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的背景和主要讲述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32:33
孔明借箭的背景和主要讲述了什么?
x[n#ɕ*.˳ [f03a3?U\%JZHZh'\'Ռ̧9'n2$ec0pChȈw9Q?WW֧ye5~ϩav9ݛr$8~}:QZg͈UY /ԩj%hYSj0֙WLc}"C݋uU:Ff;r_-gr_1>~Q>D rQJCrt΍"AѝnLӚWm|zi|q;xiZʪD}9J(ZM܍wO9jtrV%uQRaꋱn<@Pti yT\UVi#k6 N&刻8]$+T|SDir|ik-guEr._BǪQ` @`ܛL!0Ǖ6f4[-UGT2;Y&FGT]Ǧ;G ?/Gw6*S*3hg9jJTھ6t.?ktD` 59ha>eZ/6CYOѹQ Q bsi[OﱔjuZvJLe>LnUNXǴP[l{oK1]pBFjjED#hϛRQd|v:u^]GzӼ~E8CMMq@{ήܫ{ُ~=rf:s N:YOG:7BKLk\!h@8G5P=5d,E(_:{Po֝wY&"IXWߠ/،3t׈xzr.ҝy*>-2jB0HGk뗻1c^!NeH1BXh9IT~; ĸA!ݟf,f^R%`skE(-RtBGQn' h+VYDSŎ9`F@r?Bv_LV?T8i6ķg>ʗ=Cۺ̕þۺdaֈ޻/mƱ|O]'OH KDBp_y{ &`z7RHQޟt> ɉ4LI؞U.'?Z{Fb:5=,H6ČA찾jG-r`cEk&b ZqUqrr`@`UA7=̭64A}9?W|G{0O:pe:X %old@U얓y+͇a v|@'Mx7CUBI>\-Vֹ?'tB nZN(sa[߃jxqr*jZ^?Zz3`n" ~ /Kʣ^mH Jpx!ݮ/tĹV^ ㎠*\;n $8}{b"B6r.`ShF[}1J#Qrݜ\(8r06޽PM(LQ] ӄ`E3"AN(;U!#}[ѩ>J2&AtR` 7eXzu? *mZ CũŎAw_'C&Pفc#tEs}D4XUݨ}W[b{gU =T/,:6GP-Ĉ@8 ^a7{AWNfϳn8xP:XJ\ '$2g`^nDl0ݥpkJ]CH* aT> OYz3a%=|$'?J0#3uuH&D,N%/X9W@FޫpB-\^_o?~LƽPkec,,\Go;-Ҍ%a޵J2[fX٥(I#$HRqc~`?72kK]G)d@Qg?J Ƀ^ ˵<4+kdEfo9;'$Ǵ '3=VLM&ŠDpL2p@@: tIEnvɡ d5c Tvf^W [EzJHB0@ iB7ܠvV8$,yZ1 c eCfUY#L٥ E$䝠tTc?xF@}0XWg`( r?LO V;a /ۉcǀkTlu~aO?>}Z#g5mol;ea7X&#d_[T4cqx62B'۶j<7Y!ScxϡrT?tQ`o4(T]1pe6[$\Z8C{w9MvQW|TO]|Gq6z`|+p)b+fTmrbγlQ '.k)^kyn7c- w?؍Ͱ2  L4%C wPuX7(B0,x&M&7?Cng-n9VBġgMA_<4tIPn~aXRz/7us9i/UaMl8'Ǯ O샍Yo1W"6)'e(b`Q6 5i,=|(v9Q{y"F,OQC52>Vᬙ}&rug:Go0I`)_=L8@ZH3"^$J0$1p&8v/-32 &B&M) eMJ BxoDŽ]`L~!cR.ԯZ#iNvtBCW4mB}0\n|l$a`v"vgrh0ĩCR.;`>4b͕<C7:%X) $VXgoL@8{YQS ]0r:dsve%UNqbXz<=ؕ`vA GL|YS'cϢK<\ȧ_ jOGݏj6P+@Y7chR B6 `s֖sQvnە5X~c9QlaQ]+gTC rvu~?(rcVƯ`. _u8 Dp T׃9 4{zP`MebxIaLCeea}֍8E>lwf#BO {5=R[rd 89b.[YخJ/KBRZl?YĂ*^i_pt3& 0'QPK3]ad@~& M>ٲFUÁI˟MwCYN"<p^e<+Ek+01Ql@JY0S"{պsfUAڎ*ZChws/GtNҀg#ŚD5ւ$k=[հ8S:4g2pbѹ=6\b]Sӷ@M`>؂.S?D U4NN-]0= pJ ҕBZ–1\@| ]8͘&a(^t!b^ r^1s*bRWYQa4e=5$xݱ:6_RT;\- n2י+=DBs+jk^HD_^沐PtB9p@8zq 5k2nEU Ͱbۚ!{e,:Z7#9t$1WCiVɲ*0 lMIss6 w܋g8h'B_,~nvu?ap:\ g<<6_U zL5+hzKoxYU+>2E21(ފ(lPy$l^lulEd_e 4tl>%g{쏌ظw. c}^HVÔhrkC}|Vm^@w>RX ΤNA0<l0XpCVMaPFOP!C62II-bpvGvu

孔明借箭的背景和主要讲述了什么?
孔明借箭的背景和主要讲述了什么?

孔明借箭的背景和主要讲述了什么?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入侵的曹操.孙权的部下周瑜和刘备的部下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敌.可是,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找个机会除掉他.
周瑜对诸葛亮说:「军中的箭不够用,请先生在十天内造十万枝箭.」这根本是没有可能办到的.
怎知,诸葛亮竟然一口答应,还说:「十天太多了!我保证三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如果交不出,愿受军法处分.」究竟诸葛亮有什麼办法呢?
诸葛亮接受了命令后,准备了二十只船,停在江边,每只船上载有三十个士兵,船的两旁放满一捆捆稻草,并用布盖着.
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有行动.
到了第三天的深夜,江上忽然弥漫着大雾.诸葛亮终於行动了.他率领船队向曹操的军营驶去.
船队驶近曹营后一字排开,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听见战鼓雷鸣,人声鼎沸,便走到江边察看.他只见江面被大雾浓罩,白蒙蒙一片.
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命令一万个弓箭手不断向江中射箭,希望乱箭能挡住敌军.
太阳出来了,雾渐渐散去,诸葛亮下令收队.大家一看,船上的稻草已经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一共有十多万枝呢!
周瑜知道诸葛亮用这方法得到大批箭,不禁大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的确比我高明!”
追问
这个我是要给老师看的.所以,这个我觉得不怎么好,改改吧.
回答背景: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入侵的曹操.孙权的部下周瑜和刘备的部下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敌.可是,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找个机会除掉他.
主要内容: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

全部展开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收起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