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要生平介绍 穿插诗词 例:何时遭贬谪 著有诗句…… 最好要 李白 苏轼 李清照 王勃等 我想了解多一点了…… 另求 辛弃疾 欧阳修 李煜 柳宗元 贾岛 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8:32:42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要生平介绍 穿插诗词 例:何时遭贬谪 著有诗句…… 最好要 李白 苏轼 李清照 王勃等 我想了解多一点了…… 另求 辛弃疾 欧阳修 李煜 柳宗元 贾岛 杜
xr*˖-+wL'--cy?~PeiUe щN5NBܸGcΠQ>yn̴ז p>1_vldn+?V:;Jt}9|pFI2s3}|o̧$g^v`1\{[?4 a+)8piw2_vWN*aN#aY8Wv<oeҗĆ;-s4ݰW^q>kʽ [}4ͼ ooݩy(_~}򩿎t=1~,ՆˁwxU/pgÛ['7v'vgG80Iʾz0tGN'#n}fgxOGqnm;吩v;BեiLj;{ [tMلUՔN|6y1;]cJ4#g"CJv#~ܝl5ߺ2F}i-'綺17'!MǿNq['rk s'6^3ò{2gSMC*; h=މ-yǻ g>8X ^۹Ӏ9*;ю3|׷1Tb|z:$Dܫ]{v6mR*_ b,9(ݴLn|g!UŽ&|mJMS$e(b6amO!N UݘtRXW97|2 &^8"vw:^|m;+b f5+L i'UقI 5a.7qgn_бi˫p'?^ad }ֽЁހ1|LkaDNڽ aS =9 X8SƟR܉\R hB7b>,-d1u8νA ,Q߂U:,d>V"{srNNm'4"0Tfc&P]B%/J'mvÙ}y=lDFCmELGm )[1arraal?O[]o8Jv &^F'7DŽC73q؄WYw?v'?¶FpPl ze sy56am,LJ6k8T\gl,oN(ݰi(ɹ6=g8*}ϋSBP Ҧa[6Ow{0ڧg;;Uϟ]!"2M` L[0$\6m\nh|x]}@-|ԆNgVIa u`\ffpdv1aoziv(aI q@8C^f|.VlF:tЪ?dO9*,d~5OL4hU)uсyj+-;!՝ S2~ "g\JLs|07Fr'&. p+`:xQqGgtHrYSaLZuGs_c-&SurEAvx;8wЛi޴J+#Ջ nޅ\]rB Dd,^CRnp %OL=b[^$#sʬ|FMXNt!zDuFwQ}7QR)b Zӆ{ 2װdW. &2tExv<9mtǙ z^ǝ9I$7)ÌLRoT8emxc| Z4LK>}m)^@ԅ5]t]G6^-ǰ0ztGKpĠI(8'#BI S9?މHS*^ /¹1MDv(qՑL|<ȹ\q)C)擬;#jL\w A>rcqM*-F1˗.h%vlb4_q_gEeMFGq[gt)Pgo-A:xgάmON[JC9N/q.MeIA2)҃1%Xj?ծ/]<4qՆCP:@ pEA1̱!E+GY(aTYW#Ë\7#Mz[ɘ>.4j 6PON2+!ٵS8cJ"@Dدӱ㣙&l 9Y( gP,f@@eC5בSwcu/5amlw;Ҳ'_O^tCnqn†.ܭ] ¤xؓlNgAZ9 +bxNۯ՘ޠ66E#cy 4 1qxXV Ps+jR wB;|G?|+UZ&!$ʻ! { ~t#->o9`DtaOĶ;iRn"TMo%b8TgR;ޮ.GU"?\@y?b5ރ 9yto[Y B(֐y$EQ @ltC8}#\"#}:bEa-jDrӍ2RrD*@R`k.̇cJ;wҶ|1IG#KQzOXUv\&%@z<_s&wDl?βoՓbyl@c@[>YY#~k\z&wUqHM ,"4 Ι3JS `!w>Pl3͜rBwhZ|4b.zXӎ$cIexv>aEBn k04՜\ʙ23h@O)@.2]~ T +0%@c=;HkBTHvOM_z ֢(Wm]0VF{|N4q~ gp%X TIR*FOt)7ՈT &eF@ڕSύD>iaB'PYU(~dn5աs@-@!w6p־wQȤ:}x4*:9Ec(UŔ&l> NTVk k@UǑ@BDU4yy[1"7 a:oԄh#b‹⎖?Igx?ӟM@|X| M;@tN(JӱW9j%mh<4m /M6TlJ{cMRmDo@5˔9Q&^5'DܖPO!:zC' =ۀH7>.cX*`i::gLzX"fܩǵXk@ѧ`5q*Ξ6:^(/YJ? I1?ل"3Qe߬)o耱/v<`X 0')GLk,$!6RN07ɚBJymzmЛ(y{d,iO?)zUGL|ߟy O9*f2\*kBtL:)3o7bOFC!`泳]Ψμ,x\[ݥn,׈9G?fXX~fݠR'Y$ạf@'M21-pW@7xd/ `nm'?+&0XqY䯸2i m=e*?9 1fFDft"N'(Ut#w:,V,>248X6\pI>Qg|PZ#e gӉTvͿ"N6G  l!f-6@2`6`|takEVa,sKukЫhq߶yzΌzf3Z9mrg;,W=w:0g'-73m.M؄RExiC\d!h% a]ܧnȜ25@+ M`͔LI|;km#d ۚp3 0Nx[<evK>D%a(ܛLKo9͏ ٽ#} SPDqƳgvhJ'!O`lBPN 4Pʬ?d!&[N mZ{RR=u7b-r1ntN v?(MK w &}gKw:] I%$`[ ROٺ$h:x0>8}6Ǩ2 3L^V'mHbHskWӥ"d\"opԺ-#%$b5>!\ɈSȹ0- Up0;r+łuv;L̞>6U 0uCdQvyۜ3-[¸3l{!'" o1mg1y*rpOO iƢ8+'Of˷Mld'׼08##Շ]:r˝8ݖlbҩٙ&Z5{/UU>pge} +7ɼ -; D?1r@_%}^",4mtV`dgW2q x`8w;+F)[A,Vpd&8ֵdBPZ'j ŪuK3<\-f]1XÝ␙ī&H7[RLy⼟P@''m' kQ& B O݄g9zv'_b#eNЄ9dKz$$ҏ:,n疛!9rATm53]wz[= 1ӲpB>lC`¶w8&~r|k&nЀ6KQT!ĝh̜ik|M6 WY|lc n_X?-\EZFEv kU_kf=VmX 7-; b>љA. g e}V"$mLlmZ' v[=Z 7WRH %3ij?X~U}_ԸF UȮE*rg,@pbYwR*Z6dJ[tFE}丩V3 a"V-ҾPS*eCo*K;vin n1F8Z0Sd7Dyql؝F*VirMձ拱aݫ qpnq@?pr.z~`_u&5%&s ~}cۘ'U\ - p8c9!,Bwoh7OGIBilNۜٙfdK!f2rMngL k w[.N0v ;WzXc\SwMr|ɖ:@vmLmhaEt.7Aҽ:xg=A@S/Hm v]q;v;J-^9 6 .m^@IjW^hQ ,4'uɿReh.M:&o9~'ǺjL<$$eF*"-ԉR 2;VsqmίYlK͢Md79]J'MlmhX8`m n>5gBUG%$ZiY|h^a6aZ?!-:K]mVlU\/r6 , nL,7v&n2}4dB+~lHD(JSsz 0W"KXgƆE.tIJ%6)NJ$[TK-EQR֏Y:pR{UC: UoHn]*r!dR0!exw>9L|EC"tO,Lײ1ɱ #W(Vϥ{t ]>IOSb *`:ɱE9nc'ujSe/-xoIL/) 9%z K;wTp_Yo*\*{NRV5 T  G^|WFؾf#8r*T$2(7)ˬ)+) )*)J%y͠Z>]cQQ/jQL?SqP|G*.{>aUTiU:ωUWUۧ*Ѧ/ѫ(_'XGɊch?Z~CoVzW+KK5SuSeʟKXB&,D+nߕBEȢ|Cɢ=}@ZtS~%', ,"R Ck6LѢ}.HZqiZ|D-_jٿ&kkt-Qׄ-kʖwH[[D!qu|@ޢlF#pAZ/VWx\:WL./\bH BĝChFޣu %Z,>w\2,9^߄K K^ۋ_{i$%!EE|/ ?qnFzIq!wESE"~S?%Qz_%>S|H >?q׈a×aaߥ*Ĥ\"&c|M{mMS|-z#/@-cL9c?W1"/xc#OcTc*з1uodj _1~">z$[Bu.M&J-\gq}?Yb/dY&o-[>o.SLf1[+u ɌByI3cLӘϩfXʹ6naW g,QHg 3ox,g|c}~(h$4* MfED-!+2>-}G4vAI'Z#I>-͗̂KF9c]cPpN%ꗉjNV^(5EFYݓښV#kT 5 ^`-C;Xlc,͇k\6љ87|6ah58m秬6#K^R&nga#W7|w(5D{Au?Lw#^PdceEzk7 :K⛄7~d&5Y#3 nidu~B!q`op|յ%%žKS_ʼnM+1NJ/qk;"lj` ,#%Ǜ|ʓӪ[?L}f\4%Ɯ)r斞Xs/xsKW.sZ=K+wc ~C&Xtj TW~No uZ)/p|Lru ~ZG|\'kz;SX NKgGEk.N;|;fq;S֝Oxw2=#8${[Вҗ,POϙx>|:ϗ|-ﯤ=]Oh{2qOoE_&IL{aiUBm[S&;\ڀͧeV7wpT ~G70V oUvɿ$q_\~F[Z:͏觑]+|Y OP j*_'I|K㝿@ ?-W? _I"k@"/+ ?F`֨|S2TSD^5(UwH/h3V@*Ϩ@Kj vj~;H|MZ# 5y5\pWEޠ~9(w>P=|C()E/P1&c{;7|Q(5ppP4eQD1Ʌ?_ Or U_ ^'p= dg\wQT3(|3ɮ)5&nPnąiOO=֖ͮi؇>Ovx{ǟ ӛd 7.JH two'VXa,Wpm^xߔnaHgd􀅎~ uٓVЊy6uBdJ6xl8{ƲӴsH#ԗ]*/Fj7[?HQ:؃B yj/6QYlBK判BMn]P_&) و<. 0 s+ 349zU'\P=_.fG}8IK~e8~ 0;Wh.3xtSHs# ZɁãyj{7#t _?Cmb/](n0#U4+T&.gؔȗ[Q[nF3aKC3wE^ΧOno9,ǃUxQh2coYŸN.ʍ2bG#EG'@3Kb^RY?+H z3 d󶊤5 \0[ICa~4WWkK6Wq܋zgS#'D@c!>LVSk٢{T&,AJ3|%d͎ǐ.- j/_U /qk y) -n?^Ff7ˁ2p˖Õsֲe7zțMX.{n;㥋f`KbBuFzC"IAG\́FPc(iF8H"֤ ڧnpk!_&#S9ǻNb$/3)"`Jp%Z'.lQarML .-:ək\iFʈ[HIG nފl0.,  #bc2Iٰ|凜eòGed `VzygCgr05.1Ȃ1cKPh"FZ钯~+tEB}6׸2GmN_92`^[f (B|a Y./~nk\vAfI;z !Lz఑(Cҧ<i`yw9׿EhPYbB B%?/$:{fpmmԜџc0xB|0r VM­IJQ3UdL!Qi6s%yf$jp _Bu.uCF9k G0xL n;M-ԝ_"㘝>#p%eXg?4҉$U6vRp_`Taq#m%m"qM"\贈d(ܮ}<,JĜMِޤ/+>0t+JA;:sҀ)2Wp-i9Fm.]q>xqI+(`2V%:)ds'_Bfc"gn:Ԝm+ >9~~SCo }lޞT\ ~}$洫5Mz)v,βr] [r (;Aƹ%؞@Mhɞ6efFlKS<69DI:KTTn-ISQu;fiԼ$I|0=ܠ|}2KH$_yr>2{ӟWkC 0Y*d0|‚}„"iMe"NعtI |>_AyJдvWF>+dN2h+ Vp$t@c2)\kDÝp{qz偽 D{_c5Ƀl`1:Gj3Ej:.e;#{Ac{tO˝TZ溠LɜNn|Y!ULDbvL Ę<.p5WQ+DU'lwR&#vBfN!??CtipEȵڊW1.d uwt}mRj;-fkeC'{X JRHS!>0x>V! 8 tC*"TaJB–26R(#B4ΪRhfu;ZCDT.+%#g0 ;ER:o({~k"JY'ADXb͚Ү4`-۳Srڡ;h:HWT~@O%YslNh|Ϯ 4؎#v˞D^@M@q 9w/i=^)o]e[Y)\'_ X)W5~#|%Su0Sx fA]F  cB՛:L(Q Lf>))Uս&R_~Yʏ:Urڹwt;$=zσfMs`!&iΎRM.pkI.QqP~ @ėN;` ?H"n525s3YM\pd7%4|^j X]+yRͣmF!.g$frg W!5 a_mGh=^B.nA햂":#joZ]~L@ ia]I=xA]!!G!`⬲zC0xvTWu9i-2gpF/"F{D$2OkzA,]k`T*4ŗ^lnkdώn$FJ?C`aٳkMYܰ<<L:vPBPU:c$n~X VԐ8uZob6ANV( ^X-޸%s(xБk=',׽$1ž{ I 1pdlB"N%c ^+y@!,jo98+ ec&9ƖDh5B^xp "l=/խJdiz6i"q$|0wdc#e[܍;ylW͗^UګtxP'Je^j9B鳺sCqn tB]:'@TѴG{BK]:Dւw%:DUͷ NT8-'in`;nQܣ0" B:`.K2~&B-#E2gY:ď׽Ѕ?eMR _nqZȠZƐؚ|P4ɖm\>g\lCWK I[6F~ݻÏ$lߋ5EB`4ejNEYS6*Z 4TveL2BِL/ dg Z@\ҝgSಒ7œn$gpף ܭSVj;~VUmTEE㤰1EY9}JFH[ F+ܳP>Q#u cŏ8ү& 9s37rM`fcNCB&sK+HOf`z4 ጢLG V%65fUX^,^p8Zgv l%)L:m %cC=3tPgn^A?87 rڃ¢ P"S0XɍTANF:lސ&=lle/!ZTwrtz]@1V 6"mxRwtO.ݭsnFõ&uL>:yU1ۜ.=#hYZ=a֊m]nIN,53Or~^2rR=EPF{ΥBvbBG`KjbQ^HZݝ(jtv_H4G38$[yM/ Û"[nswvNඒ+$281hL+ kp6^(MWum!aډɪpإ6b] 0,}˦%"4FM 5{`$54ٱ5)n$."kLh+#M$Jb -OyQq뜺sD Ύ$J)Wb&n EK-;WY?A`k$%Џ:h]f9U3fh1R(qӼ Er 5|=@Zl:q2c i0v WʦFOtT4KDk-Cph;py~*:jn4gb [=ioaB0!+1W['Zd>-ǼBa9㡖XKjCvlAa `;\WcQĆf[&lz2n$'Ȑ?g(5DqB嘔/ "Iel{&o_!biyOZ@{%9aW[~QѫmznmՑLXh4S=/zj "g9M_i:V߉j%T!7{fvؙv^s'> m}"!3׌鲍 +Iu+KyHCBy~7`Z#C˲ϸ\zІ`N$:Y{v=Kgݖd-f(B1#}V5@P:e٨;q^nD s~<- 컫gp|,)m}gz-nfIoP{# { a]p^>t'䔚95ӗ4?~}UnGIٓ%FUDױe"Rܥ.Z PIlolzax1AOO0IuuyD&w(IYˈ 3Ixv*l P{kPpj-B~.!0 \ɱd3iii1eD{Dd1c95UNe\3}1ڇuZSW{S7ZezkZjD|)3&-<fL9iOSHU~e߂6߂9Ne`E3:ҮBF:NlP}<?R~ླྀiߦ644Vxw)֋ ,)s-t9/?uo}vg׭uG}][7O}r떩W5W5_M7|37վ|<ɿ|8C%vF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要生平介绍 穿插诗词 例:何时遭贬谪 著有诗句…… 最好要 李白 苏轼 李清照 王勃等 我想了解多一点了…… 另求 辛弃疾 欧阳修 李煜 柳宗元 贾岛 杜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
要生平介绍 穿插诗词 例:何时遭贬谪 著有诗句……
最好要 李白 苏轼 李清照 王勃等 我想了解多一点了……
另求 辛弃疾 欧阳修 李煜 柳宗元 贾岛 杜牧 刘禹锡 韦庄 龚自珍 陆游 韩愈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要生平介绍 穿插诗词 例:何时遭贬谪 著有诗句…… 最好要 李白 苏轼 李清照 王勃等 我想了解多一点了…… 另求 辛弃疾 欧阳修 李煜 柳宗元 贾岛 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全部展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收起

苏轼简介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

全部展开

苏轼简介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行香子 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 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纟+沈去掉三点水)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扌离〕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贺新郎 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收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全部展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