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央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3:27:44
唐代中央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xZr*vy]aO@:B $@O^BP_+FVAA;w;_U7޴}tž|E uo~~gۯizP iNo,RU/f WB)/Eߒ-0CWW}ͩŵBNUXc>nua>*HN<' 5LL/Lߩҵkes>t-eU>:^ݨgơj@͛&UہHdJdzz$e^XPRͻh]Q9]ozު8: UY:, ҤM@^΍`tPFl3Ko~I]?l 6K+Hzj:$?*g0T0Z#QM_y~Ϗ\XMkh9e!^mCt9z5 &Yuф, BP7[}@pk4G_~Vn9ג/l!'J !/3:!D4~ǐ!lge)L8u<&,| ø> tU&ڐ\C7W~/.T ebRa#ۺ/Q9faH"mخ>< {x[3)b%y}{6φg.|Yƾ?uUa3tyP5= (d~^{<ׇt ~E#UD"+LFddEpva #UJ)$({}ݱFFÊ'D2Y*wr]1R.3>t08y#1@ PY7|9!B &t!ؘ \1Dd%o=g`)$AH|' CDs,a !u vlT`KvDB Ӫ1FE:[FB]CքEB*WCb Em_?XzX {zflsY:G95+l҅*sܑЅS׆fO3UvabS^l,օTU C (uSKQ 6fIVWJ K{N4`xC @}@,4h;J#-c(fbp;Z[ d,6f&-ćivo;`]Y `OO@&E-€ +4֒4nV@ +&lk0/u4@OƯҋ .fLE3al )RwKy&@w/.,Br42LvOl'kъ f.{a{7'8=:{OE\pe&]ݔ$Y"<5y%6݋ N`e !C9WGBJ)†o@=o5^gS Nټy`?lY>σt"S8>A9l 5𽄲mjݶ`tVOG@&`7 ~W1!ĖKҕ7+s,U#f@2Nƫx7 Ě]l@%$͒T .,a`J481[1Ylߛ>sļY#$ pw] rדnZ;<|kUd|XGONT&edi8Wʦ;;K3|jCz"iڪr/0E yR`0?#i^=5 3r"VΑdO->Qs l͍ޅ+Aq%a3)+ltSG9g zO?ޒ4GrI(}48;{O7b>L:D!}Uѕ/awV*,VjS"H .V4Vg;t Aba>PA\vUJ+ķ@})x%y,$3R9p,v]'!6,gi)?aCjbGzrcE'ܱj.hnNs5ͫߴJ/pH0{\B|(D@/JiL5K"muRs(R27Fo)RdEO+z^ri>3Ha0C5VS0O d/SXOޢÖt(OǛKi;a ܳ!mZILJJ siAvb;.nLGc2B|0>.M^ddsX/MĪ Xؾ1|1́""D ~I -r4[<5;1rohe{3|$T?W' ^'˟lF2s~φO۔0KÓ1H! xNa|k@2x":'PXMVXrXfP1-)ߢ۔9m6?EYsGaڷ2fKNy*U_"Z 6 ~'LBRrY9Xk4ngSS~YkD“DO#fBGe7wۿǯI@3

唐代中央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唐代中央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唐代中央机构组成及各自的职责
比较中国古代历代的中央管理机构设置,唐代的政权组织形式比较合理,它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三省六部制,既可相互制约,又分工明确,正因为具备了一定的积极的、合理的封建科层制功能,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务清明,迎来繁荣一时、洋洋泱泱的盛唐气象.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期,而且走在了当时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列.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 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其中中书省为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门下省为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尚书省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三省的职能分割和职位设置主要有:
  1、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2、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3、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辖六部二十四司情况: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
  2)光禄寺
  3)卫尉寺
  4)宗正寺
  5)太仆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7)鸿胪寺
  8)司农寺
  9)太府寺
  另外,还有从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直属机构——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
  四、内设的侍从机构
  有殿中省、内侍省、学士院、内枢密使.其中学士院为唐玄宗所始设.最初招揽才学之士谓“待诏”,又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后来又有“内相”的别称,尤其加上“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等头衔.|
  五、区别于职务的品阶制度
  包括不任实际管理职务的工作人员都各有品阶,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
  30、从九下:将仕郎
  另外,还有对皇组宗室成员、战功等的奖赏所勋封的不同待遇称号.
  六、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议唐代官制及其渊源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
  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2、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3、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职能见zxc789兄《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再介绍一下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这里说一说“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