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自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23:37:30
如何表达自己
xYWr݊s55{79JD*K$bS${z >]BTJM| _Վ: n:(ܩ>{ӯ;zYrGU[=wֶ2ZHI F`GS|*hG$ܰP f܋W.u8©n޹*߁͆ ^>))R Y}t/SLG޲״&j8yb(ʷqO5$*pM=%35Ei0.&@U{նd@ύ,XL\B=qJuNju ݝSսK\etU]<0U휽1#i6 ذ(%Mk1T&\e (6-$(DF|ˆʹf[\ďzr }BlUƛ=J9V`,jb Z+X"r7ʙ 4BKc.?rlM|<2F޸s/eQL}Y/`gTpM @QTmӳ|(ZeS+| ]"挂4N wx\so Vd 8ۯ E>-z(0%ܵ?po0[d_KI,haF5BЬnؕt+ʩifW? 1~YF** :ꮉ:=.ѵ e4SfsR55r0аҰ a`ȄC; D.SI8TCKwrW9Gk%sq8n-^тKm<%}f+X=ಿh)$VjBOsK(>:я-5К]qGWmV6*gX0F=ЕY76o\ng5|uS~M 375 ~GɱĒAad#=dodegV0"9%9'C7}[%cSv"(>TZ7a0|hΚ9G7.0kQ!\L%M U8crY=у藁tNdQCk\E`- Єov{x4T_

如何表达自己
如何表达自己

如何表达自己
——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更合理地处理好感情等诸多问题.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说话时注意分寸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2.话如其人,忌夸夸夸其谈.
  相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外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外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
  3.远离假话,摒除大话.
  4.不说空话,制止套话.
  5.选择对象,因人而异.
二、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各人所外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外理社交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使日常社交得到改善.不但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那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研究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
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
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在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人),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怀可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可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实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岐视内地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地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