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代儒学复兴思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3:35:17
如何评价当代儒学复兴思潮
xZR+r챏=11~/c- @ԭ˿骮~ڿ*[؞p*++/+Wf_MS3>w: [upwWQٙN_o _2H-f 1zgyU>S*L//e`ExZ {`yKh^߱( 3ÔٜG>5L: .BΟ^|7?`_e6.@w)iKhj|ܕnUNo^[/W5Rƞ~!TMD߆t(U-Tm&ԗ_~}6Qk[*:nnÌb*G46GMUp8&St@_ǔ2mEKǤ"CUsGoNuMu|"| ٌgZZ7b_\Qr*Oػù_~w>qNn!p~MG.>!}l9z)ݰ#d&!eJ+.kBU>x"EQM^yXd|̌Y)0q>DzrWL2iQ#J?ݘMuRY35K==,Yx~fCyvV_I]̀;OՐ.3iǶuXjgk iH*f.T'l =GœߑlIVRtܳeh*gs2GKv˘>uyzGx5,j*=D ͠Z.R m4ztCe55=Te b,^{I(խ@ $wP}\ˮtj+\S WjWܪ2 %7VC$o{y.(&|j#Z_>tN,q\)o;ؒ];[ xۓVTyT{S5Y^ׁ($ke5qqeV@GB4֫S߽P{/k(ʥ:1w 2,5:r3}Ï5.cA@W=*C+W)Z+V0S }煭V7a V0LgfzŲ|mLw&fZ#HZJ䈭Rc.Bd 4+-ApPF(=Ɯ,+t*l J;j:rCwmK͋KتڌX13Nj201Օ;R),6[YzD"} -$(~Rjc1M8ZYFgy74JpyvW߄;Tکޛr=5*lXAU56IU|PbIb if6D#eID\.5иra92Dz^/NX4p+iʎw֌s0ppuo'j$qYW2~PXrOX~ _a.;;y$9ǝq ((k(Eʬ Xr^H{z7bl36\@xe*pkų.ڶ?k7:7}ikp<:Q@^pA˾=·Y9NyP$Jf}D1ޓaKWPBN Hm[%B7*k:un3&MԪSdRfJ@CEAL琾y^)~ G@Ql%.J OJIjKZq mmb FezCRĐC kН v0F;j4yo~"sܒ~X[Xn'tMD"14C6|{O'03}JWWF6NS%ȝ`Mt[UUԍc(4(*~;cy6nE]Hj-$Mu?\Wj'ԒEǶ EwvW+wIϸ,0cɍUhꓡiE,cAXZx%(b X `QnžގFd==S=tvH .u`EQdI zx?w/'+ħqGIqO%:kT]x.CTM }vڎKB*l9X^EYt6ÆIlz4ntΙ!]<[VN;TÖ'|X~?RD KX((3{FFf +sϨ#>81i$AY1'ٶ&c6n̄W ;bI"OxMj'PN<MC%q/jGmGò86f*Sg2lTkj*ۀ29Hl-֥h)gJ!~3HC6ϻƴ<0Kۜ۫]B;qOaɆ~M$ӌCY|MEx=Jj$T NSl-8v<" ]"*/X[}ͥ.Qe^[bM6̓#5 = 8$fčD2AĚm;(%c 9 ]de2mTlQS ^[4M-Wk>*e&ڿ1,dɶ-N=%?uq8 g@%M)!^Xe?rH?2HQZ~R#@^Ӫs^a3 Ƀ=3{ZO dͶsЍ7T<4۶bA&lLU!]`53&M0ubZuH@scTC>i}yRU,o9% ֆ1lߨU91~H=Wh.sȫlC]!CbeyAP&V%#ğGȡz=!MR:-x!J̖:> [BG3Yw_70

如何评价当代儒学复兴思潮
如何评价当代儒学复兴思潮

如何评价当代儒学复兴思潮
近年来,儒学和儒家文化受到了关注,学界乃至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儒学热.这里,笔者对有关儒学和儒家文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辨析.
  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
  关于儒学复兴问题,如果在20年前的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198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代著名新儒家杜维明就慨叹“儒门淡薄,花果飘零”,而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则提出了“儒学游魂”说,并获得广泛赞同.然而时隔20余年,一个儒学复兴运动已经在中国出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这种儒学复兴主要有以下十大标志:1、儒学学术会议连绵不断,影响深远;2、儒学学会组织、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3、各种名目的儒学与国学讲堂、论坛风起云涌,蔚然成风;4、孔子学院遍布世界;5、民间修复孔庙、文庙,兴办孔子学堂、举行祭孔活动成为普遍现象;6、孔子与名儒铜像遍及各地;7、成人、儿童的读经活动普遍开展,童学馆、读经班、讲经会纷纷开张;8、大量儒学论文、专著、系列丛书、杂志期刊、电子报刊的出版,标志着儒学理论的普及与提升;9、1990年以来,各级政府开始对儒学研究课题、祭孔、弘道活动采取有限支持与参与的态度;10、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学元素日益增多.
  当代中国的儒学复兴,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中国经历几十年改革开放而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产生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与产业部门只关心GDP增长速度而忽视民生、安全、生态问题;重商主义泛滥导致欺诈横行、人性扭曲、道德滑坡.诸如沉溺于经济竞争而忽视道义、商德,学校教育中偏重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人文教育,在价值导向上出现权力本位与官吏腐败、贪图享乐、不孝不敬等等问题,人们开始从根本价值观上去寻求解决之道,日益认识到提倡仁爱和谐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人文素质、医治社会精神疾病的重要作用.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各界呈现出了对儒学的强烈需求,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迫切需要儒学的新时期.另一方面,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影响,儒家文化成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资源.我们从自身的发展中看到了儒家文化的不可或缺,我们也从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探讨与尊重中(例如国外出现了汉学热,普遍欢迎孔子学院的建设与扩展)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光彩.这就是当代中国儒学复兴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基础.
  “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在哪里?
  所谓“现代新儒家”,是由一批抱持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而又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以抗拒全盘反传统思潮的攻击、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的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处于“花果飘零”时期在中国曲折成长起来的.从思想发展的背景看,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反传统思潮(实质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奠基于张君劢、熊十力,系统化于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而普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际新儒学思潮.其主要思想代表是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马一浮、梁漱溟、张君劢、唐君毅、徐复观、钱穆等人也都可归入“现代新儒家”阵营.现代新儒家做了许多理论创新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熊、牟二氏弟子众多,在台港形成一大学派,其理论臻于精密;冯友兰则是孤将独帅,虽有弟子而未成军立派,虽有理论而未臻精密.
  然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他们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因此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新学的精华.第二,他们试图纯粹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资源(诸如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在理论上充满矛盾与困惑.第三,他们虽然有“援西入儒”的思考,但他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的认识是不深刻的.例如牟宗三提出“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仅从外王的制度之用去理解西方民主价值观,就反映了其固守传统不求变道的思想局限.第四,他们具有强烈的道统观念和卫道意识,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博大胸怀和融摄多元文化的气度,因而在理论上表现为相当程度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至于冯友兰的“新理学”,更是一个粗糙而非精密的、矛盾而非一贯的理论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人生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因而干扰了他的“精神反思”,同时也由于冯氏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深受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的影响,过分注重了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了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因此,现代新儒学还只是应对型、精英型的,称不上是变革型、大众型的.当代新儒学的重建工作并不因为熊、牟、冯体系的完成而完结,而是任重道远,还须继续努力.
  怎样看待儒家文化在21世纪的定位和发展前景?
  整个20世纪,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看,是西方文化向东方侵略、扩张、强行推销西方价值观的时代,也是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既反抗又学习、既拒斥又吸纳的时代.从世界整体形势看,20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或曰西风压倒东风的世纪.然而,到世纪交替之际,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是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迟滞和社会弊端丛生,出现了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的迹象,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似乎预示着东方文化的再度繁荣.于是有人便提出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21世纪将是中国与亚洲的世纪,是儒家文化占主导的世纪”,甚至还有“东风压倒西风”的乐观展望.这些说法过分夸大了中国和平发展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作用,反映了一种封闭式的文化一元论思想倾向.
  在我看来,21世纪的世界文化格局,是多元文化竞争共存、互相融会而非统一于一元的格局.在这个基本格局中,随着中国与东亚儒家文化圈经济实力的高速增长,儒家文化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必须看到,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影响的扩大并不都是同步前进的,在像中国这样在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进的地区,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文化交互作用形成的合力,儒家文化仅仅是这股合力结构中的一股罢了.所以,我们应该给新世纪中的儒家文化以正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应当是:不为天下先,而只分一杯羹.即在世界多元文化结构中保持其道德人文主义的一元存在,而汇入于21世纪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但是,传统儒学必须作出根本性的改造和重建,才能胜任新世纪的主流文化角色.儒学改造、重建的基本任务是:摈弃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式伦理道德(如“三纲”伦理、父权主义、繁琐礼仪),对其价值观体系作出新的简择、诠释与重塑,着重阐扬“以人为本,以德为体,以和为贵”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并创造性地吸收非儒学传统中那些能为儒学精神所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如民主、法治等价值观念),走一条“中学新用,西学儒用”的文化重建道路.传统儒家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忠、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核心价值体系,既具有东方文化的特色,又可以接纳和融合西方文化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从而发展出一套面向生活实践的新体新用新儒学.只有经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重建,并且吸收非儒家文化的思想养料,儒学才有可能实现面向现代化、全球化的思想转型,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