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是谁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0:09:35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是谁说的
xYn"YR3HV͇aeZVK efHpa%`ol6 H2Aeܼ_&x=OEfFčĉHmJ_S (hŜwe/(??QOcՙPsp \ь(7TqY:1CiL :^-ē;Sm= imĞ)2uݱyL=q|`2 XR~v=NCvI]<%2/Ҙ'j["9vэwX7Zc ʦUơ|%ur:=X&̓vqiX֙Yx *͜Kaw+s+HQ̜<,2,j& 5Āqr^^={w.TmhCw`CX1_ےΣ;/q':wwSOpvX\OX9_´?s_e_&Uy>qؙf7wŊC F!g/b ;Kf^F]u!2BdRcT½>fӸɯ#x q$ZiKf2d$ŜTŀߌbxΙ:j\7c|xGkijc{xv-gOހ}{ <*& ;;"ޗsm0jZ 'wr8N0>;!7Ѕs&1D&"0Ce>,%q,nXe(jl'IA/xU%Ek<)zV |񗪄MۙUA#Th;QDoh]Ȫ\Xqu65#Z] "l:pVּ~[H*~q_cU}En ̎-=SZ ) F +8b vcjܬZ#g#ʥKa[=Sh$p S&r\wN( R p@^.+)ߌw_q]0̘]fl0.:Cjлs\I4̅U>1J,D-(g4.k-ai GՔ&npCZ^*|buUdd< Ҭ /d4s< 1'r/r0:<<&BlLILF*i0(*q)E⏀MO5#Ԩ>x+72+j^,,l9lk~Ϋig|QԿm*)W`BOY?%2ԬZMP o3 xC!0DɌcԁ0O5`Vgku-L+Syjf0eLo=5s%kW>U6- <*d,˓)RĂW3I5*L+8RxQ%ȇ|#;g#JqTQiG2"T+>ƚWC3:? c4 /"k lpE`xe]6vMOl,njn+nY np߱O3n;v*zșnc񔰪Xez&YTΎV<> -Cz x87'f> !?-*GxׁeV5*b;k+ς><0_8L)BkՂt^%0YwE,䪨7_Ж5y,lF$e鵌RYhQC^=Q';)1%S,KmNtZ;"u'[CkU/kT3*mTkR8ᖑKyk v*X4|v*<Xd7T|:<2]Y1R|s;V%'\9F;**؁w(5,puMݽ6Ff͂V$s@edBjJZ(Li 6h1)I`ke[y4>hԇ'M膻 -̱!]~v*r4"Rgu-:Cxa>6F:~yTܞ/F ._)ר Ҁi?)tj۲ݸ9^AuWEȢvZaMJp_iJ vx>52#Y1 b\QGʰ&ƅ c!/vQ~kY}~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是谁说的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是谁说的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是谁说的
你好,下面我来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谢谢.

这句话出自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

全部展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收起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

全部展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唐朝人魏徵说过:“~。”   ★毛泽东《矛盾论》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原文]
  ⑴上问⑵魏徵曰:“⑶人主何为而⑷明,何为而⑸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⑹尧清问下民,故⑺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⑻共、鲧、欢兜不能⑼蔽也。秦二世偏信⑽赵高,以成⑾望夷之祸;⑿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⒀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⒁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⒂广纳,则⒃贵臣不得⒄拥蔽,而下情得以⒅上通也。”上曰:“善。”
[释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辩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字词]
  ⑴上:指唐太宗。⑵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⑶人主:君主。⑷明:明辨是非。⑸暗:昏庸糊涂。⑹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⑺有苗:古部落名。⑻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gǔn}、欢兜,均为劣臣。⑼蔽:蒙蔽。⑽赵高:秦宦官。⑾望夷:秦朝望宦官。⑿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⒀台城:城名。梁武帝因受贿在这里被下臣侮辱。⒁彭城阁:隋炀帝被杀于扬州彭城阁。⒂广纳:广泛的采纳(建议)。⒃贵臣:宦官。⒄拥蔽:堵塞、遮掩。拥:堵塞。⒅上通:反映上来。
[辨析]
  魏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例正反对比,有气势,说服力强。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和一个敢于进谏直言的大臣形象。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阐发的深刻哲理,已为千百年来社会实践所证实。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