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有哪些历史文物?越古的,越著名的.我国有哪些历史文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8 13:40:10
我过有哪些历史文物?越古的,越著名的.我国有哪些历史文物?
x\n#Iv tz4hX$)REĭ OΈ|_9qIg/̌qsϽN]J22rE_ÿoYUyϿŕ_R?+W~i/ٿ?4U:Ƹ7edx\'.d^_q]aY?fg̯s]8ҩӾ~?5rTŅt:zC} o1J]$uJnus*q)Mwq96֑TbwuUbB(]dT!z ,/V]dsw1*]W~9ͯ\V{KLgP7'L{aS${Z1e)TcpOYYgb\8a]8#rԅg}}27hN;1652|1?UAK` ܦYC V*9mu= 왻깋kmIxhճպ̄O275=r10#ւk@](9*VG7"_bmKݕ8iu0f `хzvBkLl2Uyx7\qt]=+[_aN(}+w[}W vh~C2yM er )$|uvWYT*Yٻ@UrwJͥ_`lׂ9F"@Gzcݨ Afub$'=5i"UbcavfI5{skj.ҒIXvF.?M{$ OU'AA2̴LHsU6xSv!&2|!: =³)DRŴW.Vӷ"O*5cuL+dAmcȒt 40AALuJǟEB{sDKF!(cS윺 Ue̷*c;0+T At?~UP`rK(@V|EC'7tc~e, /TEi0lwOXAQM ψM3憧ɜ*s - m^,0#(+_T"KZ)gpȠynw>5okjBOB?/^I1ppV0I6_D',!r~w;4q&06QS&/kU,c_MyaP3|ҭ4M7.D8XT )o؄a5R8to;('1UqWĊI;PmkiYlWn 9IQML.Hq?r+bf g{5Dmcئ|`LOJ˛c}mF2p44#,Z·kx>gB w: tW4Srs "[ OH4s1${h%/ٔ꺷YR<-% -teփ(8z6Sҵ?}W[셒0y&[g; nwwM7ުХeGOr d]놲ް5>ye^Yzlv‚ɥcT/Q 2j g{?#&HҠ#Ig )Y</J@$( WkT`TE|wuX%hۂa>ojrn|rM=}m *K%a8똍6}WKC %0wTo5aPsW+B&'T޿P4d^jS?^gzd<<ːd[iNOnf1j=75R r_uɃ3l!,eJ}N5H΁iF҈#s!rq DcA19_}BrԞH MNO)&dJ{=,#:@i d"\d1m/?+b]~0b MU Dg(7Fk `iS1e|J8O݅!^HWpD_gjjP 0 g Fp:yD?|2w2$(Wdžj\WS3BQ#Tu vU`ÔTW 6$ۋ_T[oTJ6-.-ܞBU߼VsY:KGx?ӏ#'Q]K8az駞˵r\wwWb _[>Ha@̿-naPqG0wۀy㣵<# 33f ({Xx/(S;zyZXnY<GKY ƵKȻyH+P[Y(E4@2I2p(p8OYxVKU/ fC>`;h2q,hA-j ;g4|  *ޟM{ ˸<i2"*u 1=,u;1+3Pt6^)5xRvDO] Ǚ pg?uWـx|A0Kâ}.dF4/2ke3;vHz߼OZ$ĥS3_F`mkʁyF6('wa`A}qSlRPBzk-^dXB 5nγlf6`6y&({;UI3VUدXGm ygԸM fZ,H}wnRxrM|XGĠlLzRR5;H4mI?R7&2DrUlA i7HbBT U.n$W bw8jH @ c K߬M UIbZh탏x\)Pظ˹缋z `SLRZGX5>^qwq0f@1;b-V,BgD(C|wPіzJAD6` ^ .vK0I30 TC Rj^̕\^F * VS$ߍ9.p]65#ϺUtTLbU;}bݵMS[Xr?QBAb0` .0mTewcaZ$K&0n(jVT;ӞwU-)gP'[7Uj%Q7"\wd8pn1(,932F0a2`E5)Kn;|FxhCm@wZ5N`LtU~yݏfǐ<`V,Z550`!^rs8-[fG@ _(9hKK){+{Xq@};q4yZm\]"E1I$SrTG&0A.ZbUEQug\( *{lfmuW1A$A$:Ft4}oT(zc|6S1eE@n&zVI.Ht.$<.IsĈ\ ᰝ݂EvQ ̇{e=V8p #m"'c!n9#{.h>;ixoRYG!x.a$1Fŭyg$36ņ]I jYQ$b|}4[`F0s+DMTqL3*aݕob:qzE?F='[}|a;8elۘ?5Rs1oњ8֤M]] ]p_zĄ@͒HE'sMU"1?]0u ``aTʇ`ԅN\R](hM>xþ{'$+OBˎVO&4)#%ޚB4Eᇒk߯s={i]Şf4G )+}(|TczjO+zFYjg\JCZAf؜cm%pChzﶶflżKV|羪|ώ,7*g,;+Q͙5!A M@ pA:oY͸-5S)C7_\͸GdZ-03)t|׏4>) tm+B+#)'Go*FZ{ -K%_٬#ӄ@f oD3 'pW!pvLd>.&)- 6\ (ɷ`TfG5&u;RuUߟܫ&ͷeV 9wr6RarvYig~t|ioȠ1qw+aA .V43TP)dX]# ' I^-BEf;Xtts 9yHM8 jx?8Y›Ia`0$HF$sQ5J0iTY pxh v9Dr,3Y;HԤaZb~q_۪²>VtN*4Ȕ%Gـ-O;:eip޽1Jl[Ԇ [Ѷkut 鱯ccccccccc_y,OZ<:Na.[xީVx*ux=G%z%\z'/V)oug<0FqP-,rx CtteRbsSU{7 pF:hqp}g y1;. UCE

我过有哪些历史文物?越古的,越著名的.我国有哪些历史文物?
我过有哪些历史文物?
越古的,越著名的.
我国有哪些历史文物?

我过有哪些历史文物?越古的,越著名的.我国有哪些历史文物?
难道楼上这些人的历史都白学了么!
现存的年代古老的著名的文物排第一的应该是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
这可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的文物啊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

全部展开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秋时的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采石,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
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就以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认成是普通的石头,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
再往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做了国君,卞和还想去献宝,可他失去双脚无法行走,于是抱玉大哭,哭宝玉不为人识。文王派人去问他,他说:“我并不为失去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臣民却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便命人将石头剖开,果然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由良工雕琢成璧。因此璧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更神奇的是这块宝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据记载,这和氏璧置于暗处,自然发光;置于座间,冬月则暖,可以代炉;夏月则凉,蚊蝇不入;还能却尘埃、辟邪魅。
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踪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将此璧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璧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经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怀疑为张仪所偷,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因此入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六国的“连横”,玩六国于股掌之间,为日后强横大秦的铁骑踏平六国扫平了障碍。其实昭阳实在是冤枉了张仪。
五十多年后,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传给扶苏。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
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九鼎”。
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孙送给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
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
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
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
不过,后来的皇帝们不管这颗玉玺上有没有地方供他们刻字,以纪念抢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颗玺了,因为这颗用和氏璧刻的传国玉玺传传传丢了!
这颗玉玺由魏、西晋相传,经前赵、后赵,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后苻坚为其部将姚苌俘获,姚要他交出玉玺,苻坚说已送给东晋了,玉玺在这时可能已经丢了。
姚自己要当皇帝,觉得不能没有传国玺,于是在他建立后秦国时,就伪造了一颗“传国玺”。他这一招启发了所有想当皇帝的朋友,与此同时,后燕慕容垂也伪造了一颗。东晋司马家族素以正统自居,见此情形,也连忙伪造一颗,却把文字刻错了,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他们还顺便编造了一则故事,称这颗假玉玺是冉闵的部将蒋干送来的。
后秦的那颗“传国玺”在刘裕灭后秦后被带回了建康(今南京),东晋王朝知道它是假的,就销毁了它。东晋的那颗后来流入北齐。因为后燕的那颗在亡国后已辗转落入北周,北周灭北齐后,又将东晋假造的那颗“皇帝寿昌”玺毁了。于是,三颗假玺只剩当初后燕慕容垂制的那颗,假到此时也就算是真的了。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隋灭,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携玺及部分皇室人员流亡突厥。唐贞观四年,萧后携玺归唐。
唐末,玉玺为后梁朱温所得,传于后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自焚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
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见载于文献。
北宋赵匡胤以后的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章,而且不止一颗,但却没了传国的玉玺。虽然后来的王朝也多有声称发现传国玉玺的,但那都是都是民间伪造仿刻之作,为了证明自己“受命于天”而编造出来骗人骗己的,官吏借此以讨好皇帝罢了。
宋绍圣年间,咸阳获一方“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璃纽盘”的玉印,经当朝十三名学士官员的考证,认为是真秦制传国玺。明孝宗皇帝也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认为是假的而没有用它。
清初时,故宫藏有御望三十九方,其中一方被人称为传国玺。而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一块赝品。直到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仍在追索这块镶金王玺

收起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

全部展开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秋时的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采石,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
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就以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认成是普通的石头,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
再往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做了国君,卞和还想去献宝,可他失去双脚无法行走,于是抱玉大哭,哭宝玉不为人识。文王派人去问他,他说:“我并不为失去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臣民却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便命人将石头剖开,果然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由良工雕琢成璧。因此璧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更神奇的是这块宝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据记载,这和氏璧置于暗处,自然发光;置于座间,冬月则暖,可以代炉;夏月则凉,蚊蝇不入;还能却尘埃、辟邪魅。
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踪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将此璧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璧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经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怀疑为张仪所偷,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因此入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六国的“连横”,玩六国于股掌之间,为日后强横大秦的铁骑踏平六国扫平了障碍。其实昭阳实在是冤枉了张仪。
五十多年后,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传给扶苏。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
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九鼎”。
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孙送给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
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
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
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
不过,后来的皇帝们不管这颗玉玺上有没有地方供他们刻字,以纪念抢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颗玺了,因为这颗用和氏璧刻的传国玉玺传传传丢了!
这颗玉玺由魏、西晋相传,经前赵、后赵,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后苻坚为其部将姚苌俘获,姚要他交出玉玺,苻坚说已送给东晋了,玉玺在这时可能已经丢了。
姚自己要当皇帝,觉得不能没有传国玺,于是在他建立后秦国时,就伪造了一颗“传国玺”。他这一招启发了所有想当皇帝的朋友,与此同时,后燕慕容垂也伪造了一颗。东晋司马家族素以正统自居,见此情形,也连忙伪造一颗,却把文字刻错了,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他们还顺便编造了一则故事,称这颗假玉玺是冉闵的部将蒋干送来的。
后秦的那颗“传国玺”在刘裕灭后秦后被带回了建康(今南京),东晋王朝知道它是假的,就销毁了它。东晋的那颗后来流入北齐。因为后燕的那颗在亡国后已辗转落入北周,北周灭北齐后,又将东晋假造的那颗“皇帝寿昌”玺毁了。于是,三颗假玺只剩当初后燕慕容垂制的那颗,假到此时也就算是真的了。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隋灭,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携玺及部分皇室人员流亡突厥。唐贞观四年,萧后携玺归唐。
唐末,玉玺为后梁朱温所得,传于后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自焚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
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见载于文献。
北宋赵匡胤以后的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章,而且不止一颗,但却没了传国的玉玺。虽然后来的王朝也多有声称发现传国玉玺的,但那都是都是民间伪造仿刻之作,为了证明自己“受命于天”而编造出来骗人骗己的,官吏借此以讨好皇帝罢了。
宋绍圣年间,咸阳获一方“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璃纽盘”的玉印,经当朝十三名学士官员的考证,认为是真秦制传国玺。明孝宗皇帝也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认为是假的而没有用它。
清初时,故宫藏有御望三十九方,其中一方被人称为传国玺。而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一块赝品。直到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仍在追索这块镶金王玺

收起

我国的历史文物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