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23:34:25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x[n#G~Cn{vl<}R$K!Br^%G.=%Z/c"UN؍h!qZ :$h!؝_Q=BL-p=2q4OS:2G݋~vwU nojK$A^Hǃ3{u-*""#/Zq$ElͲ%{DoͮSv+HN@4㸖FDI*cztT #wԡYFIA̚#5 !خ?}˻sOS2q)8E)quSJ 8Wwm5X2C0p7"uQx ҚnbAyYa@I*A;8jKIM%3miܧ|[}*l|{/d P9L0FFɡ[kvγ7[2սؚAl>۽ HR6un#Hig$o1A_UEM5&,nSܗLbd.e;. uV3GH:26=_8M7$'r_ry( 8~&}U+2:QEy dz$#Ha1G|UKQ)4x6PjS,XTxO#4ST7T7K9{h+s/lǭ@-YB@)p[3G,nCŪ:^@{w&g z ǹd_O>\7TgAkӨ|;)wհLInҫ31j7oLM!ZtN6esnecId|)RNv`Q-N2-,YL}eNZ'Sk1{r%@5[nc~{zMH6+ zSTsSNM=E:E#)^ [rmD nIѡ$2'SI{A<Ӄh]y (&Zw'QG41IPKRYS:{cj32xrr=;1X4yjE|.#W=R%5?hǡVQU⑪̬DJ3&̚$NkZP`F\HYMNmmW29)~fWB'o։hy XžU~]TM652?K2hJ]R%xK ζ2FÁIZ_5 4u=8&>ptԐ1Ox!JGsJoǡL|WJ ENOQ+ %!i.0X^veh>ԇ-jV'}nYMtk6?hɌ H !06 h 9PH6,ObA UQ"7|PDl (!Gwr:ْv{%gYK~gT蘭%ꋙDrz0үNaIW4C Y#9T"E]]*K8%^\-œ5i _\C%<=23m(OTu#5*:'UՊn(}V׶e9RP%YeM/x[!zj$5,-mHY<'O:i#E+fZIثnG 踶FOJ"jhMȠms+SJ@<A ~Ca=yNM\8G.듥 It 739Z.$"!9zIء+Žx.F (N7 uS7;*E`éSqS= 2'De w^6X{.xyG8Nf!HmKR?^:݂)53,y M""tjAneClatk30[Bc\B VC8'%8%b ㎐A3!-׻T6]Mn'Y\{<V6{Hj!-d?t(4ͨ_1d28JUwz`fO,P]G>ؖIiE>wu 9 wMNuj[%=芘/6T>p8VyDd!JiҩPg!簷rfsaF<4d2/^Ω6`>%% \߼U~)OKc&Z䃾N֫_0Zwi Ɂ3 .n㾏( ž8 _JfAnzװO'Qd)#RɽHwmQd1zDyg|>:4zO{5Q;rxB%2jȐڶ28G dT Ɉl+[DjE7 AVw[Nurö6[!!;QeDq) `Fve/ (qfh?C?TCD}]qAUF%=9vI*<ڒGBN,EZ)OfO2Mo)e(EY0 Jj JXa^D5B |D2l Ď7sٔ<!H&]PG0c81X*| ؂u>_YW`oHݼG0ַD \O9J-~-R.6sM}voJJD.{+&;9ZA MSp۾>,nZDސeV |mDp"OR)Z2#(!SݍP\)u* O1TWGFᄠ7[,(l[8y/n.(d%@kRҀ.6uv2 "bI)ɫ”zjb ^t5J=Fq|$N^вz!aʼIfyOF :]huXI3Vr/2CWq/FW=D˻@QٳH;_/+knKg.u/還qsgqY5 <4sG[$KxB!DJlTGJMR;bѯ#ScbKj@gPC#P |iG3tk_3sVbfmktr)%Ӏ/i}*4?K6qԟT# f;?SoF*ё/rCйÑN~Ur$<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要忠诚地劝告他,委婉恰当地开导他
他还不听从,就停止算了
不要自受侮辱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整篇:
《论语》的《颜渊》属论语第十二,共包括二十四章
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全部展开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整篇:
《论语》的《颜渊》属论语第十二,共包括二十四章
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知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2.8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10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11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2.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2.13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2.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7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2.20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2.22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对照译文:
12.1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12.2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2.3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12.4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2.5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12.6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12.7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12.8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12.9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12.10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12.11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12.12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12.13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12.14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12.15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2.16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12.17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12.18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12.19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12.20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12.21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12.22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12.23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12.24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收起

(如果朋友有了错误,就)真心诚意地劝告他,好好的引导他,如果他不听,就应该停止,不要自找侮辱。

提出忠告应该委婉和悦的来劝导,不能改变就应该停止,否则是一厢情愿,反而使人厌烦,招来羞辱。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无自辱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论语》: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对这则的评析.明天就要拉.速度点,要详细点的. 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观点、用四字概括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有关论语RT对于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三句中 “道”的理解如何通过 一二 两句 来理解 第三句 朋友之交 作文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意思是说,对朋友忠言相告,好花劝导,不听就作罢.子游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朋友之交要适度,人与人交往要注意一定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 孔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启发?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 英语翻译“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下,卒生缚而擒之” “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明知道不可为 却不可为而为之 英语翻译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维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请认真翻译, 梁公启超先生曾说 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的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虽怒涛惊澜,慕然号于脚下, 君子:忠言而善道,不可则止,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是出自谁之口 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周合体,而无所失.这是说的什么事?“以至于不可割”是什么意思?“周”“无所失”分别指什么? “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翻译英文 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周合体,而无所失.是讲了什么事情 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周合体,而无所失.是讲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