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9:11:34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x}n+Id VFdUf *t(Y$E $JL>%ftBsŧȊʬ=nnv\f͛vM:6w$lݙ,qy1O-L]wiҦ3fI+͕ݬ^qHAv1Λ֍w3GbܸX_mqd'Qwz㹟{Z[/lnk$G6ĵ7A}|GgB^e9^ f0#sy]^c*~5.Õm\-m쾟HʶGO>-Byt+71{NlUҶ2SaZLz1,K;4wK~La_Ͻ=xk)JÉ;!m6Û: K_SB?_ tty}vL^o˗5g*yqil?5]&yW F_' ,/خl"sMD۞NкW>S)P9?vM*T/-/{xwyboƹ>5h ?´, plaמe!\NrZx n+g|p}yA][| ,ƗepiJ? O΍-B :U~齽vTm\Fgr4=J)@"&1~^ӡ }g)XlYO9pu.^v# ȟ?tfGU}rRbOpiߠ\^i w{t??i~hF~Ҟm2;I[.f5>G]g&0ݞe1ҤpW}:?Mq?*y;v`L^fs^$Ka&ks FEb xW9*j醩y= ->*p4 74N]di`7 E]T("u&Sbo\jJ$"û…1~6/E#8i\{N+ÿ x[ujκD4T"*|4Ƌ1nBJ?-@P`*#&?x\ $>N8d¨p5.Dozd p7-6|@aSZ Nϡ?Z3Bڔ=/1 Hwz Ɓ"GWː ہiymHS:\Q( mHlT[ s? B̭y{&JX]ݺ/Ѱ[?pmj(a^r6GTyap@PN՛KOq\Q.zn"A,D1:w(]:L+dUgK?6p-^ŵ Gf^:& -mR()zbO [ ;/ZZO8jTt%*%x|Ȏf QDu6Ii$tz7z>|(M=Q{X^Lf%}=~lՒ!׮D{n:EM둡vdX,:CF2nTIN`Oiy'5  ;wJ ,Fm6ic`QHեw43þI?jX?x7eVM]1I*L-FhL93'H6)O??#tTp脆-/`KVo-G_݆c|bTL6oܴOc bpL}ܪMA0;bq,=:C ='g@9RY[BP|1{ %t4!&1Iۇ r8  !OBz1F54 "ikS0_ |y 2ya^؏Vزk˰q#3!fD'kLX([ ô $qJE* Bno D8z pp( 8^g;h ۜm+_9Ҥz 3~^[OZxy/d:YޓC1EyN'lf4C0BN[i0i&bh•za$NcGiϟi{yB5 f=ٔwÙKGzʛ>rao&L"&OKxÇ4:Ā=&ۀs^) ai+ qC@O(ޖʈD-Y<:kxvGƧfOm܂!ۓ$(qtP/()Sw멎@q}T3%L'80M 6* ,2Cp+%KlEH ; S7 R޴À'S$8 161h^q4 ㍳5rK(v<)u@GEjeTDq;= gMMe1 )-[eLa6t8;j{ z<|$z81$ ܢ P^Q$S7''\v VL$͒~7z/qYnQLgچ!5[V#umccAl/-;Le]!u[0|}i4!DW| I:5iF12?ugACS҄C8"J=CG}i1 [(L[Tē 3?ed%o)bpܻ!Lj~wg)Ѱhk؇_U.Xeό%0{v:r}%*逺e 8+9)3k Iu|%0ܻ3|\#C(ZJE]6 n 5۝[eJ3Cz.UW A㿠3GQijׁ.pԤS'q~;71Ey-gǦҢGƁfS-/?TI#Qٛ_~ f-kohKv1~%;b, mHԩN`<%o?g;[ȡY(wkW쓰 OD>\`6+D/ca5LH'r8™øl7BVMo 15 |P][$U 2fq9MO\:v3!H9X~~6/11+*˄B)H.4ؓ98]:KZcn₩~ಙV fU01({w}hf%wUd})Ӻn}J UqSd$A-7n5k0 /^Ͱc41e@Sc$O#@|{< Dk֋B}r6XKƒc# rO(\ɔld"u|0l* @Cyfߊ/EvځZSrlj&]OTB<@'r%iG3ͼ߸&}\-;ꠣ6{Ic›7`w:R}[NF^J% Kjk軼fͫioOa:gyl]O6[d7ʘ-{߶z9BzhR }]q#c|Ilε?NFe /^'D>ڇ T[iWyrGelOc᧋AW-N.pf^|1cהA\^f-FO|cyra1-9Jɓ 4J0WV.D؇xT ~N'A3ẈnzCE*&@ڬ}151.`1+I?[fK4/uπf\2\@ICaI$'\bwCd>c_밮Zq`k/y獂duh5lֹ32[5x=ۙx=11;b;l45AapŶ8 uˠ1[Z _tPp+|Ae1tрY/wfsCoz.ojW 'Uuن7cZd(\I싉= {?LTe`M9Vmyt>Ac^m ? o&c t#v'kwm:Ga1mj}׬7Z[o[g췿ө_NHDxf un*wwVr4dl2gL¾LN'XNO0\t" ydȈa^>^Is9o8m߭Yb^Y{emKu@I޹LM/M)!ч ܈B %^!@TQj41' 5s7Dɨ{u64٭6ZLC@9N/&9_/FtfT{C;H\)C7@6yĊoV%}pt BbWMd13%*OLZ,y,&1Iv3\Z,FFɁL)҄ȱͦm=23 &^U.vJOsY p2rCDYRm.Q]W̓sY ,h,Aɥ.~ʲ\K&1`\ш֡JBuc]dII e4o:H'\ \f-v Gy!ǒ [T0UE-!xQ~I1nxEL+i`.&_"3M^~ꬨ_ 1$*l~`]lp9y9:Cf$ƺE\mHm> Wȭ~nd] S+Z] o#~q ctaبpxN(n$Na [Wޡ.,O0\dC9{Uq0oz.@(k.c\̈CcxgP$[60[%Db7=:ϛL!Gx߹e0)Yy#z'kIfiC']V=GgC FXqXfw~9bdܽ3\U`Տd[g~|LnBݓn0/y&7 _-UMEPYVͪR`+UFÝybb|j50|d7g'w+ֺ|jp Ó`H/߳[tQƿ|hy V[%$rnt9AT xcZUkbA~^nݜ[pk@cǿADfZlb7txw#['dvb׬j2.%E%˛v|cInwtIM/"_tD.DX SjP, nB=q',v D慙ǵ55\vİģJ7h?9K˕팸#mn\Šq[ׯދ1'p Y ƼdPRkl3ޥTYtPҍF\73%N3wެL5HIu㫐OPƎ5*c9Z#h1=8 MoNH@m^ ؞+cHjG1b'vj*Cj?bN)PT:,h69.ktr0L"zw壩K(ij;VnKnfRz<361VR 6wik̒&Y0><>)ɟ֚ک4% Sah?uP<{rFݘ(hΙc7rxbm!$@Rs\6bM_ (U%mmyQ^O0D] L̍b!VU?HKݡISAެ'm w\͌t{W/Oы))WiǶdy[, 3Bwͨ^3'i BCPskACy;#[h9Czef7b]wƴLGRf,pzm2 [s7:I]ڠM%MxC@hm7իk]#JZpftK<)$E=z;k;$xc=܂(PTnϱ[9O#(SIf7^n F 4ut&^F;,45LtiIى}y͛$Nap[7@Qфh)t 3X!:ڕdq ({Rf\O;<@{~XxZѹs:x=>Hlg'h& 6 ]~dEkQ?_/ gg^t?ݱ:o䟐jWXy?LGK;Cv~LF`>ZV*QFϭ]gR +f.s3URQS"u?$ 35%V_Ɇ Ea7}aupc1ٌZN (*ِuCdGCEA(~RVp#|m{KcS JȾpԬ*ЪХøiDϜF)K̈́^uIfDI7RN&A=(Oυl\:Ì <Ý9. $F,@Us'e>d燲Qɠ?, &7.Ui@oPEPСl?DuL>o9[ Hy+n3p&eV>Yjp5s:dٗm@Y0L1t+p!rq^(-g90AAOdb ԉtm-r 6u:<&ޓr/bz*Noj\jC S|Go,mOlCt<57[=EeA7!VތEO%09:/J (^vB5Y 0%bTYX7̇MVU72 Bu4iź}&}-9fAӻm8=ϙWIl<#pWrIF`&n$tt)PƱ74}F1ϕ*{᯴u~:at&v:$Gj c߃nCHܰ+4da ANM+\Ů,5&Kc*O. Jr Qe}oPk=DD39Ef=UԻyc޷7KWaQRM '"I/)ެ Ao2OP$HF- \:nt]ڹ. ܀M9o_74NiԳ2Be觺MѰY=Q\i5y,̦{UyBLieρ*휧1TqSR ,&,o|^4\R gc%WPmvג Gqu$ xpVβ.5l)o?Rpzz!<\5yC]LaKCҬsJZ BU:yب,&2vt*ً`Pҡz ܲZBT=HF2n=0dL"NAM -aw$IfLqՔ(ҽ+*h6R0E;H<(̂9POq Bga'@C}EޙQIq>k ?HŇI CW)LA֭%/Z#|޽WOWsg݈$ jas[u`AM ["e{6AItSÁS}WsŔ-QqMrh|xHgϦB ՃG7!vrܻ9h@z:NUr&)i9>yftvTstpu'1z/TԨEoyMUW:/.C\mؗ{RZA֓Ac%[&iBg.Beɯ`6WBIPTW)r.+=3r'uи$ƳQE} %! :RyxI!d*~E&N/[]BsoOn#Q7uFQLwJ>Ux)?ufR8^?h]/`Fp7w"*Y$l=?f'Lv | pM ΋0YW[FYB;,d(w1u;n^d:vS Fl.i/g:ڑ9=SuI<'YmXoh3:%c=_S ghȽwz/[4ho}݂ArZv nЇfgB΃"ˉJ{h/"w,r>` 3ϱ{*ɷ8o3_B03_K (4?KP/H[fKa0݇Ӎߜ]O i '$'_}2_} oO~'|:%'b Y_£AYeURp`Ʃ # 2FN۫<9M~bXUFfG8ڊ&gr]*`,ܰ݀+LyuIk =~Pu} &5uvQp\/tP$ FHx̜v YG kT _>LG+Z^7EjEY5+6ɨxxnj[9(H\f *ҜA 0EY?4'WÀGizB^򐑇kRURV/wޓr-͛>_y=e|\{k-\3! yOO4 s9M2YkV),+%o2PCb Y=U+ޮnnHڴEgEjR\Θ7EmjUBq."V-/ L9(F*/Bn(;!;$Ms%) D)cHuDYpoC=*{sֆK@H1Z&'"tS?j~ROI5?'TjT3Wg_?S?i'M4&~OI?ic!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设题意图:作者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只能通过形象、动作、语言等外部特征来间接地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理.练习中的三个小题,就是分别从服饰、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
参考答案:参见“整体把握”与“问题研究2”.
三、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设题意图:这一题是为了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这种变换视角的练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情境氛围来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难度较高,需要学生调动更多的积累.由于叙述方式的限制,原文只是通过外在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还应该根据作品提供的场景展开丰富的想像,补充大量的细节来丰富这一人物形象.这种变化视角的阅读,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便于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所达到的程度.
其实,对于来到课堂听课的小镇上的居民们,我们也可以运用变换视角的方式来体会他们的心理.
答题提示:
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像.想像要符合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看到小弗郎士迟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当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四、△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本题旨在使学生学会把握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认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内涵,就抓住了小说的主旨.对于母语的作用,教师可以略加点拨解说,而对于母语的态度则必须依赖学生的自我体验,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参考答案:这段话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做“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军事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教学而改教德语;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这就是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初次默读.教师不做其他要求,只让学生将作品认真细致阅读一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度极大的阅读.其间产生的感受往往比较鲜活丰富.这种阅读方式不会使学生产生多少压力,易于使学生直接被作品本身所吸引,而不是像有的阅读课上教师布置了大量的思考题,结果使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阅读,最终使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漫谈阅读感受.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如果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成文字上交.但无论如何,教师在这一阶段不宜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
三、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还应该发挥教师的作用,将学生芜杂的感受和体会条理化.对于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会把握.
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和体会小说的语言、人物心理.这是对初读印象的深化和具体化.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
一、品析文中以下句子:
1.“又出了什么事啦?”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3.“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二、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1.通过服饰、动作、语言品析.
2.结合课后练习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三、文章主旨归纳.
四、表情朗读全文(建议由学生朗读).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陈占元)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1904年与莫拉斯认识.1908年与莫拉斯合编保王派的《法兰西行动》报,发表了无数激烈的极右派言论.1920年一度当选为议会议员.曾以诋毁法国政府罪入狱,越狱流亡到比利时.两年后获赦回到巴黎.
都德年轻时认识很多文学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后来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回忆录》多卷.他拥护君主政体,拥护极右的政治主张,但他的友谊和文艺观点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场所影响,他与极端排犹的德吕蒙和犹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与右派文学评论家马西斯友善,但是为马西斯所猛烈攻击的个人主义的作家纪德辩护;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
二、关于普法战争(郭华榕)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军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
战争初期,德意志人民为实现民族统一而战.后期发生转折,普鲁士王国从自卫转入侵略战争.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
9月4日成立的特罗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凡尔赛政府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三、小中见大、高度精练的范例——读《最后一课》(柳鸣九)
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当我们读到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个短篇小说时,不禁这样提出问题.
这其中肯定有着某些东西,仍值得我们今天研究和借鉴.
当然,首先因为作品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容易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所理解的.故事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题材.这次战争虽然是从普皇与法皇拿破仑第三争夺势力范围引起的,但战争的后期,普军入侵法国,对法国人民来说,战争就属于反侵略的性质.在祖国危急的关头,爱国主义热潮高涨.阿尔封斯·都德也应征入伍.在战前,他已经是一个知名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小东西》和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很受读者的欢迎,后者以他故乡的五光十色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在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方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散文诗般的描绘中,流露了作者深深的乡土之恋;前者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写他青年时任小学教师时的经历,在亲切自然的叙述中,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作者所特有的幽默感.现在,战争生活给予他新的创作源泉,人民反侵略的精神给予他强烈的感染,这使他写出了《月曜故事集》中一组著名的爱国主义的短篇,其中有的是揭露第二帝国军队的腐败,讽刺军事将领的卑劣无能,有的是颂扬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抗侵略的意志,在这里,他原来局限于日常生活的视野扩大到民族的范围,创作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一组作品中,《最后一课》是最为优秀的一篇.
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一个短篇能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在一个短篇里如何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并把它表现得深刻动人?
这需要艺术家的匠心.
在这里,作者充分利用了短篇小说的特点,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他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巨大的非常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的生活进程积聚起来的,但是,也并不是任何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都能表现出某个巨大的事件,正如不是任何一颗露珠都能反映出太阳的光彩一样.这就需要选择,需要集中,需要典型化,需要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并善于选择足以表现这一本质的日常生活场景.都德所选择的正是集中表现了这一巨大事件的生活片断:这是最后一堂法文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小孩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作者的这一选择,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最后的一课表现得再鲜明不过了!而小中见大又使这“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作者把社会意义巨大的主题浓缩在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就把一个小学里的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于是,这一日常生活的场景就显出了庄严的非常的意义,这里的每一个普通的细节都具有了一种动人的力量,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铺陈.
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作者要表现的就是民族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控诉,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者并没有从严肃的民族感情写起,最后一课庄严而令人心碎的情景却是通过一个顽童的感受写出来的,他完全从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写出小主人公如何怕考问、如何想逃学的懵懂无知的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最后的一课给予他精神极大的震动,并由此而开始觉醒,对祖国的语言依依不舍,对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深为悔恨,对沦为奴隶的民族保住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小主人公带有稚气的叙述中所流露出来的丧失祖国的沉重的悲痛,对读者更有至深的感动.同样,作者在作品里也并没有对外国占领者进行直接的谴责,只是在少数几个地方写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以后不许再学法文的命令,他让自己的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恩格斯:1885年11月26日致敏娜·考茨基的信),他通过对小学师生和村里老百姓的悲伤和痛苦的具体描写,使自己对侵略者的揭露和谴责更为深刻有力.
小说的人物形象不止一个,是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来的,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作者不是对他们进行铺开的全面的描写,而是选择了他们在最后一课这动人的一刻的反应,突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也没有把这些人物描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是把他们表现得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如韩麦尔先生,他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不够尽责的地方,但是,面临着民族命运这样严肃的问题的时候,他们身上都激发起某种崇高的情操,这就使他们成为动人的正面艺术形象.都德是一个笔端饱含感情的作家,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普通人为描写对象,他总是以一种柔和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并且以同情的态度加以描写,因而他的人物描绘能给读者以亲切之感,《最后一课》也具有这一特色.
《最后一课》作为短篇小说,是高度精练的范例,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里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劳动的可贵经验,对我们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再一次谈起它来的原因.
四、《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许汝让)
在《语文学习》1995年第1期上,张大文的文章《何必换一种读法》不同意邓春江《何不换一种读法》一文的观点,即不同意小说的主人公是一组群像之说.张大文指出:“韩麦尔先生正是一位捍卫祖国领土坚持到最后一天的英勇战士,小说的主人公非他莫属.”我不敢苟同这一观点,也不敢苟同文章中的一个论据:“既然他是一个受教育者,思想起点要比老师低得多,他怎么会是主人公呢?或者说,他怎么能挤到主人公群像中去呢?”看来,以觉悟的高低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大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章中附带论及的谁是《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时,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其实,思想境界无名战士高得多.”我想,思想觉悟的高低恐怕不能作为判断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参照系数吧?不然的话,阿Q、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物都要被逐出主人公的行列了.
看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还得有一个正确的说法,我认为《辞海》上定的标准可以参照:(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使标准明晰化了.如果再适当引申一下,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应该围绕着主要人物而展开.用这三条标准衡量一下,我觉得《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应该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了.
先说“矛盾冲突的主体”.《最后一课》矛盾的焦点应该是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即普鲁士人要用强令改变民族语言的方法来永远征服法兰西民族,不但要在领土上占领法国,而且是通过消灭法国文化来永远地征服法兰西民族的心.而法国人民,尤其是法国的孩子,“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永远不会被征服.但可悲的是,孩子们(以小弗郎士为代表)以前由于不重视学习并未掌握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人们(以郝叟老头为代表)以前由于只知道让孩子们去干活挣钱,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时间只有一天了,明天学校就要改教德语了,矛盾就这样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最后一课》之所以能摄人心魄,就在于小弗郎士在种种外因(如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声)和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的作用下,终于完成了由厌学到认真学习、由讨厌法语的分词到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转变.

这是长的:
今天,我穿上了那件平常只有在特殊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为的是深切地纪念今天的最后一课。一切都要从那害人的普鲁士王国说起,从那腐败的上层统治阶级说起。我怀着悲痛的心情,也一并迈着沉重的步子,步步走向教室。平常的日子,在上课前,课室总有一阵喧闹。可今天,一切都偏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怜的孩子!他们全都挂着一脸的忧愁,他们今天也似乎明白了许许多多……在异常中,我由衷...

全部展开

这是长的:
今天,我穿上了那件平常只有在特殊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为的是深切地纪念今天的最后一课。一切都要从那害人的普鲁士王国说起,从那腐败的上层统治阶级说起。我怀着悲痛的心情,也一并迈着沉重的步子,步步走向教室。平常的日子,在上课前,课室总有一阵喧闹。可今天,一切都偏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怜的孩子!他们全都挂着一脸的忧愁,他们今天也似乎明白了许许多多……在异常中,我由衷地发现,课室后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一样的肃静。其中有郝叟的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他们也定是来纪念这深沉的最后一课。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浑身都充满的力量,充满了希望。我还能教授这最后一课,我还能看见我亲爱的同胞们,更能再一次感受祖国自由的气息……平常在桌子上紧敲着的铁戒尺,今天也安静了。就连它也陷入了悲伤的逆境中。我只好把冰冷的它夹到胳膊底下去。“咚……咚……”上课的钟声打响了,也是那样的沉重。这时候,我发现小弗郎士的座位上空无一人。这孩子又遇上了什么事?我猜测着,是去了找鸟窝,还是去到了萨尔河上去溜冰?哎!这能全怪他吗?哎!他昨天的功课完成了吗?那条分词用法他背好了吗?……有人在轻轻地推开门。是谁?是小弗郎士吗?真的是你!小弗郎士。只见他面红耳赤,更不敢抬起头来,只顾悄悄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可怜的孩子!他一定是怕挨我的骂。“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我温和地向他说到,尽可能安慰这孩子。我不应向往常一样责骂他。回顾过去,难道我就没有值得深省的过错吗?看着一张张忧郁的小脸,我也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像刚才对小弗郎士说话那样,我即柔和又严肃地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来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说到这,我的心简直要被撕成碎片。你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教母语的老师,面临的是要跟自己国家的语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国分手。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悲痛!可是,我必须负责,必须振奋精神。当前,我还是一位教法语的老师,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无穷无尽的知识,我还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尽努力背书。不知不觉,该轮到小弗郎士了。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我知道他心里一定够难受的了,因此我并不责备他。可这却激起了我心中不可平伏的思绪。“这就是了”,我激动地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我越说越激动,从这一件事谈到了那一件事,谈到法国的语言上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永记在心,永远别忘了它。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说到这里,我翻开书讲语法。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离开前全教给孩子们,一下子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在接下的习字课上,我给孩子们发下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他们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我心里默念着:孩子们,请永远记住,法兰西是我们的祖国,阿尔萨斯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是法国人!生生世世,永不停息!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最后的一课将要结束了。我愣住了,愣在了椅子上,一动不动,瞪眼看着周围的东西,我要把今天的一切珍藏在我永恒的记忆里,永不停息的生命里。四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转眼间来到了眼前,我还剩些什么呢?面前是我的学生,窗外是我的小院子。胡桃树和紫藤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可现在,我就要跟这美好的一切分手了,取代它们的只是黯然失色的冷漠空气。此时,妹妹正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我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我无话可说!但唯一坚信的是: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有朝一日,法国人定能够英勇地将普鲁士兵赶出伟大的国土。法国人定能够扬眉吐气,法兰西必胜!努力!我还要将孩子们的功课坚持到底,我还要给他们上历史,我还要叫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我猛地站了起来,浑身都僵硬了,只有孤独的心碎。“我的朋友们啊,”我说,“我——我——”但是我哽住了,我说不下去了。我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上“法兰西万岁!”然后我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孩子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缩略一点的: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开始检查问题,当叫到小弗郎士时,开头的几个字就糊涂了,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看上去挺难受的。我说:“小弗郎士,我也不责备你,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人们常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爸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我呢,我不是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后来,我谈到了法国语言,我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我开始讲语法。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么耐心的 讲解过,学生也从来没有这样细心的听讲过。他们好像要在这最后一堂课上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语法课上完了,又上习字课,我发给他们新的字帖,帖上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学生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我坐在椅子里,瞪着眼看周围的一切,四十年了,我一直在这里,窗外是小院子,面前是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长高了的胡桃树,还有亲手栽的紫藤,而如今要同这熟悉的一切永远的分手,怎不叫人伤心!都是那可恶的战争啊。 接着我又教了一堂历史,教初级班拼ba、bi、bo。看到坐在后排的郝叟老头戴着眼镜,捧着初级课本跟孩子们一起拼字母,听着他那古怪的声音,我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谭,我真永远忘不了!

收起

我也不知道啊,知道了告诉我下,好吗?

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开...

全部展开

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开始检查问题,当叫到小弗郎士时,开头的几个字就糊涂了,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看上去挺难受的。我说:“小弗郎士,我也不责备你,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人们常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爸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我呢,我不是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后来,我谈到了法国语言,我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我开始讲语法。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么耐心的 讲解过,学生也从来没有这样细心的听讲过。他们好像要在这最后一堂课上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语法课上完了,又上习字课,我发给他们新的字帖,帖上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学生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我坐在椅子里,瞪着眼看周围的一切,四十年了,我一直在这里,窗外是小院子,面前是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长高了的胡桃树,还有亲手栽的紫藤,而如今要同这熟悉的一切永远的分手,怎不叫人伤心!都是那可恶的战争啊。 接着我又教了一堂历史,教初级班拼ba、bi、bo。看到坐在后排的郝叟老头戴着眼镜,捧着初级课本跟孩子们一起拼字母,听着他那古怪的声音,我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的永远忘不了!

收起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

全部展开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开始检查问题,当叫到小弗郎士时,开头的几个字就糊涂了,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看上去挺难受的。我说:“小弗郎士,我也不责备你,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人们常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爸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我呢,我不是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后来,我谈到了法国语言,我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我开始讲语法。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么耐心的 讲解过,学生也从来没有这样细心的听讲过。他们好像要在这最后一堂课上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语法课上完了,又上习字课,我发给他们新的字帖,帖上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学生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我坐在椅子里,瞪着眼看周围的一切,四十年了,我一直在这里,窗外是小院子,面前是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长高了的胡桃树,还有亲手栽的紫藤,而如今要同这熟悉的一切永远的分手,怎不叫人伤心!都是那可恶的战争啊。 接着我又教了一堂历史,教初级班拼ba、bi、bo。看到坐在后排的郝叟老头戴着眼镜,捧着初级课本跟孩子们一起拼字母,听着他那古怪的声音,我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的永远忘不了!

收起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试用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最后一课 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的改写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要合情合理! 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部分内容 《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第七课,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400字左右. 语文课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 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用要200字 把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少,主要改写的内容,不要其他没用的话.要求自己写的. 都德 最后一课 赏析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语文文章《最后一课》课后习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最后一课》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最后一课》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最后一课》作文1.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称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2.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最后一课》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该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中,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要认真点,别乱发! 《最后一课》以韩麦尔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内容 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