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科举制得出不同的结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30 20:23:40
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科举制得出不同的结论
xSYr@*s)WrJ2BH` f).t+%a$Qg=s`N Qos&NY0OcL=>bZ̭@g>}9{̻yuw xӉv6 X[<`Ay('Ѥ7(ۊ-׸Gji ΐ֘??K"aې^A_j+ Qf|3yN-%^Q/GApB 484 x+b'8H58z25B>iqH:lc{C6xa%->! Ĵt(ۯ&o%%`0/BV"qڃ{YQ*I,,AuμPmMf p= \W 8Qht'tu]JEA֓`;晰R4iڄSL'o|މPTRq]b'C|P^,)""ZPN ^,=O$'7* D'B 4`0_}K\ 1ZF]M%1]7[5U$T#A%KeB(.O_%\Tv@BHO(QpĚjP>͜}f3Gtz~AQ~K:gqv?H~&

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科举制得出不同的结论
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科举制得出不同的结论

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科举制得出不同的结论
① 时代的不同
唐朝开国以来,沿袭魏晋遗风,相当注重为官作宦的门第,这使得人才的来源受限.
科举制革创于隋炀大业二年,到唐太宗手里才臻于完善,并作为治国安邦之长策.唐太宗为何以科举制为治国安邦之长策?既是时代使然.更是个人认识使然.科举制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唐代社会繁荣.对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顾炎武的时代(明末清初),科举行之有年,几乎已经没有以门第取士的问题了.
② 考的内容不同
唐朝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
明朝开始考八股,扼杀了读书人自由创造力与想象力.所以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思路,唐太宗和顾炎武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