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48:16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x|ivȶTr* uX^ ୻&`: n %Ir }se9FR(v?Wj:|9"n?v*_㒮ڻeYcj1S~G6z_ts-?zQ}vs5x>Ƈ;;^J'8^t'ylyw^=XX'G^ƥ;Ʉ H-OMƯw  HPn8\*>YZ~BW{* o=.Ò-,{ [ժ+cTnzzQ5ܗὊqB!H: )7ޥZ QvR5܏~3=E07XU嗻f^{j[Pr3Cըa~L{Cw*]Wݲ9v`)A45Ь';:-RՉCՆ2rE6kK-)>B`Ċ-&Y [.KU3}mFi*bTGCMR]Ϳ^zS|}AX*Ts *XjtCK9qob./,F&& z#2y[*nmw1j\@Ztc "A`^0(2g៹ƽ$WҴ-` ;4:r.g@L5nAj٘7Ǘ^ɇ*CA4F'"7psЮҋLHl(Xt1 ̚,w6Y\RS*%+ҙ F8! ^yprK%YZ1GzY~zEg":Uڋvy^F}?n~P*Շ0>4J A&3FLu^!4^l o!|~A%K-GCR?4V< ]#5i'S0+}!+w<؋ E{MV'.Yr]saOxtc:căc'*"q04[,5 ԏ;Kq] f)~ˈh>RC@c)~oS%ӵKp 7I7/@cvABՃOi deȻo?QϥUoCmPάw7~;.8eR{>uQ*<^ ,3t(51YQp8J|#X}4kC +n}EnskqP4s }H[%| |6 d9j4 X]6'DoPAsD?Gó5YST\8i1-H7չ$\l>*e'{TzԳ}5Z?(OVC08 P I,Q}13$`B*Wjx ]W= zѠ;o{/zFq"ϗ `nkpV'3dWot!t4-;ê:xFUx xvWr 9F]kUrAڌ0ci1nsI6%%#AD^{P?o10NRTѰܡDe:U |u kiWlY)sʹRO ^Y $a0] rSn:2.I).]fmG.6ж9f#A~(N^>t.Mk/s)@թbvt7-2|&h&q _'BnWrFngU#0Q"LHJ36`p"M1Um'vz7д5 41\|f ӯu6epŬahӐBƴ-oz kj!%jn7TG)KϾvk4…DMu-ƺӿTPsƵ:Z0$< BJBػeCl,TæEtT[qr;+o%_-ڒx bo.]VqEUlTꓱAwӻh Uh5ש,n2 ѩU*ISB|| v-!/ 9)Ht~inj!|0CBvHҞ^i=L=%|cݭm0B|bEܰz4LZM 41v[!ff6tڜ v+<.{@?\b*8YF0<<6AE1EhC $NGv)=`A|5g:&Nf.Sd ܞLQAeQBY\j IX65vߋ2J\g%^ zVTV*mht2*#7{T˶ϔpQԍ$˜L0zC[RRj;^9{jX/\0\0.Ҙ3N49K"ZJUUAԋ:%{u.kފ)'u7 Q @F5hPb@nbwl܃_Xj51&_g遴%aY_yX!Z0U1X_m hy3oG#::Յ@VSW5 oTi,hќkx&JQe=grl@L πl;F Y'/R)WQf+RFJj{ۘy4ufj9xa;(Ў@S_s]߁lteIpay5t~7X*IskEAxۗӈ];,~) $GHѤJoNT[pFX) J[-> i1ee $m2 ~mN݀>(KՕ*. ]ґO`8d~V`HRu?u9@@\΅GKޢ2 eĦdΎ@A;#~=6  mW)vh41Ve3awtoA-["qԠFpn s~s[1FĆNUMH4,ݺՓVR4>^xY.bs(/~36pA34ܶԂؕ\\g/sj_:q\J3 @ylv@Pk!]^0=Qhن,-ADup6xDqM(YóVu0+z_D=hS7ҘQ|$oLDLФts:!Jﻞg`nOH9Y$Alxg/$wG:O~WB-szG}a5S]}jqW/9:'GtwBZR/KgG%5DCMDWz^J K22a/o x"ھzd.s4G+: 0xSI=o&fMTz({Pxu"iu*4ؠI}lF F@@Z-,2<\9m|zzN!jY٢ ̆~洤le><%m +Tj\_TqsĒ$&b?z4">'3^a"GnD5F+[Ro;ڀǸTA? (s8w-1Ʋs^LD qXegKĸjb.,\٠M!} 42 -@*Rɠ/vh B1Oya hG{xsS:LtCMW[qPfq fsipuH$jD4i=nC½z +W6ˢ̄Djߠk5Vʲ U611 1@ُ#u`,ڵt:z- gID|a8{xV//bgӴ l 6HW)O>g`U=,.l`[^r='S4>% ]d- Hz$BI첲u!meR 㷧ۓ%>X(#SV4Ki@XO3V[l8,B*tx,57nXLv wݷ>HBS/E ''3a<6Z%&@4 zL]F ҡQݵXbZ%v<$Sl  گE &f&TCY26윬&!]3m iR?]ԡH )~۲Pvd4~^G24(ssȡXm nd+ kW}2E%3z<ݶQR>ah" 1a'c'Ǘ,RP))s<)86̩xPnH6LhS_f`p1u0w1ˎCZlqaPx"J LRAjtnzlϳ :C=( CA?V c3gnًoX[F.ܻ9uS`)BxMtMĐ^͡5Fзkߝ6b\ EbMKg %g]f#<:`-?=Tzaw?  I#Ƌ}8MŒj>86pm94f/ -”7ψ4T;tuv0-)2Yx TBC Y`8YI ?Zrw)Hnx,V#R w829zEwJ(ߪ'$:fB|塽W2m`cQVryuLA n$=c<afKĻ\脉'KvUM=={mWsݶǣ[I|޽~:ܕ"]:GG۱G1(ߏ;IÓi.q|pPj0sxĠKN1P,|fvl(S 4'q0LZx #Hѻ6JHn̳,vDP5LGKh91?Ę3#?mX_?NEc13.JnSjeNp*.%mPeij) V Y2; N~Z?9W4 U n{&VutFG.仩5 *ވ'_T3AE;Y;ʀ(t>b̗j0ȂpC3EZߙQ//n/&sY=<JI+PRmKU ,IƜs:A^T ΎϙY,u-7F/enga A4I<%2ǂp!/pm~ip}{{Ё&'+ ⸑F 69jdBFF} N0?EJ{A@vo]._NX ~'m!l(1lmF}>3s CͶ#r3+ZBL!͸$Y$7Q3'?%[&u}_]'68Kz(v&i@? tz,-H{`p³uPlnr&)pg<ޜ=3Gag}"i#)es9rb}P 7[ |x7X 8 ?ȿgW/v&n(Erb&K5ynF1 Yx +o:>>eJdg# )^<&˚د::ÈQ j>Tgqo tee2"tp )SꗦgCT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个或一群文化巨人,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竖立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让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这些文化巨人中,由一个神秘的人物,他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一种博大的胸怀,他探索宇宙,揭示真理,针砭时弊,预言未来,他的话穿透时空,如雷贯耳,发人深省,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回响.
  这个人就是老子.
  老子大约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是周王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历史研究院院长,一生看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是那个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思想泰斗.
  然而,老子一生未曾动笔,他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客观事物是活的现象,语言文字是死的东西,因此,语言文字无法完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不想让自己言不达意的思想误导后人,只是在隐居的途中,过函谷关时,遇见星相学家、海关关长尹喜,在尹喜的恳求下,才勉而为之,留下五千个字,然后离去,这就是千古奇书《道德经》的由来.
  《道德经》问世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庶民士人,无不喜读,被奉为至宝,风靡两千多年,历久弥新,为它作解注释的人不计其数,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根据不同的需要理解《道德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今天,仍争论不休,一种理论,会产生这样多不同的理解,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那么,《道德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老子在他迷一般的书中,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哲学巨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作为哲学家,老子首先回答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由来这一哲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宇宙万物产生于一种被他称之为“道”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无形的(老子把它简称为“无”.)然而它创生万物、主宰万物、支配万物、驱使万物,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万物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而是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自然演化而来的,从而确立了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神论者的立场.
  老子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还发现宇宙万物总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着,充满了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向对立面转化,这就是所谓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把事物的这一普遍规律归结为“反者,道之动.”一个“反”字,道出了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奥秘.
  老子对事物的这种认识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他认为: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既然事物会向对立面转化,我们就要把握这种转化,驾驭这种转化,凡事不走极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见好就收.这就是所谓的 “去奢,去太,去甚.”、“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从认识事物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到认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再到把握、驾驭、利用这种的转化,构成老子辩证思想的三大要素,三大步骤.
  由此看来,《道德经》首先是一部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巨著.
  二、王者秘笈
  老子崇尚自然,言必谈“天之道”,他经常从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用江海、山谷、木头、水、鱼、风箱、车轮、弓箭等作比喻,揭示自然的规律,阐述深刻的道理: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善若水.
  治大国,若烹小鲜.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降甘霖,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
  《道德经》一书,无不体现自然的精神,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全部来自自然的启示,《道德经》五千言,可以归纳为四个字,那就是“道法自然”,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和灵魂.
  老子揭示自然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向自然学习,以“天之道”指导“圣人之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存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老子在他的书中,经常提到“圣人”、“侯王”、“万乘之主”、“人主”等,所谓“圣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帝王将相、明君圣主,他在书中,或谆谆教导,或严厉警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成功而不居,是谓玄德.
  受邦之垢,是社稷之主,受国之不详,是天下之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也;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此外,他还对历代帝王秘授了一些驾驭国家和臣民的机宜,比如谦卑低调,礼贤下士,大智若愚,深藏不露,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等.
  因此,《道德经》也是一封老子写给历代帝王的言恳意切的长信,是一部王者秘笈,领导必读.
  历史上,帝王们不仅爱读老子的书,有的甚至亲自批注解释,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感悟,流传下来的有:
  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道德经义疏》
  宋徽宗的《御注道德真经》
  明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经》
  清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经》
  三、兵书
  老子是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他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夫兵者,不祥之器也,故有道者不处.”但老子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人类在“大同”到来之前,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准备战争,研究战争.“以奇用兵”是他军事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结,一个“奇”字,涵盖了古今中外所有兵书的内涵,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人们把《道德经》视为兵书是有道理的.
  四、人类文明反思录
  《道德经》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是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目光,揭示了科学文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根源这一秘密,他预言如果人类的私欲继续膨胀,彼此之间继续争夺,如果不停止对自然的疯狂破坏,总有一天要毁灭于自己创造的文明.于是,他逆流而动,呼吁人类摈弃科学文化、道德礼仪,回归自然,回归从前,回归蒙昧.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著名的“愚民”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夫使智者不敢为也,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就跟“无为”不是“消极无为”一样,“愚民”也不是“愚弄百姓”,其实质乃是“朴民”,目的是实现人类原始道德的回归,这就是所谓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还论及直觉思维、养生、选举、外交、刑法、建筑、教育等方面内容,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却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五、百家之主 哲学之父
  老子思想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不亚于孔子,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历代统治者表面上崇尚儒家,鼓吹儒家,暗地里用的却是老子的一套,这就是所谓的“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以及后世无数的诗人、文学家无不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像一棵参天古木,根,繁衍出孙子兵法;枝,延伸出韩非权术;叶,化作气象万千的楚辞汉赋、建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在它的枝干上还藤箩般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杂家、阴阳家、武师、炼丹师、和道教方士;他的嫡系传人庄子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理论对手孔子把他比喻为龙;中国思想史上大多流派比如墨子的反战思想、荀子的天道论,都可以从老子那里找到思想的渊源.
  实际上,哲学,作为诸学之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任何一门学科和流派都可以在它那里得到启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老子不属于哪家哪派,而是百家之祖,哲学之父.
  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类交往日渐频繁,东西文明相互碰撞、交融,老子的思想很快被西方所认识和了解,当时来中国传教的利马窦等人,左手捧着《圣经》,右手举着十字架,要来开化“东方顽民”,当他们无意中打开中华古籍,一下子被吸引了进去,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转而从事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华古籍的翻译,使得东方思想的阳光渐渐西移,照临欧洲大地,直接对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到:“欧洲十八世纪思想的启蒙运动,采纳了中国哲学,‘花园是中国式的,室内也是中国的装饰.’卢梭一谈到自然,便使我们立刻联想到老子和庄子的大道,就如同我们一提起伏尔泰,就想到孔子和孟子,卢梭和伏尔泰都分别受到老庄和孔孟的影响”;
  德国三位著名哲学家对老子也有高度的评价: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他研究每一个命题,都按照“正反合”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他说:“老子哲学和希腊哲学共同组成世界哲学的源头”;尼采读完《道德经》之后,赞叹不已,说老子思想“像一口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谢勒说:“迄今的形而上学家,依其伟大性递减的次序:佛、老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论中国哲学》);
  有人问列夫—托尔斯泰:“人类历史上,哪个思想家对您的影响最大?”托尔斯泰回答说:“孔子、孟子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老子的思想对我影响最大.”
  印度当代哲学家奥修把老子跟马哈维亚(印度耆那教第二十四代祖师)、摩西(犹太人先知)、默罕莫德、耶稣和释迦牟尼进行对比,唯独钟情老子,他说:“我谈论马哈维亚,我把这当作我的责任的一部分,我的心从来不和他在一起,他太数学了,没有存在的诗意,像一个巨大的沙漠,你在他里面碰不到一块绿洲,当我谈论马哈维亚的时候,我像一个局外人,他不再我里面,我也不再他里面;我一遍又一遍的翻阅摩西和穆罕默德的文字,我的心里没有钟响,那不会是活的,如果我去谈论他们,那肯定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一件事情,他们过于算计了,都是极端主义者,他们漏掉了对立面,他们是单一的音符,不是和声;我谈论耶稣,我对他有很深的同情,我愿意跟他一起受苦,我愿意替他背一会儿十字架,他不会笑,如果你跟他在一起呆的太久了,你就会失去欢笑,我很同情他,但我不打算像他那样,我们的路是不一样的,他是好的,但是太好了,几乎好的不像是人;我谈论佛陀,我爱他,他非常美,绝美,美极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在天上飞,没有留下脚印,你无法跟随他,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我爱他,我从我的心里谈论他,但是,仍然存在一个距离,这种距离永远保留在爱的现象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可是在怎么近也有一个距离;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就像谈论我自己一样——照出来的是自己的脸,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的心完全跟他在一起,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
  因此,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对中国文化有影响,对世界文化也有影响.
  六、艺术成就
  《道德经》博大精深、深邃玄妙,其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也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作为论说文,《道德经》论点明确,论据有力,许多结论都具有几何定理那样确定性,不可动摇和辩驳,有正论,有反论,有归纳法、倒推法、类比法、演绎法 .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写作手法上最常用的是排比、对仗、顶真,尤其是他的反问式排比,像层层叠叠的波浪,前推后涌,奔腾向前,最后砸在礁石上,又从礁石上翻转过来,溅起万千浪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邦,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写作艺术最美妙的部分是比喻,他用空谷比喻道体,用水比喻道德,用婴儿比喻得道境界,用烹煮小鱼比喻治国的道理,用大海比喻谦卑低调的胸怀,用弯弓射箭比喻天道平衡,用女人做爱的风格比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道理,在第十五章,为了描绘古代得道高人,他连续用七组形容词,形象生动,出神入化:
  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这就是《道德经》,它的美在于比喻,它的妙也在于比喻,奥修说:“比喻是什么呢?如果我有一种体验而你没有,那么我怎么向你描述呢?唯一方法就是比喻,而比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所以,像《道德经》这样的书,你是读不完的,你可以一直读下去,你能够继续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它随着你的心境而变化,它随着你的悟性而变化,它随着你的成长而变化,在你的不同头脑状态下,它给你不同的视觉.”
  《道德经》用字凝炼传神,比如“以奇用兵”的“奇”字,“建德若偷”的“偷”字,“反者,道之动.”的“反”字,“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的“怒”字,都是神来之笔,或内涵无穷,或耐人寻味,或形象生动.
  《道德经》采用的是诗体语言,文章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时而如春雨落地,时而如秋风扫叶,时而如断崖流瀑,时而如长空霹雳……
  七、以老解老 以庄解老 以韩解老
  本书是笔者研读理解《道德经》的心得,也是一本关于解说《道德经》的书.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它有重复、有强调、有呼应,因此,笔者在解说《道德经》的过程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章节都要放在整体上去理解,让它们互证,自圆其说,以避免“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用《道德经》解释《道德经》,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道德经》的解说者数以千计,笔者认为庄子和韩非子对它的理解最为精到,庄子继承了老子尊重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虽然有发挥,但其主要内容不离《道德经》的主旨,正如司马迁所言说:《庄子》就是一本《道德经注释》(明老子之术);韩非子专门写过《解老》、《喻老》,对老子教导帝王如何驾驭国家和臣民,也就是“权术”部分理解的比较到位,并结合申不害、商鞅等人的研究成果,终成法家大全(由此看来,司马迁把老子、庄子、韩非子、申不害放在一起记述是有道理的).加之庄韩二人生活的时代离老子较近,他们对《道德经》文字的解读不存在“古今异义”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解说《道德经》时,大部分参考他们的观点,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二.
  纵观历史,解说老子《道德经》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唯有庄子的解说最为精彩,流传最广,因为庄子采用了意译;近代,翻译西方书籍的人也不计其数,为什么唯有严复的《天演论》取得成功,受人青睐,也是因为严复采取了意译.由此可见,对古代典籍,采取直译,咬文嚼字,不是聪明的办法.庄子说:“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读书,关键在于理解语言后面的意义,而不在于语言本身.因此,笔者解说《道德经》,尽量采取意译,部分章节采用对话形式,参与对话的人物有真实的,如庄子、孔子、韩非子、李世民、康熙等,有虚构的,如天根、庚桑楚(借用《庄子》)等,但情节基本是虚构的,许多人物不在一个时空,如柳下趾与老子,李白与老子,严复与老子等等.意不再故事本身,而在于通过故事表达思想内涵,这纯粹是一种方便,读者不必在乎情节,借庄子的话说,我姑且说,您姑且听.如果说到您的心里去,博得您会心一笑,那就是我莫大的欣慰.如果说得不合您的意,您也不要焦急,希望您能心平气和给我指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如果您能更正我的观点,说服我,说到我心里去,那将是我的更大的欣慰.此外,在每章解读文章后面附有“延伸阅读”,主要是一些庄子寓言、历史典故、生活事例和新闻报道,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含义,增加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