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故事,做摘抄用爱心人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2:50:33
周恩来的故事,做摘抄用爱心人士
xr#I6*99]TڦEotľrAI,.p+wG$2g2ce@/Ǐ}ڹұkh; "*vwtvٿrCSuq?מg^}4)lG ^VOoJzkUͭf9 ~OQu=]iGTAMjAYV/jUyO'}ZLt5i}u4HҴ&ys@]<*U-uRAehA8•Ȼ%hN9?:ۈ<GHh p^.;*={\VW'1;+mݭyպ9> cejyDȽ3}tߣu:/B>2;X#ζNV-N"nV4臾c3=bцlM->lRIJ$҅>o }HJ_t 7@ĕ%V}PЧo9( 4p\^㚾Ey]B^!߃Pm]]G^~NĂT /NbsIth9t)bn9;O*ղ$$ҭ UD>rZ?; 9]J8IYIs8>?ǍSheJACոI܎ڎI& bFD%{9,=z*|5_ = yUJi'g9e"D6. '4*߭f3{'z9 <.Int̝}9~`_R.i;|ں{f+t#tQpG{t We"uӱ6|6IEgN9$:NmS.ĻLi-T9ŜW"Y>* h;ԃ.8x׫Lȶ?Fu3BD pK [yMMKq>;Gi~h|K JtIPX+GM]omHZD-)p~E,ʌ>/N".kíCgNgI69x#\}44++SٚBu'ENDT٥By3cyԩW#6C z;&$kH<!RD cJ<8ϖZ3:R^FA[t@u3jzO7EO%2W+y~#kffrAuƩ=H^;jFtڨ8}&uE) !DCV _b / GEζ8ֈE1CmeLPG5C;AX̡P :ḾPU34ɆәlIq$bq~#br`tT$q& )tQ:/bfdڏ.$*l F mBX q:Z@8CLHq 2ډXA6O/ -)O^`8eWq7{0ѩ?:wpN?rNk `+: 7Ws yx= K -z_XF{gfwv|-5CXܢC#ۮ[b~ā5Z Rr'¿ ($J04Bx%Rk Ӈ6z h0JD?a1n>G'#n"хA|]Z%u {\aduO͆C9R12ׄ07EIS4*9g yA BN5J*,_1M]c~*IC (x4 MJgoETѡ#*CN?;RԀ^.@Fng^ovH^l4ȻTsORv H$ DPb[AS<О(yW83Nˉ!t7 9׭9O l Ѐ1QF8YDۇPh^8ܪN`Ny/掮~Y3~!V<ΘZjzFj|LǦWPSGғO 5bPR)؄J>yH3=,a`E\MT܍fj4|:ۈYxh`a;0AI@uiQ+! VD`w6"픡?uӰ'C2ݶaz|e‹6b]$Y-&O˞iA %Gd1 DV:ЭYA#2[lGY6sʳMw'cg *Dc@6C1fFekҰ,&` C(vw&!K 95-ty?[M.:ݗe/T1pC_WDְ>pYW}uaO@H6=^D} JknH%xGNG-Ϲ5˜ B,32'V#(؄dYuxt8* Q|U~tY &w#lO7,`*pB6'ftM}?lR!-B\ө&)t@ljmGE ^hG-D9}X>M}h0,"* =DNxbY)k%)kAGNB8<1|pF2#nϰ܌ s dF}Pר\ٔy<r<&EPo37n!VƂM%D[+ ":).0(G2l V7odv^s[X $T%2n4Jʑn_Q0X-F'2WG0C*+Nmۯ/C $i)3@8%p|y{S]fgsH .$sYyL "(TmvS#EA6uH|=_wƇ {:|51<%˺dTNz8@XҎT 6)S$,<@znRVCՉʧ \&,6DG_*ͶEdZS(p[f8,eW$%V MΠoo@"$DP:og#ԟu_O29bSj,b!ơDip_9F,"OwOKK  |8BwB*._<1)KGnϩ8ڜ btH"rh#c.&͋i[lGK9&KdHXp{ Ʒ:f`PܫBCXDj\TiRIr!Ig:%mմf0b}SLi0lax?>x}›*]:ځ;Nnj;L9y\L?T$*p€[jCբ&t^2_78"rK͋ypͩsq;61 /_x<+fYD[>{uՒXc:^la 9ZwYy@O j|$|S>g+:gh=DLe_:93X2B(C^S&9pJ~;@tjllX 1 :E5Ww42EA? t&F G/&A._y\91b{t|Ys}9̅NLt~G!!VIBch =,7Hⷦ'i\?@$q@ in[j n%"`]Œ0Co]8jl$4E n5tm!!MmYiiNp^1!H#M=}J|ۿ_nj#heuD'yw+.n]x&3r  "n8̛8~ӡ%gX1{T"/ssNXSZrMZmM玺Ћ슎UF$зL U_O:ǤisS3:uGWy&(؅!cN&K*^s*gQ$t[3%Y8{qy-ٲZ^~֬JvYΓaBxΌ%5sh˄Ns$F~%?3Z[J2:G.ź`5

2q;u3R[%0\<>AD /iR=K77FTqfX|Ya4["=Wrcr a= Qm 5]ޱ#h4#1TaZ&.,MVmi魘MqeThHج,Ka_m&%UcxyF8L*FSahlGd}>>g|`m2<*)P4EnQep'^jrse7 TϚIW˵e0K󪄫aLGeEvƉBr$Q4mJEt O7W)}rNg&% T:y&@/!~P/W7|qIb.aS#A ,?Hw 5-Kv~ l= (=wPw[ 9U%ڶX-` `S !S;^ ubCE)+ Dnb>"%90nn="{* cU13:'mLfAT"s& f㹏Ng SpypIK\nzFvNNQA*\X!!`fn%Gcb! hDYOf[ᆆBK BʟsN7Ӊu&T'GJlXZ鈀Bgj#xw`o!,Hrtj^ɑ8ya]as~:8$#LH4-Yl 0cm¼ ,P4zFj٥]zXN{o usHvT[afj`I 6E] y}9>BhI3rym #FbOö;ݕ5S -~eQ RXpagqBK{NAS qB->4t MIEaQјssrؒ?ȯ}Mf{I+DΚ]٬6w{"6 ER;$vξ΄8QGc:BC~I%?`Ig]]l.B UiGU~&# YGߧn>USߧ.3}ш_~@x.2#m>BKQ#Թ/xsbe/ ܳhDXtlՄ%HM+Kю@9G g=f9SJ+ٷ1sk1:Pt"Q <75QL N/I.ZѻpG^`Nd%ia"ڶMy'^):3>Ppt{6X^Z(Z(~xDD3]CRBȁ.B .&6T*l ӱt: )JznӜT{AL Gb0psmƃRs"RQ!SCjydjx25X0< bhjgH׳ZcD*L n(Sc du NAR$p}4 )eFAhQh;Fm쏜Y`1 $Z 4u,QF``^g^4O_TX]:ҳV 8#C)?4< 2MG1ٸ;z[_,ǎ.2ʼz$YGϲlؠ`9)PYB9#r*BM ~4B-m4&F\Kba\ h!"+gkPٖ<ϟBlŞHT!a=Sڈ|I rEDLVftB iUoF4:iRW%:{7'Oyh[>RhܛqUWӞ2w3qӤ,UWnWs0qa<þESH+<ԞFA˔cIrTHrq 6G  rAp(,aV0 Խ$PI)}(DeVRŤDBU`2ķdk6nq!uت$~ΎsJ'=%z☇,;,TD@YZg8w 4eg_\@@X(}^N$;6SuXUkO}pl4yZk~gfz8w社u-f1P=(W6 QHk`}N^;vAyL1'3ih ;G%WV%ګ$UjTN%P ,.aQ7#X-W0d,mN%u"P[dWҕ+!_@c@ڂv궻d{2/ֹž! %wDA}r5L/b6h28a Ƌbr,PSm gȲwy3/ǎ%_SQL13а9uvJV+HܗeXH:8m,ͽ[~l #wMPBqzFhGp'AB\e#zq|KEw׌yxCk=n8 3/ȫ cbQI:1iH!ˍv`Yy+97|ފjo-!j{ލ!r6Y"`+'`^0B\l! n^nG8EgcwR^yJPrH0{++Ipc"M.9J<m1TS\n.7iabpYT>>FFs_=sG&2F0rB(b|WSw~?bB@ )5^V]W͎,Юf 8yɺ|pqrBxtJw^-ɌB%S掚$9,v"*gOÁ iXp'l,rg3ꆤ^g9sAk@[H-u_#rk5 5\Q}f\$PR556'r-Xʫ^[:jt8;#CLOr@(AG8 bɗ/>,I( 8Ӵs@{5d YN߫ǧC0S:flsTÉ~lu3H)d>NBi|8p`})Kҿx̌ a/2 H0߭'釥- %#EycZQɁPD 5yp΀l]<N;aXd잀WCs҉Ot$:{&B;*Nf1CwbhM+Kՙ}s.;LBTKdL8 c=SWv¢ڞK. Y{TX ׬]b(6= EוjNp3|B0dS7GW#%賱B lߦ D-YA%x>DڤI ÿΥ9B9}X"{3A"-H.<#t&ߞf,QoI5)9oK<,S-$غ_d~ T+ls`|BFKTml{2vݓ`WhګǧC %Ám} jd 0Y/=qgمn.AD FYpe%5t+ $4gm t>"zqЗSXګCNms*l*Pd7-a:KBl:82="fSŹX1 d}[dDD$"glnMmxb>׿v od.e~2-j"G*8,XQ钰҇э39*(5e6y#|9p !C7!b5фո1Hl1x7RP`sɮ8B1lBu}`Jf7VP#4 S^VZV0G:Qd5W/J1wB[4ZFa%}Y Nw= @L:]F'!]bPyZfA*[-d5+8=@>D*T'H^(혣 T*!eՋ3Q 1>/lvtIDZnj<&)}6EJU{?nK%Ƥ5:Bs0!!7=wӁ qFpl T [RuU'nŐ603dp-90PuJŒ#j torc0XJ_;Q睴L~ FckvKΣ 5?Pzcl{iT` ZiU^dKxuӱ Ew6p/WƓ˄;#F_~˕<iw*);DXәk}p#BOeO@Y%ՠQT@n!O[> 6M Z~p-Z>p}"rO?o?wf~7 n,Y5񝽱^%KXB㾷?|!sGd TO֚ySl[zeݲت DW{3կKQ׬ϽÎ;:{W=t é~_ثq w {=65%oA0zw[sW?Azr xoٽb5bqW1TbWb4o/f_0& c,p3>cx?Níncŷ^ w{o:H&V'(ܡ eV٥ a)}SH>W٫[8WReV6{}ɿ۵I9Է ׹lmzmVɷs [>,_defj>ff]<_g&pG3inͮfV<{ J\u7ËںXoDpU↾ :Wıj^:D=gf(I 8!nEGo ԑ`G- )Κnݺ7rф:)2܌hKZ5W6>qI`$H ̀0T~ȊIi%JKFIvq3a׮J>N'v^`(H "1 ocB)|<6BX0<NL3v~$UHaRptstF1xqq{ЕK;VHO>\>=p/ _9)FR7#A] :N WӇE.XE:T¼FGqIsDlzJH^8٦'X^lLy68ݪ(rlLֹ]0)~>eф3a{ZCAl@ȹ ֗ w4SSnƿ vBta-`MsERQ7W.hOa2]} cPWm.&D]֡E ow(0`M4إԛ0WfZmc&F8%f4#[:`}F4)#;>&4d8_xѸWM&CN` {(xO#cv!"<+2Xdy c<"ww:yd [9ш0h,f঒r_=O葔Ad &a"T\)Sy}IAR'Fr4i{Na:Ek4̘J2OF (eQ:]؝ًaP{tN1n2#]Z;8'J$b`Fec'%MHoB{CO!yZ%ILK{.9~S^=a:,[`#CB@%6H3K= C]iOLCL(r!{7'Y8,DWN ݑcm`AP~ڕ ̸ \vNptz1|waqs[Mל=tǡE:9^bNkVp8ǴᐎRFfCXdiz-c2Zi4| :āfa/fUf}!Z ##l`r{4}P^a? GmEO3{jq^4" s;E: i`%)R=c*bx4ќBHK7^=j7uR270pl܍;>Oޱ gBHWhO 'g}Hy;-#Hj_ @wUB\7޳s*8CHc/Pll@?kGbtsqMMV2(0 wk #XY]\;1/?iIvu ZM̤ 9 Mu.+%k"'Bȭb~qw<$HQn{2BXdӬs)nxdZ-"N I54юs24+GK5$$ Mad!.-怿*lM$^-}Zc%M3HD48ׁmjܓB!MG39[Eʘ~>`K$SoCݪa1c!n;/.2. :y]Hn%p?=H]='١qk.׺zbl:Hr|+G1Cx0cLF)Z y591l6Z=@F.j*rnTD^QhFEe d /1/"#33vsޒT<a(Cl%)af#Xx)JHab]\Fb`pL'n*鵐k9s8sʥH^ncUN4ObG8:k*'\! /BDv2׬vʋ(?cU(JIwCҤcP5hulP@H4͚ηƜouf¿`Jψ ÊʄCE"(ؗv*"gu2ܜacx`D."  (jB ǧE,P >Y`ji`JGR+`ұuQWݶ2fPl^!]E[1Ň9Pί4f38Q^7'Q@ahTΨj+ྜzGW[_ǟ\78YeqT ײ޼-F'>I =F8 <32s˝V!/c..uxu;^)zWrI:jP JѡK-"]#5ƾՕWdzMsFŸtZ(A\؍>b1#ho7^-9H6Ůi:WԐ] dkp}'I?M#Vz(T4H-n$8yه'.!m'D&'k9!Z2 Fy7vXڅ?1a ,0 ^'c #?u>.4iydAG>I5&e ph rʀ$+`Hqk7性> CMևߞ&L/!vS'+wM$,RP2:L݈m8guA T9? m, 22|'~tGF]]g5W3pyXbN%` wz D:uGΈéY@C ~ASZū ,ݘ>{@xm}9`3gBCA+-֋tcݟHa:sMn{{)nLC͢S;F)Ӭ_G˪ f%ƹU[ +`m^nD*I"0{d@Z$ 4qnvˑΌѓJ)~?+#߃ԷBTPqOf Ha\i-@sOSg\mJ]wgӰ̮%};5ER?t&U~c㹘N,(+u䇛DlUapLXu< l[QI$O2RI{-2fo -]|ybL sKֳC!<⍗dM3AZS'{ 4?ӉLjG察~!|ڈ5FnY^I\IExciXدCRp70 vH).n7#yΰ}66WTpݏV $I2C ? ?4gnqí/2t_j"Rn'Nka +1­51q;y?e7dÁe3~ɵm$]: ]\ᨘwM;a60O.jQ ?q:c\TY8醙ilHٻ!v5!e֙EʔKxKNQgT/̂ nmLI$"3D( J>7 8X9 1:uK>uwKٷsKٗ@!;J'Kkۛ t#4qSTJEq/H7zY5UIT 7ϵX}E-3R] 3t qqjK&f[?)؅4Ε.UjIz_2싣ܩ ږqބj'aȢŌ8jr0̝ 1E}c'1c[֨o0~/,80$jϋ >KEJ ;tinit6L3YdlMHAV6Kx TRCcg#Gp ^t /BNg͎TޔoEy7ʥ*4йp UٔL72_i [ɇonnŠN9;4N/){/Uj&-0Ne>ᜬҠޥ4S0sH좐sA *vlâ@L,M+9\>'dI>1I6@+f 0>)SLXy19C*A7HP!,{5H$l"s]*1$afwV8.8yM6W[dtKyqaΠ$!^N%!eǖ.zsKt`0B/.-|gwL~콍aJ r?BEȖ\t&9ߓZ8zXѳ}t 4(4z-h.~.?S1e.Pn.#vl}}s3EKj>ιbx"Ga/r\z hr-6 1rPRq('2|GAV-p]}FPǠx]@=iU$c#|$jڪw~#ʹ-_Ew"q }e^\쟰z&q<;7 g[N?;3}:'r  ԇswMzQl}?s\Ie!߫m9.xoX~T-wh29 Rqz};[օ{e. Q QsF!%H}(I rlA:w˪:|0z'gQ\ǔˇ#pl.Іo6w 34\Qf X؞$Aq.v.5RXCOIzTu+ CigpԠy )\@ 5tA[J:)s#eawu^H~Iլ>ߛVInv&gQ32 q!-$QߑqWSϲ*D !gɓ%^-o ߚۉg9|Jmc(P1Y5(CP6tԼu`V Q)EbuUsY8U3>PeP?UhH6 z>"d[F$qK!hіz.FTk c3t=,%M-VɼW}"WWzTZb:*!@:򘼲[7B~@ͮ-CԒ|;@`Y'$E2ݔF=jEw

周恩来的故事,做摘抄用爱心人士
周恩来的故事,做摘抄用
爱心人士

周恩来的故事,做摘抄用爱心人士
马里
坦桑尼亚 周恩来的故事-冒险去找蒋介石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
国民党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
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他气愤地说:特务们站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们!他的愤怒指斥,把特务们吓慌了,一个个悄悄溜走了.接着,他又到医院里探望受伤的民主人士.
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立即举行紧急会议.会上,代表们一致推选周恩来为代表,当面去质问蒋介石.
这件事被国民党反动派知道了.第二天,周恩来收到一封恐吓信,信里还装了一颗子弹.信中威胁说:“你若要向蒋主席报告这次事变,便请你先尝尝这颗子弹的味道!”
显然,敌人准备对周恩来下毒手了.是去找蒋介石还是不去呢?不少人为周恩来的安全担心.面对敌人的恐吓,面临生命的危险,周恩来以革命为重,置生死于度外.他掂了掂那颗子弹,哈哈一笑,说:“好啊!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吧!”当时,中共代表团的领导同志,在重庆虽然是公开地以合法的身份出现,但敌人经常跟踪盯梢,一切行动处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之下.敌人是什么残忍的手段都可能使出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危险.周恩来深知这一切,但他不能听任反动派嚣张下去,不能辜负政协代表的委托,毅然决然地冒险去找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他说话算数,保证人民的自由与民主.
周恩来的故事-周总理照相
中国照相馆座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这是一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这家照相馆技术高,服务好,所以生意特别兴隆,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愿意在这儿拍照.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国照相馆里,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忽然,一个人走了进来,啊!是周总理大家纷纷向他问好.周总理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走进照相室.
照相室里有一位战士,正摆好姿势准备照相.他一眼看到周总理,马上向总理敬礼,一定要让总理先照.
周总理说:“你先照,我等一下没关系.”
那战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在总理亲切的目光下照了相.总理同他握手、攀谈,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战士一一回答以后才依依告别.
给总理照相,这家照相馆还是第一次,摄影师有些紧张.
总理说:“不要紧张嘛,一切听你们的.”他坐在那里,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移动着脸和身体的位置.
照了半身相,又照全身相.摄影师想多拍几张以便选取最好的作品.
“总理,您的右手是不是放下来?”摄影师说.
总理笑了:“我的右手受过伤,放不下来呀!”
“啊,真对不起!”
“没什么!”
照完相,总理同摄影师和助手握手,连连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照相馆的全体职工,精心冲洗拍好的照片,还特意挑选了其中的半身相底片放大了四张,代表全店职工赠送给周总理.周总理接到这照片非常满意,他派人送来四张照片的钱款,还特意送给摄影师和职工每人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这张照片,在周总理逝世以后,被放大了挂在他的追悼会会场上.如今,几乎全世界都熟悉这张照片了.看,周总理多么亲切地微笑着望着每一个人.
周恩来的故事-总理的午餐
“周总理来了!”
这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天津南开大学.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上午,周总理到南开大学来参观了.
午饭已经开过了.食堂里,炊事员正在议论这个消息,想不到周总理突然出现在食堂门口,微笑地向大家点头致意.
“你们的工作很忙吧?又在做下顿饭了.”说着,总理走进了厨房. 总理走到菜桶边,俯身望着:“中午的菜没有卖完?多少钱一份?”
炊事员说:“这是萝卜,五分钱.”
总理走到另一个菜桶旁边,问:“这个呢?”
“小白菜粉条,也是五分.”
总理看到笼屉里还有窝窝头(玉米面做的干粮),走过去拿了一个,用手掂了掂,问:“窝窝头多少钱一个?”
“两分.”
“我买两个.”总理说着拿了两个窝窝头走出厨房,在食堂中找了一个座位,笑着说:“就在这儿吃饭吧,吃饱了好参观.”他招呼着随行人员和新闻记者们:“你们忙了半天,肚子也一定饿了,坐下来一起吃饭吧!”炊事员急坏了.周总理这么忙,这么累,回到母校来参观,让他吃凉窝窝头、剩菜?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呀!
周总理微笑着说:“我买一盘五分钱的萝卜,再加两分钱的咸菜.”
炊事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总理吃.周总理说:“哈哈,我就是喜欢吃萝卜.”说着大口地吃起来.食堂里一片愉快的笑声.
吃完饭,总理走进厨房,和炊事员一一握手道谢,亲切地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哇!”
他走了,炊事员们还反复地吟味着他这句话.
周恩来的故事-机上让伞
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却可以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品质?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来从延安飞往重庆.同机的有其随行人员,还有叶挺将军的小女儿叶扬眉.她是去重庆接爸爸出狱的,所以特别高兴.
飞机经过秦岭上空时,突然遇到一股强冷气团,飞机被迫下坠,情况万分危急.机长命令:全体乘客背上降落伞,准备跳伞.大家都在背降落伞,突然听到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她的座位上没有伞包.周恩来在摇摆的机舱中,几步走到小扬眉身边,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伞给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要像爸爸那样坚强.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
由于机组人员的努力,飞机终于冲出了冷气团,脱险了.机舱里一片欢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

其实你直接在网上搜就可以了,保证有

周恩来总理的捷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下面这些答问都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是事先难以预料到的。周总理不仅回答得巧妙,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是对方刚说完,马上就回答。没有过硬的素质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

全部展开

周恩来总理的捷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下面这些答问都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是事先难以预料到的。周总理不仅回答得巧妙,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是对方刚说完,马上就回答。没有过硬的素质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周恩来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
——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意思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来原话奉还,还是这四个字,只是在“对”字后停顿了一下,变成两个断句,把国民党官员的言论比作“牛弹琴”,你说绝不绝?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周总理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经历千年而不腐烂,这是一个应当严禁外泄的国家科研机密。周总理不为基辛格博士提出的用月土交换木炭的方案所动心,并且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传说,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收起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

全部展开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周总理的故事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总理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 ———“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回答者:谢阿蛮 - 举人 四级 9-10 18:36
周总理的故事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分开抄

收起

马里
坦桑尼亚 周恩来的故事-冒险去找蒋介石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
国民党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
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他气...

全部展开

马里
坦桑尼亚 周恩来的故事-冒险去找蒋介石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
国民党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
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他气愤地说:特务们站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们!他的愤怒指斥,把特务们吓慌了,一个个悄悄溜走了。接着,他又到医院里探望受伤的民主人士。
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立即举行紧急会议。会上,代表们一致推选周恩来为代表,当面去质问蒋介石。
这件事被国民党反动派知道了。第二天,周恩来收到一封恐吓信,信里还装了一颗子弹。信中威胁说:“你若要向蒋主席报告这次事变,便请你先尝尝这颗子弹的味道!”
显然,敌人准备对周恩来下毒手了。是去找蒋介石还是不去呢?不少人为周恩来的安全担心。面对敌人的恐吓,面临生命的危险,周恩来以革命为重,置生死于度外。他掂了掂那颗子弹,哈哈一笑,说:“好啊!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吧!”当时,中共代表团的领导同志,在重庆虽然是公开地以合法的身份出现,但敌人经常跟踪盯梢,一切行动处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之下。敌人是什么残忍的手段都可能使出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危险。周恩来深知这一切,但他不能听任反动派嚣张下去,不能辜负政协代表的委托,毅然决然地冒险去找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他说话算数,保证人民的自由与民主。
周恩来的故事-周总理照相
中国照相馆座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这是一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这家照相馆技术高,服务好,所以生意特别兴隆,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愿意在这儿拍照。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国照相馆里,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忽然,一个人走了进来,啊!是周总理大家纷纷向他问好。周总理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走进照相室。
照相室里有一位战士,正摆好姿势准备照相。他一眼看到周总理,马上向总理敬礼,一定要让总理先照。
周总理说:“你先照,我等一下没关系。”
那战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在总理亲切的目光下照了相。总理同他握手、攀谈,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战士一一回答以后才依依告别。
给总理照相,这家照相馆还是第一次,摄影师有些紧张。
总理说:“不要紧张嘛,一切听你们的。”他坐在那里,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移动着脸和身体的位置。
照了半身相,又照全身相。摄影师想多拍几张以便选取最好的作品。
“总理,您的右手是不是放下来?”摄影师说。
总理笑了:“我的右手受过伤,放不下来呀!”
“啊,真对不起!”
“没什么!”
照完相,总理同摄影师和助手握手,连连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照相馆的全体职工,精心冲洗拍好的照片,还特意挑选了其中的半身相底片放大了四张,代表全店职工赠送给周总理。周总理接到这照片非常满意,他派人送来四张照片的钱款,还特意送给摄影师和职工每人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这张照片,在周总理逝世以后,被放大了挂在他的追悼会会场上。如今,几乎全世界都熟悉这张照片了。看,周总理多么亲切地微笑着望着每一个人。
周恩来的故事-总理的午餐
“周总理来了!”
这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天津南开大学。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上午,周总理到南开大学来参观了。
午饭已经开过了。食堂里,炊事员正在议论这个消息,想不到周总理突然出现在食堂门口,微笑地向大家点头致意。
“你们的工作很忙吧?又在做下顿饭了。”说着,总理走进了厨房。 总理走到菜桶边,俯身望着:“中午的菜没有卖完?多少钱一份?”
炊事员说:“这是萝卜,五分钱。”
总理走到另一个菜桶旁边,问:“这个呢?”
“小白菜粉条,也是五分。”
总理看到笼屉里还有窝窝头(玉米面做的干粮),走过去拿了一个,用手掂了掂,问:“窝窝头多少钱一个?”
“两分。”
“我买两个。”总理说着拿了两个窝窝头走出厨房,在食堂中找了一个座位,笑着说:“就在这儿吃饭吧,吃饱了好参观。”他招呼着随行人员和新闻记者们:“你们忙了半天,肚子也一定饿了,坐下来一起吃饭吧!”炊事员急坏了。周总理这么忙,这么累,回到母校来参观,让他吃凉窝窝头、剩菜?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呀!
周总理微笑着说:“我买一盘五分钱的萝卜,再加两分钱的咸菜。”
炊事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总理吃。周总理说:“哈哈,我就是喜欢吃萝卜。”说着大口地吃起来。食堂里一片愉快的笑声。
吃完饭,总理走进厨房,和炊事员一一握手道谢,亲切地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哇!”
他走了,炊事员们还反复地吟味着他这句话。
周恩来的故事-机上让伞
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却可以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品质?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来从延安飞往重庆。同机的有其随行人员,还有叶挺将军的小女儿叶扬眉。她是去重庆接爸爸出狱的,所以特别高兴。
飞机经过秦岭上空时,突然遇到一股强冷气团,飞机被迫下坠,情况万分危急。机长命令:全体乘客背上降落伞,准备跳伞。大家都在背降落伞,突然听到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她的座位上没有伞包。周恩来在摇摆的机舱中,几步走到小扬眉身边,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伞给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要像爸爸那样坚强。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
由于机组人员的努力,飞机终于冲出了冷气团,脱险了。机舱里一片欢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和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声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家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父》,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quot;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努力加强、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宗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都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奕讼颍?辉谏钌接性肚住薄?br>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合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里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走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应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论》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饭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都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周恩来常常是冒着风沙,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边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未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支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民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回答者: 老博士先生 - 秀才 二级 3-17 21:31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收起

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

全部展开

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但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菌,你这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

收起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

全部展开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