UJ- +Z(6|C3NC[2'QZ$Scj1 rZ݄u>u.BpAY#&'0A$潶#)BcTƈN☺Hsс&ܾE#Df> 6.t2?̇"Nu/ mK,lV>tn9Z|#QYtsU!:K%qCd)u  x[[W%u[ WPW֔n;d2bmtYSX>ea-dpJks01zcllRfY w-Fm<0pOk F]3'3&(Au$CVu3)Il\{Ly:BDˁCQlCmL#Y"bӊjC <_W"NÿǍHښBJ9.$8deL?SIE xu)b jG@kRX#|3`R\>/)JN5.DRgK:dR7כə6CkKH*2m~LǤl55rָdC_OjGŕ6acҁ4"#Ϡi,|1=D/hMxhNva{kQ<ߤOt)}*=>ߩ+{.V<Ɠ~y~^dJik?gӌ'{yIixj<͵ M&<n_ 8 '[f\*̭gMwnmwhR,lEի˟'`_

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谁
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谁

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谁
求无理数π的近似值,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汉初年的数学书《
周髀算经》里已经载有“周三径一”,称之为“古率”,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是3.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到了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求得两个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个是10,约等于3.1622.(印度数学家罗笈多也曾定圆周率为10,但已迟于张衡500多年.)
到了三国时,魏人刘徽(公元263年)创立了求圆周率的准确值的原理,他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的前三位数字是π≈3.14…,称为徽率.
到南北朝时代的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3.1415926<π<3.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人.祖冲之又提出了用两个分数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别称为π的约率和密度.
在祖冲之发现密率一千多年后,欧洲的安托尼兹(16世纪~17世纪)才重新发现了这个值.

祖冲之

你妈

求无理数π的近似值,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汉初年的数学书《
周髀算经》里已经载有“周三径一”,称之为“古率”,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是3.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到了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求得两个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个是10,约等于3.1622.(印度数学家罗笈多也曾...

全部展开

求无理数π的近似值,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汉初年的数学书《
周髀算经》里已经载有“周三径一”,称之为“古率”,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是3.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到了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求得两个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个是10,约等于3.1622.(印度数学家罗笈多也曾定圆周率为10,但已迟于张衡500多年.)
到了三国时,魏人刘徽(公元263年)创立了求圆周率的准确值的原理,他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的前三位数字是π≈3.14…,称为徽率.
到南北朝时代的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3.1415926<π<3.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人.祖冲之又提出了用两个分数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别称为π的约率和密度.
在欧洲的安托尼兹(16世纪~17世纪)才发现了这个值,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