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赏析这首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23:42:01
登幽州台歌 赏析这首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x{n+Iv寨c v5n Fa03Ѱ1$)DHDΫ(1I̧ ^+"Qw 0 #&c_ڱ?=|%f8܁Z%osߞbQ;c6yQ,"As~W?yJKtޱ]TbaRAg&"b*9rYp23"q/*%oXdf,ɗ{?d,^oMֱD}I1e~y1Z^ٱ梘ņ!"uζ啰bv Y<K n!)Y3#I7D1捲H.œxWh,@j7i%!S|d]D |~eC$;\o #xڧ)74Op MkecA}%MS&3B8V;m\Mie1LxF8{NpFȿ VLw#7Yǫo26d5!Zh;vmųb^o#۰eGꢱ7>x虶E G FC[?/OuNzf 5d!+H{]C)$ {)O7/i0'$*OP 6 Ȫ)N];_FxBu2sP|-A䏐;6DL,O7p%tػAR Y>p6m c<8 Q~I$zzGo S8$:u>`PB6%Tl H#. Bbl]zwҋ]"eIGMCJ"_Fl b0-jM?⊕յ7`h0~D .ܖybYF0HNc³key8b۱qd6 {F$r*#[<8 dp ݂e>\ڜ6 DKûzécmϱEN a6ZLPMoLGOfp}.G‡Z^(#Pxݞ@`:d034۽ӻ _p Xd30+-KTZ oNwc(xĽ)阈8k藁]LzNYuy[&cg<~]*ƀ:<IaxkF䊶dpA]D/"OP֦ ]d`J % Ҫ6PZ3~,!T6tFq(k7ǢD"?È`>/jf[QD?SQ"HV[Xݧ{'7D@n#ܗ1>O岲yL7d7ʤU?gBW )JqH@e[Ap+[K*x ѐ a,$Kź/Vs{'Xx bfCqV;bt!6 \țAUH>٘^tIcL̻;c\q $`*dSqϊRt飻$rzgo\dl>@v0gƀ\ hq4䌳[dž N[772hW)ŐŞ{Hqӆ_Q-8jbDq+faKf#2 .w3R\! >ʼn#_J)ګ=Hv[7Ute%,5*Y~T*qdG)FpgnQAm) [=\JnS71Wi1Qyۯ vWڪVC̈a{#PvU1 ρ(D?Bim.Edž=caE!(pڱpފj"k3[r2Y3 Wߺ}MeԄ sLR><&NJĢʘ `ݵ{?Өѳ{(sZ :'ŬŤ@-d)G𛬒Qa)zi|3+~5bwIsy7*:VV>) g- lm P"Ba b"L2d cdIRRP$qH6 6$ΕkGTL`}ùfhKd-`I&=k 2_8  Hrv]|BcErTmd3b1YPJ0x"SJѦ LJ60FpH#PJ'hXTqDLLj$>3(X#vk;VS(V!U1;L2cPqˌE#hf$CCgJ HHQKڼLr;kopEh: %mtO5PǛt2Xb1\ %j"l+-s8^מ2;Tg@u=Cp-q"`3"oMϋ3Y"}& ')g6k}|(PC {>ҩ#}H  Կ)%eʏBĠC/*ܤ*V˘ Tg8U7H%.rV=g2Ն'X0Ƥ7wE@m44$aߕ"Odk$AD!EM#@ PG; t݋ 沾,K#41VnlI@ :*D4A@ "Hu9˙DdWOkTᄁGh1ILُGbN,A_`URc抽Z^ZaMÈě8N3L1ȶwgK*,W<+SܢHn$4ͫ9M7s]hOne3ၛn LR!Dy5 g~Sy *v8Ю9AbM)VW*7BԽFeTJ6[ 08n~|0/0izW+ m^U[xɛ/ VR2Y%mN}n&GXvհV-rϲ{]fO[ jkA\py&`azyͦ^r*Fw^ɦަ.Ի`bvJBE&Ȣ"'~Z;$w@EtŏBU ?q;SCR*`Y~M \#$"άbUG^l+ ʯGc]兟9Q O;M_ϣaY/!rs"Ÿգqo~j* x. dZ|˃PDE"w0VE!NN]E0*,;C"`u[.R#,'LRY]ic\"l߼%:0,jL&gI'l77?ARadIaT*qftUy =rg:|,%!uUc0thN)!30H>-˖`=.>Zi/GE]a~1Ѽ'"I~XC1)tvWts@۔?>× 1Uː Ͽp]tŰ ۼ λqAVDϾͩ^vccywo}^n{mNiκÿo4Zsl.~M _;i][W7Q$l˅$ܬ2mlCca]I]~kDٻ,P*릫Ā8LiWLjiŤU/߁g+&p8\P*8#[}`dL]q({ݻ*>oL__t|s*imI?{OLqI/ZWRA*r~>VU~}*MM}oD`U)^'[x+cry2Z}WR8~uwO gr7AQ%'$YSϾ(/Խ.9,}7ҳv2Zj b3иeK]D$_j1mg![e߸[hwR{ߔ>4"]w3nV8!?g^p?*DϹ ZBԕȗ7ȹ

登幽州台歌 赏析这首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登幽州台歌 赏析
这首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登幽州台歌 赏析这首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
登幽州台歌[1]

陈子昂[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

【提示】
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
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登幽州台歌
【赏析】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武则天时,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军事,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激情,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完)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元,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1.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这首诗是在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幽州台即蓟丘,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今北京大兴县内).《蓟》诗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
2.唐孟棨《本事诗·嘲戏》载:"宋武帝尝吟谢庆《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导读〕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真正的帮到你哦~~O(∩_∩)O~

忧国忧民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投我吧!我是第一个!)

抒发了作者苦闷的心情,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

全部展开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收起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