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尉是什么官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6:29:50
历史上太尉是什么官职
历史上太尉是什么官职
历史上太尉是什么官职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廷尉官名.秦置.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天》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