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哲学上的美德是什么?具体的美德和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0:37:43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哲学上的美德是什么?具体的美德和哲
x\n#G~={.'}`HQxZ7I%jQ]<̪~/3*H=_3Ѡ2###oʵtf4'fUI5 fLo`6^ A^7a )j Ý`L\>G7?zg^z;la,G!j_DCSHCLy6y2Y_l6wW=.ˆFݧGm?o៝9g &;'ai݄Վ91].&QԶgYLO\4.4(fh+֡Wrng7X6Њin#Dga6U3)I)ѺCs:?:i~lG׫Qgm6|?bcHHYn ˲X6A!D7 Az֯O$kOL}(9 2fV<'m:,\ds]S 2x/&=曥f7 2̿_u$y\&רBtF؟neeP ['{ vS|o*e٬2iY۴Fl tF8DWs0)ڙ?8Z+-=}=?90Q>(ԃ㳓C`h/[.tlDXϏg%#[$|F ,Fd L+ۀl*Ln̑xh)ӽ'DR 3}l ae9şnS#"y~%CWلv& y#`FKI/~ Cl_=Dg(' ooyXI3%#4iw; )ciCKi2>;~a6lj%#9w)‡tԯ@|P^ȓG:Ng$tB{ .ĦdQgQg}FzW2ل] Zwꏧ䞒2jZȘ;]r&I c DơufMhQ(}iKWO]š5IfAo96sCɾďv^ 8T53)Ӫ?AvnjcFVƼLɛg '>kT LC,qk .rw)VPۻ~g\nP etB8jS[FDx:S!,#0aVS~+H٦jf/?N"3UFq#Ȕ8ZxTM[tIjp Zu3}EH\1[jDGK,=tb҆ iՕR8V^5RgDN6{^74şo᪉eXއP]\(w gxQ3B}ǮZ$pYMzȞiqsm pŃK"+ȱ{sLZalB|{Йӑ鲆ӎz/1D:J\}QslE'mp߃'8 Mݟ:M9^@Z ' uᙋx-W!A*~ z6G_NT!ë!`a<@֊Ӡ'ߓQYLIAPקW UXcg1=Y(Vb, uݜwD /%+dh|>L8I$ K |d}j&P)&ي]RWXa#,plc8t6(R1yTQ]Ơ|7r]9CGI9#/eMbhF36[؊ "+!rKV<5PA0C3`]iy >.:W~7HGŨTRTyvSB^EPd;$cAOx=vOr@6ˉ> aKP$5&Pр\^uCζrL^γfr!%|0<`׌ø{SR kE(CCl!SP)A)+0)2G*1emK nm @q.mA`3 / rXv$39t=s^p[ㅠ ASҼG2j߄O^%d2&Q!s bO|:nAB)B&:^He6ٌ{]U\!L1q}LȄ ">p6ռ3baH.36aleeI^!*B 5Rӄ_prdc #oC= &l3[gIf@qg?jH92x.%Wg\](9*&1vʂƨ 5MsQQaxe$ӑҢзگrxBV\&ؠ<:8*0l9[$$DtJgȀb*|SRعs 0V6iz a7m.lS\35cN 4N8,w1wnWgӫX/E~*GO(C;(Tv 0GfAH.5 th $ZK?4t;:))]Fݛ_DYWWZVj ]XUHIsWQt\3 ~NE|8TsM}v!ؿk1?laģb%|d5H2+7[780S$l" beLoE^ '2~TZ4'pJy%RD? VsyEkR,MKδ hѶfGbX1_v΋pZ8/eS8g8gDu[[!CIg"sW|N"&=AE'^ (MbP{:S:'e%IXi!});.;UrC!08nEOl3XL4eDJee'GפMJo1DKt`!Y:"[va3avu},>rXÎaEI-B7̋ϰJQZ.A?Ç|Z/A+dQV9n{7`1 xٚE/2hI m4ĥa{ՁxKw$aoXf$zV2 67jz;/3߲ 8};eq_Ks\^D%uEA dqy7 tza)Iԥd#BaK,uB3Y>i>BװlrK' dUAr p y*%Q2CRb{]jʭ ^sAʀ賂x m!0 I \g*N07u'?4W0'au#+8IFs,҉p^86` -$;_qADZabxcItkq6$i%_;Rk';sF+\Gԕ \Ƚ(b?5aO \{#1:A6թX1Ғ+W2VAC^K4{1蹹@S7u/ziz3 r ߓE)[2q0%;lB5WPp:9CP'7s(L8E?0Jf g+󃧠H->H~XKłf-ݞ韒YG< PJCh.NBß BQ8d2@LbG` 8E[}ee#ݺ9)w;KaCЭ3&U_Ê1n !<őUz`ںszXr}Z ۛڏ6DLWsh5u0 ^fmlג=*ރ[zS.J% ~?m/=T,8"r ({E~O Q{gT2 .$̋s.AtđQuGYe=DhAҳ#=q "w(7ka%R~3zi7ߓ-}&pn~O$'I4,O;_{9'RD_)rVgH72'GT+:SԤPZGč.3]0 R$>$+ɴ_2GEZ;@?bB!n_Gg7ѴKm,k'Pv$Y !eb ,ib2n@ )>W8,=-ݯDA|ΆMJVv8%%y>7Q[W*ح\IR`!@`"-Y|VDVf6p+,FJFTWeD>X,3?.ГV}6\z+N hIO XhWE!Z~;b֗@ekO*2ESs [3п}WYm%0.Tr'+>;A= ^mym&0tlk(gn5{ܒFז3R5ξT1f~$b>O!) Mȸpʹ0BmL9R:]ee-$C p_ sL- ^ jM/ d}ȧK!&Z·^pS5*{ڶ7EUZLF//PL-\{3yn_"`r?ޘ}u]f-A2,k >~pykKpT^1.=$1,Qc1 R?RWxB6-%~gJZn5lT([zLsl4 ?i] Mn?ZR>ѥ"v*  ]blj㫤MfX0O?]~!HtzULmx,J35ŦĖMtN-ɝ2wy({hXTzEnRo(PriQo"Dkth̴'YrMo9N0%HepҲqd(5gXX<VBݦnbl?UW}_妇-^`'OEǟ" T<.I${ғY Ue 2CdžD 'н():\yߕ͖HW Y* oTHM>$-?EW@bIɡx|OX6=ߺr*@3Ӯ3ÔNh0z9 Џetxoqy½gNL?ܽ*)pAe~rK>pl XziTA=I>? W Ƿ2tY:VYQA4D[%gråIPf_?׎I4=|.=-ř5pNj4oei'XQBb04cs Ǐ/e8hl<ܛc[jH,ĉn@7iS@晔B%Kqk4GJkі$U;z٭>l[FrBJ!n.B4~87G(t5E_#Ȑ6՘㋍ Wn~Kgr-SWSȲϦGk^Ll8+?\G~D^p6+?3_c2Cs¡苓`xF$`pHՈ=' 6}hduJ#>p)*WCq7o>u8{.㈙5Wl8C UE@œCpo+R)O[ġ]JE僚.h0M3 _pA`"͞f N_ц9s7\d: K5WMݯi&sWQ$*_{?崦6،kvm< E3M_9c?sKd]ȩSYE0n8m|4-w[SG1$$5P}mUAhu2EÇ|kwbL@ pהgH W*EP+VSٴiNùEB7#˝_3 sDUpew0QOz@ 3E]^LcNpq'etvXE!\qq.Ixٮuc? Gt,6\YN%F/kx4A2< TKG]R0 _ ]FQ>Uq>O+.hhsV":[O)-.Eg3GFU'+o.CL5?/Ǜ]hy^[L-@~@B`5.3K;O-yos^pC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哲学上的美德是什么?具体的美德和哲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哲学上的美德是什么?具体的美德和哲学上的美德有什么关系?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哲学上的美德是什么?具体的美德和哲
哲学上的美德 指的是 生物在环境和社会发展中存留下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好的品质.
具体的美德 因特定的环境和对象而差异很大,哲学的美德是在哲学层面对人性的客观评价.

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哲学考点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

全部展开

哲学考点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A.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C.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绝运动与相对静止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③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表现: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为什么:
A、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物、意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原理),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方法论)。
B、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么样做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9、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
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与谬误:比较——见上(1)— (3)
10、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 ② 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矛盾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 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地位不同(整体位于主导和统率地位; 部分位于服从和服务地位)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联系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
○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5、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A: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①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主要针对“办事情”,即如何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常表述为“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①区别: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针对“看问题”,即如何评价事物的性质,常表述为“抓主流”、“抓本质”等
7、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A.在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实现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6、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①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题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②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实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时候历史性——是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标准: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原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