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3:35:46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xr+ٕ%+|ʴ7)dzɗz.J bHI3YDwkp:T[vF$upa==ߺ;77{5ė*ju^1׫h\2t,bTv7/ X6lXnOc3_i)>ݘe7vWھ8rm+یyѕ}ؘ 6=;H{S?rt6t(_W^qW_jʇo>3˦S5Γ[.ғ]5eRw15&cetrK,ybl aެfNVLLLai3=2e"7M=[fq|t7Dq<쾽3w8hWluhjhޔQө>bM sqn;vĶ[ێ}ajeu4ߟOWn&[M-]6wngtѵAuSO m*ٽAc:5<DZ^m.:Z#md9ͬLhuj>ldڏ'3lɴ.烬2Ӫl/#(Νoc wr ˜mVx:^&'2u[⒙ꊭg@ s{pƇn2.3;ܙ2cUѹ7'u/tO^yyM>_  owRXVB#*Sf)[=}{}d 6e3STc㘟JrgJy4Ӵޙ@F䊬 BEBT.4%DfX`t8M{*fUQ`nrLOl,_]Tl^ؔlejá)6ѓ{xon/0핗z=9x]7h s1|Ń|?)~N׼]ٞF uP$똣hb#/7͜yUlŽϮ|5- Ze}(T|icfMRBV} E⋽̊^z|lS֕MƔ^LMV?%YCK{п&ٶ.شe7- qLNWl&F+,L0}gvZGlEͮޚR Gqk!opLo}stÊq lhv֨&TO]zӦڲ@fCP22$ԌIZrٖ@*3}9c= ӖYR:Ix .SYuv2dzg6K4BJDGi|`:ˏԀmobp7ݰrG0[$\tl FŨz1;ʓ&$N2@WLj;uk%?C.8-| )UL DoLPnڡ ",?~ ȗ?Oe___~_/]X{7_D=_^lR~)u4 HFle`W":<d3n(eVEVmdCX+ed}سv՚aaJ'hD1 JdžW1;Χq^AB'RI[2Zɮ`hiHwѫFrLlL!\_8 v*cD+܁byK"=1{)(ϯNP G"hq?-u՝uJbnk:{Gn HS-ek~$[X[YyW{of_L wXUU:QeX\T-)FXn}.}O^ὡjm*v/@/'?^+h\/_\$S0DyN~>N*C~#%tǩ.pG\ > Oyc쳊Rl'xv@(`7pYёNY/6=Jϫ!!F'&Qzmsrs{2?k#\݉7E??s2:a5P^C'&╿J"LCR&/X=ץt 92Ȩ2ᘋϐz[7:n=G Sن4smJ2[مbCX)ʄ3y3C)HU:8UZWe6pQ|d^3ن "0WOVPL_W`L:6iFx8liN;A-t}Iy+.؂3@i_.ȸCƼ"өM9IxN÷|&x7Gfw1u;q;=~" wKy XwHavEn8[Z S:D'4tJ"Adާc 綿s_o37G#f,Jހ+6qVAA/|Dýr!\|E(bȻ6cS & +^(@}wԣ.HXn [R9^o9ZiƧC+l+xTulM4UcGq| ]޽n1#[)8jX0mNIxܣ{j  ?Uj]i"[V6dwr zkۈKWv,c8f^\oRKA6gzN.@~B6 .H׶[Ę "$"YE|؃oޘ#FU(⧙^A3ԉ@~}I+8,Iރq5 pxL!nsopm^ 1z=$#~22ٮ^{.8+qχ7&y [ny7SjTx4AqbUU=[xdIy)CwA.+Q K7׃8#،`u9.- \H'";[4} %]l+Lzߌhk;vDA%=y9Squ11PYM ڇF)VY Є z6uJ ;y4S?ǂC)Ȝ^H`uL4R6Q&{cx?`.`#zhZQ> #'*P{uߔіj-k~;;* pCdph[d$8T+2!݇SUUԫ< L`Hm?7OO^wW.;B>CZWT0-* Χoh>[#g+V Qd/'`g@58a-3j2a;4DS |­8s4Gh޲D[d&θP40`ͲC]s%S;&EZO;0:֎3}U`x1Ќh wLzAz`@?:eu)&;%r2J> s6~ cΘ)x^ֽ;3:-F}ib{i0+8aers}kЙ_F۴WR*2midJ>Tz|Wgs>:{~=wq( 2Cd=]i]1hռA5j4V:sX[Csʮwcym[7̾ I˯3 2WBEXM-IRC25:扉WJBL#eQ4G!` pCp54]L# $ =khW_|ĦPQ﫬A % Cq*7S+/p';ͨn:Ĕ^oADvee@<Ck^ BΥ^o[ >𱘖½?q;p:q _=Vn:B\.Ua>L2c{umGl4ݰr@ð-:a೑_R릴 !peOVQg+?~F#nUf?ŻNPR>nI!fc~$-kP mkf4(dڗwZ]`SǻnAC үpS ^פO|7hg Co|aޫg@ߋ%y!߫ex~J=Z姲aE-Pffư$ x:ӖJT_(j8PB'<Q$H.h4.) TzC~patܟ/7닇AjFQӪl Q%nz^ԔN4RAKI"&e-;Y%JF䎓s>.>GZO996"WV 4DA,#կp&o?E8?XB` R4B-Jё*K|]B4eA,{(كr@?K I'!Qǭ{rp;cMl6\·5 +o:eKmM5A-N{Vt1BKj$$UgC(@ ̊2F; [3hTwܪj.q\H#2] ӢBBE$*[\khdPKN@8s?Ke+-X/q,6WCo*7 Dn=+h*)9 ~'$:LK4~&E.fFWodH)^n8*L֣ii@֚&+Zv Ɖ\b~_Kӻ^9XN8ս!xYi OXɥܶiHZ!v ; LzPGi'*dvq@'$G1H#[7lk&ݕ(9 #r4h$-e|fH m0Ϊ6lyV9˔1^jy=-p%߉R77·6ᚱ#aGZiePs?߽OfB}R'G18[5IAW4ataK-W`o.:Ӛik9g^|O4g<2 /cyN ?*Y~: $zrGq@}b|>~e 4Sjm}OJV?~{EqniKfJ~(K7tK5ʴ b\/tRo!ڗxYGX:B㘜n+kͳ&0sVGaݗV?K޴6.mNBzדkyD% Sbn><,Qm]gJXU'_ʲWBQ| Ux3.T Dowh|w+"q'F|Mj(Z>fk's `z` +\1P_}̇w;~dx^若`i$Is#**T dWT{~풥{)#Ӯ}@ h0nMCQb_;';CG!.ԧ4.QC79hG= U&lص9ÿ~cE7.zx s k5o cs}7*\Nl :id/|pawp%|Sc<>WGz."1O7Oc1$- VӤC'1 G=|':KOXo EMǻUN %h)r񜹓TǃO&ZA6ܩ_ }v%c:6d:G%hL-W2`(3M6s.UIf% gL?a+L 9nrSłmL)ʵOJn2ΨM◲YM"{ =eTDӱ{]SʪEu+T3<ԷMt͈mS,EcrYnΜ}S&1>H*bKLҦˌRmIfybU(t݃RGEm}͈rٷJfy~- (ZL4%!FIX1zmݶ~+}B/KqYs|؂)HOp[o#@VZO\|_!.Fcf0^ɕMwւ ^0q+ QiN6PI bm4Rd!QaH/"iDzkn 2R|Q遼eţ1O)!|̵I>IN'qip5ʨ(D7N$&MPw;Oa}҉юWrN)׀ nм}3K0 %+WN{|O=ǂHtT73h2#q+DÈd+oK=$ H4ʐtӛ0Ͼ)ܽP ?fXE()!Xjw¢'ٯluz2C}!\bm&MlN`5KV mP;XK J#!]@.GT*.ȾoH>3NI10>jHfW>sӬ0^yBUІ@Pu(>j5Ӝ:.AhUZd\}0Óx1 [= -[Ԑ%r%^ΛyZoRX%K^DMDCx]=来BZm;aj|˧Oq|!f_r|hLÎw?4g[{&ݑXI~~n‹., 2x\1+^D$kR :jؘ6X1y*Rۤ#Š*#d! sx)8 , W;b`p}S enW3),V +gs8Z̨ G q»r/dGԄ|"OOaeDTz10gH oʧy? cե^ƴVa`Ȉ6vR"HET h4A]Vcq QIm5ByTIvڮ@9,˚@F{HK;]`Y)C(l=ҚldoV`K&oRPʚKI!7ݮ upujq?m[Z-`pT.Eˋ9Ndw3ZxbٽԂΣͯ^8=` d"v q~BOg@asNb R#2};:vz nx+h*zwdM|?P򹒐Ղ|LGCv:3vtţ &u!9*f'qy&h=Nj%7Ͷ&g [bKYr9c`4 찧CJ>n3$4I" )"0?Q^OE0 n)̻3Nb$bz V`a3$IcPP̙8Nr 21.FGg"OQ[Xce3%Ss0ȁrjjwZ8@(I^UG.ޞVDSXLZ4htsfӢˮrAyCcu\ݵGs3DIG͗S*oP+Jd Hˊ,\kR8&mRJXd '?{r%*,i"5*<:%Sfo|1nFE\KqK}M՝RRhM%#ig"{4aw=⥛`1tFnXrPmlDg$8? BoPZךI׈JbމI>Rf,N=-!nG2c➡8NNm'"͉dt=J̉20a8;Ύ>0 VDNrhR5DjRZ!.N_[%>%&ꆫUPSc܉Dɉt-  [)U8 ˨ Dÿ)l&qY׳aYRQ}-SۢiPgzqG5S|ܣ`e2Zx$_~Be{X}s&XԂO?WS+TS';2 F֘+c'I)p;9K=N'tݞ;;t\}f$MX$.l3=4j:h! B`R'.>ͧlq!++titw xl_](;] :n*] %<8+HI\iT:?"{tU_v>FQ"Rk|QjMSܦ7JY)O){gB]% wӸTEKfun䴄ײz!;'ӺT ˠx}IFIhz=7 v>4ktAhM*Fr.zJ(?= `CғFϫ!5'pAi:1 RK)G z)X#EfEH=u5Hb8Y~ F{voyu8ڎ-V-*$5b"G~P%5bP(=$BB%-[ Ry.tfFe !Y{H*lх&ظW=wtƷa0F2`5|tJW'D<#GǨ*/Yb"UHU#'o=:/⊮_!Wү`A K6uҌ&&6C/ci[l>fYb>;6ۍ#Jrֲn-3'8VWRݤM6jMII:]1lqL.x󴷁*GSʕzJ21kDb8Jdyb>vTϫu,|șE'6-Vlt߇pG1%|J} Yэ=V:eV* ߽w0A}^'R'4;Na\z9m9Vd?d1owx,v_eBYE?W+:Ѣ) [i_݋t"=ʢ \_"yj98SWC s)4C9u@ nnWƫ/j𢼁Ŀ$?"ȱ&y[$Ѡ*3nhac\+94 .PBrM^+-]ndMQ)zrl'ޱJZ&l;3*Q ^걸S s/jdmr8V[|O">s^kF#D~= 4R2`=zf-oDC I&0pCmy{uHUOJ=`+9>J/Q53N;\agTJžM~K!)M:bO8#pLT}įVpہ%\/g xPcy죮4J7Ӊ$ #@q{RUyEL^Ճ޾5HشSߛwqWȲYPpbBA2O^#޼IG%įBZH ` f! w qx Q'aT)C/ "`G ~ Q("o"Ceo%~! (80غ>.c r6/"S]rQ"P\?7v݋óںEq{uO)>WXeoxGDm_Emo)C{ 83UV%?>*Uvc*]4!& J{yJ#TCdçO2-T`m]O#',:ٵwYF, #gG#u[W6/ 1|x8&2 *ZuY乳 ,lҤ"EQKӟn!|ۦ%fW'ys׹c.oɎY/`n(i|t"? t% %w>xk7h\.h,H=By(cA|F7cۿv~Y7%qxI^gXuZf>qg̬қ8LpS =;Y򆮶ͼ6ٰ_0f p0կOT޽z,/A wȼ 1t]w&4f ;Y+0!{p&BmEĔZz.ۂ:*IqSUk]R]I6/D |:qޑ>&} 0{lMdWawbbr+^ybZkBFpluJrDKq37Pno-$?29d~S,6É+?`%{T6iݿbJCշ?3D!F~Gr#Ys6.fgK~ͤSe.%xDmyXL<'Cw+= uy#_/ڨk4 [l$' dodlBx+z#C~X4w&Ϊ "qh/;ז;>]}ˋCys3c&?O&p+ ل7K^Ô)D=sAN_$_R-V9qy5! T@Wέ'iK|gه'„HDouvtvd #sm_#J;B %KAC2:>$ɬ̈́Ÿ*2zhIg6T_)*D}ыP\\#<faɦGB 5$qm W 98w)(2y_RϛބyIR[J  v+O- ]@nB*LN60V*>X:ϩ'xnR@'kncwZ52Dp÷VK`L$ʁ1ކY\DV=Ŏ^yMtQX*95/ΊR"EqUB͑]}Od.K}mqN;-xx. M)T6B!(.ӷ k XnK6Y:/U3M]kl}3M5{/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介绍】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中心】表达作者磊落的襟怀个崇高的人格.
【诗文大意】石灰经过无数次捶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熊熊烈火焚烧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只要把自己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介绍】
【中心】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诗文大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诗人介绍】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中心】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诗文大意】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石灰吟http://baike.baidu.com/view/166807.htm
竹石http://baike.baidu.com/view/262628.htm
夏日绝句http://baike.baidu.com/view/305485.htm

石灰吟
《石灰吟》诗意画《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

全部展开

石灰吟
《石灰吟》诗意画《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
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1]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于谦像
[2]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又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意思办理。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四面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确方针,号令严明,化解了危机。   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的时侯,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死后一年,外敌又侵边,朝中无不怀念于谦。   成化初年,将于谦之子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弘治二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   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简要生平:   1398年5月13日,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   1405年,一和尚为他相面,预言他为宰相之才。   1414年十六岁入府学为诸生。   1421年永乐十九年,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原为会试第一名,却因“策语伤时”被置于三甲第九十二名。   不久执行公务,初步显示了他那廉正的   风骨     千锤万凿出深山 ---物理变化,这时候还是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 CaCO3(石灰石) 高温→CaO + 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 --- CaO (生石灰)+ H2O →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 --- Ca(OH)2(熟石灰) + CO2→ CaCO3↓ + H2O竹石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郑燮七言绝句
  <<竹 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编辑本段古诗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竹 石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名句赏析
  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竹石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背景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 的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 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下层民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 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茶是郑板桥创作的伴侣,“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 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   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是他一生最光辉最绚烂的部分,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创造性、战斗性,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较好地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板桥风格。他的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文学家艺术家的重视。   郑板桥是一位充满个性的艺术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一生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在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近年来,文化界、学术界对郑板桥的介绍不断普及,对他的研究不顾深入,电视台插出了反映他生平和趣事的电视剧,出版界推出了《郑板桥全集》、《郑板桥评传》等一大批有价值的著作。郑板桥是扬州人民的骄傲,这位在扬州的土地上成长和成名的艺术家,正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形象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   [赏析]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1736年(乾隆元年)考中进士。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惮、郑燮、李方膺、罗等八人。)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   郑燮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燮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郑燮号称“三绝”:即诗、书、画。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在他曾在自定书画润笔条例:“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这雅谑可掬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世俗无情的揭露和讥讽。然而,郑燮重情义、念深恩,他自幼丧母,依赖费姓乳母教养成长。小时候遇上饥年,费氏每天背负郑燮上街玩耍,用自己的钱买一只饼给他吃。郑燮与乳母感情深如子,相依为命。他在怀念费氏乳母的诗中说:“食禄千万种,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句,读来真挚感人。   年轻时,郑燮的家境贫穷,但他落拓不羁,每每“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得狂名”。(郑方坤《郑燮小传》)。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燮晚年的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填词作赋方面颇有造诣。短短的四句诗,同样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帧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扩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纯熟的艺术语言,使所描写的竹,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这不仅体现在“咬定”、“不放松”等具体拟人手法的具体运用上,还表现在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诗人的语言尤其准确、生动、形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动词的运用,更是功力不同寻常,“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通过这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诗歌赏析
  【赏析一】   竹石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赏析二】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赏析三】   这首诗原来是一幅画的题诗,后来渐渐流传开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讲的是翠绿的竹子牢牢地生长在青山上面,它的根须深深地扎在破损的岩石缝隙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是长在岩石缝隙里的竹子,经受了千百次的磨难,依然坚韧不拔,任凭你从四面八方刮来阵阵狂风。   诗人用“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和“破岩”比喻竹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而竹子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还要“立根破岩中”,把根深深地扎进去。诗人借竹子的这种精神,抒发了他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乐观人生态度。我也要学习竹子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赏析四】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赏析五】   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一个“咬”字使读者感到多少顽强的力量,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技巧还体现在语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咬定”、“不放松”等拟人手法的运用,再有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千磨万击指经受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2]
编辑本段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夏日绝句》诗意画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3]
编辑本段体裁
  该诗体裁为五言绝句。
编辑本段格律
   《夏日绝句》歌曲谱
这首诗的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拗救)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编辑本段版本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川韦,   不肯过渠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川韦:暨公子川韦,是渠武公少子、渠昭公异母弟。渠昭公后期骗取昭公信任,掌握渠国军政大权。 趁昭公锋病危,废立太子,自立为君,后被太子打败,不肯到渠东去,死后无谥号,故称沛阳君川韦或公子川韦。著有《沛阳君书》。   ⑤渠东:川韦最初封地楼的所在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像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4]
编辑本段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 《夏日绝句》书法作品图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5]
编辑本段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6]

收起

<<竹 石>>
   【清】郑 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全部展开

<<竹 石>>
   【清】郑 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另外:
  夏日绝句
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
  金凤仍开最小花。
杨万里的这首《夏日绝句》语言明白流畅。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收起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今日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活在这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有杰出的贡献!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

全部展开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今日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活在这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有杰出的贡献!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我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宁愿死去也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感想:人就要有志气,要奋斗,要当一个出众的人,不能和一般人相提并论!
人只要活着,就要活出个精彩,活出个名堂!!

收起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

全部展开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