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37:09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x|n+Iݫ4`o7w/@/HQD-v.ڹ]zYU|NDX UqĒ?\O TťWvÛ6 3{m= X^ބܝoU$t24}ÿO'=7~C3xx/yR`S\_,846EџULyLŧL`=.;`SiK(_/Lzr}E -W+dYIlvpq[}g<2dI[333cۏ$\>7 $&dx1g|`Bl \LQUDf+1gi?A+kd#}i6nj@o" zVw~{)D;!ӶM#.Y)v9o'>E14lLvӊi .`W1 Vgx:!HmR#;cao R GYUaTby'9J{&^ %EMpu@&7ொd~4AE G/X9evcm m=/^m٣4:X, (e=V0>&/PIDi'9T9>Y0O 6\ ܤmI[2xb=GTʳ[z~bk+3C$yj=;f r)x&t\ Ŋ 0a#4_A%ꮻ~<ZÒY6 tQ',{f84耰[_kι;jQ@h/6*62Wln:bJ Sl`Zjp:eA @ ޼kJ(TFE^Y)4^A57>w0y2~;ФmQDT={ +>1aRyxly4dx#O:ړ:&q'le{'\{/0s-?IɰoZxAqT"F7F[n/,M¢xU>%R5 ql >lGO–^—d`0  rh't nlG[uӫwф =lA;Q8l땺X7οF۝oJfjb[h'UsBU ]opF[|iϒI&͡:qem1x`. 92[;܁2Sa$ STjH"\aIA>ɐLv ( /3]G-tާ(O5N_ Ih 3jd"bB8i|\="iOўmʚ;.wsp{o&/^*#@"[vp4`O)]0\GE2PJp쳝$U3:dOoKˆԘȞָ˂Q`$7PӖq!<ֳ0#yvN" Ix{M 9=ͬCok(53:8~7q.YJʴa0D SUn4Je&ilʾ (bڽ!(Ⱥ \0I-t}0%PasHU̓ ?:BEF+;;t_'sX \tȷ.لP`^u $;XPۤ|Ɛk/-d"/NHj[C`]¹ANInXs/Ze:@Q!vAײPAO>TnZyӤ@(<$+&_M1DrdN'11ǂdB\o? ~ 21R= 2, ̪<'Y&c>:$i4) !Pv;_񴍈mJoR2ʔ=K2VyKo&u:d*`tHM?QDыHǪe&:% fOڳ{S:EW&dq\e( ?'fmMqIneZ$ %EUHneL]yVg\rੋM[u06PFGԝyj c5ο#Fj(qPm~hg1UAܼnU'$Ϛ1E: O X'k kxf=yfӖrѥ}T 6y^p O_xyuZ86: >R$ }ʑg%\J;77^Wg40yzST}p:VVV(*VDO2“`GLpg9D i/ܽ!)aYuqQ NQcmbB J`8߈xzݥ}p&dp E{\8yRQ >m}^+\gfp6~F,a <{¤$dPw^ۡ){~wJWTms@GApKsɞUҩ=#fjx+iW|z!=m(ԐWNمC~ #~Fbf"紂+T2 uu|qZdR/S[(l{Nt?w^э J5[?t}V$~QR4E265LreTP2]BY)Ϡ&tiJUM S,bb]89HWۚ9R~f;sDk=)bxSZ(R3zy e1ms@<-Ԇ\CikqpPeU_o8X]^jEByL 2 "d혤9X\3]ݯBXށZ>^Afw=u{K¥#ϔ^l 7fB>aΆw=ݥ~ A Æ,) 6 -}8Zm6Jx\D qA<{l #P'fUI{ r/OdyÑbx>NƷu.. ( S>73+WRVy_?3L)J}">bD|4u3x T LO^3g,7 ;&(6Ne^v4H?kS\ ?ń\Hmq$KX YNhc(`G4s3Ңɯ< `ᮔq$+kG)&@xæ ̠IR zFV\ ZŌ,{7Ӏ)gJ'yiŌ#ۏP ZfMK%q{*U\1ZIS%轪l_ZP+G_k|ʺ0(!3@odg }mԔ$@a>LkJNy0L,ef5WamˉݽB„b L)3+x]~da)=&s+sB5ave,.Lc`'^8e8^b^%f ƤZU[XI  XeG݃Ēwކ1J5aߖ`H%jTp:=z|EibSl3RLߗ Pq!Y%\9i=I׌ߝpd# ;%47ظ8)K)prYYꆛ<c Q.u)4TR2ke#eɼKdɛȹ**>DĘ,)m t[R%#Zب/HA?RlE T *g"v~mJI#jXFk?Flw[47| K.@c{Z$0^/|Ź?ݛRY6ή6'ucpN n8SF .$M.zazDm:m{!eJ)>,d_D),Zd?W]\bi,`$TtfXxlGcz<+vaoK7_?.w jE[^9H`|k  ؜kn ,,ڔ7H%\B⺈:_6nɲ дr;9\dwbD*S]B`_7c eΨEF]ӫ?D.8ÉC:qviNi+ gy-3*iONm2IhrRTE$k\l3%Dk s-C'flqˈh^]Z?o k%]Oqڸ7xDBɏ1[_/R>aȔZ)A^mf$"Xt0SnQߤmu%;n15½fpτ>Ac E+k1d[x*NN:tU ćek4֩b_z 0u&+u#J[J4F!'L-ZB =_L̋@!bQ+xN.8qWPrP%6w'}S{ow/FP3N!F5;Jztb9 _5ga3H{=YpPצ[AV9J1;A@y16MEӭ/H%E&[Kۤn.z@ħsAxd\ԆjY.j'ٲ fa9)m<vbb3֬o0 Ș'{K"ؓ?N0٧6 1k386ݺͲۓ^m% Bn]+%e Dgِ(Mm"z{@NهM'T>UKLw̳ɳ@DS;%2XpC4C͏ӔTtezsO"9(+.a5sonKYze2*o +E4ԓƼi L`ۏC$ąOvP*䅯ioˌɤ>?8*qxYoߙM ]?];`@&,0pݏ"e~?6UaiB vOS#ßNAz%Dza4Γp(d0oP|(e7 ŗA6^tɔM yc G?"i{ŝVn:IạAJ3Z-se)f^IFi =#lּfbu^.:X@ڲ%`OwUW\~ks>u GVѤf3FM'AL>8YZ>ba,^b@䴺KO^w &G{CFLgźV0b#ւLFޗ`oƌ}\#cz>-S:䝩CِnxNcρ$.K,GJ<W ڻӃ6E)`O;nbqVX3&'C,Jwx FIPu`%9TS=[{GYv'rDӒl~bOqm /ʝ37Ϥ:o[0XLjF[ͣj36'P%$Psleچq Օ2!e*uM˞כFEmᄿY= #o"$5whfѽNS XA[ 9+":܆2Tj=)E՛9)EӟEW)x9ۙcM?y!*XLhs&J>Ԟ@8Ux&9E2qaEh-g)12d0XuiHn}[H gapz kgb!fV}}xq($=,d`.gls'@x+@K@>īꇕ`6g*]䀶ʗVZ O:Q{.BmFzls߅__+)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汉代的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初期的汉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其形式同《楚辞》没有什么区别.景帝时枚乘作《七发》,开创了一种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张为能事的新赋体.经过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的发扬光大,新体赋在武帝以后繁荣起来,成为汉赋的主流.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小赋篇幅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现存作品包括某些残篇在内,共约二百多篇,分别收录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书中.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赋的产生和发展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从现存荀赋来看,这时赋体还属萌芽状态.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西汉初年的所谓“骚体赋”,确实与楚辞相当接近,颇难加以明显的区分.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时期 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当时所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当时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这时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是贾谊,此外还有淮南小山和枚乘等人.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贾谊的《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写作者以急切的心情召唤隐居山林的隐士早日归来.赋中描写山中景物,使用铺叙和夸张的手法,充满丰富的想象,是汉初骚体赋的优异之作.
贾谊和淮南小山的赋作都还距骚体不远,仅在某些方面开始有所转变,而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是枚乘和他的《七发》.
枚乘主要生活于汉文帝、景帝时期,死于武帝初年.他的《七发》写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候,通过主客的问答,批判了统治阶级腐化享乐生活,说明贵族子弟的这种痼疾,根源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一切药石针灸都无能为力,唯有用“要言妙道”从思想上治疗.赋中用了七大段文字,铺陈了音乐的美妙,饮食的甘美,车马的名贵,漫游的欢乐,田猎的盛况和江涛的壮观.《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大赋的体制.它通篇是散文,偶然杂有楚辞式的诗句,且用设问的形式构成章句,结构宏阔,辞藻富丽,刘勰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从汉初的所谓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第二时期 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从武帝至宣帝的90年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汉赋900余篇,作者60余人,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内容大部分是描写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陆产品的丰饶,宫室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田猎、歌舞时的壮丽场面等等.
自汉武帝刘彻到宣帝刘询的时代,即所谓西汉中叶,这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上承“文景之治”,为了进一步保卫国家和巩固政权,他又北向出击匈奴,弭除了历年的边患;用兵南方,结束了南方一些部族纷争的局面.这在一般封建文人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颂扬的“盛世”.又加上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了许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诱以利禄,因而大量歌功颂德的作品,就在所谓“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的借口下产生了.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
这一时期的赋作基本上同《诗经》的雅颂一样,是一种宫廷文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润色鸿业”服务的.有一些作家,作为皇帝的侍从,对皇帝歌功颂德,但他们又对自己类似俳优的地位时时感到不满,因而也写作了一些感慨身世和以讽谕为主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家对当时汉帝国空前繁荣强盛的局面,感到鼓舞和喜悦,但对皇室大量挥霍资财和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无论从历史教训出发,还是从当时的民生出发,也曾感到担忧.这就构成了当时一些鸿篇巨制的大赋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普遍特点,它们往往既歌颂夸耀于前,又讽谕劝戒于后,而这两者统一在一篇作品中,因而造成了这些汉代大赋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近人据《史记》、《汉书》本传,考定二赋或本是一篇,即《天子游猎赋》.这两篇以游猎为题材,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而后归结到歌颂大一统汉帝国的权势和汉天子的尊严.在赋的末尾,作者采用了让汉天子享乐之后反躬自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司马相如的这两篇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后来一些描写京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都规抚它,但在规模气势上又始终难以超越它.所以扬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
汉武帝、宣帝年间著名的赋作家还有东方朔、枚皋、王褒等人.《汉书•艺文志》著录他们的赋作颇多,但传世颇少.如枚皋,据记载有赋 120篇,现已一篇无存.东方朔流传下来的《七谏》,是一篇因袭楚辞的骚体赋,并无新意.但他的《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虽未以赋名,却是两篇散体赋,对以后述志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王褒是宣帝时重要赋家,今存《洞箫赋》和骚体赋《九怀》.《洞箫赋》是现存描写音乐赋作较早的一篇,对后世的咏物赋和描写音乐题材的作品有过影响.
西汉末年至东汉中叶 100多年间,《子虚》、《上林》两赋成为这一时期众多作家创作的共同模式,他们的作品都不能越出其范围,完全失去了新鲜的创造力,只有扬雄和班固,由于他们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和才能,他们赋作尚有自己的特点,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扬雄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赋家.《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赋在思想、题材和写法上,都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相似,不过赋中的讽谏成分明显增加,而在艺术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部分段落的描写和铺陈相当精彩,在模拟中有自己的特色.后世常以“扬、马”并称,原因即在于此.他的《解嘲》,是一篇散体赋,写他不愿趋附权贵,而自甘淡泊的生活志趣,纵横论辩,善为排比,可以看出有东方朔《答客难》的影响.但在思想和艺术上仍有自己的特点,对后世述志赋颇有影响.《逐贫赋》和《酒赋》,或表达自己甘于贫困,鄙视“贫富苟得”的志趣,或对皇帝、贵族有所讽谏,思想和写法也都各具特色.
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他的代表作《两都赋》,由于萧统编纂《文选》列于卷首,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两都赋》在体例和手法上都是模仿司马相如的,是西汉大赋的继续,但他把描写对象,由贵族帝王的宫苑、游猎扩展为整个帝都的形势、布局和气象,并较多地运用了长安、洛阳的实际史地材料,因而较之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作,有更为实在的现实内容.张衡以至左思的所谓“京都大赋”的出现,都明显地受到《两都赋》的影响.
第三时期 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大赋逐渐减少,而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争权,政治日趋腐败,加以帝王贵族奢侈成风,横征暴敛,社会动乱频仍,民生凋敝.文人们失去了奋发扬厉的精神,失望、悲愤,乃至忧国忧民的情绪成为他们思想的基调,这就促使赋的题材有所扩大,赋的风格有所转变.这种情况的出现始于张衡.
张衡具有代表性的赋作是《二京赋》和《归田赋》.《二京赋》是他早年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的,基本上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和班固的《两都赋》.但他对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的指责比较强烈和真切,他警告统治者天险不可恃而民怨实可畏,要统治者懂得荀子所说的“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这是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对作者的启发,表现了当时文人对封建统治的危机感.《二京赋》除了像《两都赋》一样,铺写了帝都的形势、宫室、物产以外,还写了许多当时的民情风俗,容纳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的《归田赋》.作者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的情志,表现了作者在宦官当政,朝政日非的情况下,不肯同流合污,自甘淡泊的品格.这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机.他把专门供帝王贵族阅读欣赏的“体物”大赋,转变为个人言志抒情的小赋,使作品有了作者的个性,风格也由雕琢堆砌趋于平易流畅.在张衡之前,已出现过一些言志述行的赋,如班彪所作《北征赋》,通过记述行旅的见闻,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显示了赋风转变的征兆,张衡在前人的基础上,使汉赋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继张衡而起的是赵壹和蔡邕,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对东汉末年是非颠倒“情伪万方”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表现了作者疾恶如仇的反抗精神.这篇赋语言犀利,情绪悲愤,揭露颇有深度,与前一阶段那种歌功颂德,夸美逞能的大赋,已经是完全殊途了.蔡邕的《述行赋》是他在桓帝时被当权宦官强征赴都,在途中有感而作.在赋中作者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贵族们荒淫无耻的现实,而且还满怀同情地写出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感情,语言平实,格调冷峻,颇具感染力.稍后祢衡的《鹦鹉赋》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咏物赋,作者借写鹦鹉,抒发了自己生于末世屡遭迫害的感慨.这些作品完全突破了旧的赋颂传统,尽管数量不多,却为建安以至南北朝抒情言志、写景咏物赋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封建时代的章家非常推崇汉赋,但他们奉为汉赋正宗的却是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及班固、张衡等人的大赋,但也正是这些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表现了较多的局限性.西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他所谓“今之赋”就是指汉代兴起的大赋.他认为它们“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对汉赋的社会作用以及艺术上的某些根本缺陷所作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
汉赋,特别是那些大赋,尽管有着如上所述的缺点,在文学史上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首先,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者.尽管这方面的思想往往表现得很委婉,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应抹杀的.
其次,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
最后,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中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中经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汉书•艺文志》中除《诸子略》以外,还专设立了《诗赋略》,除了所谓儒术、经学以外,又出现了“文章”的概念.至魏晋则出现了“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等对文学基本特征的探讨和认识,文学观念由此日益走向明晰化.》

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例,说明汉赋在内容和体制上的变化 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什么归田赋 张衡《归田赋》最后一句是什么 在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之志是怎样逐步与田园之美相结合的?张衡的《归田赋》在这个历程中有何意义?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区别 张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内容是什么?在网上查的,看不懂?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以丁银 《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归隐心态的比较急用!11月5号要用!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容和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三个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素材(开头和结尾,中间内容简要说明 关于汉赋汉赋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文学高峰,不同的朝代以不同的文学样式为代表,最有名的是先秦散文,汉赋,唐 ,宋 ,元 和明清小说.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特点 汉赋的特点是什么?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以投资乘数为例,说明乘数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归园田居 其三和归园田居 其二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地丁银”和一条鞭法请具体解释一下这两种赋税制度的内容.我不懂到底什么叫“把丁税摊入田赋中”,是把人丁税和田税混在一起收吗?总之就是这个“摊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