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0:34:44
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x{n#I/`NbF׷|qHI-%.IQ )R"܀*GSœc QU՘dDxzInѴ:5.ޥ.Oa;.crx|ld=2vqk#ʚ^#^9n1\ lmm+n%ĞmL]bs^ߎ^v_'{oEo;˛}6c3eo>F]\{k39Ǭst/(B[ Mצ2XMٺ'4s] s%6' p)84c"aȉ׋$\:y9_G̭[01&{:ILMiqP/ ۜxg1n2m[2̅[<rLa%OpuL@Վ9"k \zj8A:ث)0bA[ Q^ݔ0>xYӄ q;lށI 3SjnDS(NYzV+S.aUs԰D?dmE"v|` So ߱g[i^?YB=m9Lyb}d'Z 5 ʁYZOޕ 2iP{zywNBcj\=w>#6׷׎|Grݡlᱹ:4I. YԠ^©zc00(2EUa^þT&Lw]c[7ApXъ|pǂ~%'~!gSpGCItbʊbR'tfjJZ5Kt>gJ}-=KvtbH~9f:v9+V|;1 ,ܟc_K|oFt!I3xloG/-̘IocS{;e}j]wѬn`+q?jHn!Zd 9 iu-3fYӥ9 "ߨU-{k\?X϶vb\Ž;[򊦼:A.ѿyV{%!E)᪳&7o Hdb FzEKIHsL oN( hcr9arI#8bxy'L!`p V_ E|Z}o )9O?1](c].5~,y7lT ½ګ aRϭ2AuEYOJtbG[8쇽4|$wRN'o([/ޥ 1,)Gо> IBсXBL 7`P0,~xC9ҳjdN o r4@v1֐},Ks@mž MPS6 s0 Ncyqpه!7{2Zk?ۮ?bu8;Ƣ.8@u ؇$:\ <4Qp@"mp+"=9=Ϙ\ɵ/W] 3楍W#IܺLolU`NO *f% ]@͌9nHOInp'TP4R|ŔI jJ\'8Gʚn9,0_ |GֺBXѼ6i̻kI_mEfɇHU.j+~Qfm  Z8bH3qj&|,h6-WV8st8~@4k=& o1e"6n.˴E~o̴7^9;zn%-b+sf@6 UFǼ;F$d0^'&maPmz{zWfp!Ǘ$ѕxZ}"S<}=#x241.UQ d}L`ߠf~Y[d8t:T+%U-%&]JqQ&$ rph QBa܉b `7CB&ԉp_G%fO~s[fuE¶_yb XO:@ۣdHt.1s;MMáIx8ԗ]FK-mv-S\ieHVD/5fa,~!iض?xܺ,+F}`ijƎ1"-THaCe5rwqt3CR{0AvS߿ x=I*+f4k @dC\FSz51@VclL:<*IYg)3˾Im(jVQ4P.U^t P_,ho]d8xaB'kx`}kLXtE XRН:XyϻV!yp `aB"G[,4vyn^$;0L@`tO"QK#* c#;ѧV|T`hI .ZNo!{g^{%0aӲ=@W8{.z>fy)9 ,[o^p(k:Qf"Shy-AR[BNc*|{݃ukI!^)bL6c%l x嚼 kAmz͈,wzӘGM$>g;"HQs>ԭѓqj)!T#URkl__bgf?ViG$AO+Hy2W > /0H[PRlIu(;_ѝ' $TG-'KGUN\+cz9DŽR/8 }|h Yjٵ@rŢ[-A1 G3G.SՍ?Js_f΁(S@+,@]eqA?Dz}!>\+ #{-.Mg v!DTgHvW z`#3o Oi%ȈV%QL:]MPy<0 [>l l>Hrс^6gƷ kn,J[o5*xOP=w%WOZ^ F \ŏ+{\_R;Ě~۬|j'zJ/jVcoFH4ZwK&w,OLG0oZyEÕŋNe}l'o?(S}6KjចKzyN n9QgdQkhnZ+|ycUK]mgO'V=K/y; ?虘ZdMQElrMuEpAPwi',W-7ɏK1o@aآ,%XYQjWưs6յ4+m 7[8DBYa,}O6b}=4*Š} C tCc0Bn]T<ljk2ϻ xgpy^^ia${7A^dQr/nv(TOv6I-k<=iQ=?LDAoe?Nx"^˳;T<Mi_s@O#Ω6X2M!}js^Mw%֋%2'okT->C(v*V PXSJ4҆^)LH"(rJ{' ~$V013;"9-5$7' RՑ q,.^{M۩'CZ>Z{""EG`r);gmxj'a0|?&c=ғyϊ{Hn )N~2RZا?JyaiߝWL vasKt0=G'ʹ`W]цhɥ3҂BB;Cפ CO% cΖCMqS_3?{lU]o5& -_Y ń<Y.ChXt =^靜 O%>_}ӘťgG$0O6KÜAqP' ,Y[&UG^_'͚Gp9P,pLM)Sd|?XDәv+"ބx>g}H.eZ(eGQr%n)Ä rrew-lL &ΧU#NZ8/;x=_Kz@#[=X1"ZQRFYNRƍ)(iOА⢇Vq>F%i;;g6uB{Y1}4vÓcP %Ҝœ\OFkAյk(5'̠R҇L+@N0+Pl nCaO 9Qgĭ.C|'ǣؕ#)F:a#83ҮmN3-(. xQ.-5vW, kLc^q<۹@QSG]9Col/xTærK6,nY%dYY nM |E(1, "=ߔmn/og5$أ<&-֡xcx"G8HhgHB~#'vo*p#>+a-lЮmgzh ,wLp_=tmp꟫t9R*bv& ~?^YHb!XV?%v8颈wmg怟(bwS΄Y*j՗ȠN1(M\ ʬyU kr28ۉ6ŷk~_4\Sѕo5*~W8ۋfoe&csk _*W(tQ櫳Lhׯ_*:HgѲ-)WpWʭW~]L> {q?[s2a_K201=cw}L3#:%hWLc $ũIJ ^7xG~MܱCyު[#;r #Ci?NpVf,Jjo$6 d&iA!ʞ/>CBKSk`he$MxZ ^r7fþ&'!_9a"q|2' w/K5g M?S& &!LcFspWI:Ku;X$ ?Σ=m(j*({ TnjǃwxI 9!Z7CêZ!z&X%LMֿv”1zf_fW`-#j`2T; {{[Hh2OyW<'J%HN6NL͋<+l&iS)PՓYҎZ\ŇP*Rܱgs.>I~`OyzQs%"#`rԳcda0CF4׼OҞ-o< IoJgLӇSm|~#%`,/K)U~RN塋=愁 ^R C6?Vw~7m|0eT Ep=nƾ'/<Ṽr,Y((n'b1w0y䷾`)-Ck 3FniաT"?-S9

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一:土地神.
  土地神的由来: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社者,地方之最小行政单位 .《礼记》之《祭法》篇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 汉书》之 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为报答大地之恩赐而奉土祭社,东汉时即称社神为社公或土地,而称土地者更甚.社神初无姓名.东晋以后,民间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 .道经《道要灵只神鬼品经》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录》称,「 京 师 社 神 , 天 之 正 臣 , 左 阴 右阳,姓黄名崇.本杨州九江历阳人也. 秩万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从之 . 明 清以后 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 .
  自东晋以后 ,随著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僚制度的逐渐完善 ,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道教神阶中只能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东晋的《搜神记》 卷五称广陵人蒋子文因追贼而死.东吴孙权掌权后,蒋子文显灵说道 : 我 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
  二,补充土地爷
  地神在后世民间被称为土地,而祭土之神坛(社坛)则演变为土地庙.在中国民间驳杂浩繁的神圣家族中,土地神算得上是最有人缘的尊神了.旧时中国农村的村落里,可以没有其他神庙,但不能没有土地庙.土地庙里住着土地老爷,如果庙堂宽敞,供养丰足,他也会把土地奶奶搬来同住.土地爷是一方父母官,地头上的事,无论大小,他都得管,都管得到.魑魅魍魉、妖怪邪祟之流,也得到土地那里登记注册上户口,因此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有求到他的时候.孙行者保唐朝和尚西天取经,每到一地,碰到妖魔作怪捣乱,总是先唤出当方土地问一番究竟.【起源与形成】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中之两例.
  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三、句芒
  句芒(或名句龙)是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死后成为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 生长.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句芒的形象若何?据材料,春神句芒的原始形象,是鸟身人面. 《山海经·海外东经》 说: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句芒之鸟身人面,说明居住在东方的大白皋部族,原本是一个以鸟为图腾信仰的部族,而句芒神也许就是该部族的图腾神.春神句芒是女性,抑或男性?没有材料可以说明.但神话中的大白皋部族,已经是个男权部族社会了.还有材料说,句芒神的脸是四方形的.后世的句芒图,因受神话历史化和男权社会的影响,除了头顶上还保留着一些被称为“芒”的毛发而外,几乎完全变成了一个古代朝臣的形象.
  四、后土
  早的土地神是后土,“后”的本义是君长的意思,所以后土意谓土地之长,土地之君,其实并非土地神的名字,而只是土地神的泛称而已.据说最早担任后土或土地神之职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为人身龙身,这作为土地神的句龙自然也是龙身.禹也曾担任后土一职,禹治水,平九州,禹其实就是大地的奠定者,其担任后土之神自然是实至名归.
  后土原本只是土地之神的泛称,但用的多了,就逐渐演变为土地神的名字,而句龙、禹等后土之神反倒被忘记了,后土于是演变为一个具体的神.由于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属阳,地属阴,而阳为男,阴为女,因此后来后土逐渐变成了女性,民间称之为后土娘娘,后土庙中的神像也为女像.
  由于人死后葬于土,所以土地之神有负责阴间的事情,因此,后土自古就有管理冥间的职责,后来各地的土地爷、土地公仍继承了这个功能,所以人死后,都要首先到土地庙报庙,因为让亡灵向土地爷、土地公报道.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礼记·都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礼记·都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关于后土的记载很多,大多集中在《左传》、《礼记》、《山梅经》、《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如: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礼记·月令》:“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郑注:此黄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山梅经·梅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岁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古神话当谓噎鸣生十二岁或噎鸣生一岁之十二月.
  《山梅经·大荒西经》:“黎(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
  《山梅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山梅经》.
  《山梅经·梅内经》:“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国语·鲁语》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经“共工生后土”之历史.
  《楚辞·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以上关于后土的记载,有的是作为神仙出现的,有的是作为一般人出现的,有的则记官名,均为男性.但是中国古代传统,以天阳地阴,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均为女人形状.至于“土”,《释名·释天》曰:“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后土”一词,最早见于儒家几部经典.如《尚书·武成》有“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有“王大封,则先告后土”等.从这些文句看来,后土是位享有很高权威的统治者.国家有什么大事,得先报告给他,请他管理.
  那么这位后土究竟是何职务?我们须从史籍上考察.《左传·昭光二十九年》说,“土正曰后土”.后土既云“土”,土正又云“土”,可见他是与土地大有关系.那么何谓“土正”?不妨先看“正”字是深谋远虑什么意思.正者,与副相对也.当是为正职者.《左传·隐公六年》有“翼九宗五正”句,西晋注家杜预注道:“五正,五官之长”,可见正者确系正职的长官,亦即长官中的最高位者.长官所干者何?自然是领导和管理之事.因而所谓“土正”就是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既然如前所引,土正与后土是画等号的,那么这位后土亦即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了.可是又有了新的问题,这位最高长官何以冠个“后”字?原来也有其含义.《尚书·大禹谟》曾说,“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克艰者,战胜艰难之谓也,亦即完成任务之意.翻译出来是,后完成后的任务,臣完成臣的任务.这里的后与臣明显是相对的,而臣者,据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考证,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与民一样“同为锡予之物”,“均古之奴隶”,即广大劳动群众.后既然与群众相对,那当然是群众的主子了.《尚书》的同篇文字里又有“后非众”的话,也正好说明了这点.一句话,后就是君主的意思,与正没有区别,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君主,用宋代杨照《重修太宁庙记》的说法,就是“后土为土地最尊之神”.
  这位土地最尊之神的后土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值得研究一番.《左传·昭公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礼记·祭法》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此两书皆把后土称为共工之子,子者,男子也,故尔后土当为男性.然汉武帝所立之后土祠中,后土的形象为女性,后人称圣母、娘娘,这又何故?原来古代典籍上也有后土为女性之记载.《文献通考》载:“汉元帝时祭地,以高后配”,高后者,汉高祖之妻吕雉也,以吕后与大地之神配飨,说明大地之神为女性.《后汉书·世祖本纪》栽:“光武中元元年······高皇后配飨地只,地只者,土地之神也,以高皇后与其配飨,又说明土地之神为女性.《通典》、《晋书》、《宋书》也分别有曹魏明帝、东晋成帝,宋武帝祭祀土神时以祖辈皇后配飨的记载.这些都说明了当时人们把土地之神视为女性,亦即后土是女性了.
  至此,后土到底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便成了问题.为了搞清它,须从著名的《周易》说起.《周易·系辞上传》第五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宇宙变化的法则,这里是说阴阳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宇宙变化的规律,从而最早提出了阴阳的概念及作用.《周易·系辞下传》第六章则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周易·说卦传》第十一章纪而又说:“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这就是说,苍天为阳,为男性;大地为阴,为女性.再者从卦象上看,象征天的乾卦为≡,象征地的坤卦为≡≡.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就此两种卦象说:“划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也说明天为男,地为女.这种天阳地阴、天男地女的观点,是我国古典哲学对天地性质的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界定,直至今天还没人能否定.既然大地为女性,那么大地的至圣代表后土,自然应属女性了.这样,后土祠的后土形象为圣母女神,就是很有道理的了.这个由男性之神到女性之神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大地本质的反复曲折的认识过程,是人们的认识能力提高的表现.
  既然后土是最高的女性土神,那么她与女娲氏就自然连到一起了.记载我国远古传说的《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云,古代所谓三皇的天皇、地皇、人皇,就分别是伏羲、女娲、神农.这里女娲既是地皇,她自然就与土地最尊之神的后土是一个人了.明嘉靖丙辰岁秋重刻的后土祠庙像图,有“后土皇地只”之言,亦径直称后土为皇,更说明后土与地皇女娲不可分开了.也就是说女娲即后土,后土即女娲.这种合二为一的说法能否成立?能.郭沫若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就说:“神话传说中人物,一人化为二人以上,一事化为二事以上,乃古今中外常有之事.”他经过考证,就得出了“帝喾与帝舜实为一人”的结论.故我们也完全可以大胆地说后土、女娲确为一人之二称.这是最顺畅的推论,也是最合理的判断.由此我们也可以说,位于古汾阴今万荣脽上的后土祠.原来就是女娲 祠.我们从今日始,完全可以把这位土地最尊之神,即最权威的地皇,合称为后土女娲.
  五、城隍神(这应该归类为相关)
  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说文解字》曰: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①《周易》亦有“城复于隍,勿用师”之语②“城隍”一词连用,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③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始于汉,始于三国诸说,然所据不足,无可凭信.有史可征者,约在南北朝《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形势危急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④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记载
  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⑤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开元五年(717)张说首撰《祭城隍文》其后张九龄、许远、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继之.李阳冰、段全纬、吕述等撰有“城隍庙记”杜甫、羊士谔有“赛城隍诗”
  唐代信仰城隍神已成习俗,以致“水旱疾疫必祷焉”⑥五代十国时期,城隍神已有封号.据《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三》载: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诏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王.汉隐帝乾佑三年(950)海贼攻蒙州,州人祷于神,城得不陷,故封蒙州城隍神为灵感王
  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纳入国家祀典.据《宋史·礼志八》载:自开宝、皇佑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州县城隍,祷祈感应,封赐之多,不能尽录.宋赵与时《宾退录》谓宋代城隍:“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未命者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⑦赵与时还就闻见所及,列举有庙额封爵的城隍神达数十个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